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赵氏,伯益之后,伯益九世孙造父为周穆王车驾,因功被周穆王封到赵城后,以邑为氏,即赵姓由来 。造父七世孙叔带,离周仕晋,六世孙赵衰为晋文公重臣,世代为晋国上卿 。赵无恤(又称作“毋恤)即赵襄子,赵氏之裔,赵简子(赵鞅)庶子,翟女所生,不被赵简子重视 。

但赵无恤聪明好学,胆识过人,不似诸兄弟一样骄横纨绔 。幼时在赵鞅对于诸子的考核中,屡屡获得佳评,成人后更是以良好的素质及深远的大局观被赵鞅器重,最后改立赵无恤为赵氏继承人,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赵简子去世,赵无恤继承赵氏家主之位,并承袭晋国卿位,后世赵氏子孙上谥号“襄”,称赵襄子 。

智瑶,晋国上卿荀氏后裔 。晋献公托孤重臣荀息幼孙荀首,也是晋国中军将荀林父的幼弟 。晋成公时,荀首受封于智邑(山西省永济市西北一带),为智氏开端 。其后智武子荀罃在晋悼公复霸期间出力甚多,为晋国复兴之大功臣,晋君极为器重,位列晋卿 。智氏历智庄子-智武子-智恒子-智悼子-智文子-智宣子六代,逐渐成为晋国势力最为强大的卿族,到第七代智瑶(智襄子)时,智氏已经成为晋国尚存四卿中最强大者 。

之前在周敬万二十三年(前497年),因内部矛盾不可调和,晋国原六卿之二:范氏、中行氏(与智氏同宗)联合赵氏别支邯郸氏,发兵攻打赵氏,背后支持他们的是晋君定公 。而其余三卿魏氏、韩氏、智氏则联合赵氏,反攻范、中行二家 。历八年内战,在周敬王三十年(前490年),范、中行二家被彻底打垮,晋国进入了四卿专权时期 。

四卿在打败竞争对手,专权晋国后,一方面继续联手削弱晋室,一方面继续展开明争暗斗,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晋国执政(上军将)赵鞅去世,智瑶接替其成为新一代晋国执政,而赵无恤只能按资排辈,位于智瑶之下 。

智瑶执政后,展现出强大的治国能力,先后击败齐国,郑国,灭夙繇,南征北战,晋国声望极大提高 。但智瑶为人虽足智多谋,志向远大,但平时骄纵狂妄,不能尊重他人,持强欺凌其余三卿甚之,导致其余三卿日渐不满 。

为实现自己的雄心,同时也是为了独揽晋国大权,削弱其他三卿,周贞定王十一年(前458年),四卿私分原划归晋公室的范氏、中行氏领地后,智瑶又提出“四卿每家各贡献一百里地、一万户人口”给予国君(其实就是给智氏) 。韩氏、魏氏为了息事宁人,相继献出土地人口,而赵氏这边,家主赵襄子坚决不从,说:“土地是先人的产业,哪能随意送与他人?” 。

智瑶见韩魏已献土纳民,而赵氏不从,勃然大怒,立即起兵,并胁迫韩魏二家,于周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出兵攻打赵氏 。赵襄子不敌,退保晋阳拒守,三家联军围攻晋阳一年多,未能攻克 。

智瑶见迟迟不能克晋阳,于是便引汾水淹晋阳 。大水汹涌而来,晋阳城中水深距城头只三尺,灶中生出青蛙,粮草断绝,民众有易子而食者,局势万分危急 。智瑶与魏氏家主魏驹,韩氏家主韩虎登高观看水势,见晋阳一片狼藉,顿时喜不自禁,得意洋洋之下说出一句大蠢话“我今日才知道原来用水可以灭掉一个国家!” 。旁边魏驹、韩虎听见,突然胆寒--魏氏都城安邑,韩氏都城平阳,可不就是在汾水和绛水旁!

魏驹立马用胳膊碰了碰韩虎,韩虎也用脚踩了踩魏驹,心照不宣 。当夜,韩魏两家立即派人悄悄潜入晋阳,联络赵氏 。赵无恤没想到死里逃生,见两家使者前来,大喜过望,派家臣张孟谈出城,暗中拜见魏驹韩虎 。一番唇亡齿寒的道理之下,韩魏两家明白赵氏灭亡之日,就是韩魏大难临头之时!于是决定:赵魏韩联兵,灭智氏,共分晋国,以求安定 。

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三月,三家约定日期,韩魏两家突然发难,消灭围城守堤的智氏兵马,决堤放水直冲智瑶主营 。赵氏也从城中杀出,与韩魏三面夹击,智瑶猝不及防,士卒纷纷溃逃,本人被擒获,赵无恤深恨智瑶,将其斩首,以其颅骨为酒器 。并出兵攻陷智氏都邑,杀智氏宗族二百余人,智氏灭亡 。

