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治疗小儿尿频医案大全
小儿尿频是以小便频数为特征的病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最高 。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 。急性发病者及时治疗,多能痊愈;慢性发病或反复发作,迁延日久,易影响小儿身心健康,一般预后良好 。尿频属于中医淋证范畴,其中以热淋为多,近年来气淋亦见增加 。西医学之泌尿系感染、结石、肿瘤和白天尿频综合征最为常见 。
医案一
苏某,女,9岁 。
1979年9月10日初诊:患儿先为外感,经治疗外感已解 。尿频、尿急、尿痛,少腹不适,有时闷痛,至今已4天,未经治疗,前来求诊 。查体见神清,气平,面红,唇干,下肢无浮肿,舌质红,舌苔白厚,脉数有力 。心肺无异常,腹软,少腹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9.1×10°/L,中性粒细胞0.58,淋巴细胞0.42 。尿常规:尿蛋白(土),红细胞(十),白细胞(卅) 。诊断为热淋(急性尿路感染) 。辨证为热结膀胱,气血失和 。治以清热通淋,利湿理气 。
处方:黄芩10克,黄柏10克,紫荆皮10克,石韦10克,海金沙10克,延胡索10克,白芍10克,瞿麦10克,萹蓄10克 。水煎服 。
二诊:服药7天,症状减轻,尿不痛、不急,尿频大减 。前方继服4天,诸症悉除,临证获愈 。为巩固疗效,用清淋散(紫荆皮、连翘、滑石、白木通、车前子、甘草),每服5克,1日3次,共服8天 。
按语:患儿起病4天,具有尿频、尿急、尿痛的临床症状,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卅),可初步诊断为急性尿路感染 。尿检虽有少量蛋白及红细胞,但以白细胞为主,无浮肿,且有尿路刺激症状,故可排除小儿肾炎、肾病 。急性尿路感染归属于中医尿频、淋证(热淋)范畴 。患儿面红唇干、舌质红、脉数为内有热邪,舌苔白厚为内有湿邪,故中医辨证系湿热内蕴,气血失和,下注膀胱 。本案湿热下注,故治疗以清热利湿、理气通淋为法 。仿八正散意,用萹蓄、瞿麦、石韦清热利湿;紫荆皮、海金沙清热通淋;黄芩、黄柏清热燥湿;延胡索、白芍理气活血 。服药7剂,得以基本好转;继服4剂,诸症悉除 。清淋散为王烈教授经验方,方中紫荆皮为王老治疗小儿泌尿道疾病的经验用药,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通淋利水之功 。(《婴童医案·尿频》) 。
医案二
戴某,男,8岁 。
【老中医治疗小儿尿频医案大全】1976年1月6日初诊:尿频、尿急半年余,从无尿痛;夜寐不安,睡中起床而走,惊恐哭闹,醒后全忘;寐则盗汗;舌苔薄,脉滑数 。病系心肾不足 。治与养心宁神,补益肾气 。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
处方:甘草9克,淮小麦30克,大枣30克,珍珠母30克,首乌藤30克,茯神9克,远志9克,磁石30克(先煎),五味子6克,菟丝子15克 。7剂 。
1月13日二诊:服上方后,尿频略有好转,约半小时小便1次 。续用原方7剂 。1月24日三诊:尿频、尿急已有好转,上课时已不解小溲,尿常规正常 。再守原意加培补脾肾之品 。
处方:党参12克,补骨脂15克,珍珠母30克,磁石30克(先煎),五味子9克,首乌藤30克,甘草9克,菟丝子15克,覆盆子15克 。10剂 。
2月5日四诊:尿频、尿急、尿短大有好转,纳可,口气秽臭,舌苔薄腻,脉细滑 。
原法加胡黄连以苦降清胃中湿热 。
处方: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大枣30克,五味子6克,菟丝子15克,远志9克,珍珠母30克,磁石30克(先煎),首乌藤30克,胡黄连4.5克 。7剂 。
