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秦始皇是如何处理李信的?
李信承诺嬴政率20万秦军就可灭楚 , 但他失败了 , 秦始皇很失望龙颜大怒 , 那么他到底是如何处置李信的呢?这是大家热衷于讨论的一个问题 , 但历史上没有记载 , 就连李信的个人传记也没有 , 我们只能从其它仅有的只言片语中去寻找这个问题的蛛丝马迹 。
李信 , 秦国名将 , 飞将军李广、唐太宗李世民的祖先 , 生卒年不详 , 他是秦始皇十分喜爱和信任的精神小伙 , 强壮果敢 。在秦国虎狼之师伐赵、灭燕、楚、齐国等战役中 , 他都有参与 。
文章插图
您还记得“荆轲刺秦王”的事吗?幕后指使这场谋杀的是使者燕太子丹 , 他是燕王喜的儿子、嬴政少年时的好朋友 , 结果被李信一路追杀 , 最终逼得燕王喜砍了他的头献给了秦王 。
“秦将李信者 , 年少壮勇 , 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 , 卒破得丹 , 始皇以为贤勇 。”——《史记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秦始皇亲口夸赞他:“李将军果势壮勇 。”
文章插图
从上述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秦始皇是非常看重李信的 , 对他的能力也是肯定的 , 他爱惜李信这样年轻有为的人才 。
秦国把六国打得落花流水 , 先后把韩、赵、魏三国收入囊中 , 而此时的楚国也被秦多次打败 。秦始皇下一步计划就是灭楚 , 尽快完成统一霸业 。这个重要任务的执行者他将在李信和王翦二人中选其一 。
有一天 , 秦王召见二位 。他先问李信说:“孤欲灭楚 , 将军算下需要多少兵?”
李信很自信答曰:“最多20万人 。”
秦始皇回过头问王翦 , 王翦沉稳答曰:“至少60万 。”
秦始皇鄙视道:“老王老矣!如此胆怯!还是小李果断勇敢 。”
于是秦始皇便派李信和蒙恬带着20万秦军出发了 , 时年 ,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 。秦始皇不支持王翦用60万兵出战 , 一方面怕消耗巨大的国力 , 另一方面也是怕老江湖王翦拥兵自立 。
王翦很生气很没面:“唉!你嬴政不是不说我老了吗 , 不是顾忌我吗 , 那我就回老家养老算了”于是王大爷就托词有病 , 回到老家频阳(今陕西省富平县)赏花钓鱼闲庭迈步去了 。
“於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 , 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 , 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 , 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 , 其言是也 。”……王翦言不用 , 因谢病 , 归老於频阳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文章插图
李信面对的对手是楚将项燕 。项燕 , 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 , 项家世代皆为楚国名将 , 对各种兵法都有深入研究 。当时20万秦军对40万楚军 , 李信确实轻敌了 。
一开始 , 李信进攻平舆 , 再攻鄢郢 , 都取得胜利 , 蒙恬攻击寝丘(今安徽临泉) , 也是完胜 。这次行动李信采取的是速战速决的闪电战 , 他率军到城父与蒙恬会师 。项燕有大招 , 他故意后退佯装害怕不敢打 , 并偷偷保留精锐强军准备时机从后突袭李信 , 李信更加轻敌 。一天 , 项燕大军突然攻入秦军两个营地 , 杀声震天 , 一下子杀死秦军七个都尉 。李信前后受敌 , 仅仅三天 , 秦军大败 。李信傻眼了 , 只好带着残余部队逃跑回秦国 。这是秦灭六国期间少之又少的一次败仗 。
文章插图
李信小瞧项燕更小瞧楚国 。楚国疆域广阔 , 春秋楚庄王时曾称霸中原 , 在争霸过程中是灭国数量最多的国家 , 曾先后吞并45个诸侯国 , 楚在战国中前期一度成为雄踞大江南北的大国强国 。而这次又是合纵抗秦的重要国家 , 就连名将老油条王翦都不敢轻视它 。李信败的心服口服 。这一战杀光了李信的锐气 , 自己也会认为秦始皇要处死他吧 , 说不定还要连累家人 。
李信的轻敌有点像不久前才死的燕国将军剧辛 。当时赵国逼走廉颇任用庞暖为将后 , 燕王喜伐赵前曾问剧辛能否拿下赵国 , 剧辛自信地说:“庞暖容易对付!”于是燕国就派剧辛率军去了 , 结果剧辛轻敌冒进 , 损兵折将一败涂地 , 被庞暖俘获杀死 。
文章插图
而李信败 , 虽未战死 , 他狼狈而归 , 让秦始皇丢了面子失了君威 。不管怎么说这次失败的罪责李信必须承担 。李信幸运的是秦始皇对他的处置很大度 , 可以确定地说并没有处死他 , 只是撸了他的统帅职务 。天下未定 , 楚、燕、齐还都未灭 , 秦始皇正需用人之际 , 他不会杀了李信 ,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戴罪立功 。
据载 , 秦始皇亲自去请赌气在老家休养的王翦 , 他放下皇帝的架子为之前对王翦的羞辱言语和态度而诚恳道歉 , 目的就是让王大爷出山统帅大军拿下楚国 。试想 , 如若不卸了李信的职务怎能让老王担任呢?
