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的“木鼓舞”主要是有哪四部分组成

《木鼓舞》由四部分组成 , 舞蹈首先展现了 , 由巫师“魔巴”带领全村健壮剽悍的阿佤男子 , 以藤条捆绑已选择好的巨大树干后 , 在骑于树干 “魔巴”的一路领唱下 , 拉木人边踏歌为节 , 边迎合高呼地拉木前进直达村寨的歌舞 。这段古朴而粗犷的歌舞“拉木鼓” , 气氛神圣庄严 , 舞步自然成韵 , 极具原始崇拜意味 。
第二段以舞蹈形式出现的“进木鼓房” , 集中以模拟舞姿来表述人们挖凿、制作“木鼓”的劳动过程 。结束于新“木鼓”诞生后 , “魔巴”手持树枝 , 在大八字“蹲裆步”的行进中 , 引导“木鼓”进入“木鼓房”的庄严过程 。
第三段“敲木鼓” , 是《木鼓舞》表演中最为热烈和精彩的高潮部分 。全段以娴熟的击鼓技巧和粗犷舞姿 , 集中展现了表演者模拟佤族日常生活中的祭祀、巡逻、报警、作舞等情景为内容的多种舞蹈套路表演 。舞蹈开始由一至二人击鼓进行表演 , 鼓点的音色与节奏随舞蹈内容的变化而改变 。当舞蹈进入高潮时 , 另有三四名手持彩绘鼓槌的剽悍男子进入场地 , 边击鼓 , 边围鼓旋转、跳跃 , 将“敲木鼓”的欢腾气氛推向极致 。人们在以此欢愉神灵 , 求得来年的五谷丰登、人畜两旺的同时 , 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最大愉悦 。
【佤族的“木鼓舞”主要是有哪四部分组成】“祭木鼓”是《木鼓舞》最后对“木依吉”大神进行崇拜的一段程式性礼仪舞蹈 , 舞蹈语汇简单、质朴 , 富有浓厚的原始仪式气氛 。
随着历史的进展 , 佤族人们的意识和观念也随之发生了飞跃的变化 , 新兴的科学文化取代了旧社会的封建迷信 , 但作为具有民族传统祭祀性的《木鼓舞》并没有消失 。它以一种不失民族传统风范的崭新面貌 , 成为阿佤人认同并喜爱的自娱性舞蹈形式 。
每逢年节庆典 , 佤族男女老少都会穿戴一新 , 在“木鼓”的敲击下跳起《木鼓舞》来 。人们围绕着“木鼓房” , 携手成圈翩跹起舞 。他们以曲膝、弓腰表示对“木鼓”的敬仰 。人们不分男女老少按逆时针方向围圈缓慢转动 , 动作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 。第一拍右脚向右斜前方上一步 , 双手曲肘举至头斜上方 , 身体后仰;第二拍左脚跟踏一步 , 双手甩至身后斜下方 , 身躯前倾 。如此反复 , 动作规律而平稳 。舞蹈以敲打木鼓者的领唱与众人踏节而歌为伴奏 。歌词多以述说民族历史、祭祀和劳动生产、生活等方面为内容 。整个歌舞表现了佤族人民制作木鼓过程和木鼓落成时的喜悦心情 。咚咚的木鼓声和不时的高吭歌声、欢呼声 , 伴着充满激情的舞蹈 , 强烈地表现了佤族人民纯朴的乡土情感和执着追求“求生存、图发展”的民族精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