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重用豨莶草治中风经验
多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疮痈、湿热黄疸等 。临床常用量为9~12 g 。
任应秋重用豨莶草治中风
任氏结合多年治验,明确提出:“阴虚与阳虚,实为中风辨证的两大关键 。”
他创制的“豨莶至阴汤”和“豨莶至阳汤”分别治疗阴虚中风和阳虚中风,其中以重用豨莶草为主,疗效颇佳 。下引任老病例两例为证 。
例1:严某,男,56岁,农民 。1975年11月9日就诊 。患者先觉头昏,继而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经县医院救治,呈半昏迷状态,口眼歪斜,四肢不温,左半身瘫痪,临床诊断为脑出血 。诊其脉细而弦,舌淡苔薄,阳虚诸证颇著,而又偏于左半身,遂断其为元阳虚损,盛阴闭塞清窍 。先以辛温开窍法,用细辛50 g煎汤化开苏合香丸50 g,灌服,3小时内灌服2次 。下午3时许,神态转清醒,有饥饿感,遂用豨莶至阳汤,加重川附片为15 g,红花10 g 。连服11剂,为时半月余,患者基本恢复,行动时仅存左半身有不适之感 。
豨莶至阳汤处方如下:九制豨莶草50 g,黄芪15 g,天南星10 g,白附子10 g,川附片10 g,川芎5 g,红花5 g,细辛2.5 g,防风10 g,牛膝10 g,僵蚕5 g,苏木10 g 。水煎服 。每日1剂 。
该例所用豨莶至阳汤,治中风虚证 。凡见突然口眼歪斜,皮肤麻木,言语失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甚至卒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汗出肢凉,呼吸微弱,用其方以九制豨莶草合芪附汤扶先天之阳气为主,再以细辛领天南星、白附子、防风、僵蚕行气分以息风,川芎引红花、苏木、牛膝行血分以息风,则使三阴三阳诸经气血调畅,故收捷效 。
例2:陈某,男,50岁,中学教员,1973年2月4日初诊 。患者于20多天前,睡醒后欲翻身即觉手足不灵活,勉强从右侧翻过,再想翻回即未能如愿,其左半身正常,右半身呈弛缓性瘫痪 。曾去某铁路医院诊治,临床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住院半月余,疗效不著,嘱其服中药治疗,遂求余诊治 。其证胸闷心烦,咽干恶饮,小便色深,脉弦细而数,舌质红,苔薄少津 。此乃阴虚阳亢,内风暗动,经脉血滞 。即投以豨莶至阴汤方,于方中减去当归5 g,去黄柏,加入连翘15 g,栀子15 g,天花粉15 g,进药3剂,烦热退,语言转清,口鼻歪斜见减 。是其心经之热已退,而经筋之中所滞之血尚未全清 。复于方中去连翘、栀子,加入橘络10 g,广地龙5 g,用药7剂,右侧瘫痪已恢复,唯见舌质尚红,脉仍弦细,此乃阴虚尚待继续滋养 。又改六味地黄丸方,投药10剂,诸症皆除,康复如常 。
凡中风阴虚之症,见有头昏、耳鸣、目眩少寝,突然舌强言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两手握固,肢体强直,时成抽搐,面赤身热,烦躁不安,甚则突然呈现昏迷状态,言语失利,尿塞便秘等,可用豨莶草合大补阴丸以补养肾亏损之阴精为主;并以当归、枸杞子、牛膝温养阴经,赤芍、郁金、丹参、甘菊花以治血平肝,共奏阴精复、阳气固、火以宁、风以息之功,其患得愈 。
【任应秋重用豨莶草治中风经验】豨莶至阴汤如下:九制豨莶草50 g,干地黄15 g,盐知母20 g,当归15 g,枸杞子15 g,炒赤芍20 g,龟甲10 g,牛膝10 g,甘菊花15 g,郁金15 g,丹参15 g,黄柏10 g 。水煎服,每日1剂 。
推荐阅读
- 孕妇感冒了怎么办 应慎重用药
- 只因唐宪宗李纯重用酷吏 韩愈遭贬之始末
- 为什么孕前应慎重用药?备孕期女性的用药原则是什么?
- 大刀关胜为何得宋江重用? 背叛朝廷难言忠义
- 重用炒桔梗为主治疗慢性结肠炎案
- 没钱没权没势只能当保镖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 大秦赋赵高扮演者是谁 嬴政为什么不杀赵高反而重用他
- 刘惠民重用酸枣仁治疗失眠不寐医案
- 大而无当 董仲舒不受汉武帝重用真相
- 豨莶草与老鹳草的功效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