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盛世凭功名,乱世靠打拼,这句话放在古代一点也不为过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起义,也许左宗棠的大才就被埋没在了死板的科举考试之中了 。以一个举子的身份当上了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成为“晚清四大名臣”,终清一代,没有这个先例 。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文章插图

要说左宗棠除了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兴办洋务运动之外,至今仍被津津乐道的而且对当今的中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贡献,那就是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 。

晚清的“塞防”与“海防”

晚清的朝廷完全没了前期开疆拓土的雄心,从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犹如一条四处漏水的破船,疲于应付,四处奔命 。加上西方列强的崛起,让中国的国门大开,对于边疆的防守,清政府显然是有心无力 。

不知道是因为政派的原因还是治国理念的不同,作为慈禧比较仰仗的人,李鸿章和左宗棠始终不太对付 。

李鸿章主张要把所有的重心放在海防上,毕竟,西方列强才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尖刀,时刻能从海上入侵内地 。而左宗棠却提出在加强海防的同时还要加强内陆边塞的防卫,李鸿章却不以为然,因为此时财政艰难,两手抓的后果只能是顾此失彼,两个都无法保全 。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文章插图

因此在新疆问题上,李鸿章的建议是:不毛之地不值得劳民伤财的大动干戈,舍弃新疆,全身心的防卫内地,才是万全之策 。左宗棠对此大为驳斥,先不说“祖宗疆土,一寸也不能丢”的套话,就是新疆的战略意义实在是举足轻重 。

左宗棠对慈禧说道:“丢失新疆,则蒙古失去屏障,失去蒙古,则京师危在旦夕”,也许是看到左宗棠如此的决心,这一次,慈禧完全站在了他的这一边,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收复新疆的事务 。

收复新疆,万民敬仰

从同治三年开始,中亚的浩罕汗国在俄国和英国的支持下就开始入侵新疆,其首领阿古柏在占领新疆大片领土之后,公然在此地建号称王,此举立马得到了背后黑手俄国的认同,俄国也率先承认了阿古柏在新疆的“合法性” 。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文章插图

由于当时太平天国还未正式剿灭,清政府面对悍然的侵略事实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毕竟他们还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否平定太平天国,至于新疆就更加望尘莫及 。直到同治14年,经过了太平天国运动数年以后,清政府才慢慢把收复新疆的议题搬上了朝堂,经过左宗棠的极力坚持,这才让中国又重新夺回了新疆 。

对于收复新疆的战略,左宗棠提出了八字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因为当时在北疆,阿古柏的势力还比较薄弱,只能先收复北疆的乌鲁木齐才能站稳脚跟,与阿古柏进行拉锯 。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文章插图

而“缓进急战”则是左宗棠治军打仗的座右铭,意思是剔除掉冗兵冗员,加强部队训练,鉴于朝廷的财政困难,就只得采取速战速决的办法,因为他知道,拖下去只会让朝廷失去信心,进而导致行动的失败 。

可是大战在即之时,清政府又一次掉了链子 。各省欠着左宗棠的军费就达到了2000多万两,慈禧也只是蜻蜓点水的拨付给了左宗棠200多万两,要知道,这点钱都不够人吃马嚼十天的 。

无奈之下,左宗棠只好向洋人借款,而且是专挑利息高的,经过八年三次的借款,左宗棠一共从洋人的银行中借的了1375万两白银,其中的利息要远比民间贷款高出数倍 。

洋人为什么敢借给左宗棠?

与其说左宗棠专挑利息高的洋行借款,还不如说这是他不是办法的办法,为了打赢这场仗,没有什么是左宗棠舍不得的 。但左宗棠是个聪明人,如此做法的确经过了他的深思熟虑 。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文章插图

首先,即使没有抵押,洋人也不怕你不还款 。他们相信自己的坚船利炮,实在不行就发动战争武力催收,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彻底打掉了魂,高昂的赔偿款都舍得掏出来,还在乎这点小钱?

