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茂甫治疗失眠不寐医案

李某,女,38岁,干部
1997年5月20日初诊 。患神经衰弱三年,近二十天尤甚 。日渐通夜不眠,头晕耳鸣,视物昏花 。并伴有烦躁易怒,头涨痛麻木,口苦咽干,渴不欲饮,纳呆食少,腹胀,便秘,溺赤涩痛等症 。曾服氯硝西泮、奋乃静等镇静安眠药无效 。
刻诊:面色焦枯,神情疲惫,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数,证属阴虚火旺之不寐 。
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
处方:生地18g,白及15g,首乌藤30g,合欢皮12g,淡竹叶6g,珍珠母30g,焦栀子12g,龙胆草6g,朱茯神15g,淡豆豉12g,川连6g,生甘草3g 。
水煎服,每日一剂 。
二诊:服上方后,稍有转机,夜间能入睡一个多小时,但寐而不醒 。守原方加当归12g,五味子9g,以养阴血,泻肝胆 。
三诊:服上方十剂后,每晚能熟睡三小时,口干口苦减轻,饮食有增,但逆气不适 。舌质红、苔薄白,脉数而有力 。原方减豆豉、生地、白及,加川大黄6g以活血通腑,导热下行,宁心安神 。
四诊:服上方六剂,头晕头痛均减,每晚入睡三四个小时,饮食增加,大便复常 。守原方继服 。
五诊:服上方六剂后,每晚能眠六个多小时,夜梦较少,饮食尚好,二便自调 。
不寐一证,当辨虚实 。本例素体虚弱,加之劳脑伤肾,阴精不足,五志过极而化火 。火炎于上,水亏于下,心肾不交,神何以安乎?五脏不调,则诸症蜂起,其以心肝火旺乃系关键 。诚如《景岳全书·不寐》谓“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不安其室耳” 。本例首以滋阴养血、潜镇安神、交通心肾而获转机 。继守法加减施治,大症获愈 。终用导热下行等,使化源足、精血调,五脏安,生机复常而收其全功 。—《刘茂甫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按语】本例患者口苦咽干、溺赤涩痛、舌红苔黄、脉细弦数,一派阴虚火旺之候,其烦躁、通夜不眠者乃心火亢于上、肾水亏于下也;渴不欲饮者示火热灼津且邪热已入营分;“胀满脉弦,土制于木”,纳呆食少、腹胀皆为肝火犯胃之征 。
总而观之,心肝火旺最为突出,故方中泻火清热之药多入心肝二经,如川连、焦栀子、淡竹叶、龙胆草、珍珠母之类;又因热入营分,恐耗血动血,故加益阴之生地清热凉血,加收敛之白及防火热迫血妄行;至于合欢皮、首乌藤、朱茯神之类则为镇静安神之用 。三诊因阴虚之症减,热已退出营分,故减生地、白及;因逆气不适,故去宣散之淡豆豉,加活血泻下之川大黄 。整个治疗泻阳热之有余、补阴虚之不足,终使阳以交阴而获愈 。
罗某,男,65岁
1992年7月8日初诊 。夜眠差,多梦,口渴,纳差半年余,以往有动脉硬化病史 。脉沉弦,舌苔薄黄 。诊断:失眠 。治宜养心安神、清热除烦 。
处方:菊花12g,钩藤15g,远志9g,炒枣仁18g,柏子仁15g,合欢皮15g,首乌藤15g,淡豆豉15g,栀子12g,连翘15g,龙骨18g,牡蛎18g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服 。
二诊:服上方后,夜眠明显好转,口渴仍微,食欲不振,舌苔薄,脉沉细 。上方减栀子、龙牡、远志,加当归12g,麦冬12g,郁金15g,丹参18g,生山楂12g,继服七剂 。
三诊:睡眠每晚能持续六七小时,口干好转,食纳增加,舌苔薄黄,脉沉缓 。
上方加炒麦芽18g,继服七剂 。
四诊:睡眠正常,食纳尚可 。口干不著,舌苔薄,脉沉缓 。嘱继服香砂养胃丸,以善其后 。
——《刘茂甫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刘茂甫治疗失眠不寐医案】【按语】本例患者初诊主诉为夜眠差、多梦,据其动脉硬化病史、脉弦、苔黄之象,故用远志、炒枣仁、柏子仁、合欢皮、首乌藤养血安神;龙牡以重镇潜降安神;栀子、连翘、淡豆豉、菊花、钩藤清心平肝 。二诊之时夜眠虽好转,但食欲不振之症突出,恐有胃部疾患,故去远志;栀子苦寒、龙牡质重,亦有伐胃气之嫌,故亦去之;又考虑病患有动脉硬化病史,故多加入当归、郁金、丹参、生山楂、麦冬等活血、益胃之药,以治病求本 。至三诊时,诸症皆缓,故守方加炒麦芽继续巩固疗效 。四诊之时,已趋于康复,但因其胃气不振之症贯穿始终,故以香砂养胃丸善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