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翘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银翘散
一、古方简介
【来源】《温病条辨》 。
【组成】连翘9g,银花9g,苦桔梗6g,薄荷6g,竹叶4g,生甘草5g,荆芥穗5g,淡豆豉5g,牛蒡子9g 。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
【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高热
【案例】某男,42岁,2002年5月14日入院 。高热10余日,体温波动在39℃上下,伴咽干,微咳,无痰,于外院静脉点滴青霉素等药物,发热未减 。刻见:发热,不恶寒,咽干口渴,无汗,面红目赤,体温39.2℃,心率106次/分,余查体无异常,舌红苔黄,脉数 。既往有消渴病史2年余 。血常规:WBC 8.9x10'/L,中性粒细胞占75%,淋巴细胞占25% 。尿常规(-),ESR20mm/小时,血糖6.8mmol/L,心肌酶、肝肾功能、胸片、B超均未见异常 。辨证为外感热证,病在气分,治以疏风清热 。以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处方:银花、连翘各15g,板蓝根、石膏、白茅根各30g,芦根20g,知母、甘草、蝉衣、牛蒡子各10g,水煎取汁300ml,分2次服;配合针刺十宣、大椎放血,予清开灵等药物静脉点滴 。
二诊:次日清晨时,患者突然烦躁,胸闷,气喘,连呼烦热,赤足奔出,病房,旋即战抖磕牙,卧于病床,体温40.3℃,虽加棉被仍抖衣而战栗,更加烦躁,异常不安,呼吸急促 。其家属惊慌失措,值班医生到时,见其头上蒸蒸汗出,既而周身汗彻,约10分钟后神色转安,高热亦去,脉静身凉,未予特殊处理,患者安然入睡,晨起未再发热,病即痊愈 。后予降糖药,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而出院[田立军.高热治验1则.浙江中医杂志,2004,(5):192] 。
【按语】战汗指寒战与汗出同时出现的症状而言,是正邪交争的一种临床表现 。本例患者素有消渴之疾,素体阴虚,复外感热邪,留连于气分,高热不退,经治得汗而解 。考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此时宜令病者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心神,使其烦躁” 。从本例战汗过程看,与叶香岩的记载颇为吻合 。本患者虽患消渴,素体阴虚,然正当壮年,得药力相助,故得战汗而驱邪外出,霍然痊愈 。
2.支气管炎
【案例】某女,7岁,2000年9月就诊 。主诉:咳嗽3周 。患儿平素体健,3周前因受凉而发热(37.9~38.9℃),打喷嚏、流清涕,肢倦,纳少,二便调 。查:咽红微痛,心肺(-) 。血常规:白细胞4.8x10'/L 。就诊于某医院,经肌内注射退热剂和西药治疗(用药不详),3天后热退,而咳嗽渐重,继服止咳药,无明显疗效 。中医辨证为风热束肺 。治以银翘散加减,处方:银花12g,连翘、牛蒡子、桔梗、枳壳各10g,芦根、柴胡、前胡各20g,炙杷叶15g,薄荷(后下)、甘草各6g,大黄3g(后下) 。每日1剂,水煎200ml,分2~3次服用 。二诊:服药5剂后,咳嗽明显减轻,纳少,余无不适 。守原方,加焦三仙30g,7剂而愈[年云娜.银翘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体会.中华临床新医学,2004,4(1):61~62] 。
【按语】“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银翘散为辛凉平剂,主治风温初起,邪在卫气,出自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具有轻清宣透上焦温热之邪的作用,病位在肺,与慢性的病机相一致 。从用药而言,取辛凉,辛味以宣郁散邪,凉性以清解邪热 。辛凉之品、质地轻扬,药力达上,方中银花味苦辛性寒凉,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具轻宣疏散之特性;连翘味苦辛性微寒,归肺、心、胆经,具有清热解毒、清痈散结之功,有轻清透邪之特点,两药并用,辛凉透表,清解郁结之热邪以解表、解毒 。牛蒡子、薄荷,疏散风热而利咽;桔梗有宣肺化疾之功,又可利咽喉;芦根清热生津,以防热郁而津伤;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故本方辛散凉清,使卫气邪热得泄,肺气得宣,气机条畅,腠理通达,营卫和调,津液四布而病解 。另外上感者,病自上焦而来,要治上不犯中,本方纯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 。另外现代药理学证明,银翘散能增强炎灶巨噬细胞对异物的吞噬能力,有利于对感染性局部炎症的治疗 。因此本方具疏解郁结之余邪,清热解毒,消除炎症之作用 。
3.急性肾炎
【案例一】某女,50岁,初诊于2001年6月4日 。患者半月前曾患“上呼吸道感染”,未加治疗,后出现眼睑浮肿,渐蔓延至四肢,于6月18日在本院内科门诊就诊 。尿常规化验:蛋白(+++),红细胞少许,诊为急性肾炎 。因不愿住院故门诊治疗,予以肌内注射青霉素,口服双氢克尿噻、利血平等,连续使用5天,疗效不明显,遂来中医门诊就诊 。刻诊:头昏,腰痛,周身皮肤发紧,面部及下肢肿胀明显,按之没指,脉弦,舌质红,舌体胖 。血压22.6/12kPa,余检查同前 。证属水湿浸渍,郁而化热,肝热上扰,治宜清热利湿,平肝降逆 。用银翘散加减,处方:银花、连翘各30g,薄荷、荆芥各10g,金钱草、白茅根、益母草、芦根各15g,桑皮、泽泻、桔梗、玄参、钩藤、生地各10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6剂,浮肿消退,0除腰酸腿困外,另无不适,血压正常,尿检蛋白微量 。以六味地黄丸加银花、益母草、土茯苓善后调理,复查2次尿均正常[王建雄.大银翘散加减治疗急性肾炎136例.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1):57~58] 。
【案例二】某女,50岁,¥1992年4月3日初诊 。自诉3天前恶寒发热,头昏痛,乏力,经人治疗未见好转 。证见:眼睑轻微浮肿,口渴,尿少赤涩,苔薄黄,脉浮数 。体温38.3℃ 。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 。此乃肾病之风邪侵袭期,法当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用银翘散加减,处方:银花、白茅根、连翘、苇根、粉葛各20g,淡竹叶、荆芥、薄荷、牛蒡子各1g,甘草3,水煎服,2剂,食宜低盐,忌辛辣燥味 。4月7日复诊:卫表见证消失,但浮肿如前,身重乏力,尿检红细胞(2++),白细胞(+),蛋白依旧 。仍守上方,去粉葛、淡竹叶、荆芥、薄荷,加车前子、淮山药各25g,茜草15g,茯苓30g,大腹皮10g,并将银花、连翘、白茅根增至30g,连服5剂后尿量增加,浮肿全消,尿检正常[朱家利.)名医朱安忠肾病治验.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2):18~19] 。
