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治疗小儿便秘医案大全
小儿便秘可见大便干、硬、难解 , 或隔2~3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排便1次 , 多因饮食不当 , 乳食积滞 , 燥热内结 , 或病后体弱不足所致 。以饮食疗法治之或根据不同证型酌选方药 , 多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
医案一
高鼓峰治吴章成弟 , 八岁 。发热闷乱 , 大便不通 。医作感冒治 。高曰:此得之伤食 , 因发散太过 , 遂成虚热 , 兼风药燥血 , 故不便耳 。先以六味饮加肉苁蓉三钱 , 饮之下黑矢数十枚 。继以补中益气汤 , 数剂而诸症悉除 。
按语:此乃阴虚便秘之案 , 因误用风药而使患者更加燥结不得排便 。高斗魁(号鼓蜂)以滋阴润肠之品而使燥屎排下 , 为治标之功;又用补中益气汤 , 而使脾胃升降功能复常;并且可除虚热 。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 。(《续名医类案·高斗魁治便秘案》) 。
医案二
刘某 , 男 , 1岁 。
1992年5月4日初诊:大便干结1年 , 5天1次 , 呈块状 , 夜间哭闹 , 舌质淡红 , 苔薄白 。用增液通便汤加杏仁 , 早、午、晚3剂 , 水煎服 。·5月9日二诊:服药后2天大便1次 , 软硬适中 , 要求巩固 。继用原方2剂善后 。
增液通便汤(刘云山自拟方) 。组成:玄参2克 , 生地黄1克 , 麦冬1克 , 当归2克 , 枳壳1克 , 酒大黄0.5克 , 火麻仁1克 , 生山楂1克 , 神曲1克 , 生麦芽1克 。此为1~3岁小儿用量 。每日1剂 , 水煎服 。本方能润肠通便 , 主治小儿便秘 。
按语:小儿便秘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 。其发病原因首先与体质有关 。阴虚体质多因血燥 , 阳虚体质多因气弱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 多“阴常不足” , 易致阴虚便秘 。其次与饮食起居失调有关 。过食燥热 , 每易致肠间津枯而大便不利 。本案治疗以增水行舟为主 , 寓泻于外 。以玄参、生地黄、麦冬、当归、火麻仁滋阴补血以治本;枳壳、酒大黄、生山楂、神曲、生麦芽行气消导通便以治标;更加杏仁开宜肺气 , 使上下气机通畅 , 大便顺利排出 。此案仅用药5剂告愈 , 再次证明刘云山用药精当 , 疗效显著 。(《刘云山儿科秘录·刘云山治小儿便秘案》) 。
医案三
尹某 , 女 , 3岁 。
患儿素患便秘 , 常2~3天一解 , 临厕哭闹腹痛 , 汗出 , 有时入厕半小时不能便出 。近4天未便 , 腹痛 , 烦躁哭闹 , 欲便不能 , 常用开塞露亦未见效 。观其面红气粗 , 手足心热 , 左下腹有腊肠样物 , 质硬、压痛 , 脉数有力 。此患儿为大肠燥结 , 腑气不通 , 应以通腑泻火为法 。即用肠热便秘推法 , 推拿2小时后腹痛欲便 , 便下硬粪数块 。继推2次 , 大便每日1次 , 恢复正常 , 饮食亦增 。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肠热便秘推法:清大肠 , 揉中脘 , 摩腹 , 逆揉龟尾 , 推下承山 , 推下七节骨 , 逆揉神阙 , 揉迎香 , 退下六腑 , 清天河水 , 清肺经 。
按语:推拿治疗小儿便秘始于明代 , 其治疗与药疗一样 , 注重辨寒热虚实 。小儿便秘在临床上以热证为多 。此患儿4日未解大便 , 左下腹可触及腊肠样物 , 质硬 , 压痛 , 伴有手、足心热 , 面红气粗等热象 , 故以通腑泻火为治法 。其中清大肠有使肠热泻下通便的作用 , 为主穴;摩腹是根据现代医学解剖位置 , 从小儿盲肠部位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推动 , 使支配腹内器官的神经兴奋 , 胃肠蠕动明显增快、增强 , 促使粪便下行 , 排除肛外;龟尾穴为肛门之“锁” , 逆时针为开 , 顺时针为关;推下承山、推下七节骨均有通便作用;迎香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 , 按揉迎香穴可使大便通畅易解 , 取下病上治之意;因此案属热证 , 故配退下六腑、清天河水、清肺经等多种手法清热泻火 。(《陕西中医·焦平治便秘》) 。
