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死后,为什么权力不交给司马昭却给了司马师?
严格地说,司马懿没有办法直接把大权交给谁 。
曹操去世时,已经是魏王 。曹丕只要接过魏王之位,就合法地接过了曹操留下的所有权力 。
而司马懿去世前,只是以辅政大臣的名义掌握朝政 。辅政大臣,不是世袭的 。支持司马懿的将领、大臣,并没有支持司马懿儿子的义务 。
所以,司马懿是没有办法直接把大权交给谁的 。
司马懿能做的,只能是把“权”放在离儿子更近的地方,给他们铺好路,而不能直接交到儿子手中 。至于儿子能不能抢得到,接得住,则要看儿子的本事 。
当时,只有司马师才能抢得到,接得住 。
司马家继续掌权的关键要接住司马懿留下的“球”,关键是四点 。
1、是否能继续把控中军 。
司马懿去世前,消灭了曾经掌握中军的曹爽兄弟,也打击了淮南实力派王凌 。
文章插图
但是,司马懿夺中军时,借助了高柔、蒋济等政治盟友的影响力 。这些政治盟友早先愿意一起反对曹爽,但不代表支持司马家夺位,而这些老一代政治盟友去世后,他们留下的中军将领中,不乏拥曹派 。
而外军中,无论是郭淮,还是毋丘俭、诸葛诞,也都与司马家是合作关系 。所谓合作关系,就是既要团结,也要控制 。
彻底掌握外军,时机尚不成熟(直到司马昭后期才完成),但把持对中军的控制,则是司马家继续掌控权力的关键 。
2、是否能继续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 。
众所周知,司马家是以世家大族的支持掌控局势的 。
当时,社会主要政治、经济资源都在世家大族掌握中 。
司马懿以其谋略、个人威望,获得了世家大族的支持 。
但是,司马家根基毕竟不如当年“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如果继任者不具备相应的谋略、个人声望,世家大族是可以另择“代理人”的 。
3、是否有足够的情报网络,粉碎政变企图 。
把控朝政,是个高危职业 。
即便明面上“大权在握”,暗处仍有许多人磨刀霍霍 。
文章插图
前有董卓,后有杨秀清,无不是在大权在握时轰然倒地 。
因此,只有掌握足够的情报网络,侦察、粉碎这些企图,长期掌握权力 。
4、是否能保证家族的团结 。
当年,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政治根基比当时的司马家深厚得多 。
但是,袁绍、袁术互不相能,家族资源一分为二 。
而在司马家之所以能控制曹家政权,不也是因为曹丕、曹睿一直对宗室力量的打击,自削羽翼吗?
当时,只有司马师能接得住“球” 。
只有司马师才能掌控中军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遭到架空 。
只有司马师担任中护军 。
中护军,掌握部分禁军,也掌中军的武官选拔 。
文章插图
司马师掌握的部分禁军,以及他所养的三千死士,是司马懿政变的基本力量 。
另一方面,司马师在选拔武官时,只以功劳、才能为选,提拔了不少出身一般,缺乏根基的寒门子弟 。
这些寒门子弟,自身缺乏政治资源,自然只能依附于司马师 。
司马懿去世时,司马师已成为卫将军 。(后来蜀汉姜维也是以卫将军开始与费祎一起共录尚书事)
因此,司马师在中军的影响力,并不会因为司马懿的去世而受到影响 。
相比之下,当时的司马昭,虽然也曾在关中、淮北等地作战,但一直缺乏中军履历、资源 。司马懿去世时,司马昭还只是安东将军,很难于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直接“上手” 。
司马师能继续获得士族的支持司马师很早就在士族中发展出了强大的影响力 。
年轻时候,他就与夏侯玄、何宴齐名,在士族中拥有很强的知名度(顺便说一句,254年,李丰、张缉等人企图政变,就是要搬出早年与司马师齐名的夏侯玄来把持局面) 。
其母去世时,他又“居丧以孝闻”,拥有很好的口碑 。
东汉、魏晋时候,士人论人,“孝”、“风流”,都是主要评价标准 。
文章插图
而他在担任中护军期间,选拔人才,“举不越功,吏无私焉”,赢得了一致好评 。
何晏早早表示:能成天下之务的,就只有司马子元!