【按语】本病的发生多因内虚复感外邪,尤以风热湿三邪为多,《素问·水热耶论》篇:“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于腑中,本之于肾,名曰风水” 。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导致水溢皮肤,则发水肿;湿与热结膀胱,损伤脉络则血尿;热拢肝经,阳在上则头昏、头痛,血压升高;脾失健运,肾元不足,则出现尿蛋白 。本病中医认为主要以风湿热邪气侵袭,水液停留的实证偏多,初诊病人多数表证不明显,而以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体征,所以湿和热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故以祛除实邪为当务 。遵仲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汗出而解”之训,以银翘散化裁,开宣肺气,消解毒邪,通利水道;再以金钱草、益母草、芦根增强行水消肿之功,由于肺气得开,水毒得去,故水肿、蛋白尿、血尿得以消退;白茅根、茜草、生地清热利尿不伤阴,凉血止血不留瘀 。血压过高者,可用钩藤、夏枯草以平肝降血压;表虚有汗者,加黄芪以固表化气、利水 。
4.面神经麻痹
【案例】某女,26岁 。5天前感冒,咽喉疼痛,鼻流黄涕,继之右侧口眼O斜,右眼裂开大,眼闭合不全,左鼻唇沟变浅,鼓腮漏风 。查:咽部红赤,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给服银翘散加味,处方:银花、菊花、连翘、芦根、大青叶各30g,牛蒡子、防风、山豆根各15g,竹叶、荆芥各12g,薄荷、桔梗、甘草各10g,蜈蚣2条,水煎300~400ml,早晚分服,每日1剂 。二诊:6剂药后,症状明显好转 。再服6剂,症状完全消失,康复如初[蔡英姿.银翘散加味治疗面神经麻痹.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8(17):61) 。
【按语】临床上本病患者不但多有外感史,而且大多咽部红赤或红肿,在治疗过程中,咽部红赤或红肿消失,口眼埚斜也随之得到纠正 。本病现代医学认为系茎乳突(面神经管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 。属中医的“口僻、面瘫”范畴,现今西医无良好治疗方法,多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如中药、针灸等 。本方采用银翘散清解在表之风热;加大青叶、山豆根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以消除局部炎症;蜈蚣、防风以加强驱风祛邪之功 。
5.三叉神经痛
【案例】某女,52岁,1998年11月15日初诊 。右侧颜面部呈阵发性剧痛,痛引口角,发作时不能进食及言语,每因感冒而加重,在省某医院诊为三叉神经痛 。近1周因发作频繁,疼痛难忍,伴鼻塞流黄涕,舌光苔红,脉浮弦略数 。证属风邪壅于胆经,络脉不通,治以疏风通络 。方用:银花15g,芦根12g,僵蚕10g,连翘、桔梗、蔓荆子各9g,竹叶、菊花各8g,全蝎、甘草各6g,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11月15日二诊:3剂药后,疼痛明显减轻,仅进食时有轻微痛感,原方再进3剂而愈[张建新.银翘散新用.一光明中医,2003,18(2):58~59] 。
【按语】三叉神经痛多表现为一侧颜面痛如刀割,呈阵发性,受风或进食可诱发,属中医“头风”、“齿槽风”等范畴 。多因风邪侵袭,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阴遏络脉致 。正所谓“巅高之上,惟风可到” 。故以银翘散疏风散邪,加全蝎、僵蚕通络止痛,菊花、蔓荆子两药气清上浮,主散头面之邪,兼引诸药上行头面 。诸药质轻上浮,疏风清热,正如《医林绳墨》所云“头为诸阳之首,位高气表”,必用轻清之剂” 。
6.再生障碍性贫血
【案例】某男,9岁,因贫血、反复出血3年余,伴发热、出血加重3天,于1998年12月:15日入院 。在外院曾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方治疗无效,3日前患儿开始发热,伴鼻衄及皮下出血,咳嗽,痰少,纳少,大便干 。查:患儿重度贫血貌,精神差,全身散在瘀点、瘀斑,咽稍红,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心肺腹(一),肝脾及浅表淋巴结不大,舌质暗淡,苔黄腻,脉细滑数 。血常规:白细胞2.3×10'/L,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1.87×1012/L,血小板29x10'/L 。入院后继续用康力龙、环孢霉素A治疗,并配合静脉点滴抗生素、止血合剂,中药予泻白散合银翘散加减 。住院当日下午鼻衄加重,经鼻腔填塞后仍有少许渗血,发热持续不退,次日脉转洪大 。再查:血红蛋白38g/L,血小板21×10'/L 。中药予:银花、连翘、生地、丹皮、赤芍、玄参、生侧柏、桑叶、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知母、蝉蜕各10g,青蒿15g,生石膏(后下)20g,薄荷(后下)、生甘草各6g,广角粉0.5g(兑服,每日2次),3剂 。二诊:服药第2日体温降至正常,鼻腔时有少许渗血,皮肤未见新出血点 。第3日输新鲜全血400ml,继予原方4剂,鼻衄止,无皮下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咳嗽愈而出院,嘱继服健脾补血温肾之品 。2周后患儿再次并发上感,出现发热、鼻衄、肌衄,仍予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而热退血止[李荣辉.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治疗小儿血证一得.中国民间疗法,2000,8(12):37~38] 。
【按语】患者贫血、反复出血3年余,其本为脾肾气血精亏,气血虚不能固摄而致反复出血 。然此次因合并外感而发热咳嗽,邪热损伤血络,迫血妄行,诱发并加重了出血,其脉转洪大,乃热盛阳气外浮,血不归经 。对此证,一要注意本虚与标实的问题,急则治其标,当以解表退热止血为先,不可妄投补益而留邪不去;二要注意解表与动血的问题,“衄家不可发汗”,恐其辛温动血而加重出血 。以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取其味甘性寒,又可遏制银翘散不致发散太过而加重出血,加石膏、知母、黄芩、桑叶、桑白皮等加强清热宣肺之力 。