其次,左宗棠并不是以个人的名义借款,他把各地官府当成乙方,以后的所有还款也是由当地政府买单,谁让你欠我军饷不给呢?我的账你们可以不买,但洋人要是来催收,他们还真的不敢怠慢 。

再者,例如法国、德国等国家,看着英国和俄国在前面分食“蛋糕”,不免自己有些失落,他们愿意借给左宗棠钱,实在是不想看到其他国家做大,而自己却分不到一杯羹 。

最后,就不得不提及那个“日不落”的英国,不可否认,左宗棠的借款有一大部分是从英国的汇丰银行借来的,人们不禁要问,英国不是支持阿古柏吗?又为何借钱给中国?

其实这就要说起英国的坏心眼,英国是一个“唯我独尊”的国家,他发动战争唯一的目的就是纂取利益,清朝和阿古柏打的火热,自己两处的利息都能得到,何乐而不为?他巴不得两边打的不可开交,不停的向自己借钱,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文章插图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只不过左宗棠顺利收复了新疆,让列强在中国西北边境的渗透暂时终止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新疆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左公实在是居功至伟,理应受到我们的铭记!

其他网友观点

这就是左公的高明之处,很多人从常理来推断,贷款当然要选择利息低的,这个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要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讨论时,你就会佩服左公的作法 。

左宗棠是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和曾国藩、李鸿章有的一拼,他最让后世赞不绝口的事情就是收复新疆,而他的借款也和收复新疆有关,如果不是这位左公,新疆的归属真的很难想象 。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文章插图

事情要从1864年说起,那时的清政府刚把太平天国镇压下去,耗尽了大清的精气,所以无暇顾及远在西部的新疆地区,中亚崛起的浩罕汗国开始把目光投向新疆地区,该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于1867年开始盘踞在新疆,并建立了一个“洪福汗国”的政权,新疆告急,大清西北部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 。

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动,慈禧太后头疼不已,命令大臣们拿主意,很快出现了力主收复新疆和放弃新疆的两大派,两派势力均衡,慈禧也拿不定主意,这时左宗棠向慈禧力陈放弃新疆的危害,一旦新疆丢失,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俄国势力也会盘踞新疆,京师周边也将不再安全,慈禧在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收复新疆,并授权左宗棠总揽征剿新疆叛乱 。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文章插图

虽然朝廷终于决定派兵收复新疆,但紧接着问题又来了,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钱何谈打仗,要知道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就不断面临着割地赔款,连税收大头关税也被外国人把持,大清的财政可以说捉襟见肘,筹备兵饷堪比难于上青天,最后在朝中大臣的争吵之中,慈禧下旨令户部拨款200万两、各省协饷300万两,但是左宗棠的征西预算是至少一千万两,这缺口太大了,最后无奈之下,只得向西方列强借款 。

贷款就要支付高额利息,但左宗棠偏偏找利息越高的银行贷款,确实让人疑惑不解,不过左公的作法还是有他的道理的,首先,银行贷款当然希望收取的利息越高越好,那么找利息高的银行必然贷款资金到位快,因为人家赚的多,当然服务也很好,当时征剿新疆迫在眉急,不能再拖下去了,因而左宗棠也希望尽快借到兵饷 。其次,左宗棠借的主要是英国汇丰的钱,他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借款得到英国的重视,而英国政府自然不希望自己的钱打了水漂,必然会加紧干涉,阻止俄国插手新疆事物,这样一来,没有了外部势力的插手,左宗棠就会集中精力对付阿古柏 。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文章插图

有了钱自然好办事,从1876年正式出兵,仅一年多时间,左宗棠就指挥西征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之后在清廷多番努力和俄国交涉下,于1881年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复了伊犁大部领土,至此新疆又重新回到了祖国大怀抱中,左宗棠这一历史功绩可谓是彪垂青史,称其为民族英雄也是不为过 。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关注“一切都付笑谈中”

其他网友观点

收复沦陷十多年的新疆,摆在左宗棠面前的困难可谓是不胜枚举:既要在国库空虚、财政拮据的窘境下筹措巨额军费,又要在军粮无着、路途艰险的条件下筹办粮料、军需及其运输;既要在政敌攻讦、谤声四起的逆境中冒政治风险,又要同狡诈凶残的阿古柏匪帮以及俄、英两个殖民强国作坚决的斗争 。

具体说到筹措巨额军费,这是左宗棠在灭掉李鸿章”边疆无用论“、”得不偿失论“、”出兵必败论“之后遇到的最大困难 。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文章插图