智瑶原本聪明强悍,有大志向,已恢复霸业为一生理想(当然,是谁家的霸业就不好说了),本人也极有能力,治国能力也不差 。但就是平日狂妄自大,不懂得尊重他人,导致在胜利即将到手之际,功亏一篑,落了个身败名裂,祸及九族的下场 。连自己的颅骨都沦为别人的酒器 。晋国四卿变为三卿,鼎足之势已成 。赵氏则力挽狂澜,死里逃生,日后在赵襄子的领导下壮大了自家的势力,终于在五十年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由赵无恤、魏驹、韩虎的后人实现了三家分晋,瓜分了晋国,成为一代诸侯 。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晋文公称霸时,有很多异姓诸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晋文公建立了上中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任命那些立下了赫赫功劳的世族的宗主参与执政 。三军中的座次席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 。六卿出将入相,掌管晋国军政大事,是中国最早的内阁制度 。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晋文公流亡19年始返国)

晋国的六卿采用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六卿出将入相,连续10代人在晋国大旗之下,“尊王攘夷”,捍卫着华夏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正源,正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 。"

晋文公时,这些世家彼此熟识,休戚与共,大家遇事有商有量,团结一致对外 。可是时间久了,当第二代宗主成长后,事情就渐渐朝着争权夺利的方向发展了 。赵氏代出将官,因此长时间把持朝政,赵氏的势力发展的最快,逐渐引起了国君的猜忌 。晋国公族势力弱小,晋景公为了增强公族的势力,要在卿士中重新分配权势 。于是,赵氏孤儿惨案发生,赵氏差点别灭门,大宗只有一个赵武在韩厥的力保下幸免于难 。

赵武当时只有十岁,虽然继承了家主之位,但是赵氏的领地已经被其他家族瓜分了,连卿士的地位都保不住 。赵武行冠礼时,当年参与灭赵氏满门惨案的其他家族对赵武都不待见,赵武只能在韩献子的支持下做了大夫,在晋国众多势力中艰难地存活了下来 。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晋文公称霸)

后来,晋悼公即位,在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考验后,晋悼公超拔赵武成为卿士,算是进入了内阁 。晋悼公是晋国最后一位能够控制异姓诸侯的主君,本来他希望能够与赵武等新一代领军人物再次发扬光大晋国的霸权,却英年早逝,只活了30岁 。不过赵武却在晋悼公时,成为了上军将,成为晋国执政序列第二 。跟当时的正卿,已经50多岁了 。所以,很快,仅仅8年后,原来的正卿郤氏去世,赵武顺利补位,成为正卿 。

虽然赵武带兵能力好像不太行,但是文治成就斐然,赵氏重又崛起成为六卿之一 。他的儿子赵景子做宗主时,成就不大,到了他的孙子赵鞅做宗主时,赵国终于迎来了势力的快速恢复发展期 。

赵鞅以军队主将主政晋国,挟强大武装,合诸侯之兵,平定周室叛乱,又戌周十载,铸“刑鼎”,颁布晋之法典 。孔子是倡导“刑不上大夫”的德治精神的,所以,孔子在听说赵鞅铁腕治国时,认为这样会“贵贱无序”,破坏等级制度,不由得发出了“晋其亡乎!失其度矣”的感叹 。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赵氏开始筑城晋阳)

不过赵鞅的“铸刑鼎”却与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立下法典有异曲同工,成为后来的魏国李悝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赵国的武灵王变法的蓝本,开了变法之先河 。有如此雄才大略的赵鞅,自然也忧虑起赵国的未来 。

当初赵氏封地被夺,虽然后来恢复,但是只有少数的几个城池,多数还是被其他贵族给抢走了 。国君虽然有心补偿,但是晋国公室只有曲沃等几个城池,国君的土地也不够啊!赵氏即便拥有军权,执政晋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根据地,那么一旦人物出现断层,那么在越来越激烈的氏族争斗中,极有可能再出现一次“赵氏孤儿”惨案 。

为求自保,赵鞅也为了赵氏在晋国政局中立于不败之地,他开始了北进的行动,即在其新的采邑地(今太原古城营一带)营建了一个军事城堡,并以此为中心,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就是居于晋水之北的晋阳 。这个地方远离中原,又是新开辟的土地,其他氏族对此也保持了沉默,赵氏筑城的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

这次筑城,赵鞅是为子孙计,集中了整个宗族的力量 。据《战国策,赵策一》载:“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庸之,其高至丈余……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晋阳城初具规模 。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晋阳城旧址)

有了城,没有人还不行,于是赵鞅又四处攻占,打赢了卫国,逼迫卫国贡献500户人家,又计划从邯郸迁500户宗族 。结果引发了延续一年的“邯郸午事件”,赵氏内讧,中行氏、范式联合齐国一起发动了对赵鞅的袭击 。这是公元前497年的事 。赵鞅双拳难敌四手,遂退保晋阳,藉此坚城渡过难关 。

