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治疗附骨疽医案大全

附骨疽
丁甘仁医案
腑气已通数次,脐腹胀势大减,口干不多饮,小溲不利,右髁部结块痹痛,痛引腿胯,不能步履,苔白,脉濡小而数,阴液本亏,肝失疏泄,湿热气滞互阻募原,一时未能清楚,痰湿邪风凝结络道,营卫不能流通,防成附骨流疽,内外夹杂之症,忽轻视之 。宜化湿祛瘀,疏运分消 。
连皮苓四钱,生熟苡仁各三钱,陈广皮一钱,大腹皮二钱,地枯萝三钱,枳实炭一钱,西秦艽二钱,木防己二钱,陈橘核(打)三钱,益元散(包)三钱,路路通钱半,冬瓜皮三钱,小活络丹一粒(研末冲服) 。(《丁甘仁医案续編》) 。
张寿颐医案
气滞血凝,髅阳结块,形巨而坚,恐为附骨疽,脉弦涩不爽,舌尚不腻 。宜和营运滞 。
川独活4.5克,油当归6克,川断肉9克,桃仁泥12克,怀牛膝6克,藏红花1.2克,鸡血藤4.5克,大腹皮9克,带皮苓9克,苏方木4.5克,桑寄生6克 。(《张山雷专辑》) 。
梁月波医案
赵某某,男,25岁,河北省交河县人,电车司机 。1910年6月初诊 。
患者右侧环跳穴处初觉肿胀疼痛,皮色如常,身体逐渐衰弱 。半月余,痛势渐剧如刺 。乃去天津东亚医院就医 。经日籍外科医师检查,诊为骨髓炎,建议住院进行高位截肢,患者拒绝手术 。乃来求医 。患者身体瘦弱,乏力,右侧环跳穴处肿胀,筋骨剧痛 。脉滑缓、舌苔白 。
辨证:证属寒湿阻络,气滞血凝,脉络瘀阻 。
治法:内服内托羌活汤,减黄柏、连翘 。加赤芍10克、红花10克 。水煎食前服,以益气散湿,温经通络 。外用活血消肿膏外敷,活瘀通络 。
二诊:患者经治疗月余,体质仍虚弱,纳少、乏力,右侧环跳穴肿处微红,但痛势已减轻 。脉缓滑,舌苔白 。内服药,原方黄芪加至30克,肉桂加至10克,加牛膝10克继服 。以增强益气温经通络之功 。外用药如前法 。
三诊:患者气短、乏力、纳少 。患侧肿处肉腐渐溃脓,疮口逐渐扩大,长达一尺五寸,宽六寸 。腐烂处深达骨质,脉缓,舌苔白 。改服香贝养荣汤,去川芎,香附,加黄芪30克,肉桂6克,以温补、托里、排脓 。疮内撒生肌散,腐肉处撒冰麝化毒散,以化腐外脱 。月余后腐肉逐渐脱尽,脓逐渐减少,疮口新肉红润,于生肌散内加麝香,珍珠研粉各少许合匀撒于新肉处,外涂生肌玉红膏,疮口用棉纸封固,经治疗八个月余,患处疤痕表皮与骨部浅表愈合 。曾两次去东亚医院复查,证明已康复 。(《津门医粹》) 。
马培之医案
附骨疽破溃成漏 。
大生地,山萸肉,当归,远志,泽泻,甘草,鹿角胶,淮牛膝,白芍,茯苓,白术,红枣,桑枝 。(《马培之先生医案》) 。
王旭高医案
某,环跳臀股之间,从前曾患外疡 。今序水伤筋,受水寒之气,袭筋骨之中,臀股胯凹腓腨酸痛,大便燥结,小便不利,气坠尻酸 。病在太阳、少阴二经,防发附骨阴疽 。六味地黄汤去山药,加细辛、麻仁、独活、川熟附 。另东垣资肾丸二钱,开水送下 。渊按:辛、独二味,发少阴之寒从太阳而散,佐附子以温之,六味以补之泄之 。
任,湿热伏邪内蕴,引动宿毒,遍发广痘,亦曰广风 。恐其肢节酸强,殊难速效 。防风,当归,赤芍,皂荚子,银花,天花粉,连翘,甘草,陈皮,土茯苓 。(《王旭高临证医案》) 。
王士雄医案
臂肿如腿,酸木而硬,医投消散如故 。余与黎峒丸二服,外敷解散之药于骱间,四面作脓而溃 。此亦臂上附骨疽也 。治不得法,即难收功 。(《归砚录》) 。
翟青云医案