“始皇……自驰如频阳 , 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 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 , 将军虽病 , 独忍弃寡人乎!”——《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说实话秦始皇的胸襟比他曾祖父秦昭襄王大多了 , 秦昭襄王对赌气在家休病假的白起放的可全都是硬招 , 他多次令白起出山 , 白起不从就赐他一把剑让他自刎了 , 相比白起王翦很幸运 。
文章插图
秦王更换李信的统帅职务 , 就是为了亲自去请当时在老家“养老”的王翦 , 给足了老臣面子和荣誉 。相比李信 , 老姜王大爷这个老江湖考虑事情更周全沉稳 。王翦用独门战术灭楚 , 放大招——靠秦国强大的国力耗死楚国!这和李信的战术完全相反 。一个是拖时间 , 一个是速战速决 。事实证明王翦的耗劲厉害了 , 他耗时整整一年带着60万兵搞娱乐玩耍 , 就不出兵 。楚国的胃口被吊得受不了 , 逼着项燕出战 , 害的项燕兵败自杀 , 很快楚灭 。民间流传一句俗语:“楚虽三户 , 亡秦必楚” 。
文章插图
【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秦始皇是如何处理李信的?】接着说秦始皇处置李信的事儿 。秦始皇撸了李信的统帅职务并没有杀他 , 而是继续让他披甲上阵 , 小伙太年轻还需继续历练 。秦始皇让他南下平百越 , 王翦也去了 , 推测李信应在王翦手下历练 。接着李信跟随王翦的儿子继续征战 。李信伐楚失败三年后 , 也就是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 , 李信随王翦的儿子王贲攻取辽东 , 俘虏燕王喜 , 灭了燕国 。
第二年 , 李信与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由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开创的齐国 , 他们由燕国南部向南进军 , 避开西部齐王建布置的40万大军 , 不费一刀一剑直取齐都城临淄 。齐王建投降 , 齐亡 。
文章插图
李信在王贲麾下 , 为平定燕、齐立有战功 。
“而王翦子王贲 , 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之后再也从史书中找不到李信的蛛丝马迹了 , 就连他的生卒年都没有记载 。
不管怎么说 , 李信为了还报千古一帝的不杀之恩 , 会始终效忠于秦朝 , 肯定没有去造反 , 因为他的后代们人才辈出在陇西平安繁衍生息 。
其他网友观点秦始皇在决定攻打楚国的时候 , 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多少兵力可以拿下楚国?”
年少壮勇的李信说:“20万足以 。”
老成持重的王翦说:“非60万不可 。”
摒弃事后诸葛亮的心态 , 如果你是秦始皇 , 你会选择李信还是王翦?
文章插图
相信没有几个人会选择用王翦 , 六十万大军意味着什么?可以拥兵自重了 , 即便没有那个心 , 但光这六十万大军一开动 , 所需要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 况且这还不是近距离短时间作战 , 因此 , 六十万大军在大部分皇帝心中 , 都是一个相当让人肉疼的数字 。
对秦始皇来说也如是 , 所以秦始皇选择让李信为将去攻打楚国 。相比于屡立战功的王翦 , 秦始皇实际上更信任李信 , 这种信任也并非没有道理 。
李信在攻打燕国的过程中立下了头等功 , 当初 ,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 , 秦始皇大怒 , 提前发动了攻打燕国的战争 , 他派出的主帅就是名将王翦 。王翦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 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中唯一得善终的大将 。
文章插图
如果说白起为秦昭襄王开疆扩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 则王翦为秦始皇扫平天下立下了最强战功 , 还有他的儿子王贲 。
有意思的是 , 史书中所有关于李信的记载都离不开王翦父子 。比如攻打燕国之时 , 李信是跟着王翦去攻打燕国的 , 李信率领数千士兵作为先锋部队追击燕太子丹 , 一直追到了衍水 , 逼的燕王喜不得不派人杀死了燕太子丹献给秦国 , 而王翦攻下了燕蓟 , 秦军大胜而归 。
秦始皇对李信在战场上的表现很是满意 。当时可用的大将实际上并不多 , 最厉害的就是王翦父子 , 但秦始皇又不愿意让王翦做大 , 因此 , 他需要新生力量 , 李信无疑就是他选中的得力干将 。
文章插图
因此 , 这一战之后 , 秦始皇对李信很是信任 , 这种信任甚至超过了未有败绩的王翦 。所以当秦始皇决定攻打楚国的时候 , 首先想到的就是李信 , 然后才是王翦 , 问了同一个问题 , 得到了差距如此之大的回答 。
综合两人的答案 , 秦始皇决定完全可以用二十万的兵力来攻下楚国 , 他以李信和蒙恬为将 , 分两路攻打楚国 , 而王翦在知道秦始皇的选择后坚持告老还乡 , 回到了频阳老家 。
李信这是第一次独当一面 , 开始的战争非常顺利 。李信攻平与 , 蒙恬攻寝丘 , 双双大破楚军 , 然后李信乘胜追击 , 向北攻打鄢都 , 再往东南攻打郢都 , 又一路向西与蒙恬会师于城父 。他们想着接下来直接进攻寿春 , 然后攻灭楚国 。
文章插图
但就在这个时候 , 志得意满的李信不知道 , 他的背后始终有楚人跟随追击 , 三天三夜不曾停歇 , 大败李信 , 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昌平君起兵反秦 , 切断了李信的后路 , 致使李信大败 。
事实究竟如何 , 已经很难说清 , 但这一次攻打楚国 , 李信的大军败了 , 至少损失了七名都尉 , 最后狼狈回到了秦国 。
秦始皇知道后大为震惊 , 他想过这次攻打楚国的结果 , 但没有想到竟是这样的结果 。这个时候的他 , 突然就想起了王翦 , 看来只有王翦能够改变战争的结局 。
秦始皇这会也顾不得打脸了 , 赶紧跑到了频阳去请王翦 , 对于王翦非六十万不可的兵力也不计较了 。
文章插图
为了让秦始皇彻底对他放心 , 王翦还在出兵之前问秦始皇要了很多的田宅、园林等 , 并先后五次催促秦始皇兑现 , 为的就是让秦始皇知道他王翦除了为秦国效力没有别的心思 , 这六十万兵力完全就是为了攻下楚国而定的 。
经过李信之事 , 秦始皇也不能再说什么 , 就将六十万大军交给了王翦 , 然后等着王翦的凯旋 。王翦这一仗持续的时间很长 , 他到达楚国之后屯兵坚壁不出 , 每天做的事就是吃吃喝喝、玩玩投石比赛 , 这样坚持了一年 , 差点把楚军逼疯了 。
打吧 , 秦军坚壁不出 , 不打离开吧 , 又怕秦军出兵 , 一年后 , 楚军坚持不住了 , 当他们准备往东调兵的时候 , 王翦出兵了 , 大破楚军 , 杀死了楚国大将项燕 , 后又俘虏了楚王负刍 , 楚国基本被平定 。王翦经此一役再加上后来南征百越 , 得以封侯 。
文章插图
那么 , 在攻打楚国战败之后 , 李信又得到了怎样的处理呢?