3月13日五诊:服药以来,症情好转,小便次数明显减少,上课已不解溲,夜寐亦安,盗汗尚可,口气秽臭已消 。原有夜游一症已月余未发 。再予前法巩固之 。处方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大枣30克,糯稻根30克,菟丝子15克,远志9克,茯苓9克,五味子6克,北秫米30克 。
按语:本例患儿有尿频、尿急伴有夜寐不安,睡中起床而走,惊恐哭闹,醒后全忘,寐则盗汗,属于心肾不足所致 。故治疗以甘麦大枣汤加远志、茯神、磁石、珍珠母、首乌藤等养心宁神,甘润缓急为主;佐以菟丝子、覆盆子、补骨脂等补益肾气 。服药1个月,非但尿急、尿频痊愈,而且夜寐不安及夜游症也不再发作了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王玉润治尿频案医案》) 。
医案三
李某,男,6岁 。
1987年9月15日初诊:因尿频尿急5个月余来诊 。患儿于今年4月初开始出现尿频、尿急,但无尿痛,每日排尿20~30次,每次尿量少 。尤以吃绿豆、芋头或饮五花茶后病情加重,服用人参蜂王浆则小便次数稍减 。病势缠绵,反复难愈 。曾在多家医院诊治,初疑为“尿道炎”,作尿常规、尿培养等多项检查未见异常,拟诊为小儿神经性尿频,用过多种药物,未见明显效果 。遂请黎炳南医生诊治 。症见患儿面色比白,小便频数短少,不欲饮水,胃纳较差,四末稍凉,大便微溏,精神疲倦,舌淡,苔白略腻,脉细缓 。为尿频症(肾阳虚弱,下元不固,兼有湿浊未化) 。治法当益肾助阳固摄 。
处方:益智10克,桑螺蛸10克,菟丝子20克,五味子8克,熟地黄10克,覆盆子10克,枸杞子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乌药8克,韭菜子10克,石菖蒲8克 。3剂 。每日1剂,复煎,分3次服用 。
9月18日二诊:服药后小便次数明显减少,量多而长,胃纳转佳,四末转暖,然而面色仍较比白,大便稍溏,舌淡,苔白略腻,脉细缓 。证有转机,仍守原法 。前方去熟地黄、乌药,加补骨脂12克,白术12克 。再进7剂 。
9月25日三诊:家长诉,服完上方后尿频、尿急症状基本控制,惟神倦、面色苍白,大便时有不成形 。黎炳南医生以四君子汤合水陆二仙丹(芡实、金樱子)调理善后,巩固疗效 。此后随访病情半年,未再复发 。
按语:患儿尿频、尿急,但无尿痛,每日排尿20~30次,尿量少,可以判断为尿频 。病起5个月余,经尿常规、尿培养多项检查未见异常,西医诊为小儿神经性尿频 。患儿胃纳较差,不欲饮水,大便微溏,为脾气虚弱,运化无力;精神疲倦,面色比白,四末稍凉,为肾气虚弱,肾阳不足 。脾肾两虚,气化失司,下元不固,膀胱失约,开阖失度,而见尿频、尿急 。食绿豆、芋头或饮五花茶等寒凉之物病情加重,服用人参蜂王浆补气之品尿频稍减,舌淡,苔白腻,脉细缓,均为脾肾虚弱 。苔腻为湿浊未化 。故本病中医辨证为尿频脾肾气虚证,尤以肾阳虚弱,下元不固为主,兼有湿浊未化 。本案肾阳虚弱,下元不固为主要病机,属虚证、寒证,故治以补气温肾为先,取缩泉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 。用益智、桑螵蛸、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熟地黄、补骨脂、韭菜子等益肾助阳,固摄小便;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水化浊 。(《黎炳南儿科经验集·尿频》) 。
医案四
吴某,女,3岁 。
1994年4月5日就诊 。其母代述:患儿20天来常解小便,每日约40次,每次几滴,解时不痛 。饮食一般,活动尚可,睡眠正常 。尿常规:3次检查均阴性 。西医诊为神经性尿频 。经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硝苯地平(心痛定)和头孢氨苄干糖浆等治疗,收效甚微,求中医诊治 。症见面白肢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尿常规正常 。患儿有偏嗜饮料史 。诊为肾虚尿频 。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并嘱患儿禁生冷,远饮料 。服药当天即效,3天后小便正常 。随访至今未复发 。
