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为什么可以垂帘听政?
听政这个词根本不准确,慈禧,这个当时只有二十七岁的女人,实际上是垂帘“亲政” 。
为什么要发动辛酉政变?为什么要垂帘听政?只为了皇权的延续!
文章插图
咸丰皇帝遗诏的漏洞,让慈禧和慈安变成了两个“人形图章”!咸丰帝对身后事的安排有个巨大的漏洞 。
那就是决策权没有明确!
同治皇帝只有六岁,没办法亲政 。
所以,以肃顺为首的赞襄政务八大臣,
在咸丰帝死后,统揽了审阅奏折,并拟旨的权利 。
最后才拿到慈禧和慈安两宫皇太后那里盖上“同道堂”和“御赏”印,
这道谕旨才算生效 。
其实同道堂也不是给慈禧的,是给小皇帝的,但是,慈禧是小皇帝的生母,
所以,也算是给了慈禧了 。
后来,精明的慈禧意识到,八大臣根本就没把奏章给两宫看,那么两宫皇太后又怎么知道谕旨是不是正确的呢?
这不就等于两宫皇太后变成了两个人形图章了?
这就意味着,皇权,也就是天下大事的决策权,落到了八大臣的手里!
而八大臣中又有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这两位,位列世袭罔替的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 。
虽然八大臣是以肃顺为首,但是理论上,这两位铁帽子王可就有了“篡位”的可能性!
所以,咸丰是七月十七驾崩的,八月初六这一天,山东道御史董元醇就打响了“垂帘听政”的“第一枪”!
文章插图
核心内容就是两个,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亲王辅政!
争夺的就是皇权!
八大臣当然不同意,第二天讨论这个奏章的时候,声称“垂帘听政”没有先例,违反祖制,坚决反对!
言辞激烈,情绪激动,然后,小皇帝被吓哭了!再接着,小皇帝被吓得尿了裤子!
慈安也气的直抹眼泪,无奈,驳回了董元醇的折子 。
八大臣得意洋洋,但是他们实在是小瞧了女人,更忘了,还有个恭亲王奕?虎视眈眈!
这种得意之下,导致肃顺大意的让慈禧慈安和小皇帝先回了北京,
而自己陪着咸丰皇帝的灵柩慢慢往回走 。
慈禧他们一回到京城,可就算到了恭亲王奕?的地盘了 。
于是“辛酉政变”爆发,肃顺开刀问斩,端华,载垣赐自经,其余五人皆被夺职 。
“垂帘听政”政治上的阻力,没有了 。
“垂帘听政”的世俗阻力,也被慈禧太后消弭于无形 。慈禧争得皇权,或者说决策权,
有个基础,就是必须得和中外臣工有交流 。
交流的方式,一是奏折,二就是召见 。
奏折好说,八大臣还没死的时候,在热河,慈禧就已经通过“罢工”,就是不给盖戳,
把这项权利争过来了 。
这和臣工面对面的谈事,就有点麻烦了 。
因为,男女大防在清朝也是一大阻力 。
想当初奕?跑到热河奔丧,都差点因为这个原因,没能见到慈禧 。
清朝的皇后和皇太后也是见不得外臣 。
哪怕是自己的生日等重大节日,外臣三品以上的官员,就在慈宁宫台阶上磕个头拉倒 。
低品级的官员,那就只能在午门外头,望阙叩头了 。
这祝福,双方也就全凭想象力了 。
倒是东晋的太后褚蒜子,确实是抱着两岁的东晋皇帝司马聃处理政事,
为了避免和外臣面对面,在身前挂了个白布帘子 。
就以她为模范,
慈禧定下来,还在皇帝原来接见中外臣工的养心殿“垂帘听政” 。
文章插图
召见,还是在东暖阁,见得是六部九卿,军机大臣这些高品级官员,垂个半透明的帘子 。
引见,就在养心殿的眀殿,放八扇明黄的屏风,见得是一般的官员,或是外任官 。
这算是垂帘听政的形式 。
但,更重要的是“垂帘听政”的内涵 。
“垂帘听政”的内涵才是真正体现慈禧精明的地方 。第一是两宫皇太后的权限:
所有有权力写奏折的臣子,只要和用人,行政相关的事情,必须上奏到两宫皇太后这里 。而且是“封章密奏”,别人没权力看,只有两宫皇太后有权力看 。
当然,这两位也知道全国各地的奏章都到她们这里,是一种多么恐怖的工作量,所以,在上谕中明确告诫中外臣工,少说废话,更不要推卸责任说空话,有什么事,老老实实说就是 。
虽然,这也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能提前告诫一下,防患于未然,还是可见慈禧对政务略通的 。
这个上谕,其实很厉害的 。弥补了咸丰皇帝遗旨的漏洞,明确告诉天下,拟旨的权利,也就是决策权是两宫皇太后所有,垂帘听政,就意味着慈禧她们绝不是人形图章,而是真正大权在我!权臣?不会再有了!
