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潜力剂,谁将是下一个吡唑醚菌酯?

从2015年6月专利到期至今,国内企业获得吡唑醚菌酯的农药登记证件已达261个,其中原药53个,制剂208个,市场容量达到10亿美元级,短短2年时间爆出多款千万级大品,火热态势仍在持续,一大批企业借此机会快速布局,狠狠地享受了一把吡唑醚菌酯带来的市场红利 。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产能的不断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吡唑醚菌酯终将走向常规化 。面对国内农资市场的持续低迷,未来5年哪款产品能够成功接棒,为国内市场发展蓄力 。小编对几款很有市场前景的“潜力股”进行了梳理 。
丙硫菌唑
丙硫菌唑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发现、开发并生产的三唑硫酮类杀菌剂,2004年上市,2015年的销售额达8.00亿美元,现已成为拜耳的首席产品,
全球领先杀菌剂中的第三大产品,谷物用杀菌剂市场的第一大产品,大豆用杀菌剂领域的第四大产品 。在2005—2015年的10年跨度里,丙硫菌唑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6%,显见其旺盛的市场生命力 。
2015年,在全球领先杀菌剂中,丙硫菌唑以8.00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居第三,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嘧菌酯(13.05亿美元)和吡唑醚菌酯(8.50亿美元) 。
截至2017年4月,已有84个丙硫菌唑产品在我国获得田间试验批准证书 。这些产品中,既有单剂产品,又有复配产品 。
配伍产品包括: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戊唑醇、异菌脲、精甲霜灵和氨基寡糖素等 。田试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花生、黄瓜和番茄等 。
氟唑菌苯胺
氟唑菌苯胺是由拜耳公司研制、开发和生产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这是拜耳继联苯吡菌胺之后开发的又一个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兼具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 。
它主要用作杀菌种子处理剂,种子处理后,药剂经渗透进入发芽的种子,通过幼株的木质部传导至整个植物,从而高水准地保护生长的幼苗 。该产品低剂量下即可广泛防治担子菌和子囊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 。
氟唑菌苯胺除被开发用作种子处理剂外,还可以土壤施用 。
所有处理皆可高效保护玉米、大豆、油菜、马铃薯、棉花、花生、洋葱和豆类等植物的幼苗免遭由担子菌中的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种传和土传病害,还可以有效防治谷类作物上由黑粉菌、丝核菌和旋孢腔菌等引起的病害 。
SDHI类杀菌剂虽市场发展较快,但抗性风险较高 。为此,拜耳不仅开发了氟唑菌苯胺的许多单剂产品,还开发了氟唑菌苯胺的许多复配产品 。
如氟唑菌苯胺+丙硫菌唑、氟唑菌苯胺+噻虫胺、氟唑菌苯胺+肟菌酯、氟唑菌苯胺+吡虫啉、氟唑菌苯胺+丙硫菌唑+甲霜灵、氟唑菌苯胺+丙硫菌唑+噻虫胺、氟唑菌苯胺+甲霜灵+噻虫胺+肟菌酯等 。
苯菌酮
苯菌酮最早于1998由美国氰胺公司(现属巴斯夫)创制,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 。2004年率先在英国登记上市,经过了10年左右的时间才在我国亮相 。
在世界范围内,其自上市以来市场销售额逐步扩大,2004—2009年5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90.4%,2012年的销售额约0.7亿美元 。目前开发的产品主要以悬浮剂为主,开发的商品包括Flexity、Vivando,及国内的英腾 。
作用机理及亮点:苯菌酮为二苯酮类杀菌剂,主要通过干扰病原菌孢子萌发时的附着胞的发育与形成,抑制白粉病菌的孢子萌发,控制病害的蔓延 。
同时苯菌酮可通过干扰极性肌动蛋白组织的建立和形成,使病菌的菌丝体顶端细胞的形成受到干扰和抑制,从而阻碍了菌丝体的正常发育与生长,抑制和阻碍了白粉病菌的侵害,有效地控制白粉病的危害,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应用范围:苯菌酮具有比嘧菌环胺高几倍的杀菌活性,与那些具有二甲基化作用的抑制剂以及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可用于谷物类、葡萄、黄瓜、豆类、草莓等作物白粉病的防控 。
双炔酰菌胺
双炔酰菌胺目前在国内拥有93%原药、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440克/升双炔·百菌清悬浮剂等相关登记,均为先正达所有,用于防治番茄晚疫病、辣椒疫病、荔枝树霜疫霉病、马铃薯晚疫病、葡萄霜霉病、西瓜疫病等 。
双炔酰菌胺为酰胺类杀菌剂 。其作用机理为抑制磷脂的生物合成,对绝大数由卵菌引起的叶部和果实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效 。
对处于萌发阶段的孢子具有较高的活性,并可抑制菌丝成长和孢子形成 。可以通过叶片被迅速吸收,并停留在叶表蜡质层中,对叶片起保护作用 。