【司马懿死后,为什么权力不交给司马昭却给了司马师?】因此,无论是清谈,还是实务,司马师都赢得了士族的支持 。
相比之下,司马昭早年则缺乏相关记载,他所结交的钟会等人当时尚年幼,没有担任要职 。
只有司马师的“情报网”可以应付复杂局面254年,中领军许允与左右谋划,准备乘司马昭请辞之机杀司马昭,然后夺其兵,攻击司马师 。
对此,司马昭一无所知,只是曹芳恐惧不敢实行,司马昭才躲过一劫 。
事后,司马昭仍然不知情,是司马师及时得到情报,揪出计划者,才避免了对方再次寻机谋划 。
由此可见,司马师的情报能力远胜司马昭 。
司马师当初能养三千死士,“散在人间,一朝会集”,其“地下”工作能力可见一斑,安插耳目不过“小意思” 。
文章插图
而司马昭,则似乎缺乏“地下经验” 。
当初,司马懿政变前,唯与司马师商议,司马昭一直不知情,可见在司马懿看来,司马师当时比其弟要稳重得多 。
只有司马师接班,才能维系司马家稳定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嫡长子,于宗法而言,他就是合法的家族继承者 。
尤其是魏晋之时,嫡长子继承制为世家大族保持家族稳定的法理基础 。
而且···更重要的是:司马师的嫡子,是司马昭的亲儿子 。
司马师有3个女儿,一直没有儿子 。
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 。
即便司马师将来亲生了一个儿子,司马攸在宗法上也是嫡长子 。
因此,司马昭帮司马师,其实也是在帮自己!
文章插图
如此,司马师、司马昭利益共同点,远远大于兄弟争权的分歧点,合作可以稳固!
司马懿去世后,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曹芳遂以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辅政 。
也就是说,司马懿没有办法直接把权力交给司马师,他只能远远传个球出去,司马师接不接得住,还要看司马师自己 。
司马师去世前,紧急升司马昭为卫将军,并招司马昭前来,亲自将大军交给司马昭 。
司马昭不管曹髦的诏书,直接带军回京,受封大将军,辅政 。
也就是说,司马师,是直接将球交到了司马昭手里 。
司马师执政时间不长,但他在魏晋禅代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
其他网友观点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司马懿之所以将大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并非只是因为司马师是嫡长子,还在于他的能力比司马昭强一些,为人处世的方式也更接近司马懿,只不过他死得早,才让司马昭在历史上的存在感高于他罢了 。
历史上真实的司马师,确实是一个十分恐怖的存在 。
文章插图
01,司马师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就足以震惊众人,因为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夏侯徽 。
司马师出生于208年,是司马懿的嫡长子,母亲是张春华,两个亲弟弟分别是司马昭和司马干,还有个妹妹后来被封为南阳公主 。
而夏侯徽则出生于211年,比司马师小三岁,她的父亲是征南大将军夏侯尚,母亲是大司马曹真的妹妹德阳乡主,爷爷则是曹操的心腹重臣夏侯渊 。
夏侯氏与曹氏的关系本来就十分密切,再加上夏侯徽的母亲又是曹魏宗室,所以她的家族在政治倾向上是绝对偏向曹氏的 。
大约在司马师十几岁的时候,由于司马懿受到魏文帝曹丕的宠信,夏侯徽便以政治联姻的方式嫁给了司马师 。
据记载,夏侯徽气度非凡,还是个有见识的人,每当司马师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给出中肯的建议,称得上是一个贤内助 。
文章插图
曹丕去世之后,其子曹叡继位为帝,是为魏明帝 。
由于魏明帝年幼,曹丕曾在临死前任命陈群,曹真,曹休和司马懿为辅政大臣,让他们辅佐曹叡处理国事 。
主少臣强,内斗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以曹真和曹休为首的曹氏宗室开始不断排挤和打压司马懿,这就逼得司马懿开始有了异心,他虽然表面上不争不斗,但暗地里却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 。
