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4的作用与功效

【商品名或别名】甲萘氢醌,甲二羟萘,甲萘氢醌二乙酸酯,甲萘氢醌双醋酸酯,维他命K4
【药物概述】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X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通常称这些因子为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维生素K如何促使因子Ⅱ、Ⅷ、Ⅸ和X合成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 。一般认为维生素K到达细胞后,在微粒体环氧化酶作用下,可转化为环氧叶绿醌后者有助于因子Ⅱ的前身y-羧基谷氨酸的合成 。维生素K本身可促使已羧化的因子Ⅱ前身转化为凝血因子Ⅱ 。在因子Ⅶ、Ⅸ和X合成中,维生素K也起了类似作用 。一旦维生素K缺乏,未经羧化的异常的“凝血因子”释放入血,即可引起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异常 。此外,本品通过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有镇痛作用 。
【药动学】人工合成的本品为水溶性,不依赖胆汁,口服吸收良好 。本品吸收后主要暂时储存在肝脏中,其他组织含量极少本品体内代谢快,先转成氢形式,再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而经肾及胆道排泄,大多不在体内蓄积 。
【作用与功效】
1.用于维生素K缺乏症及低凝血酶原血症 。
2.用于新生儿出血症 。
3.偶用于胆石症或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胆绞痛 。
4.大剂量用于杀鼠药“二苯茚酮钠”的中毒解救 。
【用法与用量】
1.口服给药每日5~10mg
2.肌内注射每次5~10m,1~2次/日 。
3.皮下注射同肌内注射 。
【药物相互作用】
口服抗凝药(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代谢,两者同用,呈相互拮抗作用 。
较大剂量水杨酸类药、磺胺药、奎宁、奎尼丁、硫糖铝、考来烯胺、放线菌素D等可影响维生素K的疗效 。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 。
【不良反应】
1.静脉给药偶可出现过敏样反应,如皮疹、荨麻疹、面部潮红、注射部位疼痛或肿胀等 。
2.本品可能引起肝毒性危险 。新生儿或早产儿由于肝酶系统不成熟且排泄功能不良,使用本品剂量过大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溶血性贫血 。
【用药指导】
1.肠道吸收不良患者,宜采用注射给药 。
2.肝素引起的出血倾向及PT延长,用维素K4治疗无效 。
3.口服抗凝药时不应同时给予本品,除非为了治疗抗凝过度所致的出血 。
4.在严重出血时,同时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全血或血浆更为安全,因为给药后需3h以上才能制止活动性出血 。
5.双香豆素类抗凝药轻度过量引起的轻度P延长或出血,只需停药即可纠正 。中度或严重出血可选用维生素K制剂,但应考虑到过量常干扰需要抗凝的基础病治疗 。如出现这种情况,需使用更大剂量的抗凝药以重建抗凝 。
6.用于纠正口服抗凝剂引起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时,应先试用最小有效剂量,通过测定PT再加以调整,过量的维生素K4可影响以后的抗凝治疗7.本品对先天性或严重肝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无效,且剂量过大反会加重肝损害,使PT更为延长 。
8.慎用: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本品可诱发溶血);②肝功能损害者 。
【制剂与规格】片剂:2mg,4mg,5mg注射剂:1ml:5mg,1ml 10mgo
【维生素K4的作用与功效】【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