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之一:精神养生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张国玺研究员[b]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概述[/b]养生,即保养生命,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是指通过自我调养的方法来保养生命,使之心身健康,延年益寿 。传统养生学,是指在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体生命规律,研究防病延年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养生观点,为我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数千年来,历代的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养生保健经验,并著有大量的养生学专著,促进了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 。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流派较多,各有所长,总体来讲主要精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等六大学派 。各学派的养生学说自有体系,各有所长,又兼收并蓄,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方法 。[b]精神养生法[/b]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精神养生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 。传统养生学强调“形神统一”的理论 。所谓的“形”即形体,指人的机体而言,而“神”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是指整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全部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外露征象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形神统一,是指形体与精神相统一 。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生命表现,只有形神统一,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能够统帅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并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 。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 。反之,不良的精神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脏腑功能,使得脏腑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阻滞,抗病能力下降,正气虚弱,而易于导致各种疾病 。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 。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 。如性格急躁的A型行为的人群比性格平静的B型人群的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高2~3倍,死亡率高7倍;情绪抑郁还能够引起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 。所以,精神养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精神养生包括神志养生和情志养生两个方面的内容:1.神志养生法传统医学中所称的“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 。神志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包括以下几点:(1)少私寡欲,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进行自我克制并清除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老子、庄子是神志养生法的倡始人,他们提出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即为人要质朴,不要私心太重,欲望太多 。人生在世很难做到无私无欲,但私欲不可过多过高 。何谓“贪欲”,是指那些可欲而不可求事物,贪欲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有位作家解释三种痛苦的原因时说:“想得到却得不到――痛苦,经过艰苦的努力得到了,却发现不过如此――痛苦,得到的东西不经意丢掉了,事后才知道原来很重要――痛苦 。”只有通过自我克制来控制自己的欲望,清除那些不可能得到满足的“贪欲”,才能减少自己精神压力和痛苦 。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身健康,要学会将私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限制,自我清除的 。只有私欲少和没有“贪欲”的人才能淡泊名利,处世豁达,性格开朗,样就会有助于心神的清静内守,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平时恬淡虚无,与世无争,自然会精神内守,阴阳平和,气血旺盛,邪无所容,百病不生 。(2)知足常乐,是指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要有充分的满足感 。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无忧”和“知足”即是自我内心世界的自我体验和感觉,是情感世界自我调节的结果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满足感 。“知足常乐”就是要这种满足感通过自我的内心世界的调节使之达到最高值 。鱼儿不必羡慕鸟儿能够在空中飞翔,鸟儿也不必羡慕鱼儿能够在水中遨游,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东西 。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是你拥有而别人不可能得到的,而有些东西则是别人拥有而你不可能得到的 。如果你总是去想自己拥有而别人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会感到满足,感到快乐,感到幸福,心神自然清静;如果你总是去想别人拥有而你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会感到失望,感到沮丧,感到不幸,心神就会感觉不安 。自己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如家庭生活及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具有充分的满足感,心情自然会愉快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无忧无愁,知足常乐就会有一个好心情,就会感到人生的道路上充满着阳光和欢乐,这样的人自然会健康长寿 。“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也是神志养生保健方法所需遵循的信条之一,即是在满足自己生活与工作现状的同时,还要积极地进取,以取得大的成绩 。(3)心胸豁达,是指性格开朗,心胸坦荡,气量大 。我国的对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长寿的主要原因不在物质而在精神 。长寿老人能够长寿的原因与其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精神状态有关 。想使自己的心胸豁达的方法之一,就要“走出小天地,溶入大自然” 。也就是说,不要总把自己封闭在家庭的小天地里,要走出家门,去饱览自然界给我们的恩赐――青山绿水,风景名胜,去感受大自然的中的情趣 。花上飞蝶,草间昆虫,枝头歌鸟,水中游鱼及山野里的小动物,都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使人有脱俗入雅感觉,有利于胸襟豁达和性格开朗 。试想一个“上观黄山之云海,下望碧海之波涛”,以苍松翠柏为伴,以闲云野鹤为友的人,还可能为日常生活中三瓜二枣的得失而苦恼吗?!在处理家庭问题和生活琐事上更应该豁达大度,夫妻之间要注重感情,淡化道理,强调优点,忽视缺点,忘记过去,重视现在,在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处理上要“难得糊涂” 。对子女要坚持只提供建议和帮助,绝不能包办代替的原则,要相信他(她)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朋友之间要远距离看人,近距离看己,这样才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保证朋友之间的长久友谊 。