7.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案例】某女,5岁,因皮下出血2天,伴鼻衄1次,于1998年12月22日初诊 。患儿3周前患感冒,经治1周而愈,而2天前双踝出现针尖大出血点,逐渐遍及全身,并伴左鼻腔衄血,经填塞后方止,二便调,纳少 。查体可见全身皮肤及黏膜散在鲜红色针尖大出血点,以双上肢及臀部较为密集,双颈、颌下、腹股沟淋巴结如黄豆大,咽红,双扁桃体Ⅰ°肿大、充血,双肺呼吸音略粗,心腹(-),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血常规:白细胞7.5x10'/L,血红蛋白113g/L,血小板34x10'/L,出血时间5分钟以上,凝血时间3.5分钟 。中药予银花、连翘、生地、丹皮、赤芍、蝉蜕、白茅根、僵蚕、板蓝根、仙鹤草各10g,生甘草6g,广角粉(兑服,每日2次)0.5g,4剂 。二诊:入院第2天,鼻衄止,仍有少许新出血点,第4日皮下出血止 。继予上方3剂,复查血小板47×10'/L,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恢复正常 。继予上方,去板蓝根、僵蚕,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0g,麦芽12g,3剂后未再出血,血小板升至119×10'/L而愈,随访未复发[李荣辉.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治疗小儿血证一得.中国民间疗法,2000,8(12):37~38] 。
【按语】此案为感染后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认为是由于外感时邪,热毒内蕴,迫血妄行所致 。因表证已去,故不用荆芥穗、薄荷、豆豉等解表药,用银翘加板蓝根以败温毒;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白茅根、仙鹤草、僵蚕、蝉蜕,清热止血利咽 。后期合二至丸以滋阴止血,终使血小板迅速升至正常而获痊愈 。
(二)外科疾病
1.乳腺炎
【案例】某女,32岁,患乳腺炎于2002年4月找余诊治 。自述5年前乳房皮下生一结块,疼痛,心慌,食欲不振,尤其月经来临之前疼甚,并伴随全身低热,曾服武汉某医院专家自制的中药丸,只有小效,不能治愈 。因服中药过多,现十分畏药 。余诊其两手脉搏细弱,两寸脉小滑,舌红绛,舌苔紧贴略粗糙,乳房内有一结块可触及 。余诊为温毒为病并伴气虚,以银翘散化裁,外方:银花15g,连翘、蚤休、蒲公英、党参各12g,甘草、板蓝根各10g,牛蒡子、桔梗各9g,川芎8g,乳香5g,白芷6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5剂后,患者来电告曰大效,余嘱其再服3剂,彻底告愈[周明礼.银翘散加减可治多种疾病及疑难杂症.亚太传统医药,2006,(6):69~70] 。
【银翘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按语】银翘散可直达心、肺二经病所,银翘散全系草本植物,无一味木本及金石重坠之品 。“肺药取轻清”,草本轻清可直达上焦病所,凡心肺二经热病最为适宜,或由此二经引起的其他疾病也可考虑选用 。银翘散有辛凉发表之功,清热解毒之能,如方中银花、连翘、牛蒡子、桔梗、甘草均具有较好解毒作用 。凡上焦有热毒者,均可考虑用此方,或加上两三味解毒药,以增强本方解毒之力 。银翘散具此三者,可谓良方 。在《温病条辨》一书里,银翘散是用来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之温病,余以为不必完全拘此,只要符合“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之脉象,再参考舌诊等,便可考虑施用此方 。温病初起可用此方,温病所致后遗症或温病长期潜伏体内暗中作祟者,更要考虑用此方治疗 。
2.水痘
【案例】某男,8岁,1995年3月5日就诊 。患儿昨日开始发热,昨晚于背、颈和胸等处出现多数红色丘疹与斑疹,瘙痒,今日见皮疹为圆形水疱,顶端有“脐窝”,有的水疱抓破,留有结痂或鲜红的皮损面 。患儿伴发热,信口渴,纳差,神倦,咳嗽,大便较溏,尿短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检查:T38.2℃,P92次/分,R20次/分,心肺叩、听诊均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患儿颈、胸、背等处皮肤可见多数半球形水泡,其顶部有“脐窝”,周围有红晕,有的水疱溃破后留下结痂或鲜红糜烂面 。血、尿、大便三大常规检查无异常 。中医辨证为时邪病毒袭染肺卫肌表,湿热蕴积肺脾,发于肌表而生痘疹,治宜清热解毒,透表消疹 。方用银翘散加减,处方:银花、柴胡、板蓝根、葛根、南沙参各8g,白茅根、连翘、淡豆豉各10g,荆芥、蝉蜕、淡竹叶、白鲜皮各6g,牛蒡子、紫菀各5g,薄荷、黄连、桔梗、甘草各3g,水煎日服1剂 。二诊:连服5剂,继以适当调治,患儿1周后即告全愈[杨龙生.银翘散加减治疗水痘120例临床观察.江西中医药,2004,35(6):35] 。
【按语】水痘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感受时邪,病毒犯于肺卫,蕴积肺脾;风热时邪与湿邪相搏,发于肌肤而生痘疹 。根据《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理,患者必定体虚,或因其他原因而致身体抵抗力降低,才会造成病邪乘虚而入 。医者依清热解毒、透表消疹立法处方,用银翘散加减治之,疗效可靠,既取效快而又可获根治 。
3.风疹
【案例】某女,23岁,主因发热4小时来我科就诊 。T39.4℃,P103次/分钟,BP 14.7/9.3kPa(110/70mmHg),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整个颜面部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稍高出皮肤,压之褪色,颌下、枕后可触及数个肿大约1cm×1cm的淋巴结,心肺(-),腹软,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 。血常规:白细胞2.9x10'/L,中性粒细胞占36%,淋巴细胞占64%,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 。尿常规:蛋白(+),余项正常 。胸片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据症状、体征及血常规检查,诊断为风疹 。予双黄连注射液3.6g,加人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1次/天;配合中草药银翘散组方,水煎服,1剂/天 。二诊:治疗1天后,颜面部红色斑丘疹转为密集,并蔓延至全身 。治疗2天后,热退,皮疹开始消退 。治疗5天后,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化验血常规白细胞4.5x109/L,中性粒细胞占62%,淋巴细胞占38%,病告痊愈[任秀英.双黄连注射液配合中草药治疗风疹60例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4):383~384] 。
