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变通 唐玄宗时名相姚崇如何对付政敌
他三度为相,同时又兼兵部尚书,边境所有的军事部署,器械钱粮,都装在脑袋里,如同字典,随时查备 。
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宰相是个大谜 。想想看,庭院深深的府第,呼风唤雨的能量,无所不在的权势,谁能读得懂、猜得透?姚崇就是这样的宰相 。他生于650年,陕州硤石(今河南三门峡)人,起初小打小闹,在小衙门里办些小事,后来才闹得有点大,四面八方去做官,曾3次任宰相,系开元盛世的创建者之一,721年去世,终年72岁 。
唐代宰相369人,最出色的不过4位,即:贞观时代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开元年间的姚崇和宋璟 。他们供职于两个黄金盛世,不知是因为他们,才有了盛世,还是因为盛世的存在,才让他们扬了名 。4位都是名臣大家,都具智者风范,但比较而言,姚崇更有意思,活得更有味道 。他经历复杂,前程忽明忽暗,仕途起伏不定;他文武双通,每次任宰相都兼管兵部;他的生存环境险恶,有时困顿非常,但终能破壁而出 。他的人生要点就是变通,走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路子 。
做事,要紧的是善变求通
变通,是姚崇的经验和风格 。在他看来,解决政治问题不能拘泥,不必循旧,必须力求变化,才能走向通达 。好比开锁,只要手里有多把钥匙,就总找到合适的那把 。后人曾评价说:“姚崇资性明达,善应事机,委曲通变以成国家之务 。”他比较自负,曾自比贤相管仲、晏婴,但部属却以为:“公所为法,随复更之,”比前辈贤人尚显不足,似可称做“救时宰相” 。当时的帝王大都举步艰难,有危局要救,因而,对他格外看重,多次虚位以待 。他也不负圣托,盯着时弊,灵活施政,引领时局向好的方向发展 。姚崇善于因势利导,借机行事 。比如,武则天时期,冤狱盛行,罪名大都是谋反,武老太太纳闷,为什么叛乱者如此之多?时任礼部尚书的姚先生,借机揭露周兴等人凭诬陷邀功的罪恶,帮助老太太提高认识 。武太后大悦,半真半假地说:过去的宰相不忠不义,让我成了屠夫,只有你敢说真话 。其实,此时的武太后已大权在握,用不着以杀立威,而姚先生显然看穿了这一点,顺势加了把火,推进了冤狱昭雪的进程 。再比如,中宗时,韦皇后及安乐公主参予朝政,拉帮结派,采取“钭封官”方式,避开主管部门,大肆卖官,致使冗员泛滥,政出多门 。姚先生出任宰相后,顺势而为,多方纠偏 。先是进忠良,退不肖,然后精减冗员,取消“钭封官”,罢免数千官员 。他和另位宰相宋璟“协心革中宗弊政,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纲纪修举,当时翕然以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再比如,玄宗上台后,请他出任丞相,他借机开出条件,提出了朝政“十事”,请求玄宗实行仁政,抑制权贵,知人善任,从谏如流,革除陋习,等等,玄宗满口应承 。那是一段难得的美好时光,上下同心,政权稳固,民心趋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姚先生不搞教条,施政灵活务实 。开元三年,山东遭遇蝗灾,上下都以为遭了天遣,惊恐不安,老百姓在田间地头焚香膜拜,官员们主张修德避灾,连皇帝也有疑惑 。唯姚先生态度坚决,力主人工灭蝗,并组织灭蝗行动,数月后蝗灾渐熄 。
姚崇的变通智慧,源于丰厚的知识、务实的风格和达观的气度 。他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好学不倦,写文章行云流水,援笔立成;做事情简捷干练,效率超群 。最初在兵部任职时,边境发生战乱,他分析战局,梳理战况,把一场复杂的军事斗争搞得透彻简明,“太后甚奇之” 。
姚公祠
【知变通 唐玄宗时名相姚崇如何对付政敌】他3度为相,同时又兼兵部尚书,边境所有的军事部署,器械钱粮,都装在脑袋里,如同字典,随时备查 。皇帝遇事,总是先听他的意见,“同僚唯喏而已” 。某次,因儿子病故,他请假数日,政务堆积如山 。另一宰相不善处置,心内惶恐,姚先生假满归来,三下两下,便悉数处理完毕 。因为这种超群之才,武则天发现了他,让他一路晋升直至宰相 。睿宗刚上台,就迫不及