总之,心胸豁达是和睦的家庭气氛和亲密的朋友关系的基石,对人对己都十分有益 。(4)“多行善事”,是指多做些助人为乐的好事,从中体验到幸福感和满足感 。所谓多行善事,古人称“积德行善”,现在称“助人为乐”,都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贡献出爱心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善事可大可小,大者可捐献千百万元以救灾或助学,小者可为迷路人指点道路,无论大小爱心是一样的 。行善事者从助人行善中体验出自身价值的快乐,会有益于心身健康 。2.情志养生法传统医学所称的“情志”,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方面的反应,中医将其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情志养生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对外界客观环境或事物情绪反映的自我调节和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点:1.戒骄戒躁,是指要注意避免自己的骄傲与急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骄傲者常常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好大喜功,做自己力所不能及之事 。急躁者常常不顾及客观现实而急于求成,易于草率从事 。由于骄躁者的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从而造成内心的痛苦 。现代医学也认为具有A型行为的人具有过分的抱负,固执,好争辩,急躁,紧张,大声说话,匆匆忙忙,好冲动,富含敌意,具有攻击性等特点,所以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性格平和的B型行为的人 。如果能够悟透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做一个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的能力的现实主义者,克服骄躁情绪,顺应自然环境,保持心态平和,是有利于健康长寿的 。2.善调情绪,是指要善于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情达到最佳水平 。人们对外界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内心的相应情绪反应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之一 。换言之,就是遇到令人高兴的事就应该高兴,遇到沮丧的事就应该忧伤,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是代表此人情绪表现健康的标志之一 。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修身养性,舒畅情志,以保持稳定的情绪 。人们的思维方式对情绪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能通过改变自己不良的思维方式,纠正自己错误的认知过程,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客观事物,用积极态度解决现实问题,就会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保持轻松愉快的好心情 。通过ABCDE公式可以说明认知过程对心身健康影响的重要性 。公式为:A+B=C→D→E 。A=事件,B=认知方式,C=结论,D=情绪,E=对心身健康的影响 。相同的事件,用不同的认知方式去认识就可以推导出不同的结论,而不同的结论则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心身的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一位老太太有二个儿子,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 。老太太总是发愁,因为她阴天为大儿子担心,晴天为小儿子担心,所以经常生病 。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是个有福气的人,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天天有钱赚 。”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身体也健康了 。这个例子说明了ABCDE公式引发的两种不同的结果 。3.避生三气,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怨气和闷气 。首先是免生闲气 。何为“闲气”?就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琐事而生气 。如平时买东西时遇到缺斤短两的事情,或家庭生活中的小是小非问题都是没有必要生的闲气 。第二是免生怨气,是指不要总对一些人或事进行抱怨或心生怨恨之气 。如果一个人总是将自己与在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比较,就难免要产生怨气 。第三是免生闷气,是指如果感到有令自己不高兴的事情要及时说出来,以求得到解决或化解,不要闷在心里生气 。三气之中生闷气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最大,特别是较长时间地生闷气,常会引起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肿瘤 。如果一个人平时注意神志和情志的修养,就会心胸豁达,性格开朗,而能避免三气 。精神养生的关键要学会追求幸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幸福,但什么是幸福,则每个人的理解各有不相同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个人情感上的主观印象” 。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模式,也不是客观条件所能决定的东西,而是要靠自己的主观感觉去感受,去体验 。有位女作家到西藏的一个边远地区去体验生活,住在当地一个藏族同胞的家里 。当她了解到这家的女主人从未走出过她所生存的这一片土地时,便为自己能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而感到幸福,为女主人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而感到悲伤 。但当她与女主人谈到自己经常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在家中与亲人团聚的时间很少时,女主人连声说到可怜、可怜 。其实女主人当时也为自己有个饱暖安定的家而感到幸福,为女作家漂泊不定的生活而感到悲伤,这就是因为女主人和女作家对幸福的标准和理解不同 。所以,要用自己的标准去理解幸福,并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要套用别人的标准而干扰自己幸福观 。卡耐基说:“思想的运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狱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狱” 。所以,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思想去营造幸福,营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晴朗天空 。精神养生法就像戒烟一样,是最容易做,又最不容易做到的养生方法 。说其最容易做是因为精神养生完全可以由自己主观意识所支配,不需要特别的外助条件;说其最不容易做到是指一个人很难把握自己,并纠正自己固有错误思维方式,更难于排除客观事物对自己主观意识的负性干扰 。古代圣贤常把修身养性作为第一要务,例如,古人称修身养性以静坐为第一,观书为第二,看山水花木为第三,与良朋讲论为第四,教子弟为第五;并认为人生的十大乐事为谈义理字,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奕棋 。古人怡养心神的养生之道迄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在当今的现时生活中,人们的工作或学习都是紧张而忙碌的,很难有古人那种闲情逸致去游览名山大川,也很少有那种临渊观鱼,披林听鸟的机会 。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精神养生的方法,努力做到闹中取静,忙里偷闲,淡泊名利,摆脱世俗的烦恼,清心寡欲对健康长寿是十分有利的 。
推荐阅读
- 中国邮政银行什么时候成立的
- 为什么在外国猫狗可以和平相处在中国猫狗却像仇人呢
- 老人养生先要防病
- 年夜饭要几个菜?吃年夜饭有什么讲究
- 麦冬泡水喝的功效
- 樟柳头的功效与作用
- 中药黄荆的功效与作用
- 为什么中国体育运动员不去欧洲打球
- 朗行22款报价及图片 朗行怎么样
- 如何评价手游中国惊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