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 。我国各地均产 。主产于河南、河北、安徽、山东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
【处方用名】莱菔子、萝卜子 。
【饮片特征及鉴别莱子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而稍扁的小粒,直径约3mm(1分),显红棕色,少数黄白色 。一侧有数条纵沟,一端有褐色小点 。质硬,破开见黄白色种仁,富油质 。无臭,味甘、微辛 。炒莱菔子:形如生莱菔子,表面微鼓起、显棕红火色 。质酥脆 。
【性味归经及功能】本品味辛甘,性平 。归脾、胃、肺经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
【用法用量】6~10g,煎服 。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 。不宜与人参同用 。
【药理作用】莱菔子提取液,有缓和而持续的降压作用,且效果稳定,重复性强,亦无明显毒副作用;其注射液的降压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 。莱菔子能增强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和抑制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其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藓菌等6种皮肤真菌有不通程度的抑制作用 。莱菔子还有抗菌,祛痰,镇咳,平喘,改善排尿功能及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 。莱菔子于体外能中和破伤风毒素与白喉毒素 。
【临床应用及配伍经验】1.食积气滞证本品味辛能行散,能消食化积行气消胀,故常用治食积气滞所致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等,常伍山楂、神曲、陈皮等 。若食积泻痢、里急后重,常伍木香、枳实、大黄等 。
【莱菔子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2.咳喘、痰多、胸闷食少本品有消食开胃、化痰降气止咳平喘之功,常伍白芥子、苏子 。附:不宜与人参同用 。
【单味药方】1.治老年性便秘,莱菔子30~40g,微火炒黄 。分2~3次用温开水送服,每天1剂 。(重庆医药,1986,(6):366)2.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取莱菔子120~150g,水煎 。分3次服,每天1剂,连服1~2剂 。(中医药学报,1987,(2):封四)3.治湿疹,莱菔子60g,炒10分钟研末备用 。药粉撒于皮损处,患处干燥后改用麻油调药糊外搽,每日多次上药 。(《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4.治高血压病,莱菔子片(含生药5g/片)5片,每日2~3次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2):110)5.治便秘,莱菔子6~10g,开水泡液代茶饮用 。(《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 。
【常用药对】1.莱菔子配莱菔缨莱菔子消食化积,行滞通便,祛痰下气;莱缨行气消胀,和胃消食,清咽 。二药伍用,行气消胀、化滞通便的力量增强 。治疗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嗳气食臭,腹胀,腹痛等症 。
2.莱菔子配皂角炭莱菔子下气宽肠,皂角炭祛风开结 。二药合用,又能润肠通便,使风热随大便而出 。治疗大肠风秘,壅热结涩 。又莱菔子能降气化痰,皂角涌吐痰实,两药合用,升降相因,痰去气调,故又可治疗中风痰涎隔塞,气闭不通 。
3.炒莱菔子配炒栀子炒莱菔子为降气之品,气降而水降;炒栀子苦寒清降,性缓下行,既能泻火除烦,又能泄热利湿 。二药相合,专主清降,湿热除则肿自消 。治疗妊娠子肿,属湿热肿满者 。4.莱菔子配沉香哮证虽有寒热之分,然痰饮阻肺,肺气上逆,则是其主要病机 。莱菔子化痰,沉香降气,二药相合,降气化痰 。治疗一切哮证 。
5.炒莱菔子配炒神曲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因脾胃不和,饮食停积,中焦气滞不利,升降无权,则上下二焦亦因之而不通,必见腹痞之症 。炒莱菔子化滞而除胀满,炒神曲健脾胃而消食一积 。二药相合,则中焦和而升降调,三焦利而痞胀消 。治疗三焦滞气 。
【名方应用】1.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本方用莱菔子消食导滞、行气祛痰,伍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伍苏子降气行痰,止咳平喘,三药共用,使气顺痰消,食积得化,咳喘得解 。
2.清金丸(《医学集成》):本方用莱菔子降气消痰,伍姜汁开胃除痞,治哮喘痰促,遇异味即发者 。
3.硝菔通结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大便燥结不通,身体羸弱者,多因津枯肠燥,水不行舟 。莱菔味甘辛平,朴硝咸寒,合用之则软坚润燥,下气润肠,脏腑和顺,则津液自生 。
4.一味莱菔汤(《医学衷中参西录》):莱菔子生用微辛性平,炒用气香性温,其力能补能降,顺气开郁,化痰消饮 。张锡纯生熟等分煎汤,治外感之邪与胸膈痰饮互相凝结之结胸证,一剂结开,两剂痊愈 。“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 。”
5.莱菔子煎(《圣济总录》):本方用莱菔子伍桃仁、李仁,化瘀肃肺,润肠降气,破血散瘀,治咳嗽咯血,痰多气喘,便秘燥结者 。加蜂蜜、酥、糖三味,滋补润滑油燥,缓急和中也 。
6.沉香饮(《世医得效方》):肺与大肠相表里,凡腹胀气喘者,多形成恶性循环 。莱子理肺利肠,降气通便,得利则胀减,胀减则喘平,伍沉香、木枳壳、生姜佐之,其理三焦之气而复升降之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