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揭示碳中和背景下我国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路径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采访人员 董鲁皖龙)近日 ,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张强教授课题组与环境学院贺克斌院士课题组合作在《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题为《碳中和背景下中国2015-2060年PM2.5空气质量改善路径》的论文 , 首次定量揭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及重点区域2015-2060年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路径 , 指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未来空气质量根本改善的决定性作用 。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 , 课题组基于自主研发的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科学评估与决策支持平台CNCAP , 首次构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中国2015-2060年中长期排放情景 , 提出了全国及重点区域的未来PM2.5污染持续改善路径 。 研究发现 , 如一方面加大源头治理力度 , 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 , 推动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尽早达峰 , 加快散煤清洁化替代进程 , 同时持续推进非电行业、柴油机和VOCs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作 , 则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同时 ,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PM2.5年均浓度可达到35μg/m3的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全国人群PM2.5年均暴露水平可从2015年的55μg/m3下降到28μg/m3 , 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 。 在碳中和情景下 , 到2060年我国将基本完成低碳能源转型 , 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达到70%以上 , 工业部门终端煤炭消费比例低于15% , 新能源车占比达到60%以上 , 民用部门能源全面清洁化 。 2060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约为6.8亿吨左右 , 在当前排放水平基础上减少90%以上;与此同时 , 全国人群PM2.5年均暴露水平达到8μg/m3左右 , 78%的人群PM2.5年均暴露水平低于WHO指导值 , 空气污染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
研究首次提出并量化评估了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未来中长期PM2.5空气质量改善路径 , 指出碳中和目标下的深度低碳能源转型是我国空气质量达到WHO指导值的必由之路 。 研究为我国制订“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路线图提供了科学依据 , 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治理|揭示碳中和背景下我国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路径】作者:董鲁皖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