收复新疆,左宗棠的西征大军一年的军费需要八百万两,可朝廷实际能拨给的只有五百多万两,这还是政策数额,如此算下来每年就要短缺三百万两 。

虽然左宗棠在“塞防”、“海防”之争中赢得了朝廷的支持,但落实到具体饷银上还是不容乐观的 。自“海防”之议起,因“海防”派李鸿章在朝中的权势和影响,各省、海关实解西征的饷银其实是大打了折扣的,比平时少了一半的概念 。

综合来说,西征军费一年需要八百万银子,左宗棠实际能拿到手里的只有二百数十万两银子 。

为了摆脱窘境,左宗棠只好请求借洋债以充军费 。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文章插图

同治十三年,左宗棠得到清政府同意,命胡雪岩在上海向英商丽如洋行、怡和洋行共借款三百万两,于光绪元年三四月提款,年利银一分五毫,三年内分六批还清 。

因为三百万两不够用,左宗棠又在上海、湖北、陕西筹借了一笔商款,本利合计一百二十余万两 。

因这笔钱是为保西征顺利出师用的,加之三百万两数额不是特别巨大,所以在当时遭受的非议不是特别大 。

但到光绪二年,左宗棠再准备借洋债一千万两,以较好解决军饷问题时,非议反对的声音就很大了 。

理由就是利息太重 。

站出来反对的代表人物有时任两江总督的沈葆桢 。他说:“今以一千万照台湾成案八厘起息、十年清还计之,耗息约近六百万,不几虚掷一年之饷乎?"

因为反对的声音太大,虽然清政府已同意借洋债千万两的计划,左宗棠克服困难,最后还是将借款数额改成了四百万两 。

这当口,清政府难得的有一次好表现 。知道左宗棠太难,最终朝廷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户部拿二百万两,各省保证拨给三百万两,也别只借四百万两了,借五百万两,高低把一千万两给凑齐了 。

左宗棠接到这道上谕,大喜过望,不禁老泪纵横 。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文章插图

但随着西征用兵的展开,五百万两洋债终归是不够用的,后来左宗棠又借过两次,加上前两次,整个西征用兵期间,左宗棠实际共借洋债是四次——第一次三百万两(年息百分之十点五)、第二次五百万两(月息百分之一点二五)、第三次一百七十五万两(月息百分之一点二五)、第四次四百万两(年息百分之九点七五),共计一千三百七十五万两 。

四笔洋债,除了第一笔是向英商怡和、丽如洋行借的,其他三次均是向英商汇丰洋行借的,借款经手人均是胡雪岩 。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文章插图

有一点需要澄清,不是左宗棠专挑利息高的借,而是他根本借不到利息低的 。

在洋人眼里,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千疮百孔,洋人是轻易不借银子的,恭亲王奕訢出面借洋债都有被拒的时候,所以当时能借到就已经是不错的了 。

因为知道清政府的财政几近枯竭,左宗棠西征又急需用钱,所以在借的同时,洋人一定是有敲竹杠心理的,这无形中让利息又高了一截 。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借战争款,向来是高利,这是常识 。因为这个常识,洋人各种狮子大开口也就有说辞了 。

当然,利息之所以那么高,或多或少也跟左宗棠的性格以及经办人胡雪岩的商人秉性有一定关系,左宗棠是要不朽功名的,胡雪岩是要事中取利的,有这两个心态在,他们不可能玩命地砍价,只求速成,事成 。

为此,当时对左宗棠这种借高利贷打仗的做法,有很多不满反对的声音,一者认为这是“暂救燃眉之急,顿忘剜肉之悲,重利让之他邦,贫名播于邻国”,一者则认为胡雪岩在借款过程中没有力争,有奸商嫌疑,是要负责的 。

除了这两种良性的反对声音,还有险恶的攻击,其中的代表人物自然是李鸿章 。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文章插图

左宗棠对此是什么心态呢?

他有些忐忑,也有些自责 。

否则他不会推迟一年提用那笔五百万两的洋债,为的就是能少支一些利息 。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借重息洋债过程有瑕疵,但最终的效果却是毋庸置疑的 。

尽管付出了高利息,但却保证了西征军的粮、饷、器械供应,为收复新疆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这与那种附加政治条件、损害国家主权的借洋债是不可相提并论,更不应讥之为“饮鸠止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