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础能力关乎一个国家的产业安全、国家安全、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 我国是全球有影响力的工业大国 , 但还不是工业强国 , 一个重要原因是:核心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共性基础技术、基础软件、基础研究等产业基础能力存在突出短板 。 在全球基础研究、前沿科技、战略产业、综合国力竞争加剧的形势下 , 加快产业基础能力现代化步伐 , 是一项重大战略抉择 。
除了相关竞争在加剧 , 产业基础能力领域的发展还呈现一些新特征:
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基础能力迭代升级 , 创新的复杂度不断加大 。 创新载体开始由单一主体向跨领域多主体的创新网络转变 , 产学研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不断优化升级 。 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
二是数据成为基础能力发展的新型基础要素 。 随着数字经济全面展开 ,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速 。 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的创新需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新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赋能 , 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产业生产效率提高、创新进程加快 , 创新体系向网络化、平台化、开放化方向发展 。
三是“隐形冠军”成为基础能力的重要实施主体 。 国际经验表明 , 掌握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工业软件领域核心技术的“隐形冠军”企业 , 是打造制造强国的基本支撑 。 在这方面 , 我国还需要更多努力 。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 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 , 应充分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大、体系相对完整、集成能力强、人力资源丰富、集中力量办大事等优势 , 进一步提升产业强基的战略地位 ,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 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 。
应围绕重点基础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软件等 , 统筹关键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开发、先进工艺开发应用、公共试验平台建设、批量生产、示范推广等领域的建设与发展 , 促进整机(系统)和基础技术互动发展 , 协同研制计量标准 , 建立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 , 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作 。 鼓励整机和系统开发初期制定基础需求计划 , 吸收基础企业参与;鼓励基础企业围绕整机和系统需求 , 不断开发和完善产品和技术 。
应强化基础研究 , 支撑全产业链创新 。 在基础研究、交叉基础研究领域 ,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 , 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侧重于营造创新环境 , 将全产业链各创新主体有效集聚在一起 。 国家实验室侧重以政府推动模式集聚该领域资源加强基础研究 。 国家重点实验室侧重政府与市场结合模式 , 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阶段的试验技术研发 。 同时 , 采取市场机制、企业主体的方式 , 培育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
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 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 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 ,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 优化人才评价机制 , 对基础研究人才的评价应注重基础研究成果的潜在价值 。
应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集成建设的理论研究 , 对NQI全面布局;开展NQI效能研究 , 使NQI更充分地融入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 。 建设生产全流程工艺、服役使用全生命周期和评价的NQI体系 , 全面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
应培育一大批优势市场主体 。 重点支持主业突出、机制良好、具有竞争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的优势企业 , 特别是重点行业的优势企业 , 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实施“专精特深”战略 , 成为某一领域单项冠军 。
【研究|加快产业基础能力现代化】(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魏际刚系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 。 此文由《中国经济评论》杂志社供稿)
推荐阅读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智能化|龙净环保:智能型物料气力输送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成果通过鉴定
- 研究院|传统行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
- IT|为什么感染飙升但死亡人数有限?研究显示T细胞可防止奥密克戎引发重症
- 德尔塔|为什么感染飙升但死亡人数有限?研究显示T细胞可防止奥密克戎引发重症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景区|票付通旅游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加快智慧建设迎接新征程
- IT|南非研究显示两剂强生新冠疫苗可大幅降低Omicron导致的住院
- IT|现代确认将挺迟开发内燃机以加快向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身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