在此之前,夏侯徽与司马师的感情非常好,两人还生了五个可爱的女儿,但自从司马氏家族和曹氏家族的矛盾逐渐加深之后,夏侯徽也就慢慢察觉到了司马懿的异心,言行举止也开始变得有些怪异 。
而司马师也开始对出自于曹魏家族的夏侯徽非常顾及,时常怀疑他在暗中传递消息,但并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 。
司马师之所以没有采取行动,是因为以夏侯徽的身份,如果明着除掉她,肯定会给家族带来严重的灾难,所以他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 。
文章插图
这个机会在234年出现了,这一年夏天全国爆发了严重的瘟疫,冬天的时候又有一种可怕的传染病在全国流行,很多老百姓都死掉了,甚至一些大臣也都感染疾病去世 。
司马师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下毒将二十四岁的夏侯徽毒死,对外却说妻子是感染疾病去世的,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
是年夏,大疫;冬,又大病,至三年春乃止......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 。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时年二十四,葬峻平陵 。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师确实是个心狠手辣且具有智慧的人,这样的人虽然卑鄙无耻了一些,但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
试想一下,如果司马师不杀死夏侯徽,万一她真的暗中将消息传出去,那司马师家族就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还谈什么取得更大的成就呢?
02,司马师文武双全,才能卓越,是高平陵事变成功的关键人物 。
据记载,司马师从237年开始为官,先后担任散骑常侍和中护军等职务,他在任期间公正廉明,不徇私情,推荐的人才也都很优秀,受到了朝野一致好评,甚至被时人认为是与夏侯玄和何宴齐名的三大青年才俊之一 。
但学者一般认为,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政治才能,司马师都远超夏侯玄和何宴,因为此二人都只是玄学家,理论水平大于实践能力,跟司马家族的厚黑学是不能比的 。
文章插图
在魏明帝执政期间,司马懿作为军中扛把子,一直都没能被曹氏真正打压;曹叡去世之后,司马懿又与大将军曹爽一起被任命为托孤之臣,辅佐曹叡之子曹芳 。
然而,曹爽是个十分激进的人,他想尽一切办法排挤司马懿,逼得司马懿失去了所有实权,还不得不称病在家不出,前后长达五六年之久 。
在最悲惨的时候,司马懿家一有点风吹草动,曹爽就会知道,此时的司马懿可以说就是个待宰的羔羊,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 。
不过,曹爽这个人也是太优柔寡断了,竟然相信司马懿是真的病了,并没有趁司马懿病要了他的命,结果就给了司马懿机会 。
就在司马懿装病期间,司马师做了一件让司马懿都不敢做的事情,那就是暗中豢养了三千死士,让他们以老百姓的身份生活在京师各处,随时听候调遣 。
也正是因为司马师的这一举动,才让司马懿下定了发动政变的决心 。
文章插图
249年,趁着曹爽带着曹芳去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的机会,司马懿下令司马师立马召集死士,然后带着他们闯入宫中,威胁郭太后写下了免除曹爽职务的诏书 。
紧接着,司马懿又号召朝中支持他的人跟随他一起出城讨伐曹爽,而司马师则带人控制了武器库和各个城门,将京师的卫戍权给完全夺了过来 。
最后,司马懿通过威胁和引诱曹爽让其投降,取得了政变的最终胜利 。
事后司马懿曾对亲信说,政变前一晚他曾将计划告诉给两个儿子,大儿子司马师镇定自若,像平时一样睡觉;二儿子司马昭则感到焦躁不安,房间里的灯一整晚都亮着,可能是一晚上都没睡着 。等到第二天出兵的时候,司马师自信满满地骑在马上,队伍的精神气很充足,纪律也非常好,都没人敢喧哗,我的这个儿子实在太厉害了!