年三十岁,患附骨疽 。迎余诊疗,自膝以上,肿如冬瓜,日晡更甚,疼似刀刺,恸哭不止 。余告曰:“此是纯阴之证,急服大补回阳之药,阴变为阳,即是生机” 。伊深信不疑,服十帖后,红肿明亮,阳证渐现,又服五帖,按之已软,大脓已成,用刀刺破,脓血出有斗余,即刻轻爽 。又服大补药十余帖,外上红升丹,两月余痊愈,幸无残废,方开于后 。
党参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熟地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附子6克,川牛膝6克,肉桂6克,炙黄芪15克,金银花12克,乳香10克,陈皮10克,白芷10克,香附10克 。
水煎服 。(《湖岳村叟医案》) 。
费晋卿医案
大腿附骨湿痰,溃脓之势渐轻,肿亦全退,惟胯内肿疼不松,痛甚如锥刺,恶寒发热,筋强不利,年逾五旬,营液有亏,湿热淹留不化,热痹之象 。议先治标病 。
参三七(切)八分,秦艽二钱,萆薢三钱,五加皮三钱,蚕沙三钱,防己二钱,羚羊片(先煎)一钱半,防风一钱,生苡仁四钱,炙鳖甲一钱,酒炒独活五分,酒黄芩一钱,鳖血炒柴胡一钱,炒丝瓜络一钱半,怀牛膝一钱半,知母盐水炒二钱,炙乳没各五分,当归三钱,夜交藤(切)三钱,桑枝五钱 。
湿热瘀滞交阻,右腿外侧患成附骨疽,红硬肿痛,兼之浑身风疹,块垒作痒,寒热不解,恐防变剧 。
银花四钱,连翘壳二钱,花粉二钱,赤芍一钱半,炒牛蒡三钱,当归一钱半,黄芩一钱,净蝉衣一钱,鸡苏散(包)三钱,赤苓二钱,黑山栀三钱,木通一钱,茅根四钱,桑枝五钱 。(《费伯雄医案》) 。
陈实功医案
一男子中寒发散未尽,大腿肿痛,脉浮数而无力,此风寒木尽内虚故也 。以五积散去麻黄加牛膝二服,疼痛稍减;又以内托黄芪酒煎汤,四服通肿俱消 。惟腿外侧结肿一块不退,此瘀血凝滞欲作脓也,以托里药候脓熟针之,更以十全大补汤而敛 。
一男子劳碌遇寒,每发腿痛,发则寒热呕吐,胸痞不食,此因气恼、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故脾气有亏,饮食不能运化痰滞,中脘湿热动而下流注为脚气 。以开结导引丸二服,行去停痰;又以半夏佐经汤数服,呕止膈利;更以附子六物汤,数剂消而不发 。
一老人年六旬,过欲肾虚,致筋挛痹缩,脚膝无力,不能步履 。外帖祛风逐湿膏,内服《三因》胜骏丸而愈 。
一男子右腿肿痛两月余 。予曰:脓已在久,何不开之?彼曰:二老医同治,俱称内消无脓,其脓不知真否?此当再请二老决之 。又曰:此必无脓 。但患者昏沉不醒,命在危笃 。予强开之,出脓盆许,以独参汤连进二服而苏,后以十全大补汤调理百日外而安 。一男子房事后阴寒,大腿无形作痛,至夜尤甚,不能步履 。医以散寒除湿、消痰止痛药治之,其疼益增,诊之脉细涩而无力,此气血不足、寒气所乘之症 。当以大防风汤,二剂疼痛顿减;又四剂,其疾痊安 。(《外科正宗》) 。
巢峻医案
为国计民生,忘及自己之身,询悉阅州试卷,质讯堂事,甚至夜以继日,虽汗出如洗,置之不问,而以事代食,懵然为饱,于是坎宫之阳越于上,离宫之阴坠于下 。然而汗即湿也,阴类也,以阴附阴,无阳施化,先起奔豚,所谓奔豚者,肾之积也,积在少腹,上冲心胸,漉漉有声,犹不为意 。迁延而至附骨疽生,数月而溃 。溃阳筋,则弛张不能束骨;溃阴筋,则拘挛不能伸舒,此环跳挫突,不堪行坐之情形也 。诊脉虚数,尺不耐按 。下部畏冷,上不知寒,此阳气不能交会于阴之明征也 。拙拟一法,益阴和阳,舒筋通络 。然管窥之见,不足言医,是否有当,尚祈质之高明 。
