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都说什么样的师傅,带出什么样的徒弟 。吴三桂、姜瓖对王辅臣的影响,其实就是这么个情况 。

吴三桂早年给明朝打工,李自成入了京城,他便打算给李自成打工 。可是发现李自成抄了他的家,于是他又背叛了李自成,跑去给清朝打工 。等到清朝平定天下以后,他在云南又反叛了清朝,可以说是一叛再叛,再叛三叛 。

王辅臣早年是农民军出身,算是高迎祥、李自成的麾下 。由于爱赌钱,杀掉了想要灭他口的姐夫后,便投奔了明朝大同总兵姜瓖 。李自成攻打京城的路上,姜瓖选择投降,所以王辅臣又跑到农民军这儿来了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以后,姜瓖反叛了李自成,因此王辅臣也跟着投降了清朝 。姜瓖反叛清朝以后,王辅臣也跟着反叛清朝,结果兵败,没入辛者库为奴 。顺治时期王辅臣再次得到重用,成为了吴三桂的手下,跟着他攻入了缅甸,活捉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 。康熙帝时期,王辅臣成为了陕西提督,手握重兵镇守平凉 。等到吴三桂起兵反清以后,王辅臣居然也在西北拥兵自雄,反叛康熙 。结果在图海和周培公的威逼利诱之下,王辅臣再次选择归顺清朝 。

所以我们会发现,王辅臣这个人,跟着姜瓖、吴三桂时期,不断地在反叛的路上,而且是越走越远 。这样的人还能得到清朝的重用,那可真是见了鬼了 。

因此即使王辅臣后来再次归顺康熙,也无法消除康熙对这个人的介怀,他自尽的话,还能保住家人,不自尽的话,早晚被康熙灭了全家 。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一、平凉的王辅臣,才是康熙最大的威胁 。

三藩之乱的时候,很多人都把目光过度集中在南方战场 。可是对康熙来说,有长江天堑在,吴三桂一时半会儿还没法过江,因此吴三桂只能算是疥癣之疾 。

但是西北的王辅臣,却随时可能带着大军从平凉杀来京城,这才是康熙的心腹大患 。因此康熙要想平定三藩,首先不能乱了自身阵脚,稳住王辅臣才能稳住康熙的大后方 。

当初是康熙亲自将平凉的军权交给王辅臣的,还把王辅臣感动得一塌糊涂 。因此还得康熙来收拾残局 。

康熙十三年,王辅臣杀掉了康熙派到平凉的大学士莫洛 。那个时候莫洛有权节制陕西、山西两省的兵马,所以王辅臣这么做不仅公然宣布和康熙决裂,而且吞并了莫洛的大军 。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已经走上了不归路,那就只能一条道走到底了 。为此王辅臣主动联系上了吴三桂,再次宣布愿意追随吴三桂,反叛清朝 。

此后王辅臣陆续夺取了沔县、略阳、陇南、阶州、徽县、秦州等地,又攻占了平凉各州 。所以当时的王辅臣,基本上可以称之为西北王了 。

这个时候吴三桂还要来神助攻,让王屏藩、吴之茂带着人马前来相助王辅臣夺取整个陇右地区 。所以说如果吴三桂这边要是有人能直奔京城而去,那肯定是王辅臣 。

所以说王辅臣对康熙来说,瞬间就成了巨大的威胁 。即使后来王辅臣再投降清朝,康熙也不可能让王辅臣继续拥有这种威胁清朝统治的实力 。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二、招降王辅臣,只是权宜之计 。

对康熙来说,吴三桂是不可原谅的死对头,但是王辅臣当时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 。孰轻孰重康熙分得很清楚 。

于是康熙恩威并用,一方面送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回去劝说父亲,另一方面派遣图海、周培公前往平凉平叛 。

当时周培公有几位老乡在王辅臣手下做事,他们秘密告诉周培公,王辅臣举棋不定的态度 。于是周培公便有了劝降王辅臣的把握 。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当时周培公手里的筹码不错,不仅有王吉贞给他打前站,还有图海用大军给他压阵,所以周培公此去,一举劝降了王辅臣 。