《史记》对于李信的最后一条记载是:“而王翦子王贲 , 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从这里来看 , 李信打了败仗之后还曾上过战场 , 是跟着王翦的儿子王贲去的 。除此之外 , 再无他的记载 。
这一点就比较奇怪 , 王翦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就告老还乡 , 秦国实际上已经没有几个得力的武将了 , 按理说李信这样的武将如果受到重用 , 应该会在后来大放异彩 , 至少在秦末应该有他的身影 , 但是没有 。
这就说明李信攻楚失败后失了秦始皇的信任 , 即便他在此之后还上过战场 , 但也仅仅是秦始皇无将可用的情况下起用了他 , 而且还不是主将 , 等到秦始皇灭掉六国 , 秦始皇再不肯用他 , 很可能直接将他雪藏了 , 所以史籍中也失了他的踪影 。
其他网友观点秦国将军李信 , 就是王者荣耀里面的英雄的原型 。
战国末期的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 , 秦国将星云集 , 蒙恬蒙武兄弟 , 王翦王贲父子 , 而李信也是在这个时期一颗著名的将星 。
文章插图
王者荣耀中的李信
战国时期的韩国、赵国先后被秦王嬴政灭国后 , 秦军陈兵在燕国边境 , 太子丹压力山大 , 于是他派出荆轲准备干掉嬴政 , 结果刺秦失败 , 秦国怒而兴兵开始大举进攻燕国 , 当时的秦军主将是王翦、辛胜 , 而李信仅仅是秦军的一员小将 , 王翦主力在燕国都城蓟(今北京)附近击败燕太子丹军队 , 燕国军队退往辽东 , 李信带领几千人追击到太子河(辽宁省中部辽阳地区)迫使燕王喜割掉自己儿子燕太子丹的人头献给秦国 , 于是秦军撤退 , 燕王喜则继续占据辽东为燕王 。
文章插图
秦国灭楚前的形势图
相比较与王翦的大兵团作战 , 此次李信仅率领数千军队追击到辽东地区 , 深得秦王嬴政认可 , 在征求灭楚的方略时 , 年轻的李信说 , 灭楚只需20万军 , 而事后秦王嬴政询问王翦时 , 王翦则说必须得60万军队 , 于是在嬴政看来 , 王翦已经老了 , 于是就决定人们李信为主帅进攻楚国 。
而第一次攻燕战争结束后 , 王翦也确实申请退休了 。
王贲灭亡魏国后 , 秦军开始灭楚战争 。嬴政命令李信为主帅、蒙恬为副将 , 率大军20万进攻楚国 , 最开始李信在楚国打得还是不错的 , 攻破楚国旧都郢 , 并与蒙恬会师在城父 , 不过很快李信遭到楚国人的反击 , 被楚将项燕也就是项羽的爷爷给打得大败 , 秦国灭楚失败 。当然这里面不完全是李信的责任 , 因为秦军攻破郢都后 , 嬴政派出大臣昌平君来镇守郢地 , 但是昌平君本就是楚国人 , 可能是眼见楚国灭亡于心不忍 , 最终反戈一击 , 于是李信大败 。
此后秦始皇又亲自找到王翦 , 许诺王翦要求的60万大军 , 于是王翦带兵进攻楚国后击败项燕 , 俘虏楚王负刍 , 而后楚人再立昌平君为新楚王 , 继续抵抗秦军 , 最后仍旧在淮南被王翦击败 , 楚国最终亡国 。
文章插图
秦始皇时代所向无敌的秦军
相比较战败全家被杀的秦将樊於期 , 李信的是幸运的 , 可能是秦王嬴政还是比较欣赏这个年轻人 , 之后李信与王贲一起参与攻破燕王喜灭亡燕国和灭亡齐国的战争 , 然后历史书籍上就没有了关于李信的记载 。
在后来秦末乱世之中 , 王翦的孙子王离仍然在和项羽大战巨鹿 , 却没有了李信的影子 。
可是到了西汉武帝时期 , 李信重现江湖 , 当然此时已经是李信的后代 , 也就是司马迁最为尊敬的飞将军李广 , 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 , 司马迁明确记载了李广的祖先就是秦朝的李信 , 并且说李家世代骑射 , 而且还说李广和堂弟李蔡 , 均是出身良家子 , 这样的记载说明了李家世代仍然是军人出身 , 而且当年没有收到秦王嬴政的处罚 , 否则就不是良家子了 。
其他网友观点秦以严刑峻法著称 。
依秦律 , 李信会受到比死刑更恐怖的处罚的 。
可是 , 嬴政却对李信做了“宽大处理” 。
秦王政对此事的处理 , 彰显出帝王韬略 。
丧师辱国的李信前225年 , 秦决意灭楚 。
秦王政问众将:灭楚 , 需要多少兵马?