待地把他从外调回,位居百官之首 。玄宗更是排除干挠,支持他在相位锐意变通 。
变通是一种弹性武器
权力是个怪物,总要催生派系,彼此斗来斗去,没完没了 。这种情况,唐初尤甚 。从武后直至玄宗,各种势力纷纷登台,一会儿皇后掌权,一会儿倖臣得势,有时公主也嚣张 。与政敌共事其实很难,如果战斗,生死难料;如果妥协,反倒成了同伙 。姚先生的办法仍然是变通,不轻易出手,不单个作战,有限度地抗衡,以求削弱对手,保护好自己 。在他那里,变通已成了另类武器,充满弹性 。他也如同武功绝伦的高人,手无一物,别人却奈何他不得 。
武后时期,张易之兄弟得宠,许多人忙着巴结,也有官员与之势不两立 。姚崇走的是中间路线,灵活相处,表面上凑合,有时也强硬 。某次,张易之有事要办,求到姚先生门下,老姚没帮忙,好说歹说也不给面子 。不久后,司刑少卿桓彦范等5大臣联手,决定向张氏兄弟下手 。姚先生喜欢借助外力,积极参与谋划 。事成后,武则天让位,中宗掌权,功臣们兴高彩列,个个升官晋爵 。姚先生虽有功,却为武则天退位而双泪横流,有人看不惯,将老姚贬为刺史 。传统认为,此次被贬,是老姚预先看到了危险,以流泪的方式,求得自保 。此说并非没有道理,以当时的局势论,虽然二张死了,武则天退了,但武三思还在,存在着强力反弹的可能 。事实也正是这样,不久后,5位功臣遭武三思陷害,唯有姚先生提前退场,免掉一劫 。睿宗登基之后,太平公主得势 。公主是武则天女儿,也是皇帝亲妹,立过大功,懂点儿政治 。
凭借这些资本,她插手朝政,有时甚至撇开皇帝,遇事自己拍板 。她的亲信遍及各个角落,7位在职宰相,5位专听她的吆喝 。姚崇知道自己搞不过人家,还是沿用老办法,不正面交手,而是左剥右削,有限度地弱化公主特权 。他曾建议皇帝,让公主去外地享受荣华富贵 。事儿虽没办成,老姚也没伤筋动骨,只是去了外地就任刺史 。
姚崇画像
变通有时会走向权术
权术是官员的武器,也是处置矛盾冲突的常用手段 。姚崇善变,自然懂点儿权术 。他的权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大都比较克制 。姚先生和张说有积怨,张说当宰相时,姚崇在同州做刺史 。玄宗继位后,提出用姚崇为相,张说不高兴,百般阻挠,想把事情搅黄 。皇帝不上当,坚持用了姚宗 。张说心虚,为了安全,和岐王拉上了关系 。张说没料到,此举给姚先生提供了口实 。姚崇对皇帝说:岐王是您的爱弟,张说是辅臣,两人搞在一起,可能对朝廷不利 。话说得含混,意思却明白 。玄宗一点就透,马上把张说贬为相州刺史 。用同样的方法,姚崇让刘幽求也吃了苦头 。刘任过宰相,后改任太子少保 。新岗位轻闲,没权没势,刘郁闷,人前背后发过牢骚 。有人举报说刘幽求心怀不满,有“怨望语” 。皇帝一听就来气,要求有关部门严查速办 。这时,姚先生说了话,大意是:离开相位做了闲官,有点儿想法是人之常情,何况人家还立过大功,千万不能处罚太重!这段话,明着是为刘幽求说情,实际上却肯定了刘有不满情绪 。结果,刘被贬外地,郁郁而死 。有时,姚做得更妙,本来错在自己,他却能变来变去,变得主动,让别人受罚 。魏知古原是小官,经姚先生推荐提携,当了宰相 。因工作分工问题,两人有了矛盾 。彼时,魏知古在东都洛阳主持吏部工作,恰好姚的两个儿子也在东都当官 。俩小子仗着父亲对魏知古有恩,不知深浅,一味请托卖官儿 。魏知古不动声色,如实向皇帝汇报,指望一举搞掉姚崇 。皇帝也有趣,选个闲聊的时候,故意问姚先生有几个儿子,官居何职?皇帝算定,姚崇肯定替儿子说好话 。但姚先生太精了,马上看穿了内幕,说自己俩儿子都不争气,肯定给魏知古找了不少麻烦 。皇帝问:“卿安从知之?”姚说:“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 。”皇帝由此做了反向判断,认为姚先生大公无私,魏知古却有负于姚 。末了,姚崇安然过关,魏知古却被降职 。
推荐阅读
- 那些最适合成为知己的星座
- 穿塑身衣睡觉好吗
- 少女阴道流血的原因
- 但有多少人知道他师承何处 扁鹊医术如此高明
- 年末心水护肤品扫货须知
- 2013年中秋节放假安排: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放假时间通知安排
- 植物怕冷,只知道抱进室内就完了?
- 氨糖软骨素钙片的功效,一篇读完全知道!
- 这些夏季养生误区你知道多少
- “幸福,再靠近一点”避孕及生殖健康知识校园主题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