康熙对王辅臣的要求是,只要当时别闹事就行了 。所以康熙依旧任命王辅臣为平凉提督,加太子太保 。

那么康熙这么做,难道是原谅了王辅臣吗?当然不是,这只是权宜之计 。只要在平定三藩的时候,王辅臣别闹事,康熙又何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收拾王辅臣呢?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三、王辅臣之死,其实就是康熙一手造成的 。

对于王辅臣这种一叛再叛的封疆大吏,康熙是不肯继续再让他担任原职了 。可是康熙又想着稳住王辅臣的同时,让其他反叛者以王辅臣为榜样,选择归顺康熙 。

所以康熙要想达成这两个目的,首先就要让王辅臣官复原职,依旧做封疆大吏 。但是同时康熙让图海跟王辅臣在一起镇守汉中 。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找个人看着你 。这期间王辅臣曾经自杀过一次,也就是说他这个封疆大吏,其实那个时候日子已经很不好过了,基本就是被图海软禁的状态 。

而康熙却要求图海保证王辅臣不能死,所以说这种待遇的官复原职,还不如当初一刀剁了他算了 。

因此王辅臣开始给自己安排后事,他先赶走了自己刚娶的小媳妇儿,后又散尽家财给自己往西的手下,让他们各奔前程,不要再在他这里受牵连 。

由此可见,投降康熙以后的王辅臣,不仅失去了权力,而且失去了自由,甚至日夜都在等着被收拾的厄运 。这日子实在是不好过啊,为了不连累家人,所以王辅臣选择了自尽 。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总结:选择自尽,保住家人 。

这是封建时代,很多犯了错误的高层选择的一条路 。在他们看来自己一人伏法,就能够免除家人们的祸患 。

显然王辅臣也是这么个意思,他选择自尽以后,康熙果然没有连累他的家人 。为啥?因为王辅臣保留了自己和康熙两个人的体面 。

王辅臣背叛过康熙,康熙是为了稳定人心才没有杀他,但是按照律法,这样的人早就该被杀掉了 。所以康熙很为难,王辅臣除了自尽以外,似乎无法化解康熙的这种为难 。

其实王辅臣是真的走错了路,当初要么就别反叛清朝 。既然选择了反叛,就千万不要走回头路,哪怕兵败被灭,至少体面一些 。这种唯唯诺诺的死法,实在是窝囊得很 。

参考资料:《清史稿》

其他网友观点

明末清初将领王辅臣,一个让人在军事上敬畏、在治军上敬重的将才,却在人生履历上留下了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经历 。

王辅臣发迹于乱世,当代人毫不留情的给他取名“活吕布”,以此来调侃甚至是羞辱他的发迹史 。至于为什么和吕奉先扯上了关系,也绝非今人胡乱臆想,这也跟古人有一定的关系 。清初著名地理学家广阳子刘献廷曾描述到: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辅臣长七尺余,面白皙,无多须,髯眉如卧蚕,如世所图吕温侯像 。勇冠三军,所向不可当,号曰马鹞子 。

翻译过来便是:王辅臣身高七尺,皮肤白皙,胡子不多,眉毛形状如同卧蚕,和画像上的吕布很是相像,勇冠三军,势不可挡,外号叫做“马鹞子” 。

清代一尺为35.5cm,身高七尺也就是2.485米,已经达到了NBA中锋级别 。王辅臣不仅个子高,而且皮肤白,又符合当今小鲜肉的标准 。所以,就算王辅臣是当代人,混的也一定不会差 。

王辅臣不仅和吕布的画像很是相似,就连履历都和吕布有的一拼,“活吕布”的外号王辅臣绝对担得起 。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王辅臣是山西大同人,仆人的儿子,身份卑贱 。明末饥荒年间,因为吃不饱肚子和姐夫一起参加了农民军反明 。但是王辅臣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好赌,有一次一晚上就败光了七百两银子 。他姐夫十分生气,想要杀了这个不成器的东西,结果被反杀 。王辅臣以自己姐夫的命为投名状,投靠明军大同总兵姜瓖手下将领王进朝,王辅臣毫不犹豫的将王进朝认为义父 。

