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花鼓是哪儿的民俗吗?柳林花鼓介绍
柳林花鼓是山东聊城东昌府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柳林花鼓属民间“鼓子秧歌”,大约起源于清朝初年,它以独特的挎鼓方法、有情节、有人物的表演方式而独树一帜,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柳林花鼓于20世纪50年代初曾在“华东区文艺会演”中获一等奖,并赴朝鲜演出 。2006年柳林花鼓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柳林花鼓因系民间舞蹈,历来为正史所不载,故从未见任何文字资料遗存 。据老艺人回忆:柳林花鼓产生于1573年-1620年(明朝万历年间) 。花鼓班子称“秧歌会”,由热心艺术的农民自愿组成,有会首负责会务 。成员农闲演练,年节、庙会、庆典或应邀在红、白事上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柳林花鼓受到各级政府重视,曾一度兴盛 。1953年,花鼓队代表堂邑县(当时柳林属堂邑县建制)参加“华东民间艺术会演”获一等奖,被授予“文艺向导”锦旗一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亲自设宴款待全体队员 。会后,又被派参加“祖国亲人慰问团”赴抗美援朝前线进行了慰问演出 。此后,柳林花鼓一直活跃在民间文艺舞台上 。
【柳林花鼓是哪儿的民俗吗?柳林花鼓介绍】柳林花鼓以花鼓为主要道具,在伞、锣、鞭的配合下,载歌载舞,展示技巧 。柳林花鼓表演的为一个固定的故事:元宵节之际,梁山好汉化妆成江湖艺人混进大名府,搭救被官府陷害的卢俊义 。全队为固定的14人,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角色:伞头1人:吴用,为全队指挥;头鼓2人:刘唐、李俊;二鼓2人:柴进、花荣;头锣2人:孙二娘、扈三娘;二锣2人:顾大嫂、乐大娘子;和尚2人:武松、鲁智深;老鞑子1人:宋江;憨小1人:燕青;京妈妈1人:金小姐(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所救之女,特来帮忙) 。其中头锣、二锣、京妈妈5人为男扮女装 。另外,这14个人物还分为“内角”和“外角”,以伞头为先锋,头鼓、二鼓、头锣、二锣为内角,两个和尚、老鞑子、憨小、京妈妈为外角 。表演时,伞头持伞,头鼓、二鼓挎长带腰鼓,头锣、二锣提小锣,和尚拿棒槌,其余三人持鞭 。
柳林花鼓的鼓最具特色,鼓带特别长,舞者挂于右肩,鼓则垂在左膝下,无论舞者如何翻、跳、打、扑、转,鼓总是紧贴于小腿部,而舞者就在这些剧烈的动作中有节奏的击鼓,堪称绝技 。柳林花鼓的舞蹈动作带有很浓的武术风格,整个表演由“武场”的舞蹈和“文场”的演唱组成,称为“文武秧歌” 。武场只舞不唱,文场只唱不舞 。柳林花鼓的演唱基本上和《大名府救卢俊义》无关,曲调也比较庞杂,其演唱的曲调有《绣帐幔》、《好一朵奴女花》、《喜歌》、《爷爷儿出来吱呀呀》(爷爷儿为当地对太阳的俗称)、《河南有个王员外》等 。人数固定,角色固定,每个人的表演套路也非常严格,演出时缺一人不可,少一人不行 。舞蹈具有浓厚的武术色彩,演员需具有一定的武术功底 。演唱则属于朴拙的原生态唱法 。
柳林花鼓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在形形色色的“鼓子秧歌”中独树一帜,艺术价值重大 。它以花鼓为主要道具,在伞、锣、鞭的配合下,载歌载舞,展示技巧 。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长带鼓”长至膝间,跳起来快如疾风,在剧烈的扑打转跳中,鼓不离腿,且敲击有节奏,堪称绝技,实属罕见 。二是表演文武兼备、粗犷豪放、泼辣火爆,分文、武场,武场只舞不唱,文场只唱不舞,演唱曲调庞杂 。三是人数固定,为14人,每人都有固定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动作技巧,表演套路非常严格,演出时缺一人不可 。四是舞蹈具有浓厚的武术色彩,是舞蹈和武术的融合 。五是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唱词中充满了当地百姓的俗词俚语,对于研究当地民间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生存发展之路对于研究民间传统艺术的保存和发展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推荐阅读
- 善琏湖笔是哪儿的特产吗?善琏湖笔介绍
- 羊毛笋炖咸肉是哪儿的特产吗?羊毛笋炖咸肉介绍
- 梅鲚是哪儿的特产吗?梅鲚介绍
- 盐卤豆腐是哪儿的特产吗?盐卤豆腐介绍
- 震远同牛皮糖是哪儿的特产吗?震远同牛皮糖介绍
- 德清毛竹是哪儿的特产吗?德清毛竹介绍
- 芽麦塌饼是哪儿的特产吗?芽麦塌饼介绍
- 死皮怎么越剪越多怎么去
- 玫瑰酥糖是哪儿的特产吗?玫瑰酥糖介绍
- 湖羊肉是哪儿的特产吗?湖羊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