青年将领李信答:20万就够了!
老将王翦答:非60万不可!
嬴政大笑:王将军老啦!保守呀!还是李信豪气 , 就李信上吧!
李信为主将 , 蒙武为副将 , 20万大军伐楚 。
文章插图
结果 , 楚将项燕“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 杀七都尉 , 秦军走” 。
秦军大败!
依法当严惩对于败军之将 , 秦国的律法是有严格的处罚规定的 。
将自千人以上 , 有战而北 , 守而降 , 离地而逃 , 命曰国贼 。身戮家残 , 去其籍 , 发其坟墓 , 暴露其尺骨 , 男女公于官···——《尉缭子》对秦法的阐述
千人以上的战败 , 就要看成是“国贼” , 受到如此恐怖的惩罚 。像李信这种20万级别的战败 , 死1000次都不够!
8年前 , 另外一位青年将领樊於期 , 攻赵时被李牧击败 。
樊於期自知难逃一死 , 就逃到了燕国 。
文章插图
2年前 , 樊於期的人头 , 成了荆柯刺秦的敲门砖 。
听闻李信战败的消息 , “始皇震怒”!
顶格的处罚 , 似乎正在等着李信!
轻微的处罚但是 , 李信却似乎只受到了极为轻微的处罚 。
3年后 , 攻辽东之战 , 李信以副将的身份出战 , 俘燕王喜 。
4年后 , 灭齐之战 , 李信再次以副将的身份出战 , 一举灭齐 。
伐楚失败 , 李信也只不过是从灭楚之战的主将 , 降为灭齐之战的副将!
而李信的副将蒙武呢?
文章插图
1年后 , 秦再次伐楚 。蒙武又作了王翦的副将!
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那么 , 秦王为何对李信、蒙武如此宽容呢?
嬴政认账故善战者 , 求之于势 , 不责于人 , 故能择人而任势 。——《孙子兵法.势篇》
“始皇震怒”后 , 马上去见王翦 。
嬴政是领导 , 完全可以召见王翦!亲自登门造访 , 可见其诚!
嬴政开口第一句 , 就表明了攻楚失败的责任人:我不听你的计策 , 现在 , 李信果辱国!
攻楚失败 , 我嬴政是第一责任人 。
随后 , 嬴政又和王翦再次确认:打楚国 , 就用60万人!
嬴政的表态 , 表明了态度:攻楚之败 , 始于庙算!
秦在此前的统一战争中 , 用兵规模大致为:灭奄奄一息的韩、魏 , 用兵10余万 , 灭燕、赵 , 都用兵超过30万 。
文章插图
既然灭赵、燕都需超过30万大军 , 凭什么相信20万大军就能灭楚呢?
20万攻楚 , 是嬴政与李信等人集体做出的结果 。
既然如此 , 嬴政不单单偏责于李信 , 自己揽下责任 , 修正错误 , 正是明君风范!
嬴政疑似有私心保护李信、蒙武 , 嬴政似乎有私心 。
当初命李信挂帅伐楚 , 除了作战方略问题外 , 嬴政似乎还有其他考虑 。
在整个大秦统一战争中(无论是灭楚前还是灭楚后) , 除了最弱的韩国是被内史腾所灭 , 其余五国 , 全部是王翦、王贲父子所灭!
而且 , 在一年前 , 王贲还曾大败楚军 , 夺取了十余座城池 , 对楚国的情况有一定了解 。
文章插图
如果嬴政当初以王翦年老而不用 , 那为何不用其子王贲呢?
对王翦、王贲父子 , 秦王未必没有戒备之心!
嬴政“违法”留李信、蒙武(依秦律 , 蒙武之子蒙恬也逃不掉) , 很可能是对王翦父子留一手 。
依秦军制 , 王翦、王贲父子功劳再大 , 也未必能威胁嬴政 , 但作为君主 , 仍有责任尽可能避免功劳过度集中于某一个将领 , 预防“功高不赏”的局面出现 。
李信、蒙武 , 虽然伐楚失败 , 但已经多次证明了他们是不可多的良将 。
留着李信、蒙武等人 , 未必没有预防王翦父子的意思!
题外话李信躲过一劫 , 留得有用之身 , 继续为秦效力 。
遗憾的是:李信的后人 , 却在另一位雄才大略之主手下遭遇灭门之祸!
李信的后人李陵 , 提五千步卒北伐匈奴 。结果 , 孤军无援 , 全局覆灭 , 李陵被俘 。
当时 , 李陵似乎还没有投降 。
汉武帝“震怒” , 夷灭李陵三族!
遇到嬴政 , 是李信的幸运 。
嬴政能“扫六合” , 绝对不只是“奋六世之余威” 。他本人的胸怀、韬略 , 配得上“千古一帝”!
其他网友观点秦始皇肯定不能太过处理李信 , 大不了撤职历练重新再来 。
说起李信率20万秦军被10万楚军打败的主要责任全部让李信一个人扛确实有点冤 。说到行军打仗不说地理 , 不说民风民俗 , 不说粮草简直就是耍流氓!
淮河流域是什么地方?项燕口中所谓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地方 , 刘邦口中大丈夫当如是也的地方 , 项羽口中所谓的“彼可取而代之”的地方 。秦国虎狼之师确实威猛但是在淮河流域的人看来不过如此罢了 。所以秦始皇也认为王翦真的是老糊涂了 , 区区一座寿春难道还需要60万秦国的虎狼之师?