【按语】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先有1天左右的发热(37.5~39.6℃),继而颜面部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并很快蔓延至躯干和四肢,由散在转为密集,一般3天左右出透,3天后即开始逐渐消退,颌下、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是风疹的一大特征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0~4.0)x10'/L,中性、淋巴比例倒置,为明显的病毒感染血象 。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物组成是金银花、连翘、黄芩等,属于中药的清热解毒类药物,含有多种生物碱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风疹病毒等疗效显著 。银翘散组方为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等,与双黄连注射液一起,共奏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可使退疹期提前,大大缩短了疗程,且没有抗病毒西药的杀白细胞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4.荨麻疹
【案例】某女,27岁,2001年5月8日初诊 。患者10天前外出,汗出后便觉周身皮肤瘙痒,搔抓则起大片风团,色红,30分钟后消退,2~3小时后又起,迁延不断已4天,诉大便干,2日未行 。就诊时见躯干、四肢泛发大片红色风团,扪之热,咽部潮红,舌质红,苔薄黄,皮肤划痕征(-) 。中医诊断为风疹病,证属风热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 。予银翘散加减,处方:银花20g,连翘、荆芥、防风、浮萍、牛蒡子、生甘草各10g,蝉衣、薄荷、升麻各6g,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第3天起,风团发作间隔明显延长,偶见少许风团,瘙痒减轻 。依上方去升麻、防风、牛蒡子,加生地20g,当归、赤芍各10g 。又3剂后皮疹未再发生,随访1年未复发[蓝海冰.银翘散加减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北京中医杂志,2005,24(4):230] 。
【按语】银翘散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在中医各科临床中应用均很广泛 。医者在皮肤科临床实践中,运用此方加减治疗皮肤病证,取得较好疗效 。
5.药物性皮炎
【案例】某女,5岁,初诊日期1998年4月,15日 。其母代诉,1周前因上感发热,口服“再林”,第2天眼睑水肿,口唇肿胀,周身出现大小不等红色风团,伴口干喜饮,食少,大便干 。就诊时见:体温38.5℃,全身可见弥漫性红斑及大小不等红色风团,灼热,脉细数,舌质红,苔薄黄 。证属风热邪毒郁于肺胃,治宜宣清两解法 。处方:银花、连翘、绿豆衣、生地、丹皮、紫草各15g,生石膏20g(先下),沙参、荆芥、防风、知母、炒葶苈子各10g,水煎服 。二诊:用上方3剂后,病情好转,体温下降至36.8℃ 。再服3剂,热退身凉,斑疹消退而治愈[蒋蔚.银翘散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举隅.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5):395] 。
【按语】病有肺胃,为卫气同病,但患者年幼,脾气虚弱,故用生石膏清气分之热的同时,为防其损伤生发之气,故而加用沙参以益气护阴;绿豆衣可增强解毒退斑之功,用药固护胃气,更有防病邪深入的疗效 。
6.单纯疱疹
【案例】某男,18岁,于1996年9月18日初诊 。5天前患感冒发热,3天前鼻翼旁出现约1cmx1cm大小红斑,刺痒灼痛,继而在红斑上出现簇集的丘疹、丘疱疹和水疱,疱壁薄易破裂,内容透明液体,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证属风热上袭于肺,余热未清,透于肌肤,治拟宣清透法 。处方:银花、连翘、荆芥、生地、赤小豆、炒牛蒡子各12g,桔梗、大青叶、红花各6g,焦山栀5g,水煎服,1天1剂 。二诊:4天后红斑已退,水疱干涸结痴 。守原方,加沙参15g,石斛12g,以清解护阴,3剂后而瘥[蒋蔚.银翘散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举隅.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5):395」 。
【按语】单纯疱疹以银翘散透表泄热,用大青叶、焦山栀清内热,佐以红花、生地凉血退斑,沙参、石斛救液存阴、祛邪扶正 。此方是治疗太阳温病的简方,但其组方配伍,都是凡温病初起,始见肺卫皮毛诸证皆可用之 。尽管症状多异,然其机制相同,都有着风热侵袭于肺卫,热郁不宣的同一病因病机 。用银翘散辛凉宣肺,加生地、沙参、生石膏等益气保津;温热化毒,波及血分,加红花、丹皮等以凉血消斑;温热之邪易伤脾阴,加扁豆、石斛以液护津 。总之,皆以清肃上焦、不犯中下二焦为宜 。
7.玫瑰糠疹
【案例】某女,22岁,2002年10月7日初诊 。患者自诉在2天前曾患感冒,继而躯干及四肢可见大小不等红斑,大如拇指,小如黄豆,呈卵圆形,其长轴与皮纹一致,上覆糠状鳞屑,自觉口中喜饮,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证属邪在肺,留滞不去,发于肌腠而成,治宜宣透清解法 。处方:银花、连翘、炒牛蒡子、防风、生地、当归、玄参、紫草各15g,荆芥、丹皮、甘草各6g,赤小豆、沙参各15g,水煎服,2次/天 。二诊: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2周后斑疹退尽治愈[王桂平.银翘散治疗皮肤病临床应用举隅.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2004,2(8):51~52] 。