六味地黄汤加味:生地黄5克,山药5克,茯苓5克,泽泻3克,牡丹皮3克,山茱萸3克,五味子3克,益智3克,党参10克,黄芪10克,龟甲胶2克,鹿角胶2克 。每日1剂,煎2次,共取药汁150毫升,分多次口服 。
按语:小儿尿频常见于非感染因素引起,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脾肾虚寒,肾虚不固,封藏失职,膀胱无权制约水道,气化不利而致 。本案患儿除尿次多、尿检无异常外,还伴面白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弱,并有平时偏嗜饮料史 。喜冷饮而内伤脾胃,由脾及肾,以致肾虚不固而尿频 。治宜滋阴补肾为主,佐以收涩止溺 。方用六味地黄汤滋补肝肾;以益智、五味子收敛固涩;党参、黄芪健脾益气,培元扶正;加龟甲胶、鹿角胶以加强调补肾阴肾阳 。综观全方,培土补肾,调理阴阳,收涩缩尿,使脾气健旺,肾固气摄,制约有权,故尿频自除 。(《上海中医药杂志·周天赐治小儿尿频案》) 。
医案五
聂某,女,8岁 。
1997年3月19日初诊:尿频、尿急、淋漓不尽半年余,加剧伴右侧腹股沟疼痛1周 。患儿半年前患急性肾盂肾炎,治愈后小便次数增多,量少,时有夜间遗尿现象,1周前小便频涩、欲出未尽,右侧腹股沟压痛,大便后肛门有外坠感,因小便太频不能上学 。经医院检查,泌尿系无异常发现,轻度脱肛,建议服中药 。症见患儿面黄肌瘦,神疲懒言,稍劳则气喘,口淡无味不思食,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血常规、尿常规正常 。右侧腹股沟有压痛,无包块 。此因脾虚升举乏力,膀胱气化失利 。
治宜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
处方:黄芪18克,党参15克,山药12克,益智10克,白术10克,柴胡6克,当归6克,桔梗6克,升麻5克,炙甘草3克 。煎服3剂 。
二诊:药后小便次数减少,右侧腹股沟压痛减轻,精神好转 。药中病所,上方去桔梗,加川楝子6克,砂仁6克(后下) 。
三诊:续服6剂,小便次数与病前无明显差异,大便后脱肛现象消失,仍消瘦面黄 。用香砂养胃丸随症加减调服2周巩固疗效 。
按语:尿频一般分为急性期、慢性期两类 。急性期多因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慢性期是由脾胃不健,中气不足,摄纳无力而致 。本案属病久脾虚,升举无力,膀胱气化失司 。故用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升提阳气;再加益智、山药、川楝子收敛固涩,补肾行气 。本方重在扶正固本,对病程长,中气不足而引起的尿频,当有较好的疗效 。(《四川中医·亢英治小儿尿频案》) 。
医案六
予表侄十余岁时,尝游慧山,归已昏暮,遇一巨人醉卧寺门,惊悸得疾 。自是以后,一日更溺五六十度,医治数月不能效,遂以病证扣高逢辰,即援笔授此方 。服药未几,日减一日,初则三二十度,最后十数度,凡服两剂而愈 。
顺经散:韭子、琥珀半两(令研),白茯苓三分,石燕子(火醋炒,出火毒,令研极细)半两 。上四味为末,和匀,每服一钱,用韭菜白,煎汤调下,空心食前各一服,日午一服,尤妙 。(溺:小便、尿 。度:次 。扣,同“叩”,意即叩医生的门请诊疗疾病 。援:拿笔 。援笔:拿笔书写 。未几:没有几日时间 。日减一日:病一天比一天减轻 。)按语:本案患者由惊恐而至尿频 。中医七情学说中有“惊恐则气下”之说,常可遇到类似病患者 。另外,又言“恐伤肾” 。肾与膀胱相表里,故恐首当表现于尿失禁,亦有二便失禁者 。病因病机已明,顺经散也发挥功效 。方中石燕虽在《唐本草》中有记载,但千余年间较少使用 。《玉楸药解》释石燕“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小便涩痛,有镇摄作用;韭子辛、甘、温,无毒,人足厥阴经、足少阴肾,治小便频数,遗尿,故方中用为君药;白茯苓交通心肾;琥珀具有镇惊安神,利水通淋作用 。本方配伍,在以治小便频数的前提下,采用镇惊安神、交通心肾、通因通用的思路,合奏其功 。韭菜白在本草中未有详载,因为韭菜的茎部,当与韭菜一样有归肝、肾、肠、胃的功用,是为引经报使之药 。宋人既称此方很妙,今人不妨试试 。世有难治之病,一方济之,德愈千金 。须要指出的是尿频往往按淋证治疗,这也可能是顺经散组方的真谛所在 。(《宋人医方三种·高逢辰治尿频案》) 。