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山西明军望风而降,王辅臣随即投降大顺 。不料大顺军屁股还没坐热,吴三桂引八旗入关,大顺政权顷刻间被颠覆,王辅臣毫无意外的立刻降清 。短时间内两次易主,这要比吕布还要吕布 。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不久,姜瓖与清廷在利益分配方面没有达成一致,决定反清,王辅臣也在其中 。和硕英亲王阿济格西征,与马鹞子第一次交手便被震撼 。王辅臣在军阵之中十荡十决,让满人震惊 。后因情势急转直下,王辅臣再度降清 。这一出叫“二进宫” 。

虽然作为投降的汉人被打入了辛者库为奴,但是马鹞子的名号却响彻了北京,满人以武见长,最喜欢马鹞子这种勇猛的汉子 。顺治亲政之后,马鹞子平步青云,直接升任一等侍卫,御前听命 。后来王辅臣跟随洪承畴征讨西南,深得洪承畴喜爱,被保荐为总兵官 。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因为马鹞子名声在外,被平西王吴三桂给发现了 。吴三桂十分爱才,几次三番拉拢王辅臣,最终被笼络成功,一起南下剿灭了南明朝廷 。王辅臣性格豪迈,在一次喝酒的时候与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麟斗气,说了一些酒话 。结果人传人,传到吴三桂的耳朵里却变了味道,吴三桂便适当性的批评了几句,王辅臣却不高兴了,认为吴三桂是在袒护自己的儿子,后买通朝廷命官到平凉做了提督 。

吴三桂万万没想到我王辅臣这么容易结气,但是事已至此,是难挽回,只能又哭又送,给了王辅臣两万两白银做盘缠 。王辅臣先行去北京谢恩,年幼的康熙打了一套感情牌,将先帝的豹尾枪送给了王辅臣,王辅臣感动的要死,随后便去平凉做封疆大吏去了 。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吴三桂当了几年平西王,又觉得朝廷对自己不够亲切,外加康熙逐渐长大,集权意识也日益增强 。终于,吴三桂反了,同时,王辅臣接到吴三桂送来的书信 。此时的王辅臣展现出了难得的忠心 。他让自己的儿子王吉贞将送信的使得送往北京邀功,康熙大喜,将王吉贞封为太仆卿 。

王辅臣所在的平凉,还有一位将领叫张勇,两人为牵制关系,张勇军功要比王辅臣更大 。王辅臣背着张勇邀功,使得两人之间产生嫌隙 。直到莫洛的前来,彻底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莫洛原本就与王辅臣关系不佳,此时作为应对四川郑蛟麟的总指挥,一体节制兵权 。王辅臣从主子又变成了奴才 。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军事上被架空,政治上被排挤 。一次因为粮草分配问题,王辅臣越来越觉得憋屈,带着自己的部下去闹事,总指挥莫洛被流矢射死 。纠纷演变成械斗,还让满洲总指挥死了,王辅臣瞬间懵了,赶紧向吴三桂抛出橄榄枝 。

此时的吴三桂正处于用人时节,见王辅臣来投,自然是摒弃前嫌 。王辅臣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吞并了莫洛的所有部队,成为吴三桂的手下 。王辅臣的叛变让康熙大惊失色,南方战局焦灼,如果西北再出事,清廷腹背受敌,就不好办了 。于是,康熙装作好好先生,再次向王辅臣招降,并让王吉贞回去好言相劝 。王辅臣又一次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忠心,不仅拒绝了康熙,还又拿下了清朝的几座城池,直到拿下兰州,清廷都没办法奈何 。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之后,清廷决定改抚为剿,命令图海前往西北平乱 。王辅臣被切断南北通路,被团团围困在平凉城内 。图海再次劝降,王辅臣自知大势已去,向清军投降 。康熙没有责罚他,平凉提督,加太子太保头衔 。

王辅臣一度惶恐,自杀未遂,康熙责令图海看护好王辅臣 。王辅臣一惊一乍的过着日子,最终决定直面惨淡人生 。他散尽家财,饮毒酒而亡,并让随从将麻纸上喷水,制造窒息而死的假象,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图海将军是我的恩人,我不想连累他!”