【按语】本证实属外感风热而诱发,方取银翘散辛凉宣透以驱风热之邪,护阴解毒退斑,本方辛凉平剂,且无苦寒伤胃之弊,所以不再更方,直至治愈 。
8.痤疮
【案例】某男,41岁,2001年2月20日初诊 。患者颜面部皮肤起炎性丘疹,反复发作2年,经西医治疗效果不佳,遂来寻求中医治疗 。证见:皮肤油腻光亮,丘疹周边有红晕,小片粉刺浅在性脓疹,局限于面部,口苦,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腻,尖红,脉滑数 。中医辨证属肺胃热盛型 。处方:金银花、泽泻、野菊花各20g,连翘、焦三仙各15g,炒栀子、黄芩、竹叶、龙胆草、红花、天花粉各10g,枇杷叶1.5g,水煎服,每日1剂,Q日服2次 。二诊:服药10剂后,皮损明显消退 。原方继服5剂,以巩固疗效.[王桂平.银翘散治疗皮肤病临床应用举隅.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2004,2(8):51~52] 。
【按语】痤疮一证多属于阳证、热证,病发于肺胃,一者表郁风热伤卫,一者膏粱伤脾化热,故重用金银花、连翘、野菊花清热解毒,黄芩、炒栀子泻肺热;热邪最易于伤津耗液,故加枇杷叶、天花粉滋阴;竹叶、泽泻、龙胆草清肝利胆排脓利水;焦三仙健脾和胃 。诸药合用,既可辛开卫表之郁闭驱邪,又可清胃府之膏粱化热,集辛散、凉开、滋阴、祛痰水于一身,故效如桴鼓 。
(三)儿科疾病
1.小儿支气管炎
【案例】某女,5岁,2004年4月18日初诊 。患者发热、咳嗽3天,加剧伴气促1天,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而发热、咳嗽,曾服西药未效,昨起壮热,咳嗽加剧,并略见气喘,喉间有痰,胃纳不佳,口干喜饮,二便尚调 。查体:T38.7℃,面色略红,咽稍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诊断:肺炎喘嗽(风热闭肺)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开闭,化痰止咳,佐以祛瘀 。方药:银花、连翘各10g,杏仁、浙贝、花粉各8g,桔梗、甘草各6g,大青叶12g,薏苡仁15g,毛冬青20g,麻黄7g 。3剂,复煎 。2004年4月21日二诊:服药后发热渐减(现T38℃),咳喘减轻,无明显气促,咳痰黄白相间,面色稍白,出汗稍多,口干,咽稍红,舌略红,苔薄黄,脉细数 。热减,喘止,可见风热之邪已渐除,现仍面白、口干、多汗、脉细,乃气阴受伤之征,故治宜清热化痰,佐以益气生津敛汗之品 。自拟方:青蒿、五味子、苏子、炙甘草各9g,花粉、麦冬各10g,沙参、龙骨各15g,桔梗6g,3剂 。4月24日三诊:基本热退(T37.1℃),轻咳,无喘,痰白,汗少,口于喜饮,胃纳、二便尚可,咽稍红,舌淡红,苔白略干,脉细 。患儿邪热已去大半,气阴未复 。仍守上法,去青蒿,加太子参15g,再进3剂,经随访服药后诸症息平,复如常人[潘利忠,等.银翘散异病同治在儿科的应用.不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5,1(2):178~179] 。
【按语】本病之病理特点,为风热闭郁肺络,易生痰浊,气闭可致血瘀,病位在肺络,以咳嗽气喘为主症,治法重在宣肺定喘,清热化痰,佐以祛痰通络 。单用银翘散恐难收全功,必须加三拗汤或者麻杏石甘汤以加强宣肺定喘之效 。但须注意,本证传变迅速,若转为痰热闭肺,或毒热闭肺甚至变证,加之小儿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变迅速,若其病机已发生变化,则应及时改变治法治方,或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对此方剂灵活运用,适当加减,方可切中其肯綮 。
2.单纯性血尿
【案例】某女,8岁,汙于1999年8月初诊 。因反复血尿半年余,多方求治无显效而来诊 。患者呈轻度贫血貌,文咽部中度充血,扁桃体不大,心肺(-),双肾区无叩痛 。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隐血(++),蛋白(-):双肾B超无异常 。既往无乙肝、肾炎病史,曾在外院查血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正常,乙肝系列(-) 。诊断:单纯性血尿 。中医辨证为风热郁结咽喉,循经入里,下移膀胱,致脉络受损所致,治宜疏散风热,凉血解毒 。方用银翘散加味,处方:银花、连翘、牛蒡子、芦根、小蓟、生地、丹皮各8g,荆芥、薄荷(后下)、桔梗、竹叶各6g,白茅根10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 。二诊:连用该方5剂,咽部充血消失,血尿消失 。嘱避免外感,继服六味地黄丸半月,以巩固疗效,观察至今未复发[汪贤昀.银翘散在儿科的应用体会.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8):1105~1106] 。
【按语】近些年来,在临床发现部分小儿反复出现单纯性血尿,既往无肾炎、乙肝、尿路感染及其他慢性病史,患儿生长发育情况良好,但反复出现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 。每在感冒时尤为明显,尿量正常,无腰痛、浮肿,无膀胱刺激症;血压正常;尿液镜检仅见红血球,无蛋白及管型,肾功、双肾B超均正常 。“三焦膀胱者,毫毛腠理其应”(《灵枢·本脏篇》) 。考虑此为感受风热外邪,郁结咽喉,循经入里,下移膀胱,致脉络受损所致 。治宜疏散风热,凉血解毒 。一般应用银翘散,加小蓟、白茅根、生地、丹皮,水煎服,1周左右血尿即可消失 。
3.猩红热
【案例】某男,12岁 。突然怕冷发烧,继日高热烦渴,体温39℃,咽痛,呕吐,前颈淋巴结肿大,次日从颈、胸背开始出皮疹 。刻诊:颜色猩红呈弥漫性,用手扪压,红晕暂退,呈出苍白色;咽充血,扁桃体Ⅱ°肿大,四周有苍白圈,白杨梅样舌,脉细数 。化验:白血球20x10'/L,中性粒细胞占85%,淋巴细胞占54% 。根据主症辨证,属“烂喉痧” 。投银翘散加生地9g、白茅根15g,清热滋阴,解毒透疹 。二诊:服药3剂后热退,诸证减轻 。连服6剂,查血象:白血球9.5×10'/L,中性粒细胞占60%,淋巴细胞占36%,诸证消失告愈入学[朱久升,等.银翘散在儿科临床的扩大使用.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417] 。
