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小孩定理的由来是什么
坏小孩定理,也称贝克尔定理,是经济学家贝克尔在分析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那么坏小孩定义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坏小孩定义的由来,一起来看看吧!
坏小孩定理的由来
【坏小孩定理的由来是什么】这个定理的关键是父母有慈悲为怀的利他心 。
依此定义,坏小孩不但不会为其兄弟姐妹的利益着想,也甚至不会顾及父母的利益,甚至于为了自己的利益还会侵害兄弟姐妹和父母之利 。但奇怪的是,这些坏小孩也会努力使整个家庭的总产出或总所得增加,只因利他心的父母会将好处分给众子女,如此,为了自身利益,这些坏小孩也会表现得好像具有利他心的乖小孩一样,因为家庭总所得的增加,他们也有利 。这个定理的涵义可明确地陈述如下:家庭中的子女中有些天生就只顾到自己的利益,而为人父母者都有对所有子女利益着想的利他情怀,因而会将全家庭的利得“分享”给众子女,不论该子女是否属于只具利己之心的不孝子,如此一来,由于家庭所得愈多,子女所分到的也将愈多,于是纵然是坏小孩,也会努力提高家庭所得或总产出,也就是说,其内心是自私自利的,但表现出来的行为却像是拥有利他情怀者 。这个定理的关键是父母有慈悲为怀的利他心 。
坏小孩定理的本质
贝克尔采纳了个体理性这一传统经济学概念 。理性的行为者被假定为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最大化其效用函数 。但是在贝克尔的分析中,“效用函数”与“有效资源”都是在非传统的意义上给出的 。对利己主义者i实施帮助的利他主义者b的效用,被假定为不但是b自己消费的函数,而且也是i消费的函数 。而且,类似的,b的有限资源,即“基本的”预算约束,被贝克尔称为社会收入 。社会收入不仅由b自己的收入组成,而且也由i的收入对b的价值组成 。在这一设置下,如果b能向i转移货币而没有任何货币损失,那么当b向i转移足够的货币,从而使b自己消费的一个小的改变正好与i的消费改变有相同的边际效用时,就达到了一个均衡 。贝克尔从这个分析推断出来的理论结果就是著名的“坏小孩定理” 。
坏小孩定理
定理说,事实上,利己主义的“坏小孩”i可能被“大父亲”的利他主义所诱导,仿佛i也是利他主义的 。因为从i自己的利益出发,可以预期到b倾向于以这样的方式转移以至于b的处境也得到改善 。这就不仅增加了b的“主观效用”,而且也通过i的行为改善了b的“客观”收入 。坏小孩定理可被认为是包含两个相关的结果 。第一个结果与坏小孩在预期到父亲的利他行为时的表现有关 。第二个结果与利他者父亲获得的“客观”利益有关 。
推荐阅读
- 教你几招赶走坏脾气
- 米饭煮软了有什么坏处
- 小孩最近食欲不振的原因有哪些
- 儿童胃窦炎吃什么比较好?
- 小孩拉稀了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 小孩长口疮怎么办 平时多注意卫生
- 胃疼该怎么办 这些坏习惯最伤肠胃
- 皮脂膜生理作用是什么?洗面奶会破坏皮脂膜吗?
- 红柚吃多了有什么坏处
- 暗黑破坏神2常见名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