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分是丰收节吗

秋分随着不断的变化也形成了更多的文化,那么秋分节气是我国丰收节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秋分是丰收节吗,来了解一下吧!
2020秋分是丰收节吗
秋分是古代“丰收节”
秋分之后,玉米、红薯、大豆、水稻等主要作物,正式进入收获的节奏 。
古代没有丰收节,但也有类似的节日或民俗活动,即秋社 。秋社最初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一般在秋分前后,因此也有不少地方固定在秋分这一天举行秋社,祭祀土地神,以报大地养育之恩 。
在一些地方,秋社的隆重程度比同样祭祀土地神的春社更高,因为秋社还有丰收之义,人们会以刚刚收获的农作物作为祭品,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南朝时写成的《荆楚时岁记》记载“秋分以牲祠社,盛于仲春之月” 。
在唐宋以后,秋社的祭祀意义已经逐渐淡化,变成了一种民俗活动和公共活动,人们在这一天停止工作,饮酒唱歌庆祝节日 。唐代张籍《吴楚歌》说,“今朝社日停针线”,明代《遵生八笺》中载“社日令男女辍业一日”,这里的社日,都包含春社和秋社 。
在古代,一些农村还有还有秋分“走社”的习俗 。古代是熟人社会,人口流动性非常低,邻里互助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形态之一,播种、收获等农忙时期,一家人往往难以完场工作,邻里互助是常态 。因此,在秋天收获之后,乡邻之间会互相走动、答谢对方的帮助 。
秋分也是种麦季
秋分时节,玉米、大豆、红薯、晚稻等农作物,进入了收获季 。同时,冬小麦也开始准备下种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就是华北一带的民谚 。
我国古代,大部分地方都是冬小麦为主,尤其是长城以南,多种冬小麦 。因不同区域、气候的差异,所以农历八月至九月,都是种冬小麦的时期 。其中,中原地区多在农历八月,江南则多为农历九月 。
除了地域差异外,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冬小麦种植的时间 。比如西汉至隋朝的小冰河期,种植时间就比西汉以前更早 。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记载“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在江南,因气候温暖,种植冬小麦的时间则会延后到霜降前后,也就是农历九月底 。到唐五代时期,温暖期到来,冬小麦的种植时间随之延后,且产量有所提升,资料显示,唐五代时期,小麦的单位产量比以前提高一成左右,收获期则提前一个月左右 。
秋分的气候特点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 。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 。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几乎等长 。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 。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 。南方地区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 。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直至冬至日达到白昼最短;
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
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
秋分有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用阴阳转换来解释气候的寒暑变化,而秋分正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 。雷是阳气的代表,雷始收声意味着阳气开始衰退,而阴气逐渐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体现在外在的气候变化上,自然是秋意渐浓,气温逐渐下降了 。
二候蛰虫坯户 。由于天气开始变冷,蛰居的小虫子们开始用泥土封闭自己的洞穴,以抵御寒气的侵袭 。
三候水始涸 。进入秋季以来,北方地区降水开始明显减少 。而秋分之后,南方地区在迎来最后一波台风降雨之后,也开始逐渐进入少雨的时期了 。
总之,秋分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能够感到浓浓的秋意,可谓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 。但在欣赏美景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适时地增加衣物,避免着凉了 。


2020秋分是丰收节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