【按语】小儿的脏腑较嫩,形气未充,生理功能均未臻成熟完善,机体柔嫩,气血未充,经络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 。若调护失宜,则易生疾病,如吴鞠通《解儿难》云:“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发病容易,变化迅速” 。又在儿科总论云:“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盖小儿肤薄怯,经络脏腑嫩小,不奈三气发浇,邪之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急如掣电” 。“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愈远 。”《景岳全书·小儿则》云:“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确得基本而摄取之 。一药可愈 。”这都说明儿科的生理、病理特点,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临床的实践意义 。小儿稚阳、稚阴,对药物的反应比成人较为灵敏,特别是大苦、大寒、大辛、大热和有毒、攻伐之品,应用更宜审慎,故适宜银翘散证 。方中的二花、连翘辛凉平剂,清热解毒,兼疏表热为主;淡豆豉、牛蒡子清咽利膈,兼疏里热为辅;用芥穗、薄荷辅二花、连翘,以疏表热;竹叶、芦根助牛蒡子、豆豉而清里热,兴为兼制;桔梗、甘草升提肺气,宣肺止咳,是为引和药 。里清表解,各证自除 。方中没有苦寒太过之品,如辨证正确,适宜小儿的生理,病理用药,另一方面不损伤正气,是在儿科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良方 。
4.流行性腮腺炎
【案例】某男,10岁,2000年12月5日初诊 。患儿1周前接触“流行性腮腺炎”患者,3天前发热,体温39.6℃,轻度恶寒,疲倦,呕吐,左侧耳下肿大,咀嚼时疼痛,经某卫生院治疗2天后恶寒减轻,体温稍减(39.2℃),左侧耳下肿硬疼痛,右侧耳下轻度疼痛,不硬 。检查:颊内腮腺管口红肿,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证属温毒壅阻之痄腮重症,治宜清热艇毒,软坚散结,佐以通下 。方用银翘散加减治疗,处方:银花、连翘各10g,公英、板蓝根、夏枯草各15g,柴胡、牛蒡子、僵蚕、海藻、昆布各8g,石膏20g,大黄(后下)、些硝(溶化)各4g 。每日1剂,煎2次分服 。二诊:服上方1剂,大便通畅,T37℃ 。2剂药后,体温正常,耳下肿痛大减,稍软 。再守上方,去石膏、大黄、芒硝,每日1剂,煎2次分服,连服3剂,肿痛消失而愈[林炳胜.银翘散结汤治疗小儿痄腮45例.四川中医,2002,20(2):56] 。
【按语】腮(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易于流行,学龄期儿童发病率高 。中医认为本病为风温时毒之邪,经口鼻侵入人体,郁而化热,壅阻少阳之络、阳明之经,胆胃之火循经上攻腮颊,致少阳经脉失和,气血郁滞,凝聚局部而见耳下腮部漫肿硬痛 。医者用自拟银翘散汤为主加减治疗,效果满意 。方中银花、连翘、公英、板蓝根、牛蒡子清热解毒,且连翘、公英、牛蒡子兼有散结之功,夏枯草、僵蚕散结消肿;柴胡解少阳之热,且引诸药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效,故能取得满意疗效 。
5.小儿湿疹
【案例】某女,1岁,于2001年3月来诊 。患儿自出生后半月即患湿疹,多方治疗不愈,每遇热即复发,面额部皮肤红肿、糜烂、瘙痒,昼夜哭闹不安 。查见:患儿神清,精神差,面额部皮肤红肿、部分糜烂,头部皮肤多处脱皮、脱发 。诊断:小儿湿疹 。中医辨证为风热湿毒郁于肌腠 。治用银翘散加味,处方: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后下)、桔梗、芦根、蝉衣、浮萍、蛇床子、茯苓、苡仁、地肤子各6g,甘草3g 。水煎服,日1剂 。二诊:连用该方3剂,上述症状逐渐减轻 。继续以上方连服6剂,皮损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汪贤昀.银翘散在儿科的应用体会.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8):1105~1106 。
【按语】小儿湿疹以急性者多见,其皮损特点以潮红肿胀、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为主,好发于冬春二季,有过敏性病史,在发作时患儿每因瘙痒而啼哭不安 。医者认为,此乃风热湿毒郁于肌腠所致,临床用银翘散加蝉衣、浮萍、蛇床子、茯苓、苡仁等内服,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健脾利湿,可获得满意效果 。6.脂溢性皮炎【案例】某男,8岁,2003年7月5日就诊 。患者近日头皮油腻、多屑、瘙痒,耳后、腋窝、胸背部起红斑,洗澡后红斑加重,红肿流水 。口渴,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辨证:湿热内蕴,熏蒸肌肤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凉血 。拟银翘散加减,处方:金银花、连翘、生地黄各10g,荆芥9g,鸡血藤、黄芩、牡丹皮、薏苡仁、防风各6g,栀子、甘草各3g 。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6剂后,油腻、鳞屑、瘙痒症状均减轻 。为巩固疗效,嘱患者又服6剂后,基本痊愈[李延保.银翘散加减治疗儿童皮炎类皮肤病.中医儿科杂志,2007,3(1):29~30] 。
【按语】脂溢性皮炎也称面游风、白屑风,是发生于头、面、眉、耳、胸、背等皮脂分泌活跃部位的一种皮肤油腻瘙痒潮红,或起白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病机为内蕴湿热,外感风邪,蕴阻肌肤,湿热上蒸或耗伤阴血,肌肤失养 。本病多发于多皮脂、多汗或多毛部位 。干性皮损,宜加养血滋阴药,如当归、白芍、天花粉、玄参;湿性皮损,宜加利湿清热药,如茯苓、白术、大青叶、板蓝根;病在头面,加白菊花、藁本 。
7.丹毒
【案例】某女,10岁,2004年6月17日就诊 。患者自觉头痛、畏寒、发热,颜面部出现片状红斑,颜色鲜红,手指按压红色消退,放手红色即刻恢复,伴有口渴,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毒热内蕴,风火毒侵 。治法:清热解毒,祛风凉血 。拟银翘散加减,处方:金银花、连翘各10g,板蓝根8g,桑叶、竹叶、菊花、牛蒡子、赤芍、芦根、甘草、防风各6g 。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5剂,患者痊愈[李延保.银翘散加减治疗儿童皮炎类皮肤病.中医儿科杂志,2007,3(1):29~30] 。
