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龙|中国移动+翼龙:暴雨救援中的硬核科技( 二 )


【翼龙|中国移动+翼龙:暴雨救援中的硬核科技】经过3年的科研攻关和技术突破 , 2021年年初 , 两家联手打造的5G无人机应急移动通信系统研发成功 , 并且在2021年的河南暴雨等突发情况下发挥了作用 。
据苏郁介绍 , 5G无人机通信系统主要有4项核心技术突破 。
一是高空盘旋的无人机如何向地面连续覆盖尽可能大的信号服务区 。 “这在全世界也是没人做过的” 。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测算 , 最终中国移动的研发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空对地连续覆盖算法 , 达到50平方公里的信号连续覆盖面积 ,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 正在申请国际专利 。
二是如何让空中的通信信道覆盖地面的用户 , 让地面人员可以持续、稳定地接收到信号 。 要让无线电信号从四五千米的高空 , 按照我们的要求传向地面 , 就必须有空中的无线通信信道 。 需要用数学工具描述出空间通信信道的特性参数 , 制定规则、实现空中建模 , “世界上从来没有人在无人机上用移动通信的设备向下提供网络信号服务 , 我们是第一个” 。
三是自主研发了无人机管理控制的中移凌云平台 , 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把灾区画面实时传输到后台指挥部 , 供指挥队伍决策 。
四是多普勒效应的抑制技术 。 无人机在四五千米的高空 , 以400公里的时速高速运动 , 移动通信的电磁波频率很可能会发生偏移 , 导致电话有杂音 , 通信不畅 , 这个技术障碍也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 如何突破?中国移动的研发团队利用5G的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5G技术特点 , 建立无人机通信与控制的数据链 , 有效抑制了多普勒效应 。
事实上 , 在无人机的救援行动中 , 也遭遇了许多困难 。 “例如 , 无人机在暴雨灾区上空遇到了极端气象条件 , 暴雨、大风、乱流、冰雹、雷电等对无人机的安全飞行造成了威胁 , 无人机返航后团队就发现机翼前缘的漆层已经被冰雹打掉 。 由于翼龙无人机的设计标准较高 , 这些极端情况没有对无人机造成更大的威胁 , 翼龙无人机经受住了考验 。 ”李屹东介绍 。
回顾这3年多的内部创业历程 , 苏郁感触很深 。 他说科研要能静得下心 , 沉得住气 , 耐得住寂寞 , 才能有成绩 。 要加强顶层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 倡导工程师文化 , 中国制造才能有前途 。 同时 , 还要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和学科交叉创新 。 “如果不是我们和中航工业合作 , 将航空技术与通信专业融合创新 , 也不可能在‘7·20’郑州抢险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王林 陈凤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