医案四
苏某 , 女 , 1岁6个月 。
1986年5月6日初诊:每3~5天大便1次已4个月 , 便干成粒 , 便时哭闹 , 甚则肛裂出血 。曾多方治疗未效 , 不得已 , 用小儿开塞露方得以帮助排便 。嘱用莱散治疗10天 , 停用开塞露 。自第5天起 , 每日或隔日大便1次 。随访2年 , 未复发 。
莱散(邵金阶自拟方):取莱菔子适量 , 水洗 , 淘净沙及杂质 , 文火炒熟(以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为度)去壳 , 研极细末 , 贮瓶备用 。每次取药末5~10克 , 加白糖适量 , 开水冲泡 , 待温频频喂服 。亦可拌入奶粉或稀饭中服用 。每日2次 , 连服5~10天 。
按语:小儿便秘是指小儿大便秘结不通 , 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的一种病症 。本症虽无大碍 , 但大便坚硬 , 便时困难而哭闹 , 甚则肛裂 , 影响食欲 。中医对本病辨证分虚证与实证 , 但不论虚实 , 其治疗均以通为用 。实际在临床上往往见到很多患儿虚实之证表现均不明显 , 仅仅是经常大便干结 , 不易排出 。本案即是此类 , 因此选用不良反应小 , 口感好 , 服用方便的单味药 ,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莱菔子性味甘平 , 质润多油 , 炒熟气香味甘 , 小儿尤乐服用 。中医认为 , 莱菔子润肠通便 , 长于利气 , 却不伤正气 , 其“生升熟降” , 助胃肠运化传导 。药理研究证明 , 莱菔子可兴奋胃肠平滑肌 , 增强胃肠蠕动 , 促使排便 。(《中医杂志·邵金阶治婴幼儿便秘案》) 。
医案五
陈某 , 男 , 12岁 。
1996年5月7日初诊:主诉未排大便5天 。其于7岁便出现便秘 , 每隔数天乃排大便1次 , 且大便硬实难解 , 长期使用开塞露通便 。近5天未解大便 , 腹部不适 , 胃纳差 , 口气臭 , 小便黄 , 舌红 , 苔黄白厚 , 脉滑 。辨证:大肠郁热 。
处方:生地黄20克 , 玄参20克 , 麦冬20克 , 厚朴10克 , 枳实10克 , 大腹皮8克 , 白芍8克 , 火麻仁15克 , 陈皮3克 。水煎服 。
【老中医治疗小儿便秘医案大全】二诊:首剂后 , 当天排出大量粪便 。次日继服上方1剂 , 大便通畅 , 诸症悉平 。按语:小儿便秘原因很多 , 但以热耗津伤为多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 , “阳常有余 , 阴常不足” , 若燥热内结肠道 , 易致津液不足 , 肠道干涩 , 传导失常 , 故大便干结 。此患儿便秘日久 , 排便不畅又易致大肠积热而出现便秘、胃纳差、口臭、小便黄、舌红苔厚等大肠郁热之象 。故阴虚为本 , 实热为标 。治疗时只有标本同治 ,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便秘问题 。故选用增液汤 。生地黄、玄参、麦冬增液清热而达到“益水行舟”的作用而治本;厚朴、枳实以加强行气通下的功能以治标;佐以陈皮理气健脾 , 白芍敛阴 , 火麻仁配合通便 , 使通下泻热而不伤正 , 热去便通而津液得以保存 。全方主次分明 , 配伍得当 , 故效如桴鼓 。(《陕西中医·朱南方治小儿便秘案》) 。
推荐阅读
- 猫传腹的早期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 边牧犬咳嗽的治疗方法
- 【失眠怎么治疗】失眠怎么办 饮食如何调理
- 【脱发怎么治疗】老脱发就试试5种食物
- 妊娠纹注意事项和治疗药物
- 手上长小水泡怎么回事 治疗手上长小水泡
- 产后抑郁的高危人群是哪些?产后抑郁如何科学治疗?
- 产后抑郁是由于什么导致的?怎样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
- 3年不孕成过往,在武汉送子鸟治疗如今她喜得一对双胞胎儿子!123123
- 六款治疗男人阳痿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