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年轻人是否真的不再向往爱情了?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 国家就有前途 , 民族就有希望 。 ”在2020年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 , 中国青年有担当、不怕苦 , 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昂扬向上的良好风貌 , 赢得全社会点赞 。 如今的青年人主体逐渐变为“90后”“95后”甚至“00后” , 当年人们口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们开始在社会上崭露头角 , 绽放光芒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使命 。 当代青年更有主见 , 更加独立 , 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影响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世界 。 本报今起推出“中国青年观察”系列报道 , 与您一起领略新时代的青春风采 。
“是手机不好玩还是剧不好追?为什么一定要谈恋爱?”“我不想恋爱 , 只想赚钱”“不谈恋爱就没有烦恼”……对于恋爱 , 经常有年轻人在网上放出这样的“狠话” 。 不少人因此发出“是什么杀死了年轻人的爱情?”“现在的年轻人还会恋爱吗?”等疑问 , 年轻人的婚恋观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
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正在重塑青年人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 。 比起上一辈 , 如今的青年对待婚恋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择偶时更看重精神契合还是物质条件?年轻人是否真的不再向往爱情了?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青年人对于婚恋的认知正处于新旧观念的交叠之中 , 开放与保守并存 , 不同的婚恋观念相互交错碰撞 , 折射着年轻一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从“缘分婚姻”到“爱情婚姻”
“都快三十了 , 还没对象吗?”“什么时候结婚啊?”“差不多就行了 , 别挑那么细”……逢年过节 , 回乡探亲的年轻人总会收到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问候” 。
然而 , 逐渐成熟的“90后”“95后”们 , 面对“催婚大军”的热情关心 , 却常常不为所动 。 民政部数据显示 , 自2013年开始 , 全国结婚率逐年下降 , 2019年只有6.6‰ , 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结婚率越低 。
“如果遇到那个对的人 , 就恋爱结婚;如果一直没遇见 , 一个人有何不可?”谈起爱情和婚姻 , “90后”男孩小郝表现得很“佛系” 。 一直没有谈过恋爱的他 , 觉得遇到理想的爱情是小概率事件 , “在父母要求的年龄段结婚 , 可能有些困难 。 ”
“爱情需要运气 。 ”女孩小树发出了和小郝同样的感叹 。 学生时代的她曾经遇到过以为对的人 , 最终却没能走下去 。 参加工作后也遇到过喜欢自己的 , 但小树迟迟无法心动 。
进入27岁 , 小树变得更成熟理智 , “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 , 但不会强求了 。 ”现在的她正在积极提升自己 , “如果找不到想让我走入婚姻的人 , 就把自己修炼得更强大吧 。 ”
持类似观点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 , 超过七成的年轻人不认为“人的一生中必须结婚” , 超过半数的坚持“只有遇到喜欢的人才会结婚” 。
年轻人的婚恋观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为我们引入了两个概念:过去社会强调家庭利益 , 个体的生存主要依附于家庭 , 婚姻的意义主要是传宗接代 , 因此过去的婚姻多为“缘分婚姻”;而当代社会更重视个体利益 , 人们追求的不再是生存而是生活得更好 , 婚姻的意义主要是实现个人幸福 , 因此现代社会的婚姻被称作“爱情婚姻” 。 “这是由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发展决定的 。 ”
“人们不是必须结婚才能幸福 , 于是婚姻变成了一种选择 。 年轻人会衡量 , 到底是结婚快乐还是单身快乐 。 如果结婚不能让他幸福 , 那他就未必想要婚姻 。 ”沈奕斐说 。
在心理观察员周若愚看来 , 现在年轻人不愿进入婚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年轻人压力较大 。 “如果生了孩子 , 就要更多考虑孩子的抚养、教育、住房等事情 , 生活质量可能有所下降 。 相比之下 , 一个人生活反而更舒坦 。 ”周若愚说 。
相亲容易 , 合得来难
