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桑菊饮
一、古方简介
【来源】《温病条辨》 。
【组成】桑叶7.5g,菊花3g,杏仁6g,甘草2.5g,连翘5g,薄荷2.5g,桔梗6g,苇根6g 。
【功效】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
【主治】风温初起证 。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者 。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高热
【案例】某女,4岁,1998年9月5日诊 。高烧周余,伴咳嗽,口干,大便干结,以西药抗生素及解热药治疗,仍高热不退 。刻诊:神差,嗜睡,舌红苔黄,脉数,体温39.7℃ 。证属外感发热,治以辛凉宣散,佐以辛温透热 。方以桑菊饮,加玄参、板蓝根、苏叶、防风,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1剂,体温开始下降 。续服1剂,热退身凉[范东林.桑菊饮临床新用.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2):33] 。
【按语】高热属中医学“温病”范畴,本案为温邪犯肺,热伏于内而发热 。肺为气之主,肺气不降而咳嗽;口干、大便干结,为热邪伤阴所致 。治以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加玄参、板蓝根清热解毒 。又肺为五脏之华盖,其性娇、质寒,恐大队辛凉剂挫伤娇肺,故佐以辛温之苏叶、防风,温凉并用,共奏退热止咳之效 。
2.久咳
【案例】某男,35岁,1996年9.月15日诊 。外感咳嗽迁延2旬余,喉痒痰少,西药肌内注射、口服均不效,予中药止嗽散、三拗汤,愈治愈重 。后观其咳阵作,甚则连咳数十声而无痰,*面红耳赤,忽悟应从寒邪化火考虑 。改桑菊饮加味,处方:桑叶、连翘、百部各12g,菊花、杏仁、桔梗、枇杷叶各10g,川贝6g,薄荷、甘草各4.5g,鲜芦根30g,日1剂,水煎服 。二诊:3剂药后咳嗽顿减 。再用桑菊饮合沙参麦门冬汤3剂,经月之咳,数剂轻淡之方,竞获痊愈[沈开金.青医话3则.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11(4):274] 。
【按语】临床之初,常囿于《内经·咳论篇》“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泻为痛”之语,治咳嗽常用三拗汤、杏苏散之剂,对于新咳者效验固多,若用之久咳往往不尽人意 。张璐玉曰:“连咳数10声不即出者,肺燥甚而痰热也,嗽无痰者,甘寒润其肺 。”肺为娇脏,其久咳化火刑金,肺苦燥急,复加温燥之药,不益加重乎?中医治病,全以灵活辨证为主,不可成见在先,一方到底 。
13.喉源性咳嗽
【案例】某男,36岁,2004年7月5日诊 。因咽痒、咳嗽反复发作3个月,加重5天,伴胸痛不适前来就诊 。3个月前因饮酒后复感外邪,出现咽喉痒干咳,有时咯出少许白痰,曾先后予咳必清等抗菌消炎药及止咳化痰药物治疗,反复未愈,5天前因吸烟饮酒后咳嗽加重,出现咽痛作痒,因痒即咳,有时呈阵发性呛咳 。症见:干咳少痰,咯痰不爽,昼夜均作,尤以夜间加剧,咳甚时面红目赤,甚至恶呕,咳时可牵至左侧胸部疼痛不适,无胸闷气逼,饮食正常,大便偏干,小便通利,舌偏红,苔薄黄少津,脉浮数 。查体:T36.7℃,咽部充,扁桃体Ⅰ°,咽后壁有多个大小不一淋巴滤泡,红赤水肿 。诊断为喉源性咳嗽,证属风热之邪侵犯咽喉,肺气郁闭,肺失宣降 。治拟疏风散热,清热利咽,宣肺止咳 。药用:芦根15g,杭菊花12g,桑叶、前胡、连翘、牛蒡子、瓜蒌皮、枇杷叶各10g,蝉蜕、薄荷、桔梗、生甘草各6g 。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3剂后,咽喉痒干、咳嗽明显好转 。再服5剂后,患者诸症消失而痊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林国清.加味桑菊饮治疗喉源性咳嗽75例.1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3):64] 。