当归二钱,制首乌四钱,大茴香钱半,鹿茸粉五分,大熟地六钱,灵磁石三钱,葫芦巴二钱,川续断二钱,淡苁蓉二钱,龟腹甲六钱,桑寄生二钱,宣木瓜钱半,甜杞子二钱,怀牛膝二钱,扁金斛二钱,高丽参二钱 。
先出多骨,上面肿消而下面复肿,多骨又将出也,脉细弦,颊车微紧 。宜通补气血,搜风败毒 。
生黄芪,桔梗,甘草,苋麦冬,川石斛,大川芎,红枣,防风,大贝母,新会皮,僵蚕,当归,钩钩 。
二诊:补虚托毒,多骨已出,颊车微和,肿热亦消,脉小数,胃口颇佳 。再从前法 。生黄芪,新会皮,赤芍,毛姜去毛,麦冬,甘草,大贝母,红枣,当归,防风,藿梗,丝瓜络,熟地黄,大川芎,炙僵蚕 。(《玉壶仙馆外科医案》) 。
其他医案
一男子暑月欲后,当风睡卧,致寒气袭于左腿,遂成肿痛,寒热交作,胸痞不食 。以保安万灵丹葱汤化服,洗浴发汗,以散骨髓寒毒 。后以大防风汤去羌活加红花、破故纸温暖肾经、通行经络,肿痛渐消,血脉渐和,后以(三因)胜骏丸间服调理,两月而愈 。一监生似前欲后受寒,致成腿痛,予以暖肾经、温经络、散寒邪药治之 。彼以为缓,请内医,甘服表散之剂,外邪虽散,其内必虚 。又以小柴胡汤等药调理,致虚热发作,口燥咽干,烦渴不已;又以知母石膏汤清其上,防风、木瓜、威灵仙等剂攻其下,众议纷纷,杂药妄进,致病愈剧 。仍复请治,其时患腿愈肿,其形缩小,此必死症也 。况此症原从肾经受寒,非附子、破故纸不能通达关节;非羌活、防风、牛膝不能通行闭滞;非人参、白术、炙甘草不能使脾气行达四肢;非川芎、当归、白芍、熟地、红花不能养血活血 。凡病从虚而人者,先补其虚,后攻其病 。况治此症,不加温补而反用发散解肌,以正风寒有余之法治之,不死何愈?后果死 。医者众误,始信而服之 。
东垣治一男子,于左大腿边,近膝股内,出附骨疽,不辨肉色,漫肿,皮泽坚硬,疮势甚大 。其左脚乃胫之髀上也,更在足厥阴肝经之分(阴包穴),少侵足太有阴脾经之分(血海穴),其脉,左三部细而弦,按之洪缓,微有力 。用生地一钱,黄柏二分,肉桂三分,羌活五分,归梢八分,土瓜根三分,柴胡梢一钱,连翘一钱,黄芪二钱,作一服,酒一盏,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热服 。
一老人 。年七十,因寒湿地气,得附骨痈于左腿外侧,足少阳胆经之分(中溃穴),微侵足阳明分(阴市穴),阔六七寸,长一小尺,坚硬漫肿,不辨肉色,皮泽深,但行步作痛,以指按至骨,大痛 。与药一帖立止 。(照前案方)再日,柔软而肿消,与内托黄芪酒煎汤愈 。(参见《集成》) 。
孙彦和治一人,年逾五旬,季夏初,患右臂膊肿盛,上至肩,下至手,指色变,皮肤凉,六脉沉细而微 。此乃脉症俱寒,疡医莫辨 。孙视之日:此乃附骨痈,开发已迟 。以燔针启之,脓清稀 。解次日,肘下再开之,加呃逆不绝 。孙与丁香柿蒂散两服,稍缓 。次日,呃逆尤甚,自利,脐腹冷痛,腹满,饮食减少,时发昏馈 。于左乳下黑尽处,灸二七壮,(千金妙法 。)又处托里温中汤,用干姜、附子、木香、沉香、羌活等分,咬咀一两半,欲与服 。或者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 。又当盛暑之时,用干姜、附子,可乎?孙曰:法当如是 。《内经》曰:脉细皮寒,泻利前后,饮食不人,此谓五虚 。况呃逆者,胃中虚寒极也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是言其常经也,此症内外相反,须当舍时从症,非大方辛热之剂急治之,则不能愈 。遂投之,诸症悉去,饮食倍进,疮势温,脓色正,复用五香散数剂,月余平复 。吁!守常者众人之见,知变者智者之事 。知常而不知变,奚以为医 。