王辅臣最终用一杯毒酒结果了自己的生命,这或许也是他最好的选择!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纵观王辅臣的一生,参加农民军——投明——投清——反清——投清——投吴——投清,反复横跳,七易其主,比吕布的“三姓家奴”还要过火,“活吕布”这个称号,王辅臣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在一般人看来,投降最主要的初衷是贪生怕死 。王辅臣在最后片刻选择了投降,也选择了死亡,看起来有些矛盾 。殊不知,王辅臣的最后一次投降就等于宣告自己死亡,他想用自己的生命为全家做保 。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这些反复接受他的主子们,难道真的都是爱惜王辅臣的才能嘛?不至于 。如果说第一次挖掘那是看重才能,那么二次三次的不计前嫌的招降则是因势而动 。就拿康熙来说,一边高兴的称赞着王辅臣,一边毫不客气的给他儿子一个虚职,扣下来当人质,再次投降后的王辅臣身边还安插了一个图海,这很明显就是准备秋后算账 。

再来说说王辅臣必须死的几个原因:

①首鼠两端、反复难养 。古人云: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王辅臣纵使有经天纬地之才,反复横跳就已经让他成为了小人,有谁敢重用,只有满姓的怨恨罢了!

②军中械斗,杀害长官 。军中械斗属于内讧,自古都是要严惩,更何况他还将康熙重臣莫洛给杀死了,就算康熙大度,容得下他,那军队制度容得下嘛?满族勋贵容得下嘛?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康熙还能容得下他嘛?早就容不下了,要是康熙能这样纵容一个反复横跳的过街老鼠,那满朝文武不都得人人自危,说不定哪天被杀了都没人做主,天理何在?公道何在?

王辅臣的死倒也不是毫无作用,让康熙免于亲自下手,其家眷老小也都未被株连,平安无事,其子王吉贞也仅是免职而已 。王辅臣在天之灵,也该满足了!

其他网友观点

王辅臣,史书上是这样评价他的:“辅臣长七尺余,面白皙,无多须,髯眉如卧蚕,如世所图吕温侯像 。勇冠三军,所向不可当,号曰马鹞子 。”

他原为明朝将领,后归降大清,康熙登基时任陕西提督,真正的封疆大吏,手握雄兵好几万,坐镇平凉城 。他本就是吴三桂的旧属,吴三桂起兵谋反之时,他不听朝廷调遣,拥兵自重,保持中立 。后来看到康熙走了下坡路,就加入到了三藩之乱的行列里,康熙帝派周培公和图海征讨,将王辅臣打的大败,无奈之下王辅臣率部投降 。康熙帝不计前嫌,赦免了王辅臣,还为他加官进爵,但最终他却自杀而亡,这又是为何呢?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在康熙十三年十二月,王辅臣率绿营兵攻击经略大营,在双方交战过程中,他杀了清朝大将莫洛 ,受吴三桂的蛊惑加入三藩之乱的阵营中 。康熙帝派抚远大将军周培公及大将图海率军平叛,在红衣大炮的攻击之下,王辅臣败得一败涂地,举白旗投降 。当时为了稳住西北局势,康熙帝对王辅臣既往不咎,加官进爵,封为靖寇将军 。可是越是这样,王辅臣的内心越感到害怕,他不但参加了叛乱,还杀了康熙帝的大臣莫洛 。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帝召王辅臣进京 。王辅臣知道自己此去凶多吉少,先休了妻子,而后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自杀而亡 。


参与三藩之乱的王辅臣既然选择投降康熙,为何他最终还会自尽?
文章插图

历史的法则永远不会错,从王辅臣的选择来看,他的做法是极其明智的,康熙帝连平叛中立下不世之功的周培公都不放心,何况是自己,而且康熙对参加叛乱的将领都采取了报复行动 。王辅臣深知自己不会有好下场,弄不好还会祸及自己的部属,株连九族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可以用自己的生命保住自己的家眷和部属,值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