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农村现在很少有人做豆腐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过年前,有不少地方,家家户户需要自己做一次豆腐的,即使自己不做,也会在年前用粮食换一些豆腐贮存着的 。只是现在这种习俗日渐消失了,为什么呢?


为何农村现在很少有人做豆腐了?
文章插图

为什么过去年前年农村自己做豆腐

要知道为什么这习俗日渐消失,得先从为啥有这习俗分析起来 。

1、亲戚走访,需要准备招待的物资

过年是大事儿,尤其是农村,显得特别隆重 。一则出门在外的游子都会回家过年,二则家里大大小小的亲戚,都会在过年期间相互走访一趟 。

家家户户都得准备些饭菜招待这些亲戚,豆腐过去在农村也算是能上得了席面的菜了(炸豆腐泡),再者自己家里人吃个白菜豆腐汤的,也方便,因此需要提前备一些 。


为何农村现在很少有人做豆腐了?
文章插图

2、过年期间集市关闭,物资需要提前准备

农村过去购买生活物资,买卖情况,一般都是通过农村的集贸市场,而且是流动的集贸市场,也就是农村集市 。

通常就是五天一个集,就近的集市,一个月也就是六次大集,春季走访期间,集市是关闭的 。我小时候,老家有个约定俗成的习俗,就是农村做买卖的一般是过了正月十五再开业 。

不出十五开市的很少,但是这期间正好是农村亲戚走访,招待最频繁的阶段,为了避免主妇们无米可炊,也就提前备好了物质 。

豆腐就是其一,有的家里,都会自己过年做一些 。过去农村都有石磨,黄豆是自己地里种的,自己磨豆腐省钱啊!


为何农村现在很少有人做豆腐了?
文章插图

即使不做的,也会提前购买好了存储着,要不然年后不开集没处去买!

其实不只是豆腐,除了豆腐之外,人们还会准备很多食物,各种肉、鱼、菜、甚至馒头、炸货类的……

那首《小孩小孩你别馋》童谣里面描述的最清楚了:“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为何农村现在很少有人做豆腐了?
文章插图

为何农村现在很少有人做豆腐了?

【为何农村现在很少有人做豆腐了?】以上说的大多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以前农村过年的场景,慢慢的,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习俗也就变了另一番模样 。

比如,过去老家过年会煮肉,煮一个大锅 。为了省钱,有的还自己杀猪,通常两三家分一头猪;还会蒸馒头,蒸好了用大袋子装起来;自己磨十斤豆子,做一个豆腐……

现在农村过年,很少整这些了 。为啥?

1、餐桌丰富,豆腐非主流

农村生活条件好了,餐桌也丰富起来 。过去舍不得吃的菜,都成了餐桌常菜,白菜炖豆腐也不像以前吃的那么频繁,需要的相对少了,也就不需要做那么多了 。


为何农村现在很少有人做豆腐了?
文章插图

2、购买方便

现在一则农村买卖除了集市之外,农村城镇上的商店几乎天天都营业,买菜购物都很方便,人们也不需要提前贮备那么食物了 。

要吃豆腐,直接去菜店里买就是了,年三十上午能卖,大年初一下午也能买,极其方便,而且价格也实惠 。


为何农村现在很少有人做豆腐了?
文章插图

3、自己制作麻烦

相对而言,自己做豆腐反而成了麻烦事儿 。一则过去农村做豆腐都是老手艺,石磨磨碎黄豆,然后纱布过滤,大锅熬煮豆浆之后,再点豆腐(用卤水或是石膏),十来斤豆腐做起来,忙活大半天 。

这样还不如买来得方便,再说农村如今做豆腐早就不用石磨了,电磨磨豆腐又快又好,做豆腐的工艺早改进了 。农民也不必要为了一个豆腐,自己准备这些家伙事儿,还是吃现成的就好 。


为何农村现在很少有人做豆腐了?
文章插图

做豆腐的工艺变了,农村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方式也慢慢变了,很多习俗也就慢慢消失了 。年前做豆腐这一项,很多地方也就少见了 。

不过我老家,有些人依然会在年前多买几块豆腐,不为啥,就是喜欢吃这家的豆腐嘛!哪家的豆腐这么好来,自然是我老爸做得,他七十岁了,冬天喜欢做豆腐,走街串巷去卖,忙活惯了,停不下来呀!