秦始皇的想法当然没错 , 如此这般代价大风险也高 , 如果按照王翦的想法就真的把秦国的命脉交到了王翦的手中 , 风险太大 。即使成功消灭10万楚军对秦国的消耗也大 , 打仗打的是粮草 , 可是王翦用60万大军跟10万楚军耗了一年多 , 直到楚军弹尽粮绝逼迫项燕出兵与之决战 , 秦军才最终取胜 。
淮河流域自古民风彪悍 , 素有自古倆淮出精兵的传统 。李信失败最大的责任在秦始皇 , 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 认为淮河流域的一座寿春没有那么难以攻克 。这样的毛病在以后的前秦中也体现了出来 。当年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符坚率百万大军进攻寿春 , 结果被8万淮河流域的北府军打败 。三国时期逃难的袁术占据寿春就敢称帝 , 虽然失败了但是其部下的淮泗精兵南下建立了三分天下的东吴 ,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 , 鲁肃 , 吕蒙都是安徽人 , 陆逊也是从小就在安徽长大的 , 所以也算半个安徽人 。
北方政权的曹操集团占据合肥就可以让东吴无法北上 , 南方政权占据寿春就可以让西北的秦军难以南下 , 江淮地区是决定争夺天下的关键所在 。
总之这事李信败的不冤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嘛 , 李信太年轻了王翦带兵打仗多年他这个老狐狸心里门清 , 60万秦军还要付出巨大代价围城一年多让城里楚军弹尽粮绝才肯主动迎战 。李信战败的责任大头在秦始皇小头在李信 。自从安徽大泽乡起义过后楚怀王熊心在江淮地区招兵买马推翻秦朝 , 刘邦项羽当时也都是其部下 , 按当时的战力江淮地区的士兵素质完虐秦军 。至于项羽这个常胜将军为何会一败不起被逼乌江自刎 , 我认为主要是项羽犯了三个致命错误 。
第一 , 项羽在秦国核心区域嗜杀成性失去民心 。第二 , 项羽不礼贤下士失去了中下层有能力的人的辅佐 。第三 , 项羽谋逆犯上 , 弑杀君主 , 这样使前期反秦兴楚的空前凝聚力瓦解 。楚怀王扶持刘邦做汉中王压制项羽做大做强导致了项羽杀楚怀王熊心 , 之后项羽跑到徐州自称西楚霸王 , 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又如何?名不正则言不顺 , 江淮地区可是楚国后期的政治文化中心 , 江淮地区楚国贵族无数 , 楚国的遗老遗少势力在这里盘根错节 , 哪怕至今安徽的江淮地区也有12000多个带郢的村庄 , 是全国之最!最后垓下之战当中项羽还是在江淮地区的乌江被刘邦干掉了!
刘邦一直败都能再次重新崛起 , 而项羽只能一直胜利 , 有一次败就起不来了 , 这就是刘邦与项羽之间最大的区别 。
其他网友观点李信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出现 , 最重要的事迹就是在秦王嬴政在接连消灭了韩国、赵国、魏国并驱逐燕王喜之后准备乘胜在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继续攻打楚国 。此次的主将嬴政想任命“年少壮勇”李信 , 李信当年曾经率领数千士兵追捕燕太子丹 , 嬴政对他印象非常好 。
文章插图
所以 , 嬴政问他:“吾欲攻取荆 , 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 李信回答说不过用二十万人即可 , 嬴政再转身问老将王翦 , 王翦却回答:“非六十万人不可” 。嬴政认为王翦老了 , 怯懦了 ,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而王翦感觉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了 , 于是便告老还乡了 。
文章插图
李信与蒙恬兵分两路南下攻打楚国 , 最开始还是比较顺利的 , 但是后来却被楚国军队长途奔袭 , 李信大败而回(破李信军 , 入两壁 , 杀七都尉 , 秦军走) 。《史记》中没有记载嬴政得知李信战败之后是如何处理李信的 , 但是说嬴政当时的表现是“大怒” 。并且立即亲自去找已经在频阳老家的王翦认错(始皇闻之 , 大怒 , 自驰如频阳 , 见谢王翦) 。
文章插图
嬴政本人曾经当面笑话王翦老了 , 怯懦了 , 自以为李信才是少年将才 , 结果不仅被李信战败的事实打脸 , 还要亲自去给王翦道歉 , 可以想象嬴政有多么难堪了 , 也可以想象李信的下场有多惨了 。
但是没想到 , 嬴政不仅没有处死李信 , 反而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和二十六年先后随王翦之子王贲破灭燕国和齐国 。而且 , 在百年之后 , 他的后世再次显赫起来 , 他们就是陇西李氏 , 其中出名的人物包括飞将军李广以及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等等 。
其他网友观点秦横扫六国之势既成 , 在灭掉韩、赵、魏、燕四国后 , 嬴政决定出兵消灭楚国 , 而李信就在灭楚之战这场关键的战役中吹了个牛:“区区二十万人马我就可以搞定!”