【按语】丹毒也称抱头火丹、大头瘟、赤丹、流火、天火,以患部鲜红灼热、色如涂丹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常伴有恶寒、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发病急剧,好发部位多为颜面、小腿、前臂、手足,皮损轻者为炎性水肿,重者可出现水疱、血疱,局部症状为掀热红赤、状如涂丹,常伴有风热外感,有时可出现惊厥症状,常为游走性,全身症状为高热恶寒 。银翘散以辛凉为主,兼以微辛微温之品,既可增加表散之功,又能避免冰伏之弊,其解表驱邪、清热解毒之功效正符合小儿特点 。方中用疮疡圣药金银花和连翘共为君药,既有辛凉透邪清热之效,又有芳香避秽解毒之功,共达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 。既能清热解表,又可防止发散而动血,同时体现了清热解毒不伤阴、凉血止血不留寇的特点 。治疗时应重用蒲公英、天花粉、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以及天花粉、葛根清热生津护阴之药;肿胀明显者,宜加木瓜、乳香;斑块多者,加牛膝、丹参;反复发作者,加路路通、鸡血藤 。
(四)五官科疾病
1.急性扁桃体炎
【案例一】某女,25岁,2004年12月7日初诊 。自述感冒后,到医院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Ⅲ°肿大,给予青霉素480万单位,每日2次静脉点滴,治疗3天但肿痛不减,要求中医治疗 。症见:发热恶寒,咽部疼痛剧烈,吞咽不便,咳嗽痰黄,全身酸痛,乏力,恶心,小便稍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有力 。查体:体温37.5℃,咽后壁充血,水肿,扁桃体Ⅲ°肿大,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10.6x10'/L,中性粒细胞占58.3%,淋巴细胞占40% 。证属风热外侵、热毒壅盛,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给予银翘散加味,处方:连翘20g,金银花、山豆根、板蓝根、仙鹤草各15g,牛蒡子、炒黄芩、桔梗、生大黄、生甘草10g,白茅根、土茯苓各30g,薄荷6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二诊:连服3日,肿痛大减,体温正常,大便不干,扁桃体缩小至Ⅱ° 。守上方,去土茯苓和大黄,继续服3剂,肿痛消失,扁桃体恢复正常[李春红.加味银翘散治疗急性扁桃体炎40例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07,23(9):37] 。
【案例二】某女,28岁,主因发热、咽喉肿痛1日入院 。证见:发热,恶寒,肢体倦怠,咽喉肿痛,吞咽困难,腹痛,大便2日未行,口臭明显,舌红,苔薄黄,脉数 。查体:体温39.6℃,咽部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左右化脓灶各有2处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9x10'/L,中性粒细胞占80% 。诊为急性扁桃体炎 。治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用银翘散加减,处方:金银花30g,连翘、牛蒡子、蒲公英各15g,大黄、玄明粉各12g,荆芥、淡豆豉、芦根各10g,桔梗、薄荷各9g,竹叶、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1剂后大便通,症状明显缓解,体温降至37.5℃ 。继服3剂,诸症消失,查血常规正常 。继以前方去大黄、玄明粉,加沙参、麦冬各10g,服药2剂后痊愈出院,退热时间为1.5天,咽喉肿痛消失时间为4天[王海霞,等.银翘散加味治疗急性扁桃体炎51例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8):1445] 。
【按语】急性扁桃体炎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素体内热壅盛,复感外邪,风火搏于咽喉所致,以热邪炽盛为主要临床表现,故用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法治疗获效 。方中连翘、金银花、薄荷疏风清热;牛蒡子、板蓝根解毒利咽、散结消肿;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善治咽喉肿痛,为治咽喉疾病之圣药;白茅根、仙鹤草利尿清热,使热邪从下解;生甘草解百毒,桔梗为引经药,引诸药直达咽喉 。故外邪得解,热毒得清,咽喉肿痛自愈 。
2.急性咽炎
【案例】某男,34岁,2001年10月9日就诊 。主诉:咽喉疼痛7天,伴有咽干咽痒,吞咽不利,发热恶寒,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曾服阿莫西林胶囊、红霉素片等治疗,效果不佳 。查:体温38℃,两肺听诊无干湿性啰音;咽部充血,扁桃体Ⅰ°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肿大 。血常规:白细胞13×10°/L,中性粒细胞占75%,淋巴细胞占20% 。中医诊断:急喉痹(风热外侵型),辨证为风热上犯,伤阴传里,热毒炽盛,治宜疏风清热,养阴凉血,解毒利咽 。银翘散合增液汤加减,处方:金银花20g,连翘15g,桔梗、芦根、牛蒡子、生地黄、玄参、麦冬、山豆根、牡丹皮、赤芍各12g,大黄、甘草各6g 。水煎,分2次服,日1剂 。二诊:服药3天后,咽痛等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咽部检查无充血,临床治愈[王瑛.银翘散合增液汤治疗急性咽炎52例.山东中医杂志,2003,22(3):151~152] 。
【按语】急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属中医学“喉痹”范畴 。痹者,闭塞不通也 。咽喉为肺胃之门,肺主表,风热外侵,与体内积热相聚,气滞血瘀,经脉痹阻,因而出现咽喉红肿疼痛,吞咽不利;热邪伤津耗液,故感口渴、咽喉干燥、发痒 。银翘散和增液汤均出自《温病条辨》,银翘散用以治疗温病初起,风热表证;增液汤则主治阳明温病,津液不足 。医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将两方合用治疗急性咽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方中金银花、连翘、竹叶、薄荷疏风解表,芦根下泄热邪,桔梗宣通肺气,生地黄、玄参凉血解毒,麦冬滋阴生津,牛蒡子、山豆根、射干解毒利咽 。诸药合用,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3.慢性咽炎