欢迎关注“漫行草木间”,喜欢记得转发 。草木心,乡间味,细细品,漫漫行 。

其他网友观点

过去过年浓浓的年味是老人们的双手做出来 。进入腊月,一家子就开始备战过年 。先是赶集上店,磨米碾面 。把过年的东西采购好,准备好 。再是杀猪宰羊 。过了腊月I6大集,每家自酿一坛老酒 。蒸煮炸燒各种食品,样数还是挺丰富 。临近除夕还要自家做两个豆腐 。做豆腐那一天,总能吃到那种带豆腥味的原汁原味的豆腐脑 。觉着实在好吃 。

其他网友观点

试答如问如下:

先说做豆腐,再说为何农村现在很少有人做豆腐 。

一、做豆腐

我在东北辽西农村长大,这里有几个节日是必须做豆腐的,即过年(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五月节(端午节)、八月节(中秋节) 。介绍一下最传统的豆腐做法:

1、选豆子:黄豆去杂(混进豆子里的小石子、小土疙瘩、豆子的桔梗及豆荚皮等,或手工挑或筛或簸);

2、“破”豆子:把选好的豆子用石碾子碾破,豆子表皮与豆瓣分开;

3、簸除豆皮子:用簸箕把破好的豆子里的豆瓣与豆子表皮分开;

4、泡豆子:把簸净的豆瓣放在容器里,先放进的是与豆子重量差不多的井水(冬季温水),再倒入豆瓣,边倒边搅拌,搅拌最好用擀面杖 。搅匀之后再补加井水至高出豆瓣200mm左右,如果使用陶瓷或瓦盆类材质的容器,要把擀面杖插入中间(竖直),防止把容器涨破;

5、磨豆子:使用石磨把泡软的豆瓣磨成豆浆沫(冬季要一宿时间,夏季较短,不要时间过长防止豆瓣发酵);

6、烧开水:与磨豆子同时进行,量是豆子重量的4倍左右;

7、沏豆浆沫:把磨好的豆浆沫放置在缸里加烧开的热水,边加水边搅拌;

8、过包:用类似纱布的专业过滤布把沏好的豆浆过滤,包下物为生豆浆,包上物为豆渣;

9、煮豆浆:把锅底擦一层薄薄豆油,倒入生豆浆熬制,一定要小火头,边熬边搅拌,防止“糊锅” 。同时也防止“喷”锅,在熬制的过程中,在锅旁放置一点生豆浆,发现有“喷”锅的现象出现,加入生豆浆,待生豆浆熟透,盖好锅盖等待15-30分钟,出锅就是熟豆浆 。

10、点卤:把熟豆浆淘到缸里,点卤水 。(卤水是在调料商店购买的,有剧毒,小心保管)这道工序是豆腐品质的关键工序 。慢慢加入,边加边搅拌,直到成为豆腐脑;

11、压制成型:把豆腐脑倒入模具之后,上面加水盆再加注水增加重量,之后保压20~30分钟;

12、分割:把压制成型之后的豆腐,根据需要用小而薄的刀具分割之后,成为“白白嫩嫩”的大豆腐 。

二、为啥没人做豆腐

上述12个步骤是传统的做法,现在有些步骤是简化或省略了 。根据目前农村的情况,没有那么多人手,也没有那么多人去吃那么多的豆腐了 。繁琐的事情都交给专业人去做,专业做的虽不是“原生态”的味道了,但是方便了 。想起一句古文为结束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