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说李治“迷恋”武则天也许不太合适,我认为用“需要”更恰当 。武则天既是李治的皇后,更是他的政治盟友 。

在我们的观念中,在女色方面投入过多精力的,大多是昏君 。但李治却显然不符合这一概念,他立父亲的妃子为皇后、养成了中国古代唯一女皇帝这件事可谓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会关注到他在位期间勤政为民、将唐朝疆域推向极致的文韬武略 。

招人非议的感情生活、“妻管严”VS颇有作为的帝王,看似矛盾的元素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看似不可理喻 。但如果我们抛开帝王这一角色,把李治当成一个正常人,结合他的人生成长经历,也许会理解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有人关注过李治的童年吗?

唐太宗李世民和结发妻子长孙皇后一共生了三个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其他妃子的暂且不论) 。作为老三,李治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说他幸运,是因为他出生于公元628年,这一年,李世民早已走出玄武门之变,正在大展拳脚、皇帝之位无比稳固;李治生来就是皇子,不用像自己哥哥当初那样,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战战兢兢、朝不保夕;

但李治也很不幸,他年仅8岁时,慈爱而严格、被称为“一代贤后”的母亲就去世了;两个亲哥哥则已经成年(分别是19、18岁),心理承受能力相对好得多 。而雄才大略的父亲李世民,此时正忙于处理王朝的一系列问题,在对子女的关爱方面显然无法与妻子相比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皇家是现实而无情的,聪明伶俐的李承乾、李泰纷纷各显神通博得父亲的喜爱;庶出的李恪也获得了李世民的青眼,获赞“英果类我”;

相比较之下,年幼的李治就显得太过于默默无闻了,《旧唐书》只是记载他在母亲去世时“哀慕感动左右”;对于他的性格,则出自群臣的那句评价:“晋王仁孝” 。

同为李世民、长孙皇后所生的儿子,李治在性格上为什么跟他两位野心勃勃、聪明透顶、性格强悍的哥哥完全不同呢?除了遗传因素,人的性格养成,极易受到成长环境的塑造,幼年时期缺失母爱、父亲无暇关注、兄长忙于争权,也许正是李治仁爱、“懦弱”性格的成因 。(之所以用引号,是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李治的懦弱只是表象)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但低调的人往往是幸运的,当李承乾、李泰的争储事件愈演愈烈、几乎重演玄武门事变时,唯一清白的嫡皇子在舅舅长孙无忌的鼎力支持下成了热门人选;而对于这个结果,满朝六品以上文武官员的态度也惊人的一致:“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 。”

这一场景其实挺耐人寻味 。为什么李承乾、李泰失去立储的机会,满朝文武会如此开心?

这也不难理解,作为伴君如伴虎的人臣,你是愿意服务一个强势、霸气的帝王,还是更希望和一位性格柔和、甚至软弱的共事?对于那些一心想成为伊尹、霍光似人物的大臣来说,看似容易掌控的李治,显然比跟李世民性格颇为相似的李泰、李恪更加理想(即使李恪抛去杨广外孙的身份,他也没什么机会当太子)

因此,这意味着李治今后的人设早已被确定:仁主,容易相处(好控制)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原本默默无闻、几乎没有立储可能的李治,如今几乎白白捡到太子之位,成了朝野关注的焦点,他的心路历程如何,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皇权至高无上、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的时代,没有人能抵抗至尊宝座的诱惑 。

而对于这个几乎是唯一储君人选的儿子,李世民也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不仅手把手教其理政,甚至还专门编写了《帝范》一书,把自己的帝王权术、为政心得、治国技巧倾囊相授 。

在人事框架方面,李世民为儿子打点得更加周到细致:安排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世勣为文武辅政大臣,这三人经验丰富、能力突出、忠心耿耿,长孙无忌还是李治的舅舅;而为了让儿子掌控当时在世的第一名将李世勣,李世民还煞费苦心地把其贬职,以测试其忠诚度和眼力劲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在安排好一切后,临终前的李世民还叫来自己留下的班底、当面叮嘱,他安抚痛哭流涕的儿子李治:“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

对辅政大臣们,他则饱含期待:“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 。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这句话是不是可以这么解读:我的儿子跟我不一样,他为人老实忠厚,不会把你们怎么样的,但你们也休想欺负他 。

李世民也许认为儿子承担不起自己的家业,所以如此劳心费力打点好一切,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

但事实的走向没有按照李世民的规划来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为人仁孝的李治,为什么会在李世民生病期间勾搭武才人,光从史料很难得知 。但在心理学上来说,面对强势父母,那些看似顺从的孩子,往往会有逆反心理;而挑战父权的最好途径之一,就是染指父亲的特殊领地(类似于动物世界) 。聪明绝顶、情商极高的武氏,很好地满足了李治的心理 。