董安于之后,尹铎再治晋阳,既加固城墙,储备粮草,又减少税收,富民强兵,晋阳成为一座军政合一、易守难攻的坚固城市 。

后来智跞联合魏襄子、韩简子,奉晋定公之命帮助赵鞅,反击范氏、中行氏 。此后,智跞坐朝,赵鞅出征,随即清剿范氏、中行氏的残余势力 。智跞原本想立士皋夷继承范氏、宠臣梁婴父继承中行氏,都被赵鞅拒绝 。

公元前493年,赵鞅领兵战于铁(今河南濮阳),以少胜多,大败范氏及中行氏 。不久荀跞去世,赵鞅正式执政,任晋国正卿 。之后三年内,赵鞅攻朝歌,战潞城,击百泉,又转战邯郸,再攻柏人(今河北省隆尧县西南),伐卫国,围中牟 。最后,赵鞅征伐鲜虞,消灭了范、中行二卿 。从此,赵氏的领地从晋阳扩大到邯郸、柏人等地,范、中行二氏的釆邑全部被知、赵、魏、韩四家所吞并 。此时,赵氏权势颇大,取得晋国执政卿的地位,故司马迁言“赵(简之)为晋卿,实专晋权” 。赵鞅借助正卿之机,趁此事件,把晋国三军六卿格局,裁减为二军四卿 。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二军四卿时的晋国形势)

这样,晋国六卿只剩下了赵、韩、魏、知四卿,开始了四卿霸权的时代 。晋阳一直是赵卿氏族与晋国诸卿角逐、与列国诸侯争雄的根据地 。公元前453年因晋阳之战,赵、韩、"魏三家分晋,揭开了战国的序幕 。

专擅晋国大权的赵鞅,在后庭也没闲着,有很多妻妾,也因此有了很多庶子 。赵毋恤就是赵鞅与其侍妾所生的庶子,在诸公子中出身微贱,且其貌不扬,但却最受赵鞅钟爱 。

一次,赵鞅把几个儿子叫过来,告诉他们说:“我把宝符藏在常山(在今河北曲阳西北)上,谁先得到有赏” 。诸子回来俱无所得,只有赵襄子说已经得到 。他说:“从常山居高临下可以看到代国,如果吞并代国,这就是宝” 。赵简子认为此子果有雄图大略,确实可以发展赵氏的势力,于是废太子伯鲁,立赵毋恤为太子 。

这在当时是破天荒的大事件,因为虽然有其他大家族也曾经废长立幼,但基本上还是在嫡子之列 。赵毋恤以一个庶子的身份继承大宗宗主,堪为破天荒之举 。当时就有人对此举不满,对赵鞅颇有非议 。赵鞅坚持认为,毋恤能够忍辱负重,适宜担当大任,所以尽管有人反对,还是坚持让赵毋恤继承他的事业,并在临终时告诉赵毋恤,如果遇到紧急事态,可以到晋阳坚守待变,因为晋阳城不仅城高池深,而且还存了三年的粮食 。

赵鞅去世后,智瑤接替赵鞅,成为晋国正卿,赵毋恤作为智瑤的副手辅佐他,两人经常一起出征 。智瑤凭借自己家族势力强大,非常看不起相貌丑陋,还是庶生的赵毋恤,经常出言讥讽 。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赵毋恤也是一个狠角)

公元前466年,智瑤与赵毋恤一同率兵包围郑国京邑,智瑤让赵毋恤率先领军攻城,赵毋恤则用外交辞令推脱,让智瑤先出兵 。能言善辩的智瑤愤而骂曰:“你相貌丑陋,懦弱胆怯,赵简子为什么立你为继承人?”

赵毋恤答道:“我想一个能够忍辱负重的继承人,对赵氏宗族并没有什么坏处罢!”

几年之后,智瑤与赵毋恤再次一同讨伐郑国,智瑤带着几分醉意向他灌酒,遭到拒绝,智瑤竟将酒杯扔到赵毋恤脸上 。赵氏官兵都要求杀掉智瑤以洗刷耻辱 。赵毋恤回答说:“主君之所以让我做储君,很重要一点,就是因为我能忍辱负重 。”

权力的膨胀,助长了智瑤独吞晋国之心 。在公元前455年,智瑤假借晋侯之命,以恢复晋国霸业为由,向赵、韩、魏三卿各索取领地一百里,一万户人家 。韩康子、魏桓子明知这是智伯意在削弱别家,但不敢与之争锋,如数交出 。