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 。宣帝曰:“此子竟可也 。”
从整个高平陵事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司马师表现出的各方面素质,跟司马昭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并且司马师还是政变成功的关键人物之一,而司马昭只不过率兵驻守在皇宫保卫皇室的安全而已,其功劳也比司马师小得多 。
文章插图
这里还要讲一下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这件事,古代达官显贵豢养少量私兵并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但豢养多达三千士兵还不被人发现,这就需要勇气和精密的筹划了,因为一旦被发现,就有可能被定一个谋反之罪,全家都会没命的 。
特别是司马氏家族在被曹氏家族严密监视的情况下,司马师依然做成了这件事,可见他的才智和手段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
更为重要的是,司马师豢养的这三千死士还都是十分忠诚的,他一发出集结令,这三千人就从四面八方快速集结起来了,人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人都是从哪儿来的,就像是神兵天降一样 。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
如果不是司马师的运筹帷幄,私自豢养了三千死士,司马懿要想咸鱼翻身,几乎是不可能的 。
因此在司马懿掌权之后,就封司马师为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加卫将军,而司马昭则只得到增加一千户食邑的奖励 。
文章插图
03,司马懿的考量,司马师是个可以托付的人 。
在司马懿心中,最重要的的儿子只有司马师和司马昭,因为他的嫡三子司马干就是个傻小子,其他庶子年纪又太小,不足以委以重任 。
司马懿祖上人才辈出,这得益于他家族世代传承的良好家庭教育,司马懿本人才能非常出众,也非常重视儿子们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大儿子司马师和二儿子司马昭,这二人是他最看重的,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就更加重视了 。
就结果而论,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出众的人才,但在司马懿活着的时候,比司马昭大三岁的司马师的表现更加出色,尤其是他在高平陵之变中的表现,可以说是司马氏家族十分关键的 。
在高平陵事变之前,司马昭更多的表现是在军中,他曾先后跟随夏侯玄和曹爽与蜀汉军队作战,曹魏军队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战绩,但司马昭表现出来的军事素质已经让曹氏家族产生忌惮了 。
文章插图
但要论综合素质,最接近司马懿的人还是司马师,因为司马师不但文武双全,还非常有心计和谋略,关键时候也能够做到临危不惧,甚至会择机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 。
纵观司马懿的人生,不也是这样的吗,他文武方面都有建树,更重要的是有心计,懂得隐忍自己,有了好的机会就果断绝地反击,只有拥有这样的技能,才能在强敌林立的三国生存下去 。
由于司马师在各方面都比较成熟,行事方法跟司马懿也最像,所以司马师在高平陵事变之后,就已经是司马懿心中的最佳接班人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完成权力交接了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司马懿先是帮助司马师扫清了朝中几乎所有政敌,然后拖着病体带着他去讨伐了一趟王凌,以此来增加他的威望 。
文章插图
等平定了王凌叛乱之后,天下差不多就太平了,而司马懿也彻底病倒了 。
251年,司马懿去世,司马师先是被任命为抚军大将军,掌管魏国军政大权,不久之后又被封为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而司马昭那时候只不过是都督淮北诸军事而已 。
04,司马师执政后的表现,除了擅行废立这事让人诟病之外,其他地方都比司马昭强 。
司马师掌权之初,确实曾有点飘,他竟然不顾众人劝阻,执意派兵攻打东兴,结果司马昭统帅的军队被诸葛恪击败,这让他很没面子 。
有了这次的教训之后,司马师就更加谨慎了,253年太傅诸葛恪派遣二十万大军包围合肥新城,曹魏朝野震动,但司马师却异常冷静,他在了解到东吴军队是轻装简从后,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略,最后果然让诸葛恪无功而返了 。
而就在诸葛恪退兵之时,司马师却派遣精锐部队截断了他的退路,诸葛恪在遭遇突然袭击之后惊慌而逃,部队损失了一万余人 。
文章插图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新城之战,也是司马师军事生涯非常出彩的一场战争,他不但在正面击败了东吴军队,也让吴蜀联合进攻魏国的计划泡汤,确保了曹魏政权的安全 。
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 。相持数月,恪攻城力屈,死伤太半 。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 。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
