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小半夏合苓桂术甘吴茱萸汤医案

【组成】半夏12g,生姜9g,党参9g,吴茱萸12g,大枣4枚,桂枝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 。
【功用】温中逐寒,化湿逐饮 。
【适应证】偏头痛,痛而恶呕 。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薛某,女,26岁 。初诊日期1967年1月7日:左偏头痛方七年,在当地屡治无效,且近1年发作频繁,由朋友介绍来京找胡先生诊治 。近症:几乎每日皆发作头痛,多在左太阳穴以上,但时轻时重,严重时,疼作则恶心、呕吐、或腹泻,须卧床四五日不动,疼剧烈时则面部亦疼,又经常感头晕,舌苔白根腻,脉沉细 。予以小半夏合苓桂术甘吴茱萸汤:半夏12g,生姜9g,党参9g,吴茱萸12g,大枣4枚,桂枝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 。
【解读赏析】小半夏汤是止呕的基本方 。《金匮要略》:“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类聚方广义》:“诸病呕吐甚,或病人恶汤药,呕吐恶心,不能服对证方者,皆宜兼用此方 。”半夏止呕,生姜也止呕,而且,半夏有小毒,传统经验认为生姜能解半夏毒 。生半夏有毒,中毒症状为口舌麻木,胃部不适,口腔咽喉及舌部烧灼疼痛,肿胀、流涎、恶心及胸前压迫感,音嘶或失音,呼吸困难,痉挛甚至窒息 。所以,民间又称半夏为蝎子草 。中医认为生姜、蛋清、白蜜、甘草等可解半夏毒 。据说,近代宁波名医范文虎曾治疗一位天童寺的小和尚,忽然声哑来诊,以手指喉抚胸,做无可奈何状 。陪同来诊的和尚说他在山上看笋,见山中鲜草鲜果必欲食 。范文虎断为生半夏中毒,以生姜3钱、白蜜2匙煎汤服之,3服而y 。所以,药房使用的半夏,都为经过用生姜、明矾等炮制加工过的半夏,处方名制半夏、法半夏等 。半夏主治呕而不渴者 。
古时候呕吐分论,有声无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 。半夏所主治的就是那些呕恶有声的恶心与呕吐 。半夏为中医称为治呕的圣药 。《金匮要略》小半夏汤(半夏、生姜)及大半夏汤(半夏、人参、蜜),均用于呕吐 。许多加减法也提示半夏止呕 。如厚朴七物汤条下有“眍者加半夏五合”,竹叶汤条下有“呕者,加半夏半升”,白术散条下有“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以上加减均可见半夏主治呕吐 。
按照张仲景的经验,并非所有呕吐均使用半夏,张仲景提出必须是呕而不渴 。如小半夏汤主治“呕家……不渴” 。所谓的不渴,为口腔无明显干燥感,也没有明显的口渴感,甚至经常泛吐清稀的唾液或胃内水液,其舌面也可见湿润的黏腻的舌苔 。相反,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口渴感,或者舌面干燥无津,虽然有呕吐,也不宜使用半夏 。例如,《伤寒论》.中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汤(柴胡、甘草、人参、黄芩、生姜、大枣、瓜蒌根)治“疟病发渴者”,因为病人口渴,而去半夏 。这是张仲景使用半夏的原则 。
《伤寒论》有半夏散及汤(半夏、甘草、桂枝)治“少阴病,咽中痛”(313条) 。苦酒汤(半夏、苦酒、鸡子白)治疗失音,所谓“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312条) 。用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咽喉异物感 。
一般应用于以恶心呕吐为主诉的疾病,如神经性呕吐、肠粘连、幽门梗阻、十二指肠壅积症、妊娠呕吐、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等,常配伍生姜,方如小半夏汤 。对神经性呕吐除使用半夏以外,还要配合心理疏导 。着名中医蒲辅周先生临床曾治一反胃病者,一闻药味立即作呕 。蒲老深思后,以小半夏汤加红糖治之 。他首先向病家解释说这不是“药”,而是生姜红糖汤 。其次说药后两足心可能要发热,如果足心发热,病就痊愈 。病者服后,用意于两足心,结果一口也没呕,待药力发挥作用后,反胃呕吐就此止住 。
对以恶心呕吐、眩晕、心悸为特点的疾病,如内耳眩晕症、偏头痛、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常配伍茯苓、生姜、甘草等,方如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 。有人用本方治疗妊娠呕吐,指出以心下不适,动悸,稍有眩晕为指征,宜冷服 。但应当指出,动物实验证明,半夏具有显着的胚胎毒性,可导致流产及致畸,所以,妊娠期慎用为宜,尤其是不宜大剂量长期使用 。
