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是什么「精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名句的诞生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1山 。羌笛2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出塞
完全读懂名句
1仞: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2羌笛:古羌族的管乐器 。
【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是什么「精华」】从西望去,黄河的水源源而来,仿佛直上那苍天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这万仞高山之侧 。胡地的笛音何必吹着《折杨柳》寄怨呢?温暖的春风是不会吹过玉门关的 。
名句的故事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羌笛声吹奏出悲凉的《折杨柳》,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因为“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明代杨慎甚至认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只是抒解离愁,更含有讽刺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升庵诗话》)
王之涣这两句诗到底有多好?从唐代薛用弱《集异记》所载“旗亭画壁”故事,便可说明不但后世万分景仰,就是他还在世时,便已声震海内 。开元中,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到旗亭小饮,正好有十多个梨园伶官也来此聚宴 。其中四位有名的歌伎开始唱歌时,王昌龄便提议:“我们各擅诗名,自己分不出高下 。今天就看她们都唱谁的诗,谁便为优胜,如何?”前三个歌伎分别唱了两首王昌龄的诗,一首高适的诗;王之涣自认为久负盛名,便指着最好的歌伎说:“她唱的若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敢与你们二位竞争了 。”那位歌伎一开口,果然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三人不觉大笑 。那些伶官歌伎因他们大笑而见问,知道是王之涣等人,非常高兴,立刻拜请他们入席 。这件事在唐时就已盛传,后来元人还编成杂剧上演 。
历久弥新说名句
边塞诗中写到的“关”往往是慷慨悲壮的 。就拿玉门关来说,这里不仅是个连春风也吹拂不到的边远之地,更是生离死别的终点,自古就是西行旅人心理上的关隘 。他们把这里视为远离东土的生死界地,不知是否能得生还 。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李广利率数万之众、六千余骑出玉门关往西域征讨大宛国 。途中诸小国坚守城池,不肯提供粮草,又攻打不下,李广利只得回师 。一往一返,费时两年,回到敦煌时,同行的士兵已死了十之八九 。他上书朝廷请求罢兵,汉武帝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诏:“军有敢入者辄斩之 。”李广利不胜恐惧,只得留守敦煌 。
《后汉书·班超传》中记载,班超在41岁时随军西出玉门关,北征匈奴,在西域大显身手,花了20多年时间,使西域50国全部归顺了汉朝,从此匈奴不敢南下 。班超镇守西域近30载,直到老病交加,思乡心切,上书恳请告老还乡的语气却近乎绝望:“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最后才在妹妹班昭恳切上书之后勉强得到汉和帝的批准,拖着71岁老迈身躯回到洛阳 。他在洛阳受到人们的崇敬,但仅一个月,便因常年艰苦的军旅生涯积劳成疾,猝然而逝 。也难怪元代的张可久要为他发出“将军空老玉门关”(《卖花声·怀古》)的不平之鸣了 。
推荐阅读
- 感悟说说 不要到处抱怨,没人有那么多时间来安慰你
- 汉武帝为什么一直打压匈奴 汉武帝和匈奴有什么恩怨
- 8招助你提高基础代谢
- 婆媳不和的症结探讨 为何婆婆易受媳妇怨
- 不抱怨会死,谁是负能爆棚星座
- 夏侯惇竟死于黄忠之手 黄忠与夏侯惇有什么恩怨
- 12种途径让你肌肤迅速变年轻
- 一首诗如何使庄姜成了千古怨妇?
- 空间最新说说图片大全 忍不住收藏 别像个懦夫一样埋怨社会的现实
- 现实的励志说说:抱怨,是一种负能量,犹如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