文章图片
“自2016年从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毕业之后加入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 到现在快满5年时间了 , 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 ”6月24日下午 , 一群年轻的航天科研面孔 , 走进了香港理工大学的航天科技交流沙龙现场 , 李龙便是其中的优秀青年代表之一 。
怀揣着航天梦 , 仰望着浩瀚星空 , 思索着人之于宇宙之位置 , 这是李龙时常思考的问题 , 也是与航天结缘的理由之一 。 在这种“本能的冲动”带动下 , 李龙前往香港、美国多地学习 , 加深对航天的了解和兴趣;而在香港的求学经历 , 也成为他这辈子取之不竭的资源 。
作为香港培养的研究型人才 , 时隔近5年时间 , 李龙又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 “在这个舞台上 , 我坚信每个人都会绽放出自己的色彩 , 照亮我们的强国航天梦 。 ”李龙感慨万千地说道 。
文章图片
李龙在沙龙现场
缘起
“每个人都有一个航天梦”
李龙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 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是面向未来开展地外生存航天探索活动中需要解决的物质和能量供给难题;通过地外原位资源利用技术获取氧气、燃料以及能量 , 此外 , 还在做一些基础类研究 。 微重力环境、空间弱引力环境、两相流动管理、多相反应、空间高热流密度……这些在外人看来枯燥的专业术语和词汇 , 在他的表达下尽显得意之气 。
“每个人都有一个航天梦 , 仰望星空 , 我们都会不自觉去想了解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 未来我们又能去到多远?这是很本能的一种冲动 。 ”谈及自己从事航天工作之缘起 , 李龙表示 , 真正选择航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求学时的一些经历和见闻 。
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 在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学习 , 毕业后去了美国怀俄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此后 , 在各种机缘下来到了香港 , 在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跟随李志刚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 研究微观尺度的流动现象 。
在香港求学的这段经历 , 加深李龙对航天的了解和兴趣的同时 , 也引导着他真正实现航天梦 。
奋斗
【香港|航天青年说|钱学森实验室成员李龙:在港科大读博是宝贵财富】香港求学期间的科研训练 , 让他受益良多
2012年初 , 李龙来到香港 , 在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习攻读博士学位 。
在香港念书期间 , 恰逢“嫦娥”3号在月面软着陆 , 使我们成为全球第3个独立掌握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 “借此机会 , 欧阳自远院士来到香港科大给我们做了一场科学讲座 , 对探月工程、月球资源以及未来更遥远的深空探索做了高瞻远瞩的演讲 。 ”李龙说道 。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很详细的流程 , 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 ”谈及在香港的科研学习经历 , 李龙不禁想起这样一件事 。 当时他在香港科大纳米加工中心流片 , 由于仪器预约太难 , 想把清洗硅片的时间缩短2分钟 , 结果在光刻机曝光和显影后 , 结构图形出现了很多破损 , 很明显是表面杂质清理不干净导致的 , 后来又重新按要求来过一遍 。 “严谨的办事风格加上逻辑缜密的科研训练 , 让我受益良多 。 ”
事实上 , 在港期间李龙还与多所高校的老师开展学术合作与交流 , 包括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 。 在这期间 , 他切身感受到香港高校在基础研究中的投资力度和创新水平 , 科研氛围浓厚 , 国际学术交流非常活跃 , 整个科技界雄厚的软、硬实力使香港的基础研究水平高居世界先进水平 。
“在香港的求学经历可能是我这辈子都取之不竭的资源 。 其中在专业方向上 , 严谨的教学和专业训练 , 加深了我对基础问题的认识 , 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 强化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 。 ”李龙说道 。
感慨
“中国航天能够为大家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成长的时间”
也正是因为有了香港这段难忘的经历 , 取得博士学位后 , 李龙随即加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钱学森实验室 , 开展未来深空探测中亟需解决的物质和能量输运、获取关键技术 。
在钱学森实验室工作这些年 , 李龙与同事们围绕空间两相流体管理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难题如两相分布演化规律复杂、相分离困难 , 以及空间热管理面临的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 , 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 , 承担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重点研究计划预研课题项目以及国家变革性技术等多个项目 。
李龙透露 , 目前正在和团队成员一起 , 致力于未来有人深空探测中的行星基地的生保系统开发 。 “目前已经完成两套原理样机的搭建 , 正在研制空间站应用载荷及针对月球基地的适应性方案优化 。 ”
“此次能够跟随我们航天科学家团队来到理大参加这次交流活动 , 感到非常的荣幸和亲切 。 ”6月24日下午 , 在香港理工大学的航天科技交流沙龙现场 , 李龙感触颇深 。 面对这片培养他成才的土地 , 他现场深情地说道:“我想借着这个平台和机会 , 对从事科研和热爱技术的广大香港师生讲 , 中国航天能够为大家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成长的时间 , 在这个舞台上 , 我坚信每个人都会绽放出自己的色彩 , 照亮我们的强国航天梦!”
文章图片
6月24日下午沙龙现场
有人说航天工作神秘、高大上 , 从另一个角度看 , 也被认为是不接地气 , 不近人情 。 中国航天事业庞大 , 宏伟 , 神秘 。 不到70年 , 在这个迅速壮大的事业中的个体 , 势必只是技术洪流里渺小的一个 。 不过身处其中的李龙却并不如此认为 。
“正如戚发轫院士报告中所讲 , 航天事业大有可为 , 不管我们的专业方向为何 , 只要我们有一个航天的梦想 , 都可以以此为毕生的事业来奋斗 。 ”李龙告诉采访人员 , 航天是一个系统工程 , 任务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任何一个零部件的稳定工作;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 , 无私奉献 , 大力协同 , 攻坚克难 , 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 而人生的价值 , 也在此中得以体现 。
航天青年名片
姓名:李龙
年龄:33岁
毕业院校:香港科技大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本科)
工作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统筹:王海军 王卫国 游曼妮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孙小鹏 实习生 梁颖怡 郭子扬
摄影:南都采访人员 李冠祺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编辑:孙小鹏
推荐阅读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中国|超燃!100秒回顾中国航天2021精彩瞬间
- 刘思远|从1到100 这座“塔”不断创造中国航天奇迹
- 项目|航天长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ECMO系统研发”原理样机联调成功
- 国家|光明日报评论员:向扎根基层的青年学子致敬
- 全年|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世界第一
- 吴佳栋|刚刚,发射成功!
- 长三乙火箭|2021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