名方温胆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实、竹茹、生姜、大枣)为小半夏加茯苓汤加橘皮、竹茹、枳实、甘草、大枣而成 。除治疗恶心呕吐以及眩晕心悸外,还能治疗易恐惧、夜多噩梦、胸闷腹胀、便秘等 。现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伴有眩晕、失眠者 。如果面红、口苦者,可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 。现代名中医蒲辅周先生治疗冠心病,常常用加减十味温胆汤:西洋参3g,茯神6g,酸枣仁9g,远志3g,石菖蒲2.5g,法半夏6g,橘红4.5g,枳实(炒)3g,竹茹3g,川芎2.5g,丹参4.5g,柏子(炒)6g,大枣3枚 。主治冠心病见胸闷气短,胸痛彻背,心慌心跳,汗出,头晕头痛,睡眠不佳,唇紫,舌淡苔薄黄腻,脉沉细涩者 。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白术、天麻、生姜、大枣)主治恶心呕吐、眩晕而大便不成形者 。李东垣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本方尤其以体形比较肥胖者为适宜 。倘若呕吐呈慢性化,患者全身状况差的疾病,如肿瘤、慢性胃病、神经性呕吐等,常配伍人参或党参、甘草、干姜、大枣等 。方如大半夏汤 。
【胡希恕小半夏合苓桂术甘吴茱萸汤医案】大半夏汤由半夏、人参、蜜组成,原治疗胃反呕吐者 。方中半夏用量最大,达2升,主治“胃反呕吐者” 。胃反,也是呕吐,只不过是呈慢性化的呕吐 。由于长期的呕吐,不能进食,病人必定消瘦,所以,《外台秘要》说本方治“呕、心下痞硬者” 。心下痞硬者,多见于羸瘦之人 。
以呕吐、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为主诉的疾病,如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常配伍黄芩、柴胡、甘草、大黄、枳实、芍药等,方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 。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本治疗“心烦喜呕”“呕而发热者”“干呕不能食” 。不过,这种呕吐,都伴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症 。
使用半夏应注意体质特征:《金匮要略》中有“呕家”的提法,这是指某种经常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类型,也可以认为是适用半夏的一种体质状态 。对于“呕家”,张仲景没有详细解释,一般而言,营养状况较好,肤色滋润或油腻,或黄暗,或有水肿貌,但缺乏正常的光泽;形体并不羸瘦,肥胖者居多,所谓“肥人多痰” 。主诉较多而怪异,多疑多虑,易于精神紧张,情感丰富而变化起伏大,易于出现恶心感、咽喉异物感、黏痰等 。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 。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滑苔黏腻,或舌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或有齿痕舌 。
从半夏主治及兼治的病症来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感觉异常样症状 。半夏所主治的呕吐,本是一种异常的反射 。半夏厚朴汤主治咽中如有炙脔,实无炙脔,纯属一种感觉异常 。此外,麻木感、冷感、热感、堵塞感、重压感、痛感、痒感、悸动感、失去平衡感、恐怖感、音响感 。由感觉异常导致的异常的反射和行为,如恶心、呕吐、食欲异常、性欲异常、语言异常、睡眠异常、情感异常等,都有使用半夏的可能 。对此,中医称为“痰” 。同时,也将半夏视为化痰药 。可见,中医学所说的痰,并不是指气管里面的分泌物,而是指感觉、行为的异常,这种所谓“无形之痰” 。二是咽喉部症状 。恶心、呕吐、咽痛、失音、咽中如有炙脔均为咽喉部的症状 。咽喉部是人比较敏感的部位 。所以半夏证多集中在咽喉部 。
从临床使用经验看,小半夏汤之主药半夏,其和胃气,散逆气的功效是非常肯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