医案七
李某,女,8岁 。
1994年10月17日就诊 。患儿为某小学一年级学生,情绪兴奋又紧张,出现尿频、尿急20余天,数十分钟至数分钟小便1次,量少,尿后滴沥不尽,入睡后症状消失,无遗尿 。近日症状加重,影响课堂学习 。曾经他院中西药治疗数次,均无显效 。患儿精神紧张不安,少腹有轻度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不弦,尿检无异常 。证属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影响膀胱气化功能 。治拟疏肝解郁,理气止溺 。以逍遥散加减方加五味子6克,3剂煎服 。嘱配合思想疏导,解除紧张情绪,休息3天 。复诊诉症状明显好转,精神开朗轻松 。嘱继服中药4剂而愈 。随访1个月,无复发 。
逍遥散加减方:柴胡6克,白芍6克,当归6克,枳壳6克,香附6克,益智30克,桑螵蛸15克,茯苓10克,甘草3克 。
按语:小儿精神源性尿频,又称神经性尿频,属中医尿频范畴,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及小学低年级学生,多与情绪紧张,或过于拘谨,严于要求,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相关 。中医认为,乃情志失调,肝气郁结,以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累及膀胱,气化不利而引起 。本案用逍遥散疏肝理气解郁,辅以五味子以敛固涩,安神定志,使木郁调达,膀胱气化得复,约束有常,而病症告愈 。对因精神因素引起的尿频症,除用药治疗外,积极配合思想疏导,更有利于本病的治疗 。(《四川中医·吴柱中治小儿精神源性尿频案》) 。
医案八
王某,女,6岁4个月 。
尿急、尿频、尿少10天,于1998年6月12日就诊 。患儿平素身体健康,10天前开始出现排尿急迫,每次排尿量不多,约为平时尿量的1/5,有时仅排除数滴尿液,排尿无疼痛、灼热等症状 。其家长曾先后自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儿外阴及口服氟哌酸等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反复查尿常规及尿培养均无异象 。症见患儿精神好,不发热,颜面、眼睑无浮肿,饮食、睡眠尚可,舌质淡,苔白厚,脉细数 。诊为神经性尿频 。遂予五苓散加味 。
处方:茯苓12克,泽泻6克,猪苓6克,升麻6克,白术6克,柴胡6克,桂枝3克 。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后早、晚2次服完 。连服4天,尿量增加,排尿次数恢复至每日5~6次,尿液清,排尿急迫症状消失 。后随访无复发 。
按语:小儿神经性尿频,临床以尿频、尿急,无尿痛,无发热为特征,无明显肺、脾、肾功能受损 。本案选用五苓散以健脾祛湿,温阳化气,助膀胱气化;再加升麻、柴胡升提气机,疏通三焦 。正如张锡纯谓:“用一切利小便之药不效,而投以升提之药恒多奇效 。”升麻、柴胡并用,能升阳举陷,调畅气机,温阳化气,使三焦气机通利,膀胱气化正常,故诸症悉除 。(《四川中医·史纪治小儿尿频案》) 。
推荐阅读
- 糖尿病是否与治疗HIV的药物有关
- 治疗阳痿早泄吃什么药好呢
- 男性怎样治疗前列腺炎最好
- 治疗阳痿早泄吃什么药管用
- 胃结石的注意事项 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第二次脑出血能彻底治疗好吗?
- 痰中带有黄色颗粒如何治疗呢?
- 三焦不通怎么治疗
- 海星的功效与作用 海星能治疗哪些疾病
- 婴儿鼻孔血管瘤的类型及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