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至南北朝的散文特点是什么?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又是什么?
古代的散文是仅次于诗歌的一种主要文学体裁,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表现在文学形式上就是散文的兴起 。
两汉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呈现出一片安定祥和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两汉散文在创作上更加丰富,产生了大量反映现实和抒发理想抱负的优秀散文,也诞生了一批杰出的散文大家,比如司马迁、班固等 。
两汉散文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两汉散文在形式上有两种,即政论散文和史传散文 。政论散文形成原因:西汉初期,战乱结束,平定的社会急需确立新的统治秩序,统治者的精力集中在国家的治理上 。文人学者的责任意识也首先落在了治政之上,为统治者提供国家治理的方案成为文人最重要的任务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政论散文成为主要创作形式 。
文章插图
政论散文主要特点:第一,西汉初期儒道合一的文章观念 。在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治理国家教化百姓密切相关 。当大一统的国家出现时,学者们第一反应就是从儒家经典中寻找治国的依据 。但是在西汉前期,统治者崇奉黄老之术,这一状况对文人影响很大 。他们一方面感受到儒家经典是维护统治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尊奉黄老的思想环境又使他们在文章中掺入大量道家的理论 。因此造成政论散文儒道合一的文章观念 。【汉至南北朝的散文特点是什么?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又是什么?】
第二,由于当时社会处于封建王朝的上升期,作者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因此文章感情充沛,气势雄浑 。
第三,受春秋时代诸子散文的影响,在文风创作上,讲究文采和修辞 。.史传散文形成原因:西汉王朝历经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到汉武帝时期形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封建帝国,拥有广阔的疆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开始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以巩固和加强这繁荣昌盛的局面 。
司马迁根据时代的需要,吸取前人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及诗歌创作等丰富经验,创作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开创了我国的史传文学 。史传散文主要特点:第一,客观地记录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主要依据于前辈历史作品 。所以,大部分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是真实的 。第二,文风严谨,材料详实,组织严密 。第三,在塑造人物形象、运用语言和布局等方面,语言通俗简洁,特别是对人物的个性化描写,有一定的艺术性 。
文章插图
魏晋南北朝散文特点及形成原因这一时期的散文沿袭了汉代散文的传统,但是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突破,除了政论、史论、书信等形式,还兴起了山水地理游记散文 。散文开始从哲学和史学中独立出来,但是又走向骈化,骈体文成为官方文的正体,散体文受到挤压 。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从不自觉发展到自觉阶段,文学脱离了种种束缚和局限,逐渐独立出来 。其特点,在语言上要求对仗,声律、用典和藻饰,新文风的出现派生出新的文体--骈体文 。这种文体过于追求形式,文风浮华,很难取得很高成就 。散文形式的骈体化成为时尚,并渗透到各类文章中,对魏晋时代的散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南北朝时期是骈体文飞速发展和发达的时期,文人在艺术中追求形式美,讲究对偶,平仄、多用典故和华丽词藻,这种文风渗透到各类内容的散文中,造成了散文的形式主义倾向 。在这段时期的散文,内容多空洞乏味,流于形式 。
这一时期的骈体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
其他网友观点我是“不识书中仙,终日太疯癫”的疯癫妍,我来回答 。
先说第一个问题,散文在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有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我将从体裁、内容、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分别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
两汉时期的散文有如下主要特点:第一、就体裁而言,议论性的作品远远多于叙述性和抒情性的作品根据《隋书·经籍志》所载,这时期共有经、史、子、集专书约186部,其中属于叙述性的只有18部(史书17部,子书1部),占9.6% 。
文章插图
清人严可均编纂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做的统计,成篇的两汉文章大约有3500篇,其中人物碑记和墓志铭的叙述性文章,共40篇左右,占1%;另外那99%基本上是议论性的作品,抒情性的极少 。
就叙述性的作品来看,记事的较多,写人的少 。两汉人写的史书,流传下来的主要有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荀悦的《汉纪》,刘向的《新序》、《说苑》和《列女传》,袁康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应劭的《风俗通义》等九部 。
《列女传》记了古代105名妇女的故事,班昭为之作注,又续传20人,共125人,可说是专记人的书 。
《史记》的人物传记部份,以人叙事,写人记事并重 。《汉书》虽有人物传记,实际更重视记事 。其余史书主要是叙述历史事件,不着眼人物描写 。
第二、就内容而言,议论性的文章内容大多与当时社会政治有直接关系此时的文章都是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而发的,或对社会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或批评某项政策的偏差失误,或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给朝廷提供借鉴 。
桓宽的《盐铁论》是辩论西汉经济政策的记录;王充的《论衡》是“疾虚妄”、即反对谶维迷信的政治和哲学论文集 。
到了东汉王符的《潜夫论》、崔寔的《政论》和仲长统的《昌言》都对当时社会种种弊病进行了尖锐抨击 。
文章插图
由清人严可均辑录的《全汉文》和《全后汉文》(此本在严氏生前并未付刊,后由清人王毓藻主持,重新校勘刻印出版)中绝大部份文章都是皇帝的诏令和臣下的疏奏对策,属于决定和讨论建议朝政的公文或报告 。
第三、就语言风格而言,大都比较朴实,句子以单行的散句为主比如,西汉著名的散文家贾谊和晃错,他们文章的风格不全相同 。贾谊的文章受战国纵横家文风影响较大,讲究气势 。晁错的文章则长于切实致用的立意和透辟深刻的论断,语言比贾谊质实 。
两人文中虽时有排偶句,但从总体来看,还是以单行散句为主 。
《史记》的语言自然生动,人物传记的语言主要是对当时口语的加工提炼,很少词语堆砌和排比对仗句式 。
《汉书》的语言虽趋于详密,但散句仍是其主体 。《淮南子》、《新序》和《说苑》文笔都简明朴实 。
到了东汉末年,一些散文,如仲长统的文章,开始出现骈文句,蔡邕的《郭有道碑》基本上是骈文,但东汉末年绝大多数文章还是典型的散文 。
推荐阅读
- 汉堡豆腐饼的做法(青少年食谱)
- 边牧犬味道大吗
- 3年不孕成过往,在武汉送子鸟治疗如今她喜得一对双胞胎儿子!123123
- 腊八将至,农村老人说:腊八节三不宜做,啥意思?
- “不犁丈人地,不娶活汉妻”什么意思?
- 立春将至,老人说立春这天的天气状况,影响年景收成,准吗?
- 年关将至,我想用光明优加益固奶粉传达一份爱
- 武汉有几家医院可以做三代试管?
- 为什么甲醛公司测甲醛时要求关闭门窗至少十二个小时呢?而不是在通风情况下检测呢?
- 你所不知的刘邦 汉高祖刘邦其实是一个大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