即位初期的大唐君臣,一如李世民所希望的那样: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同心协力辅政李治,事无巨细、悉心处理;而李治对俩人也极为尊重有礼,几乎言听计从,甚至有时这两位老臣不怎么注意方式态度,他也仍旧客客气气 。因此,史书称,李治在为初期:“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

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李治面临的人事架构、治国政策都是父亲留下的,他会不会安于现状,接受自己“捡现成、吃老本”的人设呢?他就这么愿意当一个被辅政大臣们几乎架空的皇帝?我们可以结合接下来的事件加以猜测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表现得越来越不合规矩 。

李治在位的第二年(公元651年),曾向宰相们确认一件事:“听说在你们的官署,官员们互相看脸色办事,大多不怎么公正啊 。”

长孙无忌答道:“有是有,但还不至于徇情枉法;至于说照顾人情,恐怕陛下您也不敢说没做过吧!”言下之意,你别管这么多 。

对于李治作何反应,史书中只是说“无忌以元舅身份辅佐朝政,凡有所言,上无不嘉纳”,但对于长孙无忌这种赤裸裸的包庇下属、收买人心,有结党营私嫌疑的言行,任何头脑正常的帝王都会心生警惕 。

更糟糕的是,到了公元652年,为了巩固权位、铲除异己,长孙无忌借着房遗爱(房玄龄之子)涉嫌谋反事件,罗织罪名,陷害了与自己有过节的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 。李恪文武全才,在朝野颇有声望,被长孙无忌视为威胁;李道宗更是无辜,作为一名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宗室名将,他几乎没有任何过错,仅仅是由于跟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关系不佳而已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在这个过程中,唐高宗李治曾出面要求保住李恪一命,但被大臣拒绝,其内心的感受不难猜测 。但这时的李治仍旧隐忍,毕竟对方是依托关陇贵族强大影响力的辅政大臣,若没有合适的突破口就对他们动手,也许只会适得其反 。

而改立皇后,无疑是一个最合适的契机 。

公元654年底,李治下定决心废除王皇后、改立武氏,出于“畏大臣不从”,即担心大臣们反对,他带着武氏,加上十多车金银财宝,亲自登门拜访长孙无忌,并且许诺封对方宠妾所生的仨儿子都为朝散大夫,只希望换得这位亲舅舅的支持 。然而,他们得来的只是长孙无忌的反对 。

后来武氏安排多人上门劝说,也都被长孙无忌严词拒绝;到了下一年,李治多次召见李勣、褚遂良等老臣,但双方仍谈不到一起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李治的理由很充分:首先,王皇后不育,若大唐太子生母不是皇后,必定生乱;其次,王皇后涉嫌闷死武氏新出生女儿(史书记载,是武氏自己干的,为了栽赃),心狠手辣之辈不配母仪天下 。客观而言,这些理由很有道理 。

但辅政大臣们反对的理由则很简单粗暴,就像褚遂良说的那样:

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 。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 。’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 。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

王皇后出自名门,祖上乃西魏名将王思政,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关陇集团”的成员;

王皇后是先帝李世民钦定的儿媳妇 。

所以他们极力反对改立皇后的出发点很简单:“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不敢为了配合陛下,而违背先帝的意思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这个意思很明显了:这是赤裸裸的以关陇集团利益为上、以先帝李世民的口谕为尊,而全然不顾眼前这位名正言顺的皇帝 。

很显然,改立皇后一事已经变了味,从一件简单的家事,变成了李治与先帝老臣、关陇贵族之间的博弈 。

而相比较之下,此时的李治是势单力薄的,但政治触觉敏锐的武后已经察觉了这一点,她极力拉拢非关陇集团的礼部尚书许敬宗、御义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中书舍人李义府等人,同时李治也获得了辅政大臣之一李世勣的支持 。

最终,李治终于如愿以偿,强行按照自己的意愿立武氏为后,面对长期像看管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先帝老臣,他终于初步扳回了局面 。

接下来的李治趁热打铁,在武后的协助下,关陇贵族的带头人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被除掉,皇权逐渐被收回;而武则天在这场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成熟政治素质也被李治大加赞赏 。

后来,当李治因家族遗传的风疾频繁发作难以正常处理政务时,妻子武后成了代替自己的头号人选,毕竟要对抗根深蒂固的传统贵族,没有更可靠的人足以胜任 。而武则天对各项事务的处理意见,跟李治本人几乎完全吻合,就这样,李治在位时期,逐渐形成了二圣并立的局面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我们可以这样看待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

在前期,可能是出于对父权的反抗,长期压抑的李治才与后宫的武才人产生了瓜葛;

在即位后,为了对抗长孙无忌代表的关陇集团、收回皇权,李治与政治才能杰出的妻子武后结成了同盟,他们任用山东人士、推行科举制 。最终,在北周、隋朝、初唐时期举足轻重的关陇贵族,逐渐被稀释出了政治舞台 。

至于后来武则天残害宗室、几乎颠覆李氏江山,这是后话了,如果站在李治的视角来看,作为一个孤独的奋斗者他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

其他网友观点

泻药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武则天出生于公元624年,14岁入宫,也就是638年 。这时候的李治是什么情况呢?