【按语】(喉源性咳嗽是呼吸道疾病中引起咳嗽较为常见的病种,近年来日益增多,是内科门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男女老少、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以小儿多于成人,春秋多于夏冬 。此类患者常有急慢性咽喉炎的病史,素体多喜食辛辣、甜腻之品,一般有嗜食烟酒史,多因感受风热之邪而诱发 。咽喉为肺系所属,与肺相通,外感风热之邪侵犯咽喉,或胃热之邪上冲咽喉,致使肺胃郁热,肺气郁闭,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咳嗽 。针对上述病机特点,临床选用《温病条辨》之桑菊饮加减进行治疗,故能奏效 。方中桑叶、菊花、连翘具有疏散风热、润肺止咳之功,加前胡可增强宣散风热、化痰止咳之效;薄荷、牛蒡子能清热利咽;蝉蜕、僵蚕可以宣肺利咽止咳,尤其是蝉蜕外能散风热、利咽喉,内能熄风止痉咳,为咽痒咳嗽的必用药;将杏仁易为枇杷叶,是考虑杏仁有小毒,而枇杷叶不仅降肺气止咳,还能降胃气止呕,桔梗配枇杷叶一升一降,宣降肺气而,止咳;芦根善清泄肺胃之热,而止咳、止呕;瓜蒌皮宽胸理气止痛,化痰止咳,兼能通便;生甘草调和诸药,并可利咽解毒、润肺止咳 。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热、清热利咽、宣肺止咳之功,临床观察到该方能疏散风热而不伤津液,清热利咽而不败脾胃的特点,临床药证相符,疗效显著 。
4.支气管扩张
【案例】某男,29岁,1998年7月22日诊 。患者于去年8月开始咯血,经X线拍片,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咯血 。后于次年2月因受凉后,咳嗽痰中带血,一咳即出,血色鲜红,紫暗相间,烦躁易怒,鼻干口燥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浮细数 。证属素体肺有燥热,肝火之盛,复感风温之邪,灼伤肺络,迫血妄行,治宜辛凉开肺,宁络止血 。方投紫菊饮加减,处方:桑叶30g,芦根、白茅根各20g,生地、黛蛤散(包)各15g,菊花、连翘、杏仁、黄芩、地骨皮各10g,薄荷(后下)6g,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5剂,咯血止,鼻干口燥改善,胸闷隐痛 。原方去薄荷、白茅根,加郁金10g,服5剂后咳痰再无咯血,惟胸部不舒 。再守原方去黄芩、黛蛤散,加枳壳10g,嘱服3剂,以巩固疗效,病告痊愈[胡春兰.桑菊饮临床新用举隅.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3):42] 。
【按语】本例为咯血案,是在素体肺有燥热,肝火亢盛基础一,复受风温袭肺,灼伤肺络 。故选加生地黛蛤散、黄芩、地骨皮、白茅根,以达清火、宁络、止血之目的 。
5.过敏性紫癜
【案例】某男,10岁,1998年9月27日来诊 。皮肤红斑,黑便,尿血2天,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混合型),因患儿家长拒绝用西药(激素)而行中药治疗 。症见:双下肢呈对称性弥漫性红斑,色鲜艳,小者如针尖样大,大者则融合成片,按之不褪色,并有轻度瘙痒感,阵发性腹痛,大便色黑,小便色红 。两膝关节肿痛,舌苔黄腻,脉浮数 。血检系均在正常范围,大便OB(+),小便红细胞(+) 。中医诊断紫癜,属血证范畴 。证系患儿形体不足,气血未充,卫外不固,风邪外感,内郁肌肤,化热化火,灼伤血络,血溢于脉外所致 。治宜清热凉血,疏风脱敏 。方投桑菊饮加减,处方:桑叶、芦根各15g,野菊花、炒栀子、荆芥各6g,连翘、紫草、赤芍、白芍各10g,甘草2g,蝉衣5g,水牛角(先煎)30g 。二诊:服药3剂后,皮下红斑有所隐退,并无新的红斑发出,瘙痒已除,大便由黑转黄,小便由红转淡黄 。服药有效,续投3剂,红斑退尽,大、小便常规检查正常 。续用健脾和营方7剂善后,病愈返校,至今未复发[胡春兰.桑菊饮临床新用举隅.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3):42] 。
【按语】本证系患儿气血未充,卫外不固,外感风邪,化热化火,灼伤血络所致,故用桑菊饮加减以清热凉血,疏风脱敏 。
二)外科疾病
痤疮
