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央视中秋晚会直播观后感心得500字精选5篇
2020年中秋月圆之夜,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国庆佳节,可谓双喜临门,那么你知道2020央视中秋晚会直播观后感心得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0央视中秋晚会直播观后感心得500字精选5篇,欢迎阅读!
央视中秋晚会直播观后感心得1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2020央视中秋晚会直播观后感心得500字精选5篇】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央视中秋晚会直播观后感心得2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 。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又经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经过多年的流传,有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 。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 。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词语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希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 。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因为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 。”那么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长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我们应当感谢,应当报答 。一篇广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 。他给了我们一个典范,一个让年幼的孩子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应聘 。他走进大厅,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来应聘的人很多,却都只顾着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捡起那张纸屑 。于是,他走过去捡起纸屑,扔进垃圾桶里 。就是这样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却在这次应聘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那一个小小的举动 。”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行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肩负起这个责任“传承文明,弘扬文化 。”
央视中秋晚会直播观后感心得3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如国家将中秋、端午等节日列为法定节日 。可尽管有上述措施和手段,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 。为什么传统节日渐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 。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青人的文化内涵;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的错误方式,认为现在过节只注重形而下,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缺少传统文化产业去丰富、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聊 。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 。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 。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 。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 。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 。没有繁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
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 。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如在传统节庆日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文化 。
从商家的角度,应该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更宽一些 。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不仅仅是扩展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消费者与企业、品牌间的情感联系,这是企业的利益所在 。节庆消费要深刻挖掘消费者的情感价值,消费者最深层需求便是情感消费,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挖掘得不够是厂家和商家的一种短视行为,传统节日其实有很多独特的价值,从目前来看,反倒是一些跨国企业独具慧眼,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营销做得非常到位 。
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而传统节日则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光大传统节日内容,传承传统节日精神,是凝聚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的强大力量,更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 。因此,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传统节日之精髓、延续中华民族之血脉,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
央视中秋晚会直播观后感心得4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甚至以为这种传统礼仪文化是过时的东西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不屑 。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老师在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老师醒来 。老师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
礼仪是律己,敬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古人云“不守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 。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就寝;在夏日炎炎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就寝 。黄香温席是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坐起 。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 。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 。途中,白天鹅不慎飞走,使者只拔下几片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下把鹅毛献给了唐太宗 。唐太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发扬光大 。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为中国了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
央视中秋晚会直播观后感心得5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中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整整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精美的民间工艺,独特的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都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 。
既淡到传统文化,不得不提的,便是“传承”二字,优秀的传统文化须得有人继承,再谈发扬,若是不薪火相传,再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我对中华传统文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我对中华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便在“传承”二字上,若连“传承”都做不到,那又何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向我们展现了许多传统文化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却能明显感到中国五各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
(一)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与绘画、音乐等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学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的载体 。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书法却被人们遗忘在脑后,毛笔被硬笔所代替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很少再有人会拿起毛笔练习书法 。
书法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原因是什么?是书法本身不符合时代发展了吗?不,是中国人在“传承”二字上做的不够,本该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文化,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重视之下逐渐被人们淡忘 。优秀的传统文化无人重视,无人继承,这是何等悲哀?
(二)传统节日——蕴含中华文化特色习俗 。
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合家团圆的中秋节,龙舟竞赛的端午节,共插茱萸的重阳节,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 。每个传统节日也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千年传承下来,也成了中国人口口相传,无人不知的故事 。
但是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只知情人节,不知七夕节?又是从什么起,本该过重阳节的我们却只知圣诞白胡子老人?
中华传统节日沿续了千年之久,如今却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传统节日渐渐被外国节日所取代,甚至外国节日的风头隐隐有盖过传统节日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依然是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薄弱 。不关注中国传统节日,盲目追求外国节日的行为在年轻一辈中更是明显,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导致了外国节日逐渐取代中华传统节日成为中国主流节日的现象产生 。一个民族如果不热爱本民族的节日,那又怎会去传承 。
综上所述,于我看来,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便是“传承”二字,“传承”意在为让我们不忘初心,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壮大,薪火相传,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这,就是“中华文化之根”,这,便是我对“中华文化之根”的理解 。
只有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推荐阅读
- 2020享福富贵无忧星座女都是谁
- 中秋节送客户的短信祝福语2020
- 2020白酒销售工作总结范文5篇精选
- 2020中秋节短信祝福语送领导
- 2020年是第几个世界粮食日
- 南昌白癜风-白斑症状-2020白癜风学术会议诚邀南昌国丹医院
- 2020最火朋友圈语句 适合发朋友圈正能量短句精辟一句话
- 如何利用中秋佳节挽回女友,让你人月两团圆
- 2020普通员工辞职申请书
- 2020医保可报销哪些费用?能报销多少钱?农村缴纳方式及缴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