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6月24日中午 , 航天科学家团队进校园暨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活动继续进行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在香港大学进行了《“天问一号”的探“火”之路》主题报告 。
文章图片
香港学生在国际视野方面有优势
“‘天问一号’的论证用了将近十年 , 可以说是论证不易、但坚守初心 , 我们常说 , 使命因艰巨而光荣” , 孙泽洲回顾了人类探测火星的主要历程 , 分享了“天问一号”项目的论证过程、研制过程等 , 包括怎样克服通信困难等 。
“这次来香港 , 很多香港科技界的同行在问 , 我们能不能参与到行星探测和国家的航天任务中去?我觉得这是完全可以的” , 孙泽洲说 , 他们和香港大学已有一些合作 , 但这只是开始 , “我也特别希望在行星探测这个领域中与香港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有更多的合作 , 其实 , 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 为我们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 他说 , 这一次的活动交流是大家了解交流的很好的机会 。
演讲结束后 , 有学生提问 , 香港的大学生在参与祖国航天事业方面有什么优势?孙泽洲说 , 香港学生在国际视野方面走在前面 , 香港近年也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 , 随着香港年轻人对航天事业了解与参与的深度、广度提升 , 相信会大家在航天事业的切入点、需求点上产生更多共鸣 。
文章图片
怎样在毕业十几年后成长为团队骨干?打好两个基础
有学生留意到了孙泽洲讲的团队年轻化的特点 , 提问:“天问一号”团队35岁以下青年占比60%以上的 , 作为大学生 , 毕业时已二十二三岁 , 怎样在十几年中发展成为骨干力量?对香港大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有什么建议?
孙泽洲回答说 , 大学包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 最基础的是在本专业上学扎实 , “学习过程中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很重要 , 这是第二个基础” , 有了这两个基础 , 就具备了发展条件 。
“我们现在 , 一个型号的任务周期不长 , 一个全新的型号大概是四、五年 , 相对基础较好的型号 , 周期大概是两、三年 , 甚至有些型号大概只要一至两年时间 , 所以说 , 走到工作岗位后 , 给你的成长周期会很短 , 成长机会也会很多 , 经过几个任务周期的历练 , 你可能就会成为我们队伍中最骨干的一员” , 孙泽洲回答 。
统筹 王海军 王卫国 游曼妮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李文
【香港|怎样在毕业十几年后成长为团队骨干?航天专家孙泽洲这样答】摄影:南都采访人员 李冠祺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Monarch|消息称微软Win11 2022重大更新将在明年夏天到来
- 社交|Facebook被指试图在美政客中抹黑前雇员Frances Haugen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