李治比武则天小四岁,出生于公元628年,也就是贞观二年 。可谓生于富贵之中 。他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这就意味着,他带给太宗的惊喜已经边际效益递减得所剩无几了 。

但是贞观二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非常影响太宗的心情 。这一年,突厥的颉利可汗南侵,一直逼近到长安外围,发生了便桥之盟 。

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更何况这是从14岁就开始参与军事行动的唐太宗 。他心里的阴影面积之大,可想而知 。这之后,唐朝就开始长期处于与突厥的军事行动中,一直持续到贞观九年,颉利可汗率东突厥向唐朝投降 。

李二虽然精力过人,能力也很过人,但要在这几年里处理国内外比较复杂的政治局面,还得经常读书学习,接见大臣,能腾出来陪孩子的时间肯定就不多了 。

但是,对李治来说,更重大的一件事发生在贞观十年 。这一年,他母亲长孙皇后去世了,李治时年八岁 。

他的同母大哥太子承乾这一年17岁,二李泰16岁,都已经成人,只有李治这时还在孩提之中,日常都是跟随长孙皇后一起生活的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幼年丧母,对任何人而言,都是非常不幸的,哪怕是生长于深宫之中的皇子公主,也是一样的 。

两年后,武则天入宫,时年14岁 。但这时候武则天位分较低,接触到当时只有十岁的李治的机会应该不多 。

而且,入宫之后,武则天面对的皇帝还是太宗,所以她的主要目的还是取悦太宗 。就算她觉得要为将来作打算,首选对象也是时为太子的承乾,而不会是尚在冲年的李治 。

贞观十七年,承乾被废,魏王泰被贬,十年只有十五岁的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 。这时候,李治情窦初开,武则天入宫已经五年,已经人事,风华正茂 。在情窦初开的李治眼中,武则天无疑是一位成熟御女大姐姐 。

对工于心计而且各方面条件都整好的武则天来说,要勾搭一个情窦初开的太子,当然很容易 。所以,武则天稍用心计,李治就堕入毂中 。

不过,此时太宗身体健康状况还不错,又英察果断,武则天和李治虽然有点心思,但应该还不至于有深入发展的勇气 。

贞观二十二年,太宗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李治作为太子,当然要朝夕问候,武则天时年二十四岁,也要伺候汤药,两人接触机会才比较多了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但这时候李治已经有妻有妾,也久经人事,对武则天虽然可能有意,但应该也就是普通的好色之意而已,不至于有内涵太过丰富的感情 。

太宗死后,高宗继立,武则天被送往感业寺出家,一切都在正常轨道上 。继位之初,高宗宠幸萧淑妃,王皇后无宠,两人斗得不可开交 。

一年后,太宗忌日,高宗到感业寺进香,再次见到了武则天,两人旧情复燃 。王皇后乘机提出接武则天回宫,以打压萧淑妃 。这才让武则天再次回到了宫中 。

武则天回宫之后,立刻发挥自己工于心计的特长,不但没有被王皇后利用,反而迅速得到高宗宠爱,王皇后和萧淑妃都靠边站了,实现了成功逆袭 。

然后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武则天对王皇后和萧淑妃赶尽杀绝,专宠后宫,直至和高宗一起临朝,并称二圣 。高宗死后,先是当太后控制朝廷,后来干脆废了儿子,自己当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所以,武则天和李治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成熟御女成功勾引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的故事 。这种事情后来还曾多次上演,更著名的便是明宪宗和万贵妃,万贵妃比宪宗大17岁,差点害得宪宗无嗣绝后 。

《大路朝天:中国道路与中国革命》

作者:萧武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其他网友观点

武则天十四岁那年,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一直到唐太宗死后,也没有得到提升 。按理说以武则天的聪明才智,应该得到李世民的宠信 。但是李世民是什么人呢?那是一代明君 。武则天那点小把戏,早被他看透,又不舍得扔掉,只能冷处理 。李世民想反正我死后,按规矩武则天只能去当尼姑,终老寺庙,所以就不管她,也不给她提升 。乃何天不遂人愿,武则天也是以后的真龙天子 。在李世民病重期间,二十四岁的武则天遇到二十岁的太子李治 。李治少年丧母,性情温和,过于懦弱 。一见到武则天这个又聪明,又善解人意,又有姿色的大姐姐

,立刻就被迷住,碍于李世民病重,还不敢胡来,待李世民死后,武则天被发配到感业寺当尼姑 。这时李治忙于登基,守孝,一切事处理完后,到感业寺接武则天回宫巳经是二,三年后的事了 。你想朝思暮想的小情人,这么久没见面,李治能不迷恋武则天吗?更何况武则天能说会道,聪明伶俐 。把李治哄的团团转 。不迷恋才怪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