【案例】某女,22岁,1998年11月4日诊 。患面部痤疮,伴咳嗽月余,经抗生素治疗2周,疗效不佳来诊 。症见:颜面潮红,有丘疹及脓疮数处,口干舌燥,咳嗽,便秘,舌红苔黄,脉细滑 。证属外邪袭肺,郁热上炎 。治以桑菊饮,加玄参、车前子、桑白皮、白鲜皮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5剂后复诊,症状大减 。继服5剂,咳嗽止,痤疮愈[范东林.桑菊饮临床新用.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2):33] 。
【按语】本案由肺经风热上炎,壅热阻塞毛孔而生 。治以桑菊饮宣肺清热,加车前子引热下行,玄参、桑白皮、白鲜皮清肃肺金、疏散肺卫之壅热 。诸药合用,可使肺热得清,毛孔疏利,诸症向愈 。
妇科疾病
妊娠期咳嗽
【案例】某女,27岁,2000年9月22日初诊 。孕8月,反复感冒咳嗽近1个月,现头痛、恶风、汗出,咽痛,口干渴,痰黄稠,咳时呕吐,时感腹坠痛、腰酸,心烦,食少眠差,尿黄,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诊为风热咳嗽,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兼止呕安胎 。药用:桑叶、桔梗、杏仁(捣烂)、黄芩、白术各15g,菊花、连翘、芦根、竹茹各10g,甘草3g,加生姜2片 。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1剂后,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再服2剂后诸症消失[周玲.桑菊饮治疗妊娠期咳嗽56例.达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7):363] 。
【按语】肺为脏腑华盖,一旦遭受外邪侵袭,则肺主气功能失常,肃降无权,肺气上逆而为咳嗽 。云南地处亚热带,气候多温,即使偶感风寒也易热化 。桑菊饮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又善清肺而止咳嗽;薄荷、杏仁、桔梗疏散风热,宣肺止咳;连翘清热透表,芦根清热生津而止渴;配伍桔梗利咽喉,竹茹清热止呕除烦,生姜温胃止呕,黄芩、白术清热安胎,甘草调合诸药 。诸药配伍,可使上焦风热疏,肺气宣,表证解,咳嗽止 。
(四)儿科疾病
1.支气管肺炎
【案例】某男,3岁,2000年8月5)日就诊 。患儿因发热、咳嗽3天,曾在某职工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经静脉点滴抗生素加激素,肌内注射柴胡注射液,汗出热退,但继而复升,咳嗽逐渐加重,经朋友介绍,请为之诊治 。查:体温39.6℃,呼吸微有急促,咳嗽频频,唇干红而裂,舌质红,苔薄黄欠津,双指纹紫红,两肺呼吸音粗糙,偶可闻及干鸣,痰鸣,心脏听诊未见异常 。诊为邪热犯肺,肺气失宣 。急投石膏桑菊饮,加川贝母,加水300ml,中火煎煮20分钟,取药汁约200ml,然后再加水200ml,中火煎煮20分钟,取药汁150ml,将两次药液混合,待温后服用 。2~3岁小孩在一昼夜,分为5次服完1剂 。二诊:连服3剂,热退咳平而痊愈’[张锁庆.石膏桑菊饮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0例报告.甘肃中医,2002,15(4):29~30] 。
【按语】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松,易被外邪侵袭;小儿又为“纯阳之体”,外邪侵袭之后,多易热化,而出现高热,面赤,唇红,咽红,便干,指纹红紫等证 。但小儿体质清灵,随拨随应,用药也宜轻清宣散,只要辨证无误,药证相符,则能收到较好疗效 。桑菊饮是辛凉解表经验效方,主治风温侵犯肺卫,邪在卫分,正邪交争,以发热为主外感病证 。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走卫解表,疏散卫分之风热,石膏辛凉甘寒,善解气分之热,共为方中之主(必用之品);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中之邪火,协助主药解表退热;连翘苦辛寒而质轻,助主药清热透表而解毒;杏仁、桔梗宣降肺气,协主药以止咳;桔梗、生甘草相伍,助主药利咽消肿止痛 。诸药配伍,能使上焦在卫之风热得以疏散,咽痛消,肺热清,肺气宣,则表解、热退、咳止,诸症消失 。