经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双炔酰菌胺250 克/升悬浮剂对荔枝霜疫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推荐剂量下对荔枝树生长无不良影响,未见药害发生 。
2011年,全球销售额上亿美元的农药品种及销售额,双炔酰菌胺1.00亿美元 。
异噻菌胺
异噻菌胺是拜耳与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共同研发用来防治稻瘟病的异噻唑类杀菌剂 。它的特点在于它不会对病原菌产生直接的抗菌作用,而是通过激发水稻自身对稻瘟病的天然防御机制,达到抵抗稻瘟病的目的 。
拜耳公司指出,这是第一个有诱导抗性效果的低使用量的活性成分实例,这种环境友好的产品非常适合水稻生长过程的使用,另外它还有一定的杀虫活性 。
异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包括异噻菌胺等在植物中具有强的植物诱导活性,预防性施用或者在发病早期使用,多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可激活植物自身的防卫性抗性反应即系统诱导抗性,并影响病原菌生活史的多个环节,从而使植物对多种真菌、细菌、昆虫和病毒产生广谱的自我保护作用 。
菌胺还具有强的杀微生物活性,用于直接防治根肿菌、卵孢真菌、壶菌、接合菌亚纲、子囊菌、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 。
异噻菌胺特别成功地用于防治谷物病害,例如抗白粉菌属种类,稻瘟病种类,或者防治葡萄栽培和水果和蔬菜生长中的病害 。
氟吡菌胺
氟吡菌胺是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吡啶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类蔬菜和葡萄上的常见卵菌纲病害,如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猝倒病等,具有保护和广谱治疗作用 。
氟吡菌胺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骨架间的特异性蛋白——类血影蛋白,从而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来对病原菌的各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而且具有很好的特效性,明显不同于氟啶胺、甲霜灵、苯酰菌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或其他呼吸抑制剂如咪唑菌酮 。
并在细菌生命周期的许多阶段都起作用,影响孢子的释放和芽孢的萌发 。且在木质部有很好的移动性,具有非常好的内吸活性和保护治疗 。
氟吡菌胺于2005年在英国和中国取得登记 。2006年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取得登记,2008年在美国和日本获准登记 。该品种于2006年上市,2009年不足3,000万美元,2011年上升到4,500万美元 。
胺苯吡菌酮
日本住友化学研发的吡唑啉酮类杀菌剂,对葡萄孢属病菌、菌核病和链核盘菌属病有高效防治作用 。
2012年以商品名Botrycide在韩国上市,用于水果、蔬菜,随后取得欧盟、美国以及新西兰批准用于葡萄、扁桃树、生菜、某些果树和景观植物,防治葡萄灰霉病及其他真菌性病害 。
2016年以商品名Prolectus在澳大利亚获得批准用于葡萄 。2015年全球销售额为4百万美元 。
吲唑磺菌胺
2016年6月21日,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50%吲唑磺菌胺水分散粒剂在我国取得临时登记,用于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和烟草黑胫病 。
而吲唑磺菌胺的97.5%原药和18%悬浮剂制剂在我国获得首登,意味着日产化学这一全新杀菌剂正式进驻中国市场 。
吲唑磺菌胺是日产化学上世纪90年代研发的一种三唑磺酰胺类杀菌剂,同时也是该公司第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菌剂 。该杀菌剂对由卵菌纲引起的植物疫病和霜霉病具有较高的活性 。
但目前为止,能够有效防治卵菌纲病害的药剂并不是很多,吲唑磺菌胺的出现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 。但由于吲唑磺菌胺不具有内吸性,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仍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主要用于病害的预防 。
目前,吲唑磺菌胺登记的作物主要为黄瓜、葡萄、马铃薯和大豆,用于防治如黄瓜霜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 。
吲唑磺菌胺的使用方式较为多样灵活,既可以作叶面喷雾处理,也可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 。市面上的吲唑磺菌胺产品多数作为叶面喷雾处理,如Leimay 。
而作为土壤处理使用的Oracle,最早于2010年在日本上市;作为种子处理使用的Vortex,主要登记用于豆类作物 。
【八大潜力剂,谁将是下一个吡唑醚菌酯?】 从使用剂型来看,主要有17.7%吲唑磺菌胺悬浮剂,50%吲唑磺菌胺水分散粒剂以及0.5%吲唑磺菌胺可湿性粉剂 。制剂形式多为单剂产品,但也有少量与代森锰锌、霜脲氰或灭菌丹的复配制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