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

李治不平庸,打赢了高句丽,压制了陇西门阀,巩固了皇权,这做的比他爹都好 。

太宗留下来的辅政大臣,哪一个是省油的灯,李治不都给收拾了,事实证明,李世民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 。

李治只是身体不好,死的早才让武则天有机可乘,才让后世觉得他平庸 。

其他网友观点

李泰博不博学,我不知道 。但他却是犯了他父亲李世民心中的大忌!

玄武门之变,在李世民心底留下的阴影

公元626年,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不断排挤下,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 。玄武门成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魂断之所 。


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
文章插图

事后,李世民跌跌撞撞的来到了李渊的面前,李世民将手戮兄弟的事实告诉了李渊,当然其中肯定有李世民添油加醋的说法,把自己伪装成受害的模样,并表示事情变成这样是自己迫不得已 。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渊的想法,虽然知道两个儿子被杀,但他除了悲痛却毫无办法,他不能在失去两个儿子的情况下,再杀了自己的二儿子,于国于家,他都不能 。况且李世民既然敢于动手,肯定也是有了万全准备!

思定良久后,他只能从龙椅上猛然站起再黯然跌坐下去 。李世民仿佛也感觉到了这种悲伤,急忙上前趴在李渊的身上,吮其左乳 。

父子二人,这一刻仿佛都感受到了彼此的苦楚 。李渊一瞬间仿佛又苍老的几十岁,不久后就放弃了皇位 。随后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

不管这一刻李世民是真情流露,还是虚情假意 。李世民肯定是不想自己以后经历这一幕的 。


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
文章插图
提到李泰,就不得不提李承乾 。

公元619年,李承乾出生于太极宫承乾殿,他的母亲是李世民一生所爱的长孙皇后 。他的爷爷高祖李渊也对他充满了希望,以大殿之名,赐名承乾,有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

幼年的李承乾天资聪颖,深受李世民的喜爱 。或许是期望太高,光老师就有十几位之多 。且都是当时的朝廷大员,大儒 。这些人你让他治理国家,指出君王施政利弊都是个顶个的好手,教人他们是真不行 。

不是说这些大臣的能力水平不行,但是他们把面对君王那一套谏言之术,用在了教人上是真的行不通 。

做好了,他们让你,切勿骄傲,甚至因为李承乾是下一代皇帝,认为做好这些事都是理所应当 。做的不好,他们就会不断打击你,甚至动不动就以死相逼 。

很显然这样长大的孩子,是肯定是会自卑的 。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 。且还有很严重的逆反心理 。


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
文章插图

同时李承乾因患有脚疾,走路总是一瘸一拐的,这也让他变得越来越自卑 。

父子隔阂加深

李承乾十分宠幸一个美姿容,善歌舞的伶人 。李世民知道后,认为他自甘堕落 。直接把那个伶人杀了 。

李泰早有谋嫡之心,又很会讨李世民的欢心 。于是李世民对这个嫡二子也非常宠爱,甚至有的时候对李泰的宠爱远高于李承乾 。

虽然李世民从来没有过易储之心,但这件事却让李承乾感觉到自己的地位收到了威胁 。

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 。李承乾派人去刺杀李泰,结果却失败了 。

一不做,二不休 。李承乾之后又联合他的叔叔李元昌、侯君集等人决定逼宫谋反 。

【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不同的是,李承乾复制了李世民的故事,却没有复制李世民的成功 。

侯君集和李元昌被杀,李承乾被废后流放 。李世民虽然被这个儿子伤透了心,但却没有下杀手 。虎毒不食子,此话不虚 。

李泰的智熄操作

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一日无储君 。

太子被废,其他皇子的心思就活络起来了 。其中又以魏王李泰为最 。


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
文章插图

李承乾被废后,李泰以李元昌和李治交好为由,恫吓李治 。李世民怕又出现手足相残的惨剧,于是犹豫不决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李泰要是当上了皇帝,李治和李承乾绝对会随李世民而去!

李泰看出来李世民的犹豫,于是便说道:等我百年之后,就把自己的儿子杀了,让弟弟晋王李治登基 。

试问这话,谁信?但李世民是真信了 。

李世民是爱子情深,所以才会被骗 。不然只有鬼才信这话 。第二天李世民对褚遂良说了这些话,仅一秒,谎言就被戳穿 。

李治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也是最后的选择

李承乾虽然造反了,但毕竟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 。李世民不理解为什么自己最宠爱的儿子为什么会造反?自己百年以后的继承人就这么着急吗?


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
文章插图

李承乾呢?造反主谋,没死已是恩赐,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 。

在李承乾饱含泪水的悔过中,说出了李泰的谋嫡之意以及他和弟弟李泰之间的权利之争 。

李世民可以说是头皮发麻,真相永远都是这么残酷,李世民仿佛也一瞬间苍老了十岁,这一刻他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那一天 。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

于是李世民把李泰也流放了!