2.小儿急性肾炎
【案例】某男,12岁,1993年6月16日就诊 。5天前因感冒而致发烧,咳嗽,继而出现颜面及四肢浮肿,曾服西药效果不显,始求中医治疗 。证见: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伴咳嗽,咽痛,口干微渴,尿短赤少,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浮 。尿常规:蛋白(+++),透明管型、颗粒管型少许 。证乃风热外袭,肺气不宣,水湿内停,治宜疏风散热,宣肺利水 。以桑菊饮加减,处方:桑叶、杏仁、桔梗、连翘、菊花、牛蒡子、泽泻各9g,芦根12g,白茅根18g,薄荷3g 。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5剂,咳嗽、咽痛除,水肿消 。再服7剂,尿中蛋白及管型均无 。后服香砂六君子汤以巩固疗效,追访至今未见复发[熊晓刚.桑菊饮儿科新用举隅.陕西中医,1995,16(8):368] 。
【按语】本案属风热犯肺,肺失宣降,水道不利,发为水肿 。以桑菊饮宣肺散邪而疏利开合,加牛蒡子以解毒利咽,泽泻、Q白茅根利水消肿 。配伍精当,则效如桴鼓 。
3.小儿颈淋巴结结核
【案例】某女,5岁,1990年8月14初诊 。反复发热3月余,经西药治愈,颈项瘰疬,伴颈痛、咳嗽半个月 。诊查:颈左侧耳垂下有一肿块,约1.5cmx1.5cm,质中,推之可动,有轻度压痛,体质虚弱,舌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为颈淋巴结结核 。证属风热犯肺,肺气不宣,挟痰凝于少阳、阳明之络,治宜疏风散热,宣肺降气,化痰散结 。以桑菊饮加味,处方:桑叶、菊花、杏仁、桔梗各6g,童参、连翘、芦根各12g,牛蒡子、夏枯草各9g,薄荷、甘草各3g 。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5剂,项痛、咳嗽除,瘰疬变软 。守上方,加荔核、牡蛎,共服20剂,瘰疬消失[熊晓刚.桑菊饮儿科新用举隅.陕西中医,1995,16(8):368] 。
【按语】本例小儿先天不足,加之外感风热,肺热津伤,灼津为痰,痰火凝结颈项发为瘰疬 。以桑菊饮疏风散热,宣肺降气;加玄参养阴清热散结,牛蒡子清热解毒利咽,荔核、牡蛎软坚散结 。选方恰当,故获良效 。
4.遗尿症
【案例】某男,6岁,1991年7.月26日初诊 。患遗尿已4年,每夜2~3次,夜夜皆然,又复感风热而咳嗽,烦渴思饮,尿频短不畅,日十数行,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证属肺热上扰,湿阻膀胱,冶宜宣肺散邪以清水之上源,清利膀胱以疏通三焦气机 。以桑菊饮加理,处方:桑叶、菊花、杏仁、桔梗各6g,连翘、芦根、车前草各12g,薄荷、甘草各3g,瞿麦、花粉各9g 。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2剂,咳嗽好转,每次尿量增加,尿次减少,夜乃尿床1次 。继服5剂,夜不遗尿,余症均愈 。改用六君子汤5剂以善其后,随访至今,尿床未见复发[熊晓刚.桑菊饮儿科新用举隅.陕西中医,1995,16(8):368] 。
【按语】肺为水之上源,本案属风热犯肺,肺失肃降,水道不利;肺热下移,湿阻膀胱,气化失常,而致日间小便频短,夜则遗尿 。以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加花粉降虚火,生津止渴;瞿麦、车前草清利膀胱湿热 。药中病机,故获佳效 。
(五)五官科疾病
1.化脓性扁桃体炎
【案例】某男,35岁,1997年4月3日初诊 。3月29日与同事聚餐,过食油炸虾蟹,当晚觉咽喉疼痛,翌晨发高热,咽痛剧,痛及颌下,伴吞咽困难,口干渴,骨痛,咳嗽,咯黄稠痰,即静脉点滴抗生素未效,热更高,咽痛剧,饮水难吞,而找我诊治 。诊见:高热38.9℃,畏寒,面红,肌肤灼热无汗,唇红干,尿短赤,大便数日未解,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检查:双侧扁桃体Ⅲ°肿大,表面见散在性黄白脓点,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6.2x10°/L 。西医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诊断:风火乳蛾 。