南司马王荆山,腿肿作痛,寒热发渴,饮食如故,脉洪数而有力,此足三阳经湿热壅滞,用槟苏败毒散,一剂而寒热退,再剂而肿痛消,更用逍遥散而元气复 。两月后因怒,肿痛如锥,赤晕散漫,用活命饮二剂而痛缓,又用八珍加柴胡、山栀、丹皮而痛止 。复因劳役,倦怠懒食,腿重头晕,此脾胃气虚也,用补中益气加蔓荆子而安 。
一膏粱酒色之人,患四日而人房,两臀硬肿,二便不通 。(不可为实 。)肾开窍二阴,此属肝肾亏损,用六味丸料,加车前、牛膝而便利 。用补中益气而肿硬消 。
一上舍内肿如锥,外色如故,面黄体倦,懒食;或呕痛伤胃也 。用六君汤以壮脾胃,更以十全大补以助其脓,针之,用前汤倍加参、芪、芎、归、麦冬、五味、远志、贝母而疮敛 。
丹溪治一壮年,骰骨疼,以风药饮酒一年,乃以防风通圣散,去硝黄,加生犀角、浮萍,与百余剂,成一疽,近皮革脓出而愈 。后五六年,其处再痛 。朱曰:旧病作,无能为矣 。盖发于新娶之后,多得香辣肉味 。若能茹淡远房劳,犹可生也 。出脓血四五年,沿及腰背皆空,又三年而死,此纯乎病热者 。
一女髀枢穴(无考)生附骨疽,在外侧廉少阳之分,始末悉用五香汤、十宣散 。一日,恶寒发热,膈满,犹大服五香汤,一夕喘死 。此升散太多,阴血已绝,孤阳发越于上也 。
一少年天寒极劳,骰骨痛 。两月后生疽,深入骨边,卧二年,取剩骨而安 。此寒转热者也 。(《名医类案》) 。
王肯堂治一人,患附骨疽,脓熟不能泄,溃而入腹,精神昏馈,粥药不入,医无所措 。诊之脉细如蛛丝,气息奄奄 。曰:无伤也 。用针刺其腹,脓大泄,然皆清稀若蟹吐沫,在法为透膜不治 。用参、芪、附子,加厥阴行经之药,大剂饮之,又服八味丸,食大进,米升余,肉数脔,旬日而平 。所可治者,溃疡之脉,决实者死,细微者生,病脉相合,故可治也 。刺腹者,脓不泄必内攻,按之知其疮深,即刺无害,所以不透膜,八味补肾,肾气旺而上升,胃口开而纳食 。凡泄脓既多,刀圭之药,其何能济,迁延迟久,且有他患,故进开胃之药,多食肉以补之,肌乃速生 。此治溃疡之大法 。
一男子腿根环跳穴患痛彻骨,外皮如故,脉数而滞滑,此附骨疽,脓将成也,用托里药六剂,肿起作痛,脉滑数,其脓已成,针之出碗许,更加补剂,月余而愈 。
一男子患附骨疽,肿硬发热,骨痛筋挛,脉数而沉,用当归拈痛汤而愈 。
张景岳治一人,年三十余,素多劳,忽患环跳酸痛,数月后大股渐肿 。曰:此附骨也,当速治 。与活命饮二帖,未效,而肿益甚,因混投清火解毒,遂致呕恶发热,饮食不进,势甚危 。复求治,与参芪内托散,大加炮姜,数剂而呕止食进,其肿软熟,知其脓成,针之脓不多 。复与九味异功煎,遂大溃,且瓣瓣出脓,溃者五六处,腿肉尽去,止存皮骨矣 。溃后复呕,发热不食,以十全大补汤、九加味异功散,相间与之,热渐退,食渐进 。然足筋短缩,但可竖膝仰卧,左右挨紧,毫不能动,动则痛极,自分已成废人,凡用十全大补三十余剂,人参三斤,乃肉生筋舒如故 。
一人年近三旬,素不节欲,忽环跳穴酸痛月余,张曰:此最可畏,恐生痈毒 。不信,或谓,筋骨痛常事耳,不过风热使然,与散风清火药,至半年后,果微肿 。复求治,曰:速用托补,以救根本,尚不迟也 。又不信 。谋之疡医,曰:岂有肿疡未溃,遽可温补耶?复用清火消毒之剂,及大溃而危 。再延视,则脉症俱败,悔无及矣 。
一膏粱子年三旬,素耽酒色,亦患前症,令早服药,执拗不从,及肿而脓成,令速针之,不肯 。偏信庸流敷以苦寒解毒之药,不知脓已成,犹何毒之可解,但有愈久愈深,直待自溃,元气尽去,不刚收拾耳 。