荆人因随之 , 三日三夜不顿舍 , 大破李信军 , 入两壁 , 杀七都尉 , 秦军走 。秦王给了李信兵马二十万 , 结果被项燕打的屁股尿流 。
文章插图
按照秦国的律法和军制赏罚一直分明 , 李信作为败军之将逃回秦国 , 嬴政能饶了他?偏偏出现例外 , 秦王并没有严惩李信 , 反而在后面的战事中让李信戴罪立功 。比如: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 , 李信随王贲攻取辽东 , 俘虏燕王喜 , 燕国灭亡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园前221年) , 李信与王翦之子王贲率军从燕国向南进攻齐国 , 顺势灭掉齐国 。
可见伐楚之战的责任并不在李信身上 , 秦王当然不会为难李信 。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 整个伐楚战争 , 秦国以完全实力碾压楚国 , 交锋过程中反而不像一场战争 , 更像一场秦内部的政治博弈 。尤其楚国的命运 , 竟然由王翦的个人前途起伏而定成败 , 可见楚国的存亡在秦王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那么伐楚战争的的失败应该让谁买单?
———必须是嬴政!
我们再回到伐楚之前 , 嬴政带着很强的政治目的去选将 。“秦将李信者 , 年少壮勇 , 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 , 卒破得丹 , 始皇以为贤勇 。”史书中交代 , 是因为李信年轻勇猛的表现获得嬴政的好感 , 实际上嬴政首先提问李信伐楚用多少人 , 而不是提问王翦 。论资历、水平李信凭什么能压王翦一头?很明显嬴政有扶持亲信 , 培养自己军方代表的小心思 , 就这样匆匆忙忙的确定人选 。
文章插图
相比王翦提出六十万的兵马 , 李信只用三分一的兵马确实让嬴政放心 , 更放心的是李信没有王翦三朝元老般的人生经历 , 也没有王翦功劳高筑的军事威望 , 用李信这个也能冲锋战争的傻白甜很放心啊!在主观意识里嬴政也认为楚国是强弩之末 , 分分钟搞定得事 , 所以第一个忽略了王翦正确的军事判断 , 一不小心给李信的失败埋下潜伏的政治危机 。
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郢 , 破之 , 於是引兵而西 , 与蒙恬会城父 。
其次 , 李信失败了但不能归根到军事才能不足 。我们纵观李信用兵 , 善于长途奔袭 , 各种横冲直撞 , 生猛的一笔 。他在伐楚过程中也延续了这种军事风格 , 一路势如破竹准备和蒙恬汇合 , 形成攻坚之势 。结果意外发生了 , 秦国昌平君反叛 , 这次意料之外的倒戈 , 打乱了李信行军路线 , 说好的合二为一 , 化整为零 , 结果反而被围困进退两难 。李信被一个巴掌扇懵了 , 只能突围逃命 。
文章插图
假设李信的军事行动顺利进行 , 很有可能把楚国击破 。可惜李信也是想好好表现自己 , 又遇到嬴政急于求成 , 两人都忽略了很多意外因素 , 缺失了王翦用兵的稳健、老辣 。如果王翦直接用六十万人马攻打楚国 , 叛徒估计没有胆子造反吧 。所以 , 李信的失败不能全部归咎到个人头上 , 嬴政才是第一个开的坏头 , 最后没有办法了只能请王翦出山 , 这才把楚国消灭了 。
灭楚之后王翦父子都功臣身退 , 我们也能看出始皇帝还是很有格局 。用人方面不能称得上不拘一格降人才 , 至少也能做到知人善用 , 李信战败后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 主动放下面子 , 降低身价请王翦出山 。并没有强制让李信背锅 , 仗着自己君王的身份颐气指使 , 任意发挥 。反而知错能改继续重用李信终于成就大业 , 况且始皇帝没有点度量怎么能成就千古一帝?
其他网友观点秦国在当时有个《军功奖励制度》 , 这个《军功奖励制度》对打仗胜负的奖惩 , 是有严格规定的 。如果打了胜仗 , 肯定会升级升职 。如果打了败仗 , 一定会降级降职 , 乃至受到惩罚 。
可是 , 秦国将军李信带着20万秦军和楚军作战时 , 被攻破两座军营 , 损失了七个都尉 。虽然《史记》上并没有说损失了多少人马 , 但“都尉”是仅次于“将”的中高级军官 , 损失七个“都尉” , 说明损失其实是非常大的 。
文章插图
(李信剧照)
李信损失这么大 , 气得秦王嬴政只好亲自前去向王翦道歉 , 低三下气请王翦出山 , 给他60万军队 , 让他带着去和楚国作战 。可以说 , 李信让秦王嬴政不但损失了军队 , 还损失了面子 。
不过 , 虽然李信让秦王嬴政蒙受这么大的损失 , 但是奇怪的是 , 秦王嬴政竟然没有处罚李信 。虽然攻打楚国的时候 , 秦王嬴政再也没有让李信跟着去 。可是随后 , 秦王嬴政就派他跟着王翦的儿子王贲攻打辽东 , 俘虏了燕王喜 , 让燕国彻底灭亡 。紧接着 , 秦王嬴政又派他和王贲一起去攻打齐国 , 攻入齐国都城临淄 , 灭掉齐国 。
此后 , 虽然历史上再没有关于李信的记载 , 但是 , 因为飞将军李广是李信的后人 , 由此可见 , 李信后来应该还活得好好的 , 直到老死 。否则的话 , 他的后人中也不会出现李广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 。
那么 , 明明李信打了败仗 , 捅了那么大的娄子 , 为什么他不但没受到处罚 , 反而受到优待呢?
其实 , 要回答这个问题 , 也不难 。
秦王嬴政和秦昭襄王的性格是很相似的 。我们来看看 , 秦昭襄王是如何处理白起和王龁的 。
文章插图
(白起剧照)
白起是百战百胜的将军 , 对秦国攻城略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 , 秦昭襄王最终赐死了他 。王龁打仗的能力比较一般 , 在长平之战的时候打不赢 , 因此秦昭襄王换上了白起 , 才打赢了长平之战 。后来 , 在邯郸之战的时候 , 秦昭襄王先是派王陵去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 攻不下来 。于是又派王龁去 , 还是攻不下来 , 而且损兵折将 。就这么一位“常败”将军 , 秦昭襄王对他却一直非常重视 , 给予他很高的优待 。
那么 , 为什么白起打了那么多大胜仗 , 秦昭襄王赐死了他 。王龁不会打仗 , 屡战屡败 , 秦昭襄王还对他那么好呢?
