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的中医辨证治疗

【概述】
厌食又名食郁 。《丹溪心法·六郁》:“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 。
厌食指因娇生惯养,脾胃气虚,或因情志不畅,惧怕肥胖而节食等 。日久而成的,以长期厌恶饮食,消瘦疲乏为主要表现的郁病类疾病 。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神经性厌食 。
【诊断】
1.本病以儿童及青年女性为多见,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
2.临床表现:长期食欲不振,进食量少,甚至拒食,见食则恶心欲吐,一般无脘腹痞胀,疼痛等症 。妇女可见闭经,形体多瘦弱,面色少华,无明显阳性体征 。
3.实验室检查,X线钡餐B超扫描,胃镜检查等一般无异常改变 。
【辨证要点】
1.辨证候特征:食积壅积证以恶闻食臭,脘腹胀满,拒按,嗳腐酸秽,苔厚浊为特征,肝郁气结证以胸胁腹满,精神抑郁,喜叹喜伸,厌食,脉弦,精神愉快时症状缓解为特征;脾胃气虛证以食脘烧灼,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略数为特征 。
2.辨受病脏腑:本病病变脏腑在脾胃,一般属脾胃轻证,并与肝有关 。
3.辨虚实:证候偏实者,常因气郁,湿困,食滞阻遏脾气,使脾运失常,胃纳不开 。证候偏虚者往往病程较长,或素体气阴不足,因而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或胃阴亏损,濡润失职 。
4.辨病势:一般初起多实,久病多虚,多数证情较轻,预后良好,少数久病患者体质渐差,易于感受外邪,甚至可致诸虚百疾 。
【辨证治疗】
1.肝郁气结型
症状:精神抑郁,胸胁腹闷 。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甚则见食则恶心呕吐,舌淡苔薄白,脉弦 。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
方药:逍遥散加减 。
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生姜6克、薄荷6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川芎6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
加减:若气滞较重,两胁窜痛者,可加川楝子,玄胡 。若食欲不化,可加焦三仙 。
若气郁化火表现为急躁易怒,心绪不宁者,加丹皮栀子,龙胆草以清泄肝经郁热,若大热伤阴,肝阴不足者,可选用一贯煎加减 。
【厌食的中医辨证治疗】2.脾胃气虚型
症状:长期食欲不振,甚至厌食,拒食,恶心欲吐,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
治法:健脾和胃,佐以助运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
处方:太子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24克、陈皮10克、半夏15克、淮山药15克、砂仁6克、生苡仁30克、炙甘草6克、焦山楂10克、焦神曲0克 。
加减:若气虚下陷者,可加黄芪,柴胡 。脾胃虚寒者,加干姜 。
3.脾虚食积型
症状:长期厌食,纳少,食后脘腹痞胀,恶心嗳腐 。腹大而胀,便溏不爽,或有腐臭气,舌淡苔腐或腻,脉弦缓 。
治法:健运脾胃,消食导滞 。
方药:健脾丸加减 。
处方:太子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枳实10克、焦山楂15克、焦神曲15克、麦芽30克、甘草6克 。
加减:食积脘腹者,加莱菔子,鸡内金 。食积化热者,加连翘,黄芩 。
4.胃阴虚型
症状:长期纳少,厌食 。胃脘嘈杂,口燥咽干,形体消瘦,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
治法:益胃养阴,佐以助运 。
方药:益胃汤加减 。
处方:沙参15克、麦冬12克、生地10克、玉竹15克、白扁豆15克、鸟梅10克、生甘草6克、炒麦芽15克、炒谷芽15克 。
加减:阴伤烦渴者,加芦根,天花粉 。津伤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 。脘腹嘈杂不饥者,加鸡内金,茯苓,枳实 。腹胀满者加百合、鸟药 。兼脾气虚者加太子参,山药
其他疗法:
中成药:单方、验方 。
(1)香砂舒肝丸:温开水送服 。每次1丸,每日2次 。主治:脾胃不和型 。
(2)香砂平胃丸:温开水送服 。每次6克、每日2次 。主洽: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者 。
(3)六君丸:温开水 。每次6克、每日2次 。主治:情志所伤,气机郁结,而致的情志抑郁,不思饮食,食后胸胁满心,嗳气等证 。
(4)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6克、鸡内金10克知母10克、白芍12克、桂枝6克、川芎6克、生姜10克 。水煎服,日1剂 。主治脾虚肝郁者 。
(5)生地9克,石斛6克、甘草6克、白扁豆10克 。主治:小儿厌食证,属脾阴虚者 。
(6)生谷芽30克、荷叶10克、香元皮10克、佛手10克、白芍15克、甘草3克,冬瓜子15克、使君子15克 。水煎服,日1剂 。主治:小儿厌食,脾胃虚弱型 。
(7)苍术,山楂,鸡内金等份 。共研成散剂,每日3次,每次3~5克 。温开水送服 。适用于脾失健运者的厌食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