证属肺胃炽实,腑实不通,复感热邪,内外热毒搏结于喉,邪正相争,治宜疏风清热解毒,通腑泄热 。投入桑菊饮加减,处方:金银花、黄芩、芦根各15g,连翘、荆芥穗、蒲公英、桔梗、大黄各12g,薄荷、川贝母、水牛角各9g,甘草6g,水煎服,早、晚各1剂 。二诊:服药1天,复查体温下降至37.5℃,大便2次,均为秽臭糊状,咽痛减,骨痛、头痛缓解,可食流质 。守原方早、晚各1剂,第3天复查,体温正常,扁桃体Ⅱ°肿大,脓点基本消退,颌下淋巴结缩小,无触痛,血常规:白细胞:9.0x10'/L,舌质红,苔薄黄,脉浮,仍见咳嗽,咽痛 。再守原方金银花、水牛角改9g,川贝母易浙贝母6g,水煎服,每天1剂,2剂后复查,诸症除 。停药,嘱患者用竹叶、麦冬各15g,白茅根10g,芦根12g,6剂,水煎服,清肺润燥善其后,7天后家人来诉未见任何不适[周玲.桑菊饮治疗妊娠期咳嗽56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7):363] 。
【按语】化脓性扁桃体炎属中医学中的“风火乳蛾”、“喉关痈”范畴,特别是具有起病急骤,发热,传变迅速的特点 。它的产生多因嗜食辛辣炸炒,致肺胃积热,复感风热邪毒,外邪引动肺胃,内外邪毒搏结,缠经入络上蒸,搏结于喉核 。腑气不通,浊气上逆,以致肺络受阻,肌膜热灼,邪正相争及邪热致毒而成 。根据这一病因病机特点,医者用桑菊饮加减治疗 。方中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芦根清热解毒;桔梗、牛蒡子、贝母利咽散结,化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荆芥穗、薄荷疏风解表消肿,使热毒从上从汗而解 。
2.急性咽炎
【案例】某女,30岁,1994年10月12日初诊 。咽痛3天,伴咽痒,咳嗽,口干,曾自服草珊瑚含片、感冒清胶囊但病情无好转,夜寐欠佳,纳可,二便通调 。查体:咽黏膜急性充血,后壁散在淋巴滤泡增生,侧索充血,肿胀,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属风邪毒侵袭肺卫,上扰咽喉,治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处方:桑叶、菊花、杏仁、连翘、桔梗各10g,芦根、牛蒡子各12g,元参15g,薄荷、甘草各6g 。水煎服,日1剂,嘱其先以中药蒸气熏喉后服 。二诊:服药3剂后,诉咽痛缓解,咽痒,咳嗽、口干等证减轻 。药已中的,原方再服2剂而痊愈[王雅玲.桑菊饮在耳鼻喉科的运用.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4):571~572] 。
【按语】《喉科心法》称风热喉痹为“阳症喉痹”,属急性实热病证 。本证为风热邪毒侵袭肺卫,上扰咽喉而致 。故用桑菊饮疏风清热,加牛蒡子、元参利咽消肿止痛,重用甘草以加强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之功 。诸药配伍,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功;并在内服药的基础上,配合药物蒸气熏喉,使药气直达病所,内外合治,更能获效 。
3.急性喉炎
【案例】某女,34岁,1996年5月3日初诊 。声嘶2天,伴咳嗽,痰少色白,自服黄氏响声丸无好转 。检查:咽黏膜无明显充血,间接喉镜下见双侧声带充血、水肿,活动正常,未见新生物 。舌质淡红,苔薄微黄,脉浮 。证属风热犯肺,肺气不宣,邪客声户 。治以疏风清热,开音利喉 。处方:桑叶、菊花、杏仁、连翘、桔梗各10g,胖大海、蝉蜕、川菖蒲6g,薄荷4.5g,甘草3g 。水煎服,日1剂,嘱其先以中药蒸气熏喉后服 。二诊:患者服药3剂后,声嘶好转,咳嗽减轻 。再服3剂后声音清亮,恢复如常[王雅玲.桑菊饮在耳鼻喉科的运用.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4):571~572] 。
【按语】暴喉音多属金实不鸣,多因风寒或风热之邪侵犯肺金所致 。本证为风热犯肺,肺气失宣,邪热上薰于喉,客于声带 。故以桑菊饮疏风清热,加胖大海、蝉蜕、川菖蒲宣肺、利喉、开音 。诸药配伍,共奏疏风清热、利喉开音之功,使邪去而恙自平 。
4.鼻衄