立斋治地官孟卿环跳穴患疽,内服外敷,皆败毒寒剂,因痛极刺之,脓瘀大泻,疮口开张,其色紫黯,右关脉浮大,此胃气复伤,不能荣于患处也 。以豆豉饼,六君子加藿香、砂仁、炮姜数剂,由是胃气醒,而饮食进,患处暖而肌肉渐生,再以十全大补汤而愈 。
大君都承庆患附骨疽,内痛如锥,外色不变,势不可消 。喜其未用寒剂,止因痛伤胃气,而不思饮食,用六君子汤治之,饮食少进 。更以十全大补,二十余剂而脓成,针去仍以大补汤,倍用参、芪、归、术,加麦冬、五味、远志、贝母,数服脓渐止,而疮亦愈 。一儒者左腿微肿,肉色如故,饮食少思,此真气虚而温邪内袭也 。盖诸气皆秉于胃,法当助胃壮气,遂用六君子加藿香、木香、当归数剂,饮食渐进,更以十全大补,元气复而愈 。
一儒者两腿肿痛,肉色不变,恶寒发热,饮食少思,肢体倦怠,脾气不足,湿痰下注也 。以补中益气加半夏、茯苓、白芍,二剂,寒热退而肿痛消,又十余剂,脾胃壮而形体健 。
一男子因负重,饮食失节,胸间作痛,误认为疮毒,服大黄等药,右腿股肿,肉色如故,头痛恶寒,喘渴发热,脉洪大而无力,此劳伤元气,药损胃气而然耳 。用补中益气汤四剂,又用十全大补汤数剂,喜其年少而愈 。
薛立斋治一妇人,患附骨疽,久而不敛,致腿细软,脉来迟缓,即以十全大补汤,加牛膝、杜仲,及附子饼灸之,两月余而愈 。凡脓溃之后,脉滞迟缓者易愈,以其有胃气故也 。脉来细而沉时直者,里虚欲变症也,若烦痛尚未痊也,洪实粗散者,难疗,以其正气虚而邪气实也 。
一妇人环跳穴作痛,肉色不变,脉紧数,此附骨疽也 。脓未成,用内托黄芪酒煎汤,加青皮、龙胆草、山栀,数剂而消 。
一妇人患附骨疽,久不愈,脓水不绝,皮肤瘙痒,四肢痿软,以为虚,欲补之 。彼惑为风疾,遂服祛风药,竟致不起 。陈无择云:人身有皮毛血脉筋膜肌肉骨髓,以成其形,内则有心肝脾肺肾以主之,若随情妄用,喜怒劳逸,致内藏精血虚耗,使皮血筋骨肉痿弱,无力以运动,故致痿蹙,状与柔风脚气相类 。柔风脚气,皆外所因,痿则内脏不足所致也 。
山西曹主簿,年逾四十,夏间患附骨疽,服托里药而愈 。至秋饮食少思,痰气壅盛,口舌生疮,用八味丸治之而愈 。
一老人腿患附骨疽,肿硬,大按方痛,口干脉弱,肿聚不溃,饮食少思,谓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皮色不变者,发于骨髓 。遂以参芪等药托之,三十剂脓虽熟不穿,谓药力虽达,必须针刺 。不听,至旬日方刺之,涌出清脓五六碗许 。然衰老之人,气血不足,养毒又久,竟,不治 。大抵疮疽,旬日不退,宜托之,有脓刺之,有腐肉取之,虚则补之,此十全之功也 。
王上舍患附骨疽,畏针不开,臂膝通溃,脉数发渴,烦躁时嗽,饮食少思 。齐氏曰:疮疡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或泻利无度,此恶症也,脓出之后,若脉洪数难治,微涩迟缓易治 。遂刺之,脓出四五碗许,即服大剂参、芪、归、术,翌日脉稍敛,更以八珍汤加工味、麦冬、肉桂、白蔹,三十余剂,脉缓脓稠,三月而愈 。
【老中医治疗附骨疽医案大全】王洪绪治附骨疽方:用白芥子捣粉,酒酿调涂,或以大戟、甘遂二末,白蜜调敷,内服阳和汤,每日一剂,四五日可消,消后或服子龙丸,或服小金丹,以杜后患 。大忌开刀,开则成缩脚损疾 。(《续名医类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