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张克俭:不排除不排斥任何一个国家参与到中俄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月球|张克俭:不排除不排斥任何一个国家参与到中俄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文章图片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接受总台俄语部采访人员专访
国际在线报道(采访人员 高峰、杨懿俊、刘颋):近日 ,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接受总台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 , 中俄两国在已有对月球的认识及航天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来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 。 中俄两国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是开放的 , 不排除、不排斥任何一个国家参与到其中 。 专访中 , 张克俭局长还就中国航天中长期规划 , 中俄航天领域合作现状及前景等内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以下是采访文字实录:
采访人员:您好 , 张局长!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 。 2016年中国有了自己的航天日:4月24日 。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也得到飞速发展 。 请您谈一谈 , 未来我国在航天领域有哪些中长期规划 , 以及今年的航天计划中 , 哪些又是重中之重?
张克俭:好的 , 谢谢!中国的航天一直是坚定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在稳步推进 。 实际上 , 在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的准备过程中 , 我们已经在规划后续的一些工作 。 在今后的几年中 , 我们将实施探月工程四期的任务;也有对小行星的探测 , 对深空探测;也包括重型运载火箭 , 很多都在规划之中 。 这其中还有我们空间站的建设 。 我们很快就要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 。 这些都在我们的规划之中 。
采访人员:在您看来 , 中俄两国在航天领域的紧密合作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张克俭:其实航天技术可以更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 。 无论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导航 , 以及对于天气的预报 , 利用遥感卫星找矿等等这些 , 我认为都是服务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一些非常重要的领域 。 所以 , 我认为中俄两国的合作是为了人类的福祉、人民的福祉来开展的 。
采访人员:3月9号 , 中俄两国签署了《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 。 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签署?请您具体谈一下 , 中俄两国此次合作有什么规划或路线图 , 以及我们合作的远景目标 。
张克俭:中俄两国就月球探测很早就开始了商谈 。 月球是全人类都感兴趣的一块地方 , 我认为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一笔财富和资产 。 我们要把它利用好、研究好 , 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 。 双方团队经过长时间的协商 , 前不久签订了备忘录 。 中俄两国在已有的对月球认识的基础上、也是我们对航天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 来建立月球科研站 。 但同时我们也是开放的 。 在这样一个计划中 , 我们不排除、不排斥任何一个国家参与到其中 。 前不久 ,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的罗戈津总经理向法国空间中心发出了邀请;我也在与欧空局通话的时候 , 向欧空局的局长发出了邀请 , 参加中俄两国的月球科研站 。 也许这件事是以中俄两国发起 , 但将来很可能有欧空局 , 包括法国、德国 , 甚至包括美国NASA参与的一项国际的空间活动 。 我们非常期待 , 也是乐意看到的 。 这正是我们探索宇宙奥秘 , 和平利用太空的最佳表现 。
采访人员:您是如何评价近些年来中俄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 , 以及未来 , 中俄两国在航天领域哪些合作是值得期待的?
张克俭:中俄两国这么多年 , 两国首脑之间建立起来的亲密友好的关系 , 我们称之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应当说俄罗斯的同行 , 当年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在这种合作中 , 我觉得我们相互支持 , 相互学习 , 推动发展 。 所以我觉得 , 这个中俄的合作有广阔的前景 。 无论是两国技术上的交往 , 人员上的交往 , 我觉得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 国际的科技界 , 大家相互的交往就是有益于对于人类的未知进行深度探索的一件好事 , 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 。 所以说 , 中俄两国在航天领域规划了很多好的合作项目 。 我们刚才提到的月球科研站是其中的一项工作 。 当然还有在通讯、导航、遥感等等方面探索更多的合作和交往 。
采访人员:刚才您也提到中国国际空间站的建设 , 空间站建设有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现在的进度怎么样?
张克俭:疫情的确给全球的经济、社会以及科技、生产制造都带来了很多影响 。 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 , 克服了困难 , 我们大力推动复工复产 。 应该说 , 我们空间站的建设在前期受到一些(影响) , 但是后面我们努力工作 , 我们把这个受到的影响赶回来了 , 我们目前的发射计划没有受到影响 , 可以正常进行 。
采访人员:我们刚才聊到国际月球科研站 , 我们有没有载人登月时间表?科研站有没有必要、有没有可能具备人类长期生存的条件?如果建立这样的条件需要克服什么困难?
张克俭:当然 , 从我们的愿望来说 , 肯定最终人是要登上月球的 , 中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航天员要登上月球的 。 但是 , 如果因为月球的环境 , 特别是因为它的温度 , 它实际上是没有大气的 , 不适合人类居住 。 如果说要在那长期居住 , 人会非常不适应 , 也是一个耗费巨大的(项目) 。 所以我认为 , 为了去研究它 , 我们的科学家、工程师、航天员们可能会短暂的在月球上开展一些工作 , 但是可能大部分时间 , 还是会在环月的轨道舱工作 , 可能更适合一些 。
采访人员:去年嫦娥五号成功登月 , 顺利带回了月壤 。 现在对月壤的分析到了什么程度?中俄两国有没有计划共同研究探月成果?
【月球|张克俭:不排除不排斥任何一个国家参与到中俄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张克俭:的确 , 我们经过非常艰苦的努力 , 成功把1731克月壤从月球上带回来了 。 目前我们只是对这些月壤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 比如说 , 它的放射性本底 , 比地球上的物质、土壤是更小一点 , 还是更大一点 。 我们要做这些相当于安全性的分析 。 目前 , 只是开展了一些对月壤的初步分析 , 今后我们更多的期待是中国的科学家、外国的科学家 , 特别期待中国和外国的科学家合作起来 , 对月壤进行更深度的研究 。 我们也有一系列的安排和计划 , 我们也做了月球样品的管理规定 , 对外发布了 。 我们非常欢迎各个国家的科学家 , 当然也包括我们中国的科学家 , 一同来申请月球样品的使用 。 这样 , 更加符合我们推动航天事业发展、推动我们对人类未知探索的理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