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火大吃什么食物好?为什么会胃火大?

很多人因为总是吃一些辛辣的食物,然后抽烟喝酒熬夜,身体越弄越不好 。虽然胃火大不是什么大的毛病,但是有这个问题会反应在身体上也很难受 。所以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 。那么胃火大吃什么食物好?为什么会胃火大?我们来看一看 。

1、胃火大吃什么食物好
1、李子:对于胃热没有食欲的人而言,吃点李子或者喝杯李子汁就能起到清胃热、开胃、增进食欲的作用 。李子所含的花青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有助增强人体免疫力 。每天最多吃4个,过量食用容易引起胃痛,脾胃虚弱者应少吃 。
2、石榴:石榴甘味入胃经,具有滋胃阴,清胃热,促进营气天生,改善大脑功能的作用 。石榴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抗胃溃疡、软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胆固醇等多种功能 。
3、石斛:石斛又名万丈须、吊兰、林兰、金钗华等 。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 。主治热病伤津,烦渴、舌干苔黑之证,常与天花粉、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 。
4、葡萄柚:葡萄柚中的柠檬醛成分可有效降低胃酸分泌速度、减少胃热的发生,一般来说,每天早上吃3、4瓣葡萄柚,一整天你都会有清新口气!
5、荸荠:荸荠是甘寒之物,能清胃热 。荸荠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黄疸、痢疾、小儿麻痹、便秘等疾病,尤其适合饭后食用 。
6、沙参:沙参具有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液的功效,适合胃脘隐痛、干呕、舌红少苔的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人群食用 。久病后伴有口干、消瘦、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症状的人群,可以配合石斛、麦冬等药膳食用 。
7、黄连茶:黄连是中药里清胃火的主力军,清胃热、泻胃火的功效很强,对治疗胃热性口臭尤为合适 。每日取黄连5克,用开水(约100毫升)浸泡,加白糖20克搅匀,以抵消黄连的苦味,分两次喝下,早晚各一次 。如果不喜欢加糖,或糖尿病患者出于病情考虑不能加糖的话,也可以在每天泡茶时放入黄连5克一同饮用 。
8、白萝卜:白萝卜对于促进肠胃蠕动有明显的效果,且白萝卜性凉,治胃热十分对症 。梨有润肺凉心、消痰去火的功效,跟白萝卜一起榨汁喝,不仅能掩盖白萝卜的辛辣味,还可以让食疗功效加倍 。
9、橄榄:橄榄自古以来就是醒酒、清胃热、促食欲的“良药”,能有效改善酒后厌食症状 。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冰糖炖服 。
10、豆腐:豆腐生食,味甘、性凉,能清胃热、生津液、消痰下气 。豆腐中含有石膏,石膏有降胃火功能 。豆腐属于寒性食物,对于有胃寒、腹胀、脾虚者都是不能多吃的 。
2、胃火大食疗
1、用鲜芦根、白菊花(干品)、鲜茅根、鲜荸荠、鲜桑叶、鲜竹叶、鲜薄荷叶、鲜金银花熬水喝 。具有清热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优点,对热症、伤暑、心烦、口渴、头痛、咽肿、鼻血、胃热、呕吐等病症有显着的预防和治疗保健作用 。
2、苦瓜100克,开水焯后切片,素油少许烧开,将苦瓜煸熟,西红柿洗净切月牙片同炒,酌加盐及调料、味精少许化开、与蒜末同时加入,翻炒后起锅 。此菜可清胃健脾 。
3、鲜芦根100克,竹茹2Q克,粳米100克,生姜10克 。将鲜芦根洗净切成小段,与竹茹同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煮成粥,粥将熟时加入生姜,略煮即可 。
4、枇杷15个 。将枇杷入锅,加适量水,以文火煎煮即可 。每日早晚分服 。
3、胃火大的症状及原因
胃火表现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 。胃火还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
胃火,即是胃热 。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中医称之为胃火,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 。中医认为,胃火调节应当遵循清热、清滞的原则,要饮食节制,太过热气的东西少吃,甜腻的食物少吃,饮食上应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并且适当注意口腔卫生 。药疗方面,可用川莲、灯芯花、莲子芯、麦冬等泻胃火 。
4、按摩穴位去胃火
1、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 。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
2、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 。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 。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 。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
3、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 。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 。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 。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 。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
4、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 。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 。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 。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 。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 。指压大敦有速效性 。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
5、丰隆穴:祛湿化痰
【胃火大吃什么食物好?为什么会胃火大?】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 。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
6、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 。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 。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
7、涌泉穴:滋阴降火
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 。《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 。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
8、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足少阳胆经,此穴在四脚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距趾甲根脚一分处 。主治往来寒热、口苦、肋痛、偏头痛、瘰疬(老鼠仓)、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四脚趾等处疼痛、运动性障碍等 。
9、厉兑穴:通调肠胃
专家说,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点压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 。用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2分钟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压另一只脚上的厉兑穴 。
10、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 。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 。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 。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