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距今近1700年 世界最早的脉学专著

【《脉经》距今近1700年 世界最早的脉学专著】世界最早的脉学专著是什么专著?脉学著作 , 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 , 10卷 。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 , 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 , 阐析脉理、脉法 , 结合临床实际 , 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 , 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 , 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 , 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 , 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 , 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 。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具体看看世界最早的脉学专著等相关内容 。

《脉经》距今近1700年 世界最早的脉学专著

文章插图
成书背景
王叔和在《脉经·序》中说:“脉理精微 , 其体难辨 , 弦紧浮芤 , 展转相类 , 在心易了 , 指下难明 。谓浮为沉 , 则方治永乖;以缓为迟 , 则危殆立至 。”但当时尚无一本脉学书籍供医者研读 , 《内经》《难经》等书 , 文义深奥 , 多数人不能理解 , 更谈不上正确运用 , 致使“微疴成膏肓之变 , 滞固绝振起之望”(《脉经·序》) 。王叔和利用担任太医令的机会 , 博览群书 , 苦心钻研 , 总结《内经》《难经》以来逮于扁鹊、华佗、仲景等经论要旨 , 旁及古代有关说脉之篇 , 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 , 著成《脉经》十卷 , 九十七篇 , 首次对中医脉学从理论到临床运用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
流传版本
《脉经》距今近1700年 世界最早的脉学专著

文章插图
北宋熙宁元年(1086)校正医书局曾刊行《脉经》初刊大字本 , 其后绍圣三年(1096) , 国子监又刊行了小字本 。到了南宋 , 又有多种版本 , 既知者有福建建阳书坊刊本、广西漕司刊本 , 以及太医院何大任刊本和其他未详本 , 但以上版本均已失传 。所幸元代泰定四年(1327) , 河南龙兴道儒学重刊了《脉经》广西漕司本 。此后 , 又有何大任本《脉经》的影刻本和复刻本出现 。从而形成了所谓何大任本和龙兴本两大系统 。约在明代嘉靖年间 , 有一种佚名氏影刻本 , 是现存唯一接近宋版《脉经》原貌的刊本 。其他如万历时吴勉学刊的《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天启时缪希雍氏刻本 , 以及清代嘉庆年间阮元《宛委别藏》中的影抄本等 , 均属何大任系统的影宋本 。在元龙兴道本《脉经》之后 , 据以刊印的有明成化十七年(1474)的毕玉氏刊本和万历三年(1575)袁表氏刊本 。后者又衍为明天启时的沈际飞氏刊本 , 以及清嘉庆时的沈礼意《脉经真本》和道光间的张柏刊本 。在同治时 , 尚有姜国伊氏的《姜氏医学丛书》本 。此外 , 在道光年间有钱熙祚氏校刻的《守山阁丛书》本和黄鋐刊本 。在1911年又有《周氏医学丛书》本 。近世通行的《脉经》刊本 , 有《中国医学大成》本和人民卫生出版社本 。
校注、整理
北宋熙宁元年(1086) , 校正医书局根据《脉经》的不同早期传本 , 除其重复 , 补其脱漏 , 并将原书篇次依据内容类别而做了一定的改动 , 仍分为10卷 , 共97篇 。
作者简介
《脉经》距今近1700年 世界最早的脉学专著

文章插图
王叔和 , 西晋医学家 。名熙 , 高平(今属山东)人 。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 , 即公元210年 。他“性沉静 , 好著述” , 曾为太医令 。著有《脉经》 , 总结了汉以前有关脉学之成就 , 系现存我国最早脉学专书 。另对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进行整理 , 该书因战乱而散佚零乱 , 几至失传 。王氏重新加以编次 , 将《伤寒杂病论》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 始于王氏 , 使之不可湮没 。后世虽有人对他的整理加以非议 , 但多数人认为其功不可没 , 张仲景之学借王氏之编修整理才得以保存下来 。另著有《论病》六卷 , 未见传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