地位仅次于智瑤的赵毋恤,平时对智瑤言听计从的赵毋恤估摸着形势,此时却再不肯屈从,再不愿俯首任智伯摆布,加之往日与智伯有隙,便非常坚决地回绝智伯使者:“土地是先人的产业,哪能随意送与他人?”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根正苗红的智瑤)

智伯见韩、魏两卿拱手献地,而赵毋恤竟敢抗命,勃然大怒,加上新仇旧恨的催化,于是自己亲任元帅,挟韩、魏两家出兵攻赵 。赵毋恤只有拼力抗击别无他途 。但是,赵毋恤也知道,以赵氏之力与三家对抗,众寡悬殊,独木难支,于是按父亲临终之嘱,退守晋阳,以地利之险,克敌疲之短,相机再战 。

战争的过程非常惨烈和漫长,智瑤大军在外,强攻晋阳一年有余,国内未生变故,辎重粮草供应如常,可见智瑤本人也非酒囊饭袋的官二代 。赵毋恤遵从其父赵鞅的安排,把晋阳城里的宫殿楼台廊柱都给拆了做成了箭杆箭头,加之赵国经历过一次灭门惨祸,深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因此晋阳城众志成城,双方对峙不下 。

又过了一年,到了夏天,智瑤苦无破城之策,苦闷无法排解,因此就来到山上纳凉避暑,看着壮丽山河,排遣愁绪 。当他看到汾水浩浩汤汤,绕晋阳城而过,不禁计从中来 。

智瑤派遣军士在山洪来临时,掘开晋水汾河之坝,水灌晋阳,城中军民“悬釜而炊,易子而食” 。晋阳城的建造果然不计成本,是木板做成了模板,里面实以夯土 。因此,虽然水淹晋阳,但是晋阳坚城依然屹立不倒 。不过,随着水势逐渐增加,晋阳城的倒塌只是时间问题了 。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智瑤水淹晋阳)

晋阳虽“民无叛意”,但群臣却有动摇之心 。在这危急时刻,赵毋恤认为韩、魏两家未必真心实意跟从智瑤 。因为赵氏的灭亡虽在睫下,但韩、魏亦知赵氏的灭亡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赵毋恤命家臣张孟谈潜入韩、魏两营,晓之以“唇亡齿寒”的利害,说服他们与赵氏结盟,趁智伯胜骄不备之机,内外夹攻消灭智氏,共分其地 。张孟谈说的很简单,只一句话“赵氏亡了与韩、魏无益,唯君自处 。”

智瑤对自己的水攻之计志得意满,对韩、魏两家夸耀说:“打了那么久的仗,今天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么柔弱的水也能覆亡一个国家 。”智瑤说者无心,可是韩、魏两国却心里发怵,因为韩氏都城阳翟和魏氏都城安邑都在汾水边上 。这智瑤灭赵后,势力再次增强,那么韩、魏将无宁日了 。于是,两家约好倒戈 。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智瑤本想逃走,被追上杀死)

最后,智伯功亏一篑,在赵毋恤的精心策划下,腹背受敌,落了个身败名裂,祸及九族的下场,智氏家族被灭门,智瑤的颅骨都沦为别人的酒器 。由此,晋国四卿之争,变为三卿鼎足之势,赵氏则在赵毋恤的领导下,力挽狂澜,消灭了必欲灭己的智氏 。战后分地,赵国获得了智氏最多的土地,赵毋恤也被晋出公任命为正卿 。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赵氏灭智得到利益最多)

赵毋恤去世前,以自己是庶生为念,不立自己的儿子为宗主,而是立了赵鞅的嫡长子伯鲁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孙为赵氏宗主 。这可能是赵毋恤为了团结族人做出的姿态,但是赵毋恤的这个做法,却为赵国以后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赵国后来的传位制度混乱,经常发生内斗,严重削弱了赵国国力,影响了赵国争霸战争 。

其他网友观点

三家灭了智,赵家是其中之一 。晋国的六卿制慢慢造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国家的权力被六卿所瓜分 。后来,六卿演化为四卿,分别为韩、赵、魏、智四家 。

到了智襄子时代,智襄子智瑶姿态不凡,箭术高超,技艺出众,巧文善辩,坚毅果决 。但是此人残酷不仁 。在他的领导下,智国国力大增,凌驾于其他三家之上 。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
文章插图

智襄子依仗这自己的势力,肆意欺凌他家,做出了多次侮辱他家君臣的事情 。最后,他公开向三家索要土地,赵子不给,他就和其他两家去攻打赵氏 。他围起堤坝,水淹晋阳 。并言语威胁韩魏君主,说水可灭国 。暗示也可水淹他们 。两家国君感到灭亡就要到来,便和赵氏合谋,挖开堤坝,水淹智氏军队,灭了智伯,分了他的国土 。在以后三家又分了晋国,成了独立的国家 。

【赵毋恤为何能灭掉智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作孽不可活的道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