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清音是哪儿的民俗吗?四川清音介绍

四川清音是四川成都金堂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四川清音是哪儿的民俗吗?四川清音介绍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是四川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重庆相继成立清音歌曲演唱会或称改进会,以后遂以清音命名 。四川清音渊源于明、清时的俗曲,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很盛行,以泸州、叙府(今宜宾)为中心,遍及城镇和乡村,拥有大量的听众 。
历史渊源
四川清音,历史渊源上溯至宋元明年间,源自塞北江南的杂曲、调腔和小曲、戏腔,与本土的巴渝蜀川的徒歌俚调交融衍生,有了清音早期词句及曲调的基本形态 。
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19世纪末,清朝晚期,重庆开埠,自长江中下游入渝进川的商船歌伎,演唱小曲时调 。文商官家等人打词编曲,唱小曲、唱月琴的曲艺形式渐次成熟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四川清音几乎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 。“就是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每次重庆举行文艺演出,清音都是主打曲目,半年演出高达500多场 。
【四川清音是哪儿的民俗吗?四川清音介绍】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 。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 。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 。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 。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多支曲牌 。如[赵调]、[背工调]、[满江红]、[打枣杆调]、[马头调]、[叠断桥]、[小桃红]、[银纽丝]、[梅花落]等等 。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 。板腔类又有“汉调”和“反西皮”两种 。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 。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茶楼、书馆里的演唱,另外还有沿街卖唱或到旅店客栈卖唱的 。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卖唱的艺人很多,出现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景象 。清代吴好山在其《成都竹枝词》中写道:“名都真个极繁华,不仅炊烟廿万家 。四百余条街整饬,吹弹夜夜乱如麻” 。四川清音就是在这样一种繁盛的境况中,造就出一代代的著名艺人 。
演唱形式
最初多由女演员一人在茶馆书场表演,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 。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 。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清音进入剧场舞台,改坐唱为站唱,并有对唱、合唱或独唱加伴等形式 。表演时演员左手打檀板,右手用筷子敲击竹鼓以控制节奏及演唱速度,伴奏乐器有檀板、竹节鼓、琵琶、月琴、二胡、高胡等 。近年来又开唱长篇曲目如《白莲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韵文、散文交错演唱 。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下河派 。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 。四川清音的演唱形式过去都以女演员为主,男演员为辅,坐唱而不表演,演唱者自己弹奏乐器 。一般是三至五人一班,旧称“海湖班” 。四川清音的曲目丰富,清末时约在400个以上,近年搜集到约200个曲本,内容大部分是幽怨思怀之曲,也有不少是应景词曲或咏唱传奇、小说中的人物故事 。
四川清音音乐曲牌十分丰富,结构形式有单体、联曲体和板腔体 。在润腔方面运用“哈哈腔”和“舌尖弹音”是其突出的特点 。传统曲目有600多个,根据小说、戏曲改编的如♂姑下山》、《小乔哭夫》、《断桥》、《思凡》、歌颂历史人物的如《花木兰》、《昭君出塞》,吸收各地民歌的如《放风筝》、《小丈夫》、《金梅花》等,反映现实生活及革命历史题材的新曲目如《黄继光》、《丁佑君》、《江姐上华蓥》、《送公粮》、《小会计》、《赶花会》 。著名清音艺人有陈琼瑞、李月秋、黄德君、程永玲等 。
音乐曲调
清音的音乐曲调,分大调、曲牌、小调3类 。大调有8个,即〔勾调〕、〔马头调〕、〔寄生调〕、〔荡调〕、〔背工调〕、〔月调〕、〔反西皮调〕、〔滩簧调〕 。曲牌有〔半边月〕、〔平板〕、〔夺子〕、〔叠断桥〕、〔罗江怨〕等;小调有〔鲜花调〕、〔玉娥郎〕、〔四季调〕等 。音乐结构有曲牌联套体、板式变化体和单曲体3种 。
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 。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 。
代表曲目
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很丰富,有《昭君出塞》、♂姑下山》、《断桥》、《黛玉焚稿》、《放风筝》现代曲目有《布谷鸟儿咕咕叫》、《六月六》、《秋江》、《绣荷色》、《黄继光》《赶花会》等 。
传承意义
四川清音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技艺的实践、经验的传授、理论的总结以及科学的提升,才能使重庆地区四川清音后继有人,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只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深入实践,积累总结,改革创新,才能实现四川清音传承的有效性和多样性,为四川清音的传承保护开辟新的途径,让珍贵的传统艺术世代相传 。
2008年6月7日,四川省成都艺术剧院申报的“四川清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