【案例】某女,52岁,2000年11月30日诊 。素患高血压病,近因天气骤冷,突发鼻衄,伴眼角流血 。BP:29.3/14.7kPa 。经急诊科治疗,鼻子仍出血不止 。急以桑菊饮加小蓟、蒲黄、牛膝、生地、玄参,急煎频服 。1剂后血止,3剂后病愈[范东林.桑菊饮临床新用.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2):33] 。
【按语】本案证属外感热邪入肺,灼伤肺络,迫血妄行,而致鼻衄 。而眼角流血系固纸填鼻腔,阻塞不通,血从鼻泪管流出而致 。治以桑菊饮疏风清热,加小蓟、生地凉血止血,牛膝引血下行,可使血归于络,疾病向愈 。
5.鼻前庭炎
【案例】某男,60岁,1994年5月6日初诊 。双鼻腔干燥、灼热、疼痛12天,伴咽干,大便干结 。检查:双侧鼻黏膜充血、干燥,鼻前庭糜烂,周围皲裂,有少许痂皮,舌质淡红,苔薄微黄,脉弦 。证属风热犯肺,上灼鼻窍,治以疏风清热,养阴润肺 。处方:桑叶、菊花、桔梗、杏仁、黄芩、连翘各10g,苍耳子、薄荷6g,芦根15g,麦冬12g,甘草3g 。水煎服,日1剂,配合红霉素眼膏涂鼻 。二诊:连服上药6剂后,病愈[王雅玲.桑菊饮在耳鼻喉科的运用.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4):571~572] 。
【按语】《医宗盘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曰:“鼻疳者,因疳热攻肺而成” 。本病为风热之邪客于肺经,热邪循经上灼鼻窍 。故以桑菊饮疏风清热,加黄芩增强清肺之功,加麦冬养阴润燥,加苍耳子引经通窍 。诸药配合,共奏疏风清热,养明润肺之功 。桑菊饮为辛凉轻清之剂,祛邪而不伤正,清热而不伤阴,用于治疗鼻疳多能奏效 。
6.卡他性中耳炎
【案例】某女,18岁,1993年8月12日初诊 。右耳胀闷,听力减退3天,伴鼻塞,流涎,口微渴,纳可,二便调 。检查:外耳道干洁,右鼓膜完整,较混浊、凹陷,标志不清 。音叉检查示:右耳RT(-),ST(j±) 。WT偏右窥鼻镜下见:鼻黏膜充血,双下甲稍肿大,鼻道未见黏脓,间接鼻咽镜下见鼻咽部正常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证属风热外袭,邪气闭阻清窍,治以疏风清热,祛邪通窍 。处方: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各10g,芦根15g,薄荷、菖蒲、苍耳子各6g,甘草3g 。水煎服,日1剂,配合1%呋麻液滴鼻 。二诊:服药3剂后,耳闷胀感明显减轻,听力提高 。守原方加升麻6g,再服3剂后,诸证悉除而病愈[王雅玲.桑菊饮在耳鼻喉科的运用.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4):571~572」 。
【按】本证属风热犯肺,肺气失宣,邪热上扰耳窍,闭塞耳之气道 。用桑菊饮原方以疏风清热、宣肺通窍,加苍耳子、川菖蒲芳香通窍,复诊时加入升麻以引经升阳,散邪而获效 。
7.流行性结膜炎
【案例】某男,56岁,2002年5月6日诊 。患者双目白睛溢血,如点如片,眼碜涩不适,泪如淡血水,眼睑红肿畏光,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诊为流行性结膜炎 。投以桑菊饮加减,3剂而痊愈[徐仁.桑菊饮加减治疗流行性结膜炎.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6):549] 。
【桑菊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按语】流行性结膜炎在中医眼科称“天行赤眼”,又名“天行赤热”、“天行赤眼暴翳”,俗称“红眼病”,由时气邪毒侵目,引起白睛急剧红赤肿痛的流行性眼病,其病机为猝感时气邪毒所致 。本方中桑叶、菊花、薄荷、栀子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蝉衣、荆芥、防风解表清热,连翘、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生地、当归、丹皮凉血散血,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清热解毒,凉血散血,可取得明显的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