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麻黄各半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桂枝去皮,一两十六铢(5.2克),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3克),大枣擘,四枚,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二十四枚(4克)[服用方法]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泽,温服六合 。
[治则方解]
病机:太阳病日久,表郁不解 。
治则:解表散寒,小发其汗 。
方义:本方由桂枝汤和麻黄汤各用原方三分之一量而成 。方中桂枝、麻黄相合,其量比为5:3,以发卫气之闭,宣营阴之郁,使表邪从汗出而解 。麻黄、生姜、芍药、甘草用量相当 。生姜助麻黄、桂枝以解表散邪,兼和中气 。杏仁助麻黄以宣降肺气 。芍药与桂枝合用,使桂枝、麻黄发汗解表而不伤营阴 。甘草、大枣、芍药相合,助正充荣以抗邪 。甘草调和诸药 。先煮麻黄是为去其烈性 。
[辨证要点]
本方邪郁营卫,营卫抗邪之力不振之证 。桂枝汤与麻黄汤合方后,桂枝、甘草用量相应增大,比例为5:3,而麻黄、生姜、芍药、甘草用量相当,麻黄汤中各药比例发生变化,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比例由3:2:4:1变为3:5:4:3,复与桂枝汤合用,其解表发汗作用明显减弱,为发汗之轻剂 。
本方证表证虽然较轻,但邪郁营卫,致营卫抗邪之力不振,治疗时必须兼顾正气,方可取得治疗效果 。
《伤寒论方古今临床》认为:凡病延日数较多,正气略虚,表邪未解而有面赤身痒,邪郁于表,欲汗出不得者,可用本方因势利导 。疟疾热多寒少,肢体惰痛,有桂枝麻黄汤证者,亦可选用本方治疗 。
[仲景方论]
《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
[注家方论]
1.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桂枝、麻黄互复,注解者皆为两解法,是以浅陋之见测仲圣之深心,良可慨也 。易不观其法,先煮麻黄,后内诸药,显然麻黄为主,而以桂枝、芍药为监制也 。盖太阳邪未解,又因阴阳俱虚,汗吐下皆禁,不能胜麻黄之锐,故监以桂枝,约以白芍,而又铢两各减其半,以为小制,服后得小汗即已,庶无大汗亡阳之过耳 。
2.许宏《金镜内台方议》:桂枝汤治表虚,麻黄汤治表实,二者均曰解表,霄壤之异也 。今此二方合而用之者,乃解其表不虚不实者也 。如三阳之邪传经,八九日当已,今此不已,反如疟状者,乃先发表不尽,微滞于经而不得出,故一日二三度发也 。不呕,清便自可者,乃里证已退也 。因脉微缓,知其欲愈 。若面色反有热色者,知再与小汗出必解也,故与桂枝汤中加麻黄、杏仁,以取小汗也 。如中风证见寒脉,若用桂枝汤,又干脉浮紧;若用麻黄汤,又碍自汗出,故以此方主之 。如伤寒证见风脉,若用麻黄汤,又干脉浮缓,恐汗出反成漏;若用桂枝汤,又碍无汗出,服之恐烦躁闷乱 。故以此方主之最良 。今略以此二者辨之,则变化无穷矣 。
3.柯韵伯《伤寒附翼》: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有赤色者,是阳气佛郁在表不得越 。因前此当汗不汗,其身必痒,法当小发汗,故以麻、桂二汤各取三分之一,合为半服而急汗之 。盖八九日来,正气已虚,表邪未解,不可不汗,又不可多汗,多汗则转属阳明,不汗则转属少阳 。此欲只从太阳而愈,不再作经,故立此法耳 。此与前症大不同,前方因汗不如法,虽不彻,而已得汗,故取桂枝二分,人麻黄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而缓汗之 。此因未经发汗,而病日已久,故于二汤各取三合,并为六合,顿服而急汗之 。两汤相合,泾渭分明,见仲景用偶方轻剂,其中更有缓急、大小、反佐之不同矣 。原法两汤各煎而合服,犹水陆之师,各有节制,两军相为表里,异道夹攻之义也 。
4.章楠《伤寒论本旨》:此方虽名麻桂各半,而桂枝重于麻黄,意在以和为主,佐开腠泄邪 。盖桂枝汤本是调和营卫之法,因其感邪不重,为日已多,风寒互持,脉微正虚,不能作汗,发如疟状 。而热多寒少,则风胜于寒,故以桂枝汤之调荣卫治风邪为主,佐麻杏开腠以解寒,与大青龙之两解风寒者相类而不同,彼因邪重,表阳郁而烦躁,故重用发表,佐以清里,此邪轻正虚,故以小剂和解之也 。