大家有没有发现,司马师的军事风格跟司马懿其实很像,不是你打我我就必须打你,但有好的时机,我一定打到你叫疼为止 。
254年,傀儡皇帝曹芳不甘于人下,就打算让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和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发起反叛,废除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但最后事情败露,三人反被司马师杀掉并灭族,曹芳也被他废掉,他随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
不过,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司马师其实开始并没有打算擅行废立,是司马昭的策划和不断鼓动,他这才做出了决断 。
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司马氏家族的狼子野心第一次被放在了台面上,也造成一些人开始明着反对司马师,比如说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就起兵反抗了,但很快就被司马师给镇压了 。
文章插图
不过,也正是在这一次平乱的过程中,司马师被战败的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那时候他眼睛上就有瘤疾,经常流脓,他在受到惊吓之后,眼珠子都被震出了眼眶,不久之后就死掉了,死时四十八岁 。
司马师去世后,没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权利(儿子司马攸是从司马昭那里过继的),因此权力就自然被司马昭给继承了 。
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 。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 。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 。闰月疾笃,使文帝总统诸军 。
当然了,司马昭后来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但司马师如果不死,恐怕他的成就会比司马昭更大 。
总结一下,司马懿之所以将权利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是因为司马师是嫡长子,才能更出色,功劳也更大,还跟司马懿本人也最像,司马懿认为他才是最佳接班人 。
其他网友观点即使司马懿本人,临终时也没有能力将大权交给司马昭而不是司马师,司马昭本人,在哥哥司马师突然去世前,对自己有机会做上那把椅子恐怕也没啥幻想 。
司马师在司马家的地位,可不仅仅是嫡长子,在高平陵政变中,司马师是司马氏阴谋集团里仅次于司马懿的重要人物 。
文章插图
高平陵政变前,司马懿已经离开权力中心多年,不再直接掌握军权 。司马懿争取的同盟蒋济、高柔等人,和司马懿一样是很有资历威望名位崇高但已经离开权力中心也不直接掌握军权的人 。司马氏阴谋集团里,唯一掌握一定兵权的是司马懿的嫡长子司马师 。
司马师当时担任中护军,中护军这个职位掌握首都禁军的部分兵权和人事权,负责首都禁军的武官典选工作,是个十分重要的职位 。曹爽让司马师长期担任中护军,是其最大的失误 。
利用司马家的势力和中护军职位的便利,司马师同时还阴养死士三千 。
三千死士和司马师以中护军职位掌握的部分兵力,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直接掌握的全部军事力量 。
高平陵事变中司马师的地位如此重要,自然很早就参与了政变的谋划 。而司马昭是政变发动前夕才被正式通知政变的消息,在政变中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作为高平陵政变中仅次于司马懿的重要人物,司马师自然也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加上嫡长子的身份,司马昭没有任何可能挑战司马师的继承人位置 。
司马师继位后,也没有兄终弟及把司马昭作为继承人的想法 。司马昭后来能继位纯粹是天上掉馅饼的意外 。
司马师自己没有亲生儿子,过继了司马昭的一个儿子司马攸作为自己的儿子 。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在平定毌丘俭发动的淮南叛乱(第二次淮南叛乱)中,战场上遭遇文鸯带兵袭营,惊吓过度后眼睛被震出眼眶,不久死去 。司马师的死是一个意外,他自己之前也没想到 。此时司马攸只有7岁,显然无法继承位置 。司马昭作为司马懿儿子中的嫡子年龄又仅次于司马师,司马师只能选择让司马昭继承位置 。
推荐阅读
- 女人为什么会肤色暗黄?导致女人肤色暗黄的原因
- 储存黄酒为什么要用陶坛
- 2018年快结束了,为什么你还在单身,该怎么改变?
- 马铃薯为什么会发病毒病,马铃薯病毒病防治方法!
- 李子为什么会烂果?李子烂果原因大总结!
- 蚜虫为什么难防治?蚜虫的防治方法
- 运动后咳嗽是怎么回事?运动后为什么会咳嗽?
- 核酸检测为什么不能刷牙 ?
- 喝红酒为什么要摇一摇
- 喝红酒前为什么要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