虽然与“人生一定要结婚”的传统婚恋观不同 , 但当代青年对相亲等传统婚恋形式的接受度并不低 。 多位受访者表示 , 自己有过相亲经历 。
去年结婚的小侯就是通过相亲遇到了现在的妻子 。 “当时没想太多 , 就觉得去交个朋友也挺好的 , 没想到见面发现两个人挺聊得来 , 慢慢地就在一起了 。 ”
但对于传统“门当户对”的择偶标准 , 当代青年有着不同的看法 。 2020年8月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显示 , 在择偶方面 , 青年人群最在意自由婚恋因素 , 如“性格合得来”“个人品质”等 。 最不在意传统礼俗规约因素 , 如“门当户对”和“家人/亲友的意见” 。
“95后”女孩雨田告诉采访人员 , 家里曾经给自己介绍过一个外在条件不错的相亲对象 , 学历、工作、家庭都比较“搭” , 但总是感觉话不投机 。 “见面时我穿了高跟鞋走不快 , 对方一直在前面走 , 完全没有要等我的意思 , 后来我就再也没有见他 。 ”雨田说 。
“95后”男孩小杰也跟采访人员分享了自己的相亲经历:“我们两家父母很熟 , 就撮合我俩在一起 , 周围的人都觉得很合适 , 可是我俩始终不来电 。 ”
【青年|年轻人是否真的不再向往爱情了?】现在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与另一半“合得来” 。 “所谓‘合得来’ , 就是两个人能找到和谐的情感相处模式 , 这样才能长久 。 ”周若愚分析 。
有的青年认为 , 成长经历相似更容易“合得来” 。 近日“985相亲局”就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 很多“985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找与自己学历相同的对象 。
参加过“985相亲局”的小树认为 , 学历虽然不与人品划等号 , 但跟成长经历和见识挂钩 , 学历接近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 遇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 而在同样毕业于“985高校”的小郝看来 , “有趣的灵魂”更重要 , “只要对方是一个有想法的人 , 两个人可以有精神上的交流 , 是不是‘985高校’毕业的并不重要 。 ”
现代社会生活的不稳定性和经济压力也给年轻人的婚恋观造成影响 。 《“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显示 , 在结婚原因方面 , “95后”最希望的结婚理由是“因为爱情” , 然而仅有15%的“95后”愿意为爱情放弃面包和金钱 。 可见 , 青年人追求爱情 , 但依然需要有现实的物质基础 , 对“月亮”或“六便士”的选择不愿走极端 。
雨田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不一定有房有车 , 但至少有稳定的收入 。 “如果两个人组建家庭后反而过得更窘迫 , 那结婚又有什么意义呢?”她说 。
“好的感情是不断磨合出来的”
一段时间以来 , 作为一项有偿情感体验类服务 , “虚拟恋人”出现在各类网络平台 , 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 陪伴聊天、当一日情侣、陪玩游戏、温柔哄睡等 , “虚拟恋人”正成为当下不少青年热衷的网络消费方式之一 。
体验过“虚拟恋人”服务的小王介绍 , 自己找虚拟恋人主要是因为现实中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 想体验恋爱的感觉 。 “虽然两个人没有面对面接触 , 但心灵上的交流让人很满足 , 有时候确实能感受到温暖和鼓励 。 ”
在沈奕斐看来 , “虚拟恋人”之所以如此火爆 , 是因为年轻人不知道如何去处理亲密关系 。
“今天 , 大家在爱情中追求自我呈现的同时 , 又不希望自我在两性关系中受影响 。 但问题在于 , 亲密关系意味着两个人一起建立‘我们’的概念 , 想要自我不受任何影响 , 是很难的 。 ”沈奕斐表示 , “虚拟恋人恰恰可以保留自我 , 同时减少了不确定的风险 。 ”
不过 , “虚拟恋人”毕竟是不真实的 , 无法取代真正的情感 。 那么 , 年轻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爱情和婚姻呢?
沈奕斐在自己开设的《社会学爱情思维课》里建议单身青年不要一味追求遇到“Mr Right” , 而是要用排除逻辑 , 重新审视周围 , 寻找与自己适合的人 。
“好的感情是不断磨合出来的 , 年轻人对待爱情和婚姻不能太理想化 , 应该多去尝试 , 了解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 。 ”周若愚说 。
除了青年自身的努力 , 社会也应该积极引导 , 帮助青年更好地处理亲密关系 。 比如 , 鼓励学科专家如心理医生、学者多去指导 , 向青年传达正确的心理和情感知识 , 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两性相处模式 。
在周若愚看来 , 现代社会过于重视下一代的培养 , 希望社会能给家长减少压力 , 让青年少一些对结婚生子的疑虑甚至恐惧;同时 , 父母对年轻人的婚恋态度应多一些理解 , 少一些干预 。
文/乔彩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