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卢伟冰:游戏手机未普及因太贵 小米之家已覆盖全国60%县城
文章图片
图1/1
新浪科技 张俊
游戏手机这一小众领域 , 迎来了一位主流玩家 。
小米旗下Redmi品牌近日推出了其首款游戏手机Redmi K40游戏增强版 。 小米集团合伙人、高级副总裁、中国区、国际部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游戏手机不是伪需求 , Redmi进入这个领域 , 是要将其规模化和普及化 。
另外 , 他透露 , 小米之家的县城开店计划进展顺利 , 目前覆盖了全国60%的县城 , 今年上半年将达到70%-80% 。
游戏手机普及障碍是太贵
谈及进入游戏手机的原因 , 卢伟冰解释称 , 一是Redmi的用户越来越年轻 , 尤其是K系列 , 核心用户在20多岁 。 这些年轻用户在游戏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长;
二是Redmi一直在对游戏手机品类保持观察和研究 。 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市场游戏手机的规模只有160—170万台 , 并且价格越来越贵 。
在他看来 , 虽然目前游戏手机的规模不大 , 但并不是这个品类是伪需求 , 而是价格成为了门槛 。 手机行业讲求规模效应 , 如果没有规模 , 采购成本就高居不下 。 “今天一个头部厂家和一个长尾的厂家 , 可能光一个处理器的成本差个10美元很正常 , 内存再差一点 , 屏幕再差一点 。 还有就是营销成本 , 这几块成本加在一起 , 就发现现有的玩家不能支撑手机游戏的规模化和普及 。 ”
卢伟冰认为 , 原来做游戏手机的厂商在方向和思路上出现了问题 。 “原来的成本很贵 , 大家就想多卖点钱 , 然后就把这个产品做得偏离了用户的需求 , 所以我们现在要回过头来把它往回拉 。 ”
Redmi K40游戏增强版的起售价为1999元 , 保持了Redmi一贯的性价比特色 。 而除了价格之外 , 卢伟冰也在尝试解决目前游戏手机的几大痛点:厚重、花哨 。 Redmi K40游戏增强版由热爱游戏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深度参与 , 兼顾了电竞级体验和旗舰机手感 。 机身厚度8.3mm , 重量205g 。
他表示 , 对Redmi K40游戏增强版销量的预期是 , 超过其他游戏手机的总和 。
芯片短缺将持续到明年
今年以来 , 芯片短缺成为手机行业的热门话题 。
卢伟冰认为 , 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 。 一是5G芯片的产能大约是4G芯片的两倍 , 并且5G手机起量的速度远快于大家的预测;
二是智能汽车以及智能物联网的需求等发力 , 智能汽车对芯片产能的消耗也是巨大的 。 今年可能全球会有几百万辆的智能汽车由于缺少芯片很难去生产;
三是疫情对居家办公相应的产生了比如笔记本、电视、Pad、摄像头等的增长 , 这几大原因造成了需求端的增长;
四是供应端 , 疫情让晶圆厂的投资产生了迟疑 。 而晶圆厂的投资周期很长 , 高制程三年 , 低制程两年 , 调配也很慢 。
他预计 , 芯片缺货今年不可能得到缓解 , 乐观之下会到明年上半年 , 甚至可能明年仍将面临整体缺货的状况 。 这将对手机厂商未来的生产预测能力和备货能力带来挑战 。
小米之家已覆盖60%县城
2020年底 , 卢伟冰提出了小米之家要覆盖全国每个县城的目标 。
他透露 , 全国2100个县城 , 小米目前已经覆盖60% , 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70%-80% 。 “河南、江苏已经全部覆盖完了 , 河北、山东很快了 ,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乡镇 。 ”
卢伟冰表示 , 以前认为米粉都分布在一到三线市场 , 但没想到乡镇也有米粉 。 在他调研的重庆铜梁 , 没有一家小米之家 , 但却有五到六万的存量小米用户 , 米粉的下沉度和广度超过了内部的想象 。
他坦言 , 小米线下渠道原来在下沉市场覆盖得不好 , 客户的分层分级、店面形象、服务支持等方面没有做好 , 现在正在逐步进行提升 。 比如在乡镇市场开设的小米之家 , 装修标准、形象跟城市几乎一样 。
不过卢伟冰认为 , 相比友商动辄十几万、20万家店的覆盖 , 小米会保持不做广分销 。 在线上线下融合之下 , 小米实现同货同价同促 , 同时更高效的库存周转 , 让线下的效率与线上拉平 。
【新浪科技|卢伟冰:游戏手机未普及因太贵 小米之家已覆盖全国60%县城】目前小米5000家线下门店 , 销量已经是友商十几万家店的三分之一 。 “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店再翻一倍的时候线下销量是怎样的 。 ”他说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