李世民只能带着自己的嫡三子,登上了大唐权利的顶峰 。并对李治说到:希望我走后,你能保住他们(李承乾、李泰)一条性命 。

这场权利的游戏,最终的受益者只能是从未出招的李治 。

其他网友观点

说实话李治真的不平庸,而且非常厉害,如果说他平庸的话肯定没有看过史书,而是从野史小说或者影视剧了解到的 。只是李治确实非常尴尬,前面有一个雄才伟略的唐太宗父亲,里面有一个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老婆,还有一个创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孙子 。他夹在那个中间,名气实在太低调了,差点被忽略了 。小说和影视剧看到的李治永远都是那个只知道哭,被老婆欺负的没脾气,没有一点主见和本事的“懦夫” 。其实这是被黑了,而且黑的还很彻底 。其实被黑也是很正常,他父亲打造的“贞观之治”,在他之后竟然被一个女人给夺了江山 。


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
文章插图

李治有什么本事看看他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他的皇位说实在的是非常幸运,本来怎么样都轮不到他头上,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而且都是有能力的 。长孙皇后生了三个嫡子,太子李承乾本来是最合格的储君,八岁就被立为皇太子,李世民把一切资源都给他了,对他苦心栽培 。而李承乾也是非常争气,获得朝野称赞,十几岁就处理政务和监国,李世民对他也是非常满意 。可后来性情大变,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比如把突厥人交到东宫学习他们的穿着和风俗,还有养男宠之类的 。

也许是李世民对他的要求太高了,老师们对他太严格了,总之李世民和老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逼的太紧了,导致年纪轻轻的他不堪重负,性情大变 。后来李世民又对次子李泰越来越好,甚至赏赐超过太子,这就让他们兄弟有了矛盾,对李世民也有了抱怨 。时间一长李承乾就生出二心,整天提心吊胆,怕太子之位被夺了,竟然勾结侯君集和李元昌等人逼宫,这事肯定不可能成功,他父亲可是唐太宗李世民,岂能这么容易就下台?结果可想而知,没被砍头就不错了,幸好正直大臣来济跟李世民直谏,要李世民不要杀太子,会成为历史罪人,这样李世民将他废黜,徙居黔州,最后也是死在那里,享年二十七 。


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
文章插图

李承乾被废之后,最得宠的当然是李泰 。李泰被封为魏王,他有文化,有心思,有城府,深得李世民的宠爱 。李世民跟他聊天的时候说将来要把位置传给他,要他善待哥哥和弟弟,他心里高兴的不得了,但是嘴上却说必须的 。将来自己继位一定善待兄弟,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弟,百年之后皇后传给李治 。李世民高兴坏了,直夸李泰懂事 。

本来李泰接班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有人反对他,就是他们三兄弟的亲舅舅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劝李世民如果立魏王就要先安置好老大和老三,因为李泰连自己的儿子都要杀,难道不能杀弟弟吗?他哪里是为了弟弟,而是为了自己 。他认为晋王李治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因为他仁孝礼义都有,国家需要这样的孝子来管理 。李世民想想也是,李泰城府太深了,李治仁孝,还是他合适,于是太子之位就这么定下来了 。李世民吸取对李承乾的教育方式,没有那么严格了,直到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非常平稳,这让李世民安心不少 。


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
文章插图

李治登基之后处处听舅舅的,事无巨细都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两位托孤大臣说了算 。长孙无忌还处理了李治同父异母的三哥吴王恪,这是长孙无忌的巅峰,也是落幕的开始 。因为李治他虽然看着仁弱,但是长孙无忌小看了他,其实他的城府才是最深的 。他忍无可忍,一定要夺回大权,自己肯定不是对手,那就找帮手,找谁呢?朝廷上肯定不行,都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和世家门阀给垄断了 。只能找身边人和庶族寒族,武则天有本事有心机,她是最合适的人了,还要选几个助手,许敬宗是寒门又有本事还对自己忠心 。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李治以雷霆万钧的手段放手让武则天去跟长孙无忌斗,先从“废王立武”开始 。最后武则天完胜,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完败丢了性命 。李治从此以后大权独揽,开启文治武功,在他统治期间出现几位赫赫有名的名将 。李绩、苏定方、薛仁贵他们三位大名鼎鼎的名将就是在李治时期大放异彩,他们可都是灭敌国的高手 。然后开疆扩土,唐朝的疆域在他手上达到巅峰,整个大唐也没有达到他这个高度 。


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
文章插图

但是他最大的缺陷就是身体实在太差了,眼睛也不行,后来几乎失明了 。这不让媳妇武则天找到机会了,天天接触权利,时间长了就上瘾,李治身体不好,武则天就高兴了,多半政务出自她手,自己身边就围了一群大臣 。后来被武则天夺了江山他也有责任,所以他才会被黑,其实他的能力觉得不弱,按他开疆扩土的成绩来评价的话,用“文韬武略”这个词非常适合李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