根本的原因 , 就是王龁由于打了败仗 , 因此他所立的功劳并不高 , 野心并不大 , 不会对秦昭襄王构成威胁 。而白起所立的军功很高 , 打仗能力又强 。秦昭襄王对他很担心 , 所以最后要杀掉他 。
我们再来看秦王嬴政时期的王翦和李信 。
当秦王嬴政派王翦去攻打楚国的时候 , 王翦向秦王嬴政要60万人马 。当时秦王嬴政说 , 王将军老了 , 胆小了 。然后他问李信 , 李信说只要20万人马 。也因此 , 秦王嬴政最终派李信去打楚国 。
文章插图
(王翦剧照)
那么 , 秦王嬴政真的认为王翦老了吗?显然 , 他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那不是他的真心话 。他的真心话是什么?是担心把60万大军交给王翦 , 相当于把全国的军队都交给了王翦 , 王翦掌控了全国的兵权 , 如果对他反戈一击 , 该怎么办?或者王翦不反戈一击 , 而是打到楚国去以后 , 在楚国称王 , 带着60万军队打回来 , 进攻秦国 , 把他给灭了 , 又该怎么办?
秦王真正担心的 , 其实就是这一点 。
后来 , 王翦在答应重新出山的时候 , 已经明白了秦王嬴政的担心 。所以 , 他连续五次向秦王嬴政提出 , 要给予他封地 。甚至走到边关的时候 , 他还派人对秦王嬴政说 , 请嬴政一定要兑现给他的封地 。当时身边的人就问王翦 , 说王将军你是个大气的人 , 为什么却反复计较这件小利呢?王翦就告诉身边人说 , 他这样做 , 就是让秦王嬴政放心 。既然他王翦那么在乎秦国内的土地 , 就不会带着军队造反 , 或者留在楚国不回去了 。
李信显然也是明白秦王嬴政的担心的 。所以他一开始就只向嬴政要20万人 。李信也许知道这20万人 , 不一定能打败楚国 , 但是为了不让秦王嬴政担心 , 因此只带20万人出去 。
李信做事情 , 这么让秦王嬴政放心 , 秦王嬴政怎么还会不重视他呢?
(参考资料:《史记》)
其他网友观点李信在历史上的活动轨迹主要集中在秦始皇一朝 , 从公元前228年到公元前221年的7年间 , 史书有李信的记载 , 除此之外 , 再无记载 , 李信这个人仿佛只存在了7年一样 , 其实并不是这样 。
历史上的秦国被称为暴秦 , 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秦军残暴 , 杀人如麻 , 整个战国时期光是秦国斩杀的东方六国士兵人数就达到了200万多人 , 其中白起一人就杀了一百多万 。
二是秦法严苛 , 一人犯法 , 全家连坐 , 一家犯法 , 全伍连坐 , 一伍犯法 , 全什连坐 。看上去秦法是相当严苛 , 而且毫不讲人情 。
文章插图
正是因为秦国给了东方六国这样的印象 , 所以才会被称为暴秦 , 而对于为秦国打仗失败的将军 , 理所当然处罚会很重 , 事实上秦国还有不少这样的先例 , 比如秦国名将樊於期 , 就是那个逃到燕国用自己的首级换取荆轲刺杀秦王的那个秦将 , 樊於期因为教唆并协助秦王政的弟弟长安君成蟜造反 , 失败后逃走 , 秦王政诛灭了樊於期所有在秦国的族人 , 全部斩杀 , 可见秦法严酷 。
但樊於期属于叛乱 , 跟秦将打了败仗还是有区别的 , 如果秦国的将军在外打了败仗 , 也都是有处罚的 , 但远远没有诛杀三族这么严重的处罚 , 比如秦国将领王陵 , 在长平之战后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 结果损失了五校秦军合计4万人 , 秦王政对王陵的处罚上免去官职 , 削去爵位 , 并没有杀他 , 可见秦法对战败的将领并不残酷 。
文章插图
还有名将王龁 , 就是那个在长平之战前期指挥秦军攻击廉颇的秦军主帅 , 在白起到长平前线前 , 就是王龁作为主帅指挥秦军作战 , 在王陵攻打邯郸城失败被免职后 , 秦国换上了王龁继续攻打邯郸城 , 结果王龁还是被救援赵国的魏楚联军击败 , 损失惨重 , 结果是秦王政都没有处罚王龁 , 因为两个月后王龁再次领导进攻赵国的汾城 , 估计最多也就是剥夺部分爵位 。
所以 , 秦国没有斩杀作战失败秦国将领的先例 , 除非秦将背叛秦国 , 那样的话 , 处罚就非常重 , 就是诛灭三族的重罪 , 所以李信率领20万大军在楚国作战失败 , 秦王政对李信的处罚也只是剥夺部分爵位 , 并没有杀他 , 甚至都没有免去官职 , 所以说秦法并不残酷 , 说秦法残酷都是被秦国所灭亡的原东方六国人说的 。
况且李信在攻打楚国的失败还有意外的原因存在 , 如果没有这个意外原因 , 说不准李信攻打楚国还有机会获得胜利 , 这个意外原因就是:秦国国相昌平君发兵背叛秦国 , 趁机攻打李信 , 导致李信前后受敌 , 被楚国大将项燕击败 , 最终大败而归 。
文章插图
李信在率领军队攻打楚国时 , 是一名年轻将领 , 而年轻就会气盛 , 所以李信向秦王政提出用20万大军灭亡楚国 , 而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却提出要60万大军才能灭楚 , 作为秦王 , 当然是最小的代价能取胜更好 , 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李信 。
