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河南订婚习俗 安阳结婚风俗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河南订婚习俗,希望可以帮到您哦!
安阳城乡旧式婚姻,多沿封建社会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
合八字 两家子女年龄相当,具有婚配可能时,则邀媒人或亲友说合,征得两家同意,互换龙凤庚贴,请瞽者合命谓之“合八字”,男女属相无冲克时,方行择吉换书 。
换书 经媒妁之手投启(发求婚书帖)、签启(复表女家意见),经此传启,互称姻家 。男始赠簪珥,女送书墨(乡间多送衣物),此为行聘订婚,婚约即成 。
通信 成婚年龄,男备食盒大礼(鸡鸭肉等),美酒喜绸,连同迎亲吉期先告女方 。待女家同意,择日举行婚典 。
请期 按既定吉日,向亲友告请期 。届时,结红彩,贴喜字,佳肴相备,以待宾客 。
【传统的河南订婚习俗 安阳结婚风俗】迎亲 迎亲吉日民间统择双日 。前一日,男家备酒菜一桌,送至女家,称“养酒礼”(现多改送现金) 。女家将妆奁送到婿家 。由婿家备喜封(用红纸包现金,按妆奁多少或商定数额一次付给喜封,款额多为双数),谓之送包袱钱 。婚典当日,富户立红色牌坊,贴大红双喜字,布置华丽洞房 。娶亲起程,新郎冠插花翎,肩披红绸,乘八抬六顶轿(新郎,男傧相二,女傧相二,押轿童子,傧相俗称“伴客”),或八抬四顶(男女傧相各一)陪郎前往 。鼓乐笙器居前齐奏,彩旗缤纷,队马骑士居中,花轿于后,行游街巷 。普通人家乘轿二顶或四顶,执事简朴 。至女家,婿先祭堂祭祖(三拜九叩),再行奠雁礼 。礼毕,女家设宴待婿 。宴毕,境内有“蹲女婿”之风俗,即先将新郎送至门外,入轿内等待新娘起程 。这期间,新妇冠带粉妆,开容梳髻,红帕盖面,妇拜尊堂,起轿由兄弟或亲属4人护送,民间俗称“送客”(女家送客一般为男家傧相的一半),并由拉纱女童陪伴上轿 。送客郎舅与新妇嫂子(俗称“送女婆”)各乘一轿,其他男女傧相各一人及押轿童子,随女家男女傧相乘车于婚队之后,送至婿家 。途经街巷村落,鸣锣开道,笙乐齐奏,鞭炮不断 。婚队不能行原路 。迎娶之风今虽仍然存在,但旧式婚仪多已不用,城区青年有的取旅行结婚式,也有不接不送的 。女伴结队送新娘,宴亲友,送包袱等礼仪今仍普遍 。
婚典 新人花轿到门,乐炮齐鸣,差人持火红犁洒上醋,围花轿正转倒转各三圈,边转边颂:“前撒撒,后撒撒,新娘明年生个胖娃娃”等吉祥歌诀,新娘下轿,由女傧相迎,女家送客搀扶护卫,有“撒盖头”之风,并颂“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富贵满家门,再撒新娘生贵人” 。新娘沿铺地红毡跨马鞍,抱宝瓶,步入喜堂 。花烛礼场设于内堂,天地案上焚香燃烛,斗内粮满,插秤及大葱一束,意表金玉满斗,称心如意,四季长青 。婚典开始,由月老(年长者)主持,用“多福多寿多男子,越福越寿越康宁”等词祝贺 。而后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步入洞房,婚典告成 。
闹房 境内婚礼趣事多表现在闹房中,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说,宾友长幼都可参加,趣事越多越显喜庆气氛 。旧时多以耍笑新娘为趣,现时闹房多各种游戏,如让新婚夫妇对吃吊苹果,新娘点烟,新婚夫妇谈恋爱经过,或请新娘歌舞等,耍闹直至深夜 。此刻,婆家备酒菜4样,烧饼8个,饮交杯酒,喝子孙汤,夫嫂(或姐)扫床铺被唱喜歌,如唱“左一轮,右一轮,闺女小子一大群……” 。扫铺毕,再由夫家小妹二人送尿盆(抬着尿盆不能离地),意示姑嫂和睦,新娘送给小妹喜封,表示感谢 。洞房花烛夜设星宿灯,彻夜通明 。新房双枕装竹筷一双,被褥内装人参果(花生)、红枣、寓意早生贵子 。此俗今乡间仍有 。
回门 新妇翌日回门,新郎备礼相伴,妇家耍戏新郎 。民间有互相“偷富”习俗,即婚娶当日,男傧相偷女家、送客偷男家一两样东西(如酒杯、壶盖、汤勺等) 。在新妇回门时,再互相交换,此举民意称“偷富”,取意双方缔姻,共同致富 。女家可在回门的当日扣留男方的物品,男方用“喜封”交换,当晚新婚夫妇仍回婆家 。
拜亲 俗称“认亲” 。婚后数日,新妇拜祖坟,而后依次拜见伯叔姑舅姨 。长辈则分别赠送现金若干,称“拜面礼”,并以糖果款待新妇 。再数日,男家邀女近亲属(伯叔姑姨舅)行认亲礼,双方亲家相见,欢宴聚餐,密切姻缘亲情 。
新婚夫妇蜜月禁守空房,新娘回娘家“住三”、“住九”,即新婚三日和九日回娘家探望双亲,以慰父母,于当日仍返婆家 。也有夫妻同住娘家的 。蜜月期满回娘家住对月(一个月) 。
追闺女 女成婚后的第一个农历五月初二(或初四),娘家“追闺女” 。此举由娘家备夏令实物如凉席、竹帘、蒲扇等用品,近年也有备电扇等高档电器,给女婿备新衣一套,带以上物品看闺女 。婆家备丰盛餐肴接待,双方家长共叙家常 。城乡至今沿袭 。
以上婚礼仪俗,多属富家之举 。贫家虽力沿此俗,但多简朴从事 。
旧时婚俗中还有招赘、结娃娃亲、童养媳、娶孀妇、续弦、娶鬼妻等 。招赘一般从简,仅备宴招待中人和自家族亲 。结娃娃亲多系近亲结婚,如姑表亲、姨表亲、婚礼如常,民间称辈辈亲 。因近亲结婚有损优生,今已摒弃 。童养媳,解放前,因家贫将幼女送至有幼男的人家,成人后再行婚典 。续弦,俗称填房,即妻亡后男性再娶,其婚礼一般沿旧俗,称“再婚之喜” 。旧时还有纳妾、休妾,多不举办仪式,今已废 。娶鬼妻,即年少夭亡,双方家长商定,男女牌位合并,以成姻亲 。今个别僻乡尚有 。
新中国成立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媒妁之言和父母包办,男女自由恋爱,选择配偶,经政府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后,结为合法夫妻 。50年代初,废除订婚,但仍为新婚旧仪,纳采坐轿,讲究陪送嫁妆 。60年代至70年代,男女相爱自择对象后,与家长议定,吉日成婚,宴请宾客,且宴席水平日高 。进入80年代,部分男女青年有的采取集体婚礼仪式 。集体婚礼有公办的,也有单位联办的 。城市婚礼多新事新办,由双亲或机关领导主婚,新婚夫妇戴红花,主婚人祝词,双方简述恋爱经过,品尝糖果,戏耍新婚夫妇,而后欢散 。也有旅行结婚,简备宴席的 。今农村结亲,索要彩礼较普遍,男到女家也日渐增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