【案例】某女,34岁 。自诉患慢性咽炎病史6年,平时常易反复,咽部常有不适,时有异物感,工作烦劳时较重,近15天来咽干隐痛,有梗塞感,口渴,喜清嗓,咳少许黏白痰,舌红,苔腻微黄,脉滑 。检查:咽部暗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附有少量分泌物,症属痰热互结,日久耗伤肺肾之阴 。处方:银花、连翘、薄荷各15g,桔梗、玄参、蝉蜕、射干、芦根、半夏、厚朴、生地、生甘草各10g,以水煎汁服,每日1剂 。二诊:连服5剂后,咽部症状大部分消失,体征亦明显改善 。遂仍按原方服5剂,症状消失而愈,随访8月未见复发[段胜红.银翘散合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炎33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2,(4):32] 。
【按语】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 。中医认为咽为肺胃之通路,与肾的经脉亦有联系,外感风热、燥热等外邪最易侵犯咽喉,引起急性的咽喉肿痛,而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鼻部疾患不愈,或烟酒过度,嗜食辛辣,均可引起咽部慢性疾患 。病理病机主要为风热燥热结聚咽部,灼津生痰;痰热互结,日久不愈,又伤肺肾之阴 。故病情迁延,日久不愈,而见咽干痛或痒,有异物感,时欲清嗓,检查咽部有颗粒突起 。治疗上以清热利咽、化痰养阴为法 。方用银花、连翘、薄荷、蝉蜕、射干清热利咽,直达病所;半夏、厚朴化痰散结;生地、玄参、芦根养肺肾之阴;桔梗宣肺利咽,故而热清痰化,阴复而病自愈 。此方法病程短,疗效确切,药价便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t4.萎缩性鼻炎【案例】某男,49岁,2004年9月18日初诊 。头痛、鼻塞,嗅觉消失已有5年多,于1999年7月即有黄稠鼻涕,以后渐成脓性并有臭味,1年后鼻内干燥,有时鼻出血,并有多量黄绿色痂皮,头痛以前额部夜间为重,嗅觉初期减退,以后消失,曾用西药抗生素、滴鼻剂、中药口服等治疗无效 。检查:鼻外观无畸形,鼻黏膜呈暗灰色,中下鼻甲略有萎缩,前庭及鼻腔内有大块黄绿色痂皮附着,后鼻腔增大,可直视鼻咽部,中膈无显著病变 。诊断:萎缩性鼻炎 。辨证属肺阴亏虚,痰瘀阻滞鼻络,治宜养阴润肺、化痰行瘀、芳香通窍,予银翘散加减后煎汁过滤雾化治疗 。其基本方:银花、鱼腥草、桔梗、百合各30g,丹参、川芎、党参各20g,连翘、薄荷、荆芥、白芷、辛夷花、石菖蒲、白芍各15g,竹叶、苍耳子各10g,黄芪、生大蒜、醋各50g 。每1~2天1剂,水煎200~400ml,过滤后加入雾化器接入鼻腔开口处雾化,100ml/次,2次/天 。一般4~6周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获愈,随访1年未复发 。
【按语】临床上萎缩性鼻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一般治疗效果不佳,加用雾化治疗,或许对提高萎缩性鼻炎的治愈好转率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方法 。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故肺失宣发、肺燥阴虚,以及久病后波及脾肾,导致气阴亏虚、痰瘀阻塞鼻络皆可造成鼻塞不通,鼻腔干燥等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原系治疗风热外感咳嗽等 。经加减后的基本方:银花、连翘、薄荷、石菖蒲、鱼腥草、淡竹叶予以清热化痰通窍;荆芥、白芷、辛夷、苍耳芳香开窍;丹参、川芎、白芍、黄芪、党参益气健脾、活血敛阴;百合补养肺阴,生大蒜杀菌消炎,增强免疫力,醋抗菌消炎、和阴、止血 。全方共奏芳香开窍,养阴益气,活血通络,清热化痰除臭作用][郭广喜.银翘散加减雾化治疗萎缩性鼻炎120例.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5,(12):60] 。
5.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案例】某女,43岁,2003年9月5日就诊 。患者于1月前右眼视力减退,伴有畏光、流泪,曾在本村医疗站治疗,诊断为结膜炎,经治疗不见好转,又到外地求治,确诊为角膜炎,经治疗基本痊愈 。7天前感冒后视力再度减退,伴口苦,渡黄,舌苔黄,脉弦数,遂来我科求治 。检查:右眼视力0.2,左眼视力1.5;右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表面呈树枝状浸润病灶,荧光素钠液染色呈阳性,角膜浸润水肿,KP(+),眼压正常,角膜知觉减退;左眼正常 。西医诊断:右眼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中医诊断:右眼聚星障 。以祛风清热为法,方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大青叶各15g,连翘、荆芥、防风、菊花、白芍各10g,柴胡9g,薄荷、甘草各6g 。每日1剂,水煎3服,7天为1疗程 。配合用0.1%无环鸟苷眼药水,每次1~2滴,每日4~6次滴眼 。二诊:症状好转,角膜染色基本转阴性后,则以退翳明目为主、祛风清热为辅,在上方中去防风、连翘,加密蒙花、秦皮、蝉蜕各10g,决明子12g,每日1剂,水煎3服 。3周后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继续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右眼视力恢复至0.8 。随访至今未复发[刘书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9例.四川中医,2005,23(9):98 。
【按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所致,属中医“聚星障”范畴,多在感冒发烧或疲劳后发病 。中医把角膜称为黑睛,属眼部风轮,内应脏腑为肝胆,故该病外多责于风热之邪,内多责之肝胆失调 。治疗以祛风清热、清肝凉血、明目退翳为主,方中连翘、金银花、大青叶能清热解毒,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有抗病毒作用;薄荷、荆芥、柴胡疏风散热;菊花、密蒙花清肝凉血、退翳明目 。临床应用时随症加减,并辅助西药治疗,故可收到满意疗效 。根据该病难治及易于复发的特点,建议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方能取得更佳疗效 。
推荐阅读
- 善琏湖笔是哪儿的特产吗?善琏湖笔介绍
- 羊毛笋炖咸肉是哪儿的特产吗?羊毛笋炖咸肉介绍
- 梅鲚是哪儿的特产吗?梅鲚介绍
- 盐卤豆腐是哪儿的特产吗?盐卤豆腐介绍
- 震远同牛皮糖是哪儿的特产吗?震远同牛皮糖介绍
- 德清毛竹是哪儿的特产吗?德清毛竹介绍
- 芽麦塌饼是哪儿的特产吗?芽麦塌饼介绍
- 玫瑰酥糖是哪儿的特产吗?玫瑰酥糖介绍
- 湖羊肉是哪儿的特产吗?湖羊肉介绍
- 泗安酥糖是哪儿的特产吗?泗安酥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