然后李信就率领20万大军开始攻打楚国 , 而蒙恬的父亲蒙武是李信的副将 , 李信攻打楚国的战役遭受了楚国大军的前后夹击 ,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昌平君的反叛 , 昌平君是楚国公子 , 他的母亲是秦国公主 , 也就是说昌平君是秦楚两国政治联姻的产物 , 他的外祖父是秦王政的祖爷爷秦昭襄王 , 算起来昌平君和秦王政也是亲戚 。
文章插图
昌平君当时任秦国国相 , 并且在自己位于楚国的封地郢城 , 当李信率军攻楚时 , 昌平君由于巨大的压力 , 开始选择背叛秦国 , 联合楚国军民在背后切断了李信的粮道 , 并与项燕一起前后夹击李信、蒙武大军 , 李信的20万大军在楚军前后夹击之下被打得惨败而归 。
正是因为这个意外原因 , 才导致李信大军的失败 , 李信损失惨重 , 具体死了多少人没有记载 , 至少损失过半才叫惨重 , 李信大军另外还损失了七个都尉 , 一个都尉至少指挥数千军队 , 七个都尉都被杀 , 可见秦军损失惨重 , 李信回到秦国后 , 秦王政并没有特别严厉处罚李信 , 因为就在李信攻楚的三年后 , 李信作为王翦儿子王贲的副将 , 率领秦军攻打燕国 , 可见李信没有被免职 。
文章插图
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前夕 , 李信还参与了灭亡东方最后一个国家齐国 , 可见李信是活到了秦王政统一天下并自称皇帝之后 , 从李信攻楚时是个年轻人来看 , 到秦王政统一天下之时 , 也不过只有4年 , 换句话说 , 秦王政统一天下之时 , 李信年龄也不大 , 不会超过40岁 , 否则也不会被称为年轻气盛了 。
算起来 , 李信有可能比秦始皇年轻十岁左右 , 秦始皇去世的时候只有50岁 , 况且秦始皇在位时没有杀害任何一位功臣 , 所有的功臣都活了下来了 , 包括功高盖主的王翦和王贲父子都没事 , 更别说李信 , 所以李信很有可能会活到楚汉相争之时 。
文章插图
另外 , 李信的家族是出自陇西李氏的大家族 , 在秦朝及汉朝西汉时期都非常显赫 , 其家族更是人才辈出 , 西汉的李广、李陵家族 , 唐朝的李渊 , 都是李信的后代 , 所以如果没有生病的话 , 李信就应该是自然死亡 , 秦始皇更不会对李信有什么处理 。
其他网友观点在历史长河中有过不少的战事 , 在军队之中纪律是最重要的 , 一个高质素的军队也离不开将领的对作战的正确指挥 , 将领就如军队的眼睛 , 是在两军对战中取胜的决定性因素 。李信是两千多年前的著名将领 ,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之中李信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
李信年轻有为 , 年纪轻轻就打过不少的仗 , 基本上都是赢得很漂亮 。人人都夸赞李信李将军骁勇善战 , 李信因此骄傲的飘飘然 。在嬴政二十二年 , 秦国派兵攻打楚国 , 就连老将王翦都没有足够信心战胜军力强大的楚国 , 保险的说至少要出动60万士兵才有可能攻下楚国 , 但是意气风发的李信却信誓旦旦的说只要20万军力就可攻下 , 秦王闻之大喜还认为王翦是年纪越大就越没胆量了 。
李信可以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 带着20万士兵就去攻打楚国了 , 虽然一开始是捷报连连 , 但是楚国也不是那么好惹的 , 就在李信带兵乘胜追击的时候被楚军诱敌深入 , 最后落得惨败 , 秦国在李信的带领下最终只能是落败归国 。李信在此战失利之后本以为是必死无疑了 , 但是秦始皇对此的态度竟让人大跌眼镜 , 面对啪啪打脸的将军李信 , 秦王竟没有加以责怪 , 在之后很多的战争中李信都被委以重任 。秦王知道战事失利的原因后亲自像老将王翦去赔礼致歉 , 可以说是非常的礼贤下士的 。
所以 , 在秦国面临灭亡之际 , 李信是誓死不降以报秦王的信任以及恩典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 虽然历史将他暴政的行迹写了下来 , 但是他也是有很大的长处的 , 光对待士兵将领绝对说的上是数一数二的 , 这一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能及得上他的 , 也难怪他能统一六国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2020万圣节创意活动策划文案【5篇】
- 上海五险一金计算器 上海贷款20万扣税吗
- 2020万圣节活动策划方案汇总5篇
- 被辽朝“孤儿寡母”击溃 宋太宗派20万大军北伐
- 曾统帅20万大军平乱 颜真卿不止书法出名
- 退伍费有20万元想自己留5万剩下交给父母,但父母要我全上交,合理吗?
- 98万贷款25年月供多少,贷款20万10年月供多少
- 结婚女方要20万彩礼贵吗?女方陪嫁的钱归谁?要彩礼必须陪嫁吗?
- 全球累计确诊病例逾365万,仅仅美国就超120万例,美国的疫情拐点在哪里?
- 上海公积金怎么可以贷120万 上海公积金贷款金额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