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时代年轻人如何专注读书

12月上旬 , 2020南国书香节和第二届深圳书展按计划举行 , 在疫情影响、电商冲击等多个不利因素下逆市上升 , 现场销售突破2000万元 , 成为今年全国时间最长、模式最新、销售量最高的城市书展 。实际上 , 深圳作为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2.5岁的年轻城市 , 连续29年人均购书量居全国第一 。阅读也被视为城市创新文化氛围的重要原因 。

那么 , 年轻城市的年轻人读现状如何?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读书?深圳书展期间 , 青年作者蒋方舟与黄灯分别以作者和教育者的视角来探讨这一话题 。

新媒体内容冲击传统阅读

“就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而言 , 普遍的现状是深度阅读、经典阅读比较匮乏 , 加上碎片化阅读太多 , 就导致了在阅读现实感很强的文本上与时代之间有了隔膜 。”今年获评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的《我的二本学生》一书作者、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黄灯说 。作为一名作家 , 同时也是高校教育者 , 根据她十几年来对大学生群体的持续观察 , 这一群体的阅读习惯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机构以前的调查统计 , 现代大学生阅览短片的比例达到83% , 其中56%是重度依赖 , 34%是中度依赖 , 只有2%是移动短片以外的独立个体 。

以我教授的文学为例 , 至少有五六年的时间 , 遇到的学生几乎没有读过经典版本的《中国通史》和《西方哲学史》 。读过《红楼梦》的学生比例也在下降 。信息时代对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是客观原因 。现在的学生们大多离不开手机和电脑 , 新媒体对注意力的分散非常多 , 无纸化读书也是网络小说和新闻等内容 。黄灯对采访人员说:我觉得孩子们的读书质量变低了 , 读书对他们的形成作用变少了 。对于这种现状 , 蒋方舟也有类似的感觉 。读书的好处不言而喻 , 现在的问题不是不知道读书的好处 , 即使知道读书是好事 , 其他媒体也有更大的魅力 。在蒋方舟看来 , 这种现象既有主观因素 , 也有客观因素 。另一方面 , 读书所需的集中力成本确实很高 , 需要自己的毅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 另一方面 , 在现在的媒体环境中 , 娱乐内容的宣传投入远远大于书 , 书在与画面的集中力争夺战中发出的声音相当弱 , 必须依靠读者积极阅读的动力和决心 。

【屏时代年轻人如何专注读书】无论是人还是城市 , 都需要阅读滋养

经典之作 , 比如《红楼梦》 , 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形象的集成展示和表达文本 , 为我们呈现出完整优雅的精神面料 。黄灯认为 , 深刻的读书除了人格的形成之外 , 还是综合素养的养料 , 使年轻人的生命更加宽和厚重 , 对他们的成长尤为重要 。如果没有人文滋养 , 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比较简单粗暴 , 他可能不知道世界上有很多柔软美丽的东西 , 人与人之间可以宽容理解 。

读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 是看人性和世界变得更加复杂、更加细致 , 书中创造的世界不是黑白或者二元对立的 , 有很多复杂而美丽的东西 。这提高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和体察 。蒋方舟说 。

对城市来说 , 深圳的精神气质是今天的样子 , 被称为创新之城 , 与读书有很大关系 。黄灯说 , 读书可以使市民更加合理、思考能力、创新思考 , 在潜在的默认中决定城市的气质和品味 。这也是深圳吸引这么多人才 , 维持创新动力的原因之一 。

提倡阅读 , 但为了避免功利性阅读

现在 , 阅读被认为是增加知识和经验 , 缓不安的最方便的方法 , 年轻人必须多读书也成为网络流行语 , 经常出现在表情包、日常对话中 。各国为了劝年轻人多读书绞尽脑汁 , 比如英国发表了地铁丢书行动 , 美国发表了不让孩子落后 , 但效果有限 。那么 , 我们怎样才能让年轻人多读书 , 多读书呢?

蒋方舟从个人和城市层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 她认为目前国内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做得很好 , 比如深圳阅读月、南国书香节 , 会让很多作家从书中带到读者面前交流 , 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大家和书的距离更近 , 对阅读也更容易产生兴趣 。

黄灯从教育者的角度提供了一些建议:年轻人的阅读方法在从小到大的教育过程中受到过多的干预 , 形成了功利性的阅读倾向 , 导致了现在的有知识 , 没有文化现象 。黄灯认为 , 由于外界介入过多 , 为了不输给起跑线 , 准备毕业、就业 , 学生们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 , 学校和家长应该给孩子留下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 。不是每天打营养针 , 孩子就会长大 , 应该给他们空间 , 让他们自己找到成长的方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