[名医验案]
1.许叔微医案
治一人 。病伤寒身热,头痛无汗,大便不通已四五日 。许询之,见医者治大黄朴硝欲下之 。许曰:子姑少待,予为视之,脉浮缓,卧密室中,自称甚恶风 。许曰:表证如此,虽大便不通数日,腹又不胀,别无所苦,何邃便下,大抵仲景法,须表罢,方可下,不尔,邪乘虚入,不为结胸,必为热利也 。作桂枝麻黄各半汤与之,继之小柴胡,絷絷汗出,大便亦通而愈 。
2.陈瑞春医案
王某,男,41岁,农民 。进入春耕后,一直从事农田耕作,体力疲倦 。前几天淋雨受寒,自行喝生姜汤,身体亦无明显不适,继续工作 。昨因洗冷水澡后,全身起疙瘩,瘙痒渐次加重,搔破后皮肤出现一条条红色痕迹,自觉皮下烧灼郁热不舒,微汗不多,烦躁不安 。脉浮数有力,舌苔薄白而润 。其他无明显体征 。拟用桂麻各半汤加味:桂枝6克,麻黄6克,杏仁10克,赤白芍各5克,防风10克,僵蚕10克,路路通15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桑白皮15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服2剂,瘙痒明显好转,搔破后皮肤痕迹减轻,皮下郁热感亦显著减轻,二便通畅,饮食正常,脉缓有力,舌苔白润,嘱再服2剂,以资巩固 。半月后偶遇,询及身痒是否痊愈时,病者告谓,服4剂药后,一切正常,未复发病 。
3.梁嵌五医案
董某某,男,27岁 。患者自13岁时外出淋雨后,全身荨麻疹,未经治疗二日后自愈,但不时频作,诱因不明,仅觉阴天发作显著,每发时患母怕其着凉风,闭户令其在炕上覆被静卧,未见效果 。出疹时奇痒,虽搔破出血亦不能缓解 。1959年频来我院门诊,曾用过苯海拉明、溴化钙、葡萄糖酸钙、可的松和肾上腺素,苯海拉明封闭等法,并严禁能诱导本病发作的一切因素,未获效果 。1963年12月7日又入我院中医病房治疗 。当时胸背、四肢浮肿样大片疹块,两唇及眼脸呈浮肿,皮色苍白,脉微缓,体温36.6℃ 。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处方:防风、荆芥、桂枝、地肤子、银花、连翘、蝉蜕、红花、僵蚕、苍术、米仁、白鲜皮、生甘草 。无效 。续用四物消风散、升降散、蝉蜕丸,外用生姜擦及针列缺、足三里、内关、外关、血海、曲池,以苯海拉明、可的松穴封,仍时发时止 。后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6克,麻黄6克,赤芍6克,杏仁6克,生甘草4.5克,生姜6克,大枣三枚 。两剂即获痊愈 。停药一周观察,并给食鱼类等和物理性能导致本病诱发的条件,末见复发 。于12月26日出院,随访至1964年8月底,未见复发 。
4.王占玺医案
刘某,女,26岁 。感冒已四五日,仍发热恶寒,体温38C,微汗出,虽经服感冒冲剂及解热镇痛剂不效,身酸痛,二便正常,苔薄白,脉浮紧 。随予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桂枝8克,白芍5克,生姜5克,甘草5克,麻黄8克,杏仁5克,大枣4枚,浮萍9克 。药后取微汗,2剂诸恙悉平 。
[长沙方歌]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
【桂枝麻黄各半汤经典医案、方论】杏甘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
推荐阅读
- 苍耳子麻黄方的作用与功效主治_配方组成与临床效果
-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 桂枝加附子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 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 桂枝茯苓丸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 桂枝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 麻黄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 柴胡桂枝干姜汤可治哪些疾病
- 桂枝人参汤经典医案、方论
- 柴胡桂枝汤经典医案、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