第二就是对恭亲王奕?等人的安排 。
文章插图
封恭亲王奕?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着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
这就很清楚了,议政,就是商议,建议,而绝不是像多尔衮那样的“摄政王” 。
摄政王就是代行皇权了 。
而议政王,那就是辅助皇权的作用而已 。
而内务府大臣这一职位,有表示了对奕?绝对的新任 。要知道内务府下辖的都虞司可负责者整个皇城的安全保卫工作呢 。
从经济补偿上,为了安抚恭亲王,又给了恭亲王双俸,当然,这也算是一种荣耀 。
并封恭亲王的闺女,为固伦公主 。
按清制,亲王家的闺女,最多封个郡主就顶天了 。
只有皇后的长女才被封为固伦公主 。
也就是两宫皇太后把奕?的闺女当自己的闺女看待 。
这一切都是在十月初一到初九的九天之内,连续下发谕旨,恭亲王奕?一时荣耀无两 。
总结来看,由于咸丰帝的疏忽,既造成了八大臣可以欺负“孤儿寡母”,又造成了两宫皇太后可以勾结恭亲王夺权 。这既说明了咸丰帝遗旨实在是太仓促,有漏洞 。
也说明了两宫皇太后有政治野心,
正好被咸丰帝排除在政权之外的恭亲王,在北京和谈期间,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急于回到权力的中心,
所以才有了慈禧“垂帘亲政”四十几年的晚清异象 。
其他网友观点
文章插图
文/搞哥读史谢邀 。
在慈禧的传奇一生中,曾经三度垂帘,每次都成功地延续了其政治生命,使她成为了晚清近半个世纪中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
慈禧之所以可以垂帘听政这么长时间,主客观方面的因素都有,是许多复杂原因交织的结果 。
主观方面,固然离不开慈禧本人的政治野心、才干和手段;而客观上,我认为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作为太后的合法身份,第二,强有力的政治伙伴,第三,外间舆论的支持 。
一、慈禧第一次垂帘,发生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 。这次垂帘听政,是慈禧政治生涯的开端,其中有一定的运气因素在里面 。
先是,咸丰皇帝病重,留下年幼的皇子继承皇位,即同治皇帝 。由于咸丰对弟弟恭亲王有所猜忌,决定将其踢出权力圈子,在指定的顾命大臣名单中没有恭亲王的名字,这给了恭亲王和两宫太后勾结,合谋发动政变的机会 。
清朝立国以来,从来是以顾命大臣辅佐幼帝,从没有过垂帘听政的做法 。就连御史董元醇呼吁垂帘的奏折中,都承认“我朝向无太后垂帘之仪” 。但最终慈禧能够成功发动辛酉政变,实行垂帘听政,一方面是有恭亲王和慈安太后这两位可靠盟友,另一方面是因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太过揽权擅政、不得人心,导致王公贵族和朝中大臣倒向太后和恭亲王一方的缘故 。
二、慈禧第一次垂帘听政,持续了近十年,直到同治皇帝成年大婚,即行归政 。如果同治皇帝健康长寿的话,后面也就没慈禧什么事了 。可惜的是同治私生活不好,染上天花重病,刚亲政没多久就驾崩了,连后代都没有留下 。
同治一死,给了慈禧太后复出,二度垂帘的机会 。此时的慈禧,政治能力比第一次已经进步许多,为了继续垂帘,慈禧提出不能立成年人为帝,最终选了醇亲王的幼子载湉即位,是为光绪皇帝 。
在光绪成年之前,慈安太后突然死亡,导致慈禧地位暴涨,作为臣子的恭亲王越来越难以与其抗衡 。在中法战争期间,慈禧以战事处置不当为由,将恭亲王罢免,把所有权力收归自己手中 。从这之后,慈禧成为了清朝真正的最高统治者 。
三、慈禧扳倒恭亲王后,朝中已经再没有任何与之对抗的阻力,理论上来说,慈禧可以一直垂帘听政下去,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 。不过光绪成年后,慈禧还是假装“归政”了一番,自己跑到圆明园过了一段退休生活 。
然而,慈禧虽表面归政,但实际的用人大权和兵权始终牢牢掌握手中 。在戊戌变法期间,因光绪有尝试夺权之举,慈禧立刻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 。
这一次,慈禧本想直接废黜光绪,另立新君,但并未得到舆论支持,因此她也不敢轻举妄动 。由于废帝势难成行,最终慈禧宣布“训政”,并开始了第三次垂帘听政的生涯 。
其他网友观点慈禧之所以能够垂帘听政,一在于咸丰帝的身后安排,二在于通过辛酉政变获得了恭亲王奕等人的支持 。
文章插图
咸丰十一年七月七日,咸丰皇帝病逝于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内,终年三十一岁 。临终前,咸丰颁布上谕:“皇长子载淳现立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特谕 。”这说明,在小皇帝载淳亲政之前,载垣等赞襄政务大臣管理一切国事 。但是咸丰帝又鉴于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所造成的鳌拜专权的严重恶果,为了牵制八大臣,又将“同道堂”印给载淳也就是慈禧了,“御赏”印皇后慈安,所有上谕必须加盖两印章才能生效 。这就将权力一分为二,引发了此后的权力争夺 。而慈禧凭借新皇生母身份,加之咸丰帝的有意安排,因而拥有了夺权、听政的资本 。
文章插图
后来,慈禧又拉拢慈安、恭王奕等一干北京留守官员,精心策划了“辛酉政变”,一举将肃顺等辅政八大臣或杀或逐,由此获得了最高的权力 。政变成功,自然要按功论赏,慈禧最大的奖赏自然就是获得垂帘听政的大权,由此一改大清的祖宗家法 。
【慈禧太后为什么可以垂帘听政?】
推荐阅读
- 为什么猫舍买的猫容易得猫传腹?
- 涨知识了!未腐熟的有机肥料为什么不能直接施用
- 香菜为什么跟臭虫一个味道?为什么有人吃香菜是臭虫味?
- 草莓为什么不在夏天种?草莓什么时候种植好?
- 5天了还查不到核酸检测结果怎么办?核酸检测一周了为什么还是无结果?
- 边牧犬为什么要吃草呢?
- 边牧犬为什么会咬人呢?
- 为什么二锅头那么辣
- 为什么给前任发挽回信息她不回?
- 边牧犬一直舔嘴巴是为什么,是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