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洋葱可以降血压吗?洋葱降血压吗?

高血压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会对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需要及时做好护理调养工作,那么吃洋葱可以降血压吗?洋葱降血压吗?吃洋葱是可以降血压的,但是也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吃洋葱降血压的具体内容吧 。

1、吃洋葱可以降血压吗
吃洋葱可以降血压 。
洋葱性平,味甘辛 。含有蛋白质,糖类,类胡萝卜素,类黄酮,钙,
铁,钾,钠,硒,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营养元素,以及前列腺素A,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具有提高肠胃抵抗力,改善血压的作用 。适合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食用 。
2、洋葱为什么能降血压
1.洋葱含有一种叫前列腺素A的物质,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使其能正常扩张,降低血液粘度,从而降低血压 。
2.前列腺素A是一种血管扩张物质,可以降低心脏冠状动脉的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还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的形成 。
3.洋葱粒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少量含硫氨基酸,有降血脂和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 。
4.高血脂患者食用一段时间洋葱之后,其体内的总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脂蛋白会降低 。
5.洋葱含有类黄酮,槲皮素,可以使血管正常扩张,保持通畅,进而降低血压 。
3、怎么吃洋葱降血压
(1)生吃洋葱
取一个紫皮洋葱,洗净后切片,每天吃饭时就着饭吃几片,坚持下来可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紫皮洋葱里所含有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而且还含有硫化物,具有抗氧化,降血脂的作用 。
(2)椒麻洋葱丝
食材:洋葱丝300克,姜末70克,香菜10克,辣椒2根,蒜末10克,花椒粒二分之一小匙,熟花生仁碎30克,熟白芝麻1小匙,紫甘蓝丝,圆白菜丝少许 。低钠酱油1小匙,砂糖一大匙,黑醋一匙 。
做法:将酱油,砂糖,黑醋小火慢煮后放凉,香菜,辣椒洗净切碎,和蒜末,花生仁碎,白芝麻,花椒粒,姜汁拌匀成酱汁,将洋葱丝,紫甘蓝丝和圆白菜丝拌匀,最后淋上酱汁即可食用 。
功效:洋葱含有类似前列腺素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舒张血管以及抗血栓的功能,因此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 。
(3)什锦洋葱汤
食材:洋葱150克,蘑菇30克,圆白菜40克,番茄丁50克 。无盐奶油2小匙,低钠盐二分之一匙,黑胡椒粉四分之一小匙 。
【吃洋葱可以降血压吗?洋葱降血压吗?】 做法:洋葱切丁,番茄切片,圆白菜切块,在炒菜锅中加入奶油,奶油融化后加入洋葱丁炒至金黄色,再加入蘑菇炒软,最后放入圆白菜,番茄丁,并加适量水煮滚,加食盐和胡椒粉调味即可食用 。
功效:洋葱特有的硫化物可以松弛血管平滑肌,另有研究发现,蘑菇萃取物含许多有益心血管的成分,高血压患者常喝此汤有稳定血压的作用 。
4、洋葱有哪些食疗功效
1.洋葱性平,味甘辛,具有健胃消食,润肠利尿,发汗的作用 。
2.洋葱有平肝润肠的功效,能提高肠胃抵抗力,增加肠胃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不良的问题 。
3.洋葱中含有一种天然的抗癌物质-槲皮素,经常吃洋葱的病人,胃癌发病率比少吃或不吃洋葱的人要低 。
4.洋葱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硒是体内抗氧化酶的成分,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强细胞活力和代谢能力,具有改善血管硬化和高血压的效果 。
5.洋葱中的槲皮素还有改善男性勃起功能的功效 。
5、高血压的危害
1.冠心病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者的2倍,长期高血压不治疗,有50%死于冠心病 。
2.糖尿病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 。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相当常见,它是病人发生动脉硬化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于高血压 。血压越高,又没有治疗,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越大 。有人对5314例高血压病人随访14.1年,有392例发生心衰,高血压已被认为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塞的主要危险,而左心室肥厚和心梗可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因此,高血压在心衰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4.高血脂有人研究高血压与总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密切相关,血脂代谢紊乱,使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和发病率明显增加 。
5.肾病在人类,肾脏参与高血压的形成与维持,反过来,肾脏又因血压升高而损害,长期高血压没有治疗,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加速肾实质的破坏导致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 。
6.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使间歇性跛行的危险增加3倍,可能是因为血压升高使某些特定的部位如下肢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硬化加速,导致下肢动脉发生缺血、营养障碍,甚至坏死 。
7.中风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血压的7.76倍,还有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中风发生率降低40%,冠心病危险降低15% 。
8.左室肥厚在所有高血压病人中,有20%—30%可查到左室肥厚,轻度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比正常血压增多2—3倍,而重度高血压可达10倍 。左心室肥厚是心梗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并影响左室收缩功能,因此高血压左室肥厚是一个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