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杨村秧歌是哪儿的民俗吗?行唐杨村秧歌介绍

行唐杨村秧歌是河北石家庄行唐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行唐杨村秧歌是哪儿的民俗吗?行唐杨村秧歌介绍
行唐杨村秧歌是流传于行唐县杨村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戏曲剧种,又称“北路调秧歌”,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根据行唐民间故事载,行唐杨村秧歌起源于东晋时期,成型于明末,繁荣于清中期 。
行唐杨村秧歌角色行当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类 。生角又分为娃子生、小生、须生、老生、武生,旦角分为小旦、花旦、青衣、彩旦、老旦,净角分为铜锤花脸、二花脸,丑角分为文丑、武丑、三花脸等 。
在板眼上分为起腔、平调、迷子、河西、垛子、快板、撤板等20余种唱腔板式 。行唐杨村秧歌与其它地方的秧歌调子不同,自成一系,各种板式唱腔风格各异,表现力强 。除个别句用假嗓外,基本都是用真嗓演唱,起腔苍劲豪放、穿透力强;平调平缓有力,高亢激昂;悲调悲怆凄凉,催人泪下;明阳调曲调清新,颇具民歌风味,多用于对唱形式;河西调优美婉转,欢快顺畅;阴调唱腔低沉缓慢等 。唱词中间有时加一些衬字一带而过,佐以大量行唐方言俚语,乡土气息浓厚,最后多以“哎、咿哎、喂、唵”等口气语词落音 。讲究唱词押韵,但又不拘泥于呆板单调的韵律,唱腔大部分为上下句结构,具有反复的特点 。唱词不受七、十字句的限制,有的少到三、五个字,有的多达几十个字,都能够以优美的旋律演唱出来 。唱腔铿锵有力、节拍鲜明 。演出时器乐在前,演唱在后,唱打分离,唱词不受乐器声音干扰,直接入耳,听之易懂,看之亲切 。
伴奏主要以皮鼓、板、锣、镲等打击器乐,无丝竹管乐,打法有四九、六九、二七、二二等形式 。演出时打一阵“家伙”(乐器伴奏),唱一段戏文 。伴奏铿锵有力、节拍鲜明 。表演技巧主要有“回头”、“上马式”、“下马式”及表现生活细节的烧火、推磨、纺线、绣花、梳头等舞台表演活灵活现、传神逼真 。
主要传统剧目有《打经堂》《双红大上坟》《丁郎寻父》《花墙会》《刘玉兰赶会》《王定保借当》(分上、中、下三场),《郭巨埋子》《双锁柜》《孙吉高卖水》《龙宝寺降香》《洗衣记》(分上下两场),《朱洪武放牛》《十二月观花》等;改编了京剧×羊圈》,曲剧《拉荆笆》,移植了京剧《武家坡》等,目前流传下来较完整的剧目近30出 。其内容倡导忠孝、节义,切合生活实际,浅显易懂,带有极浓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文化 。
【行唐杨村秧歌是哪儿的民俗吗?行唐杨村秧歌介绍】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