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加减方有哪些?

吴茱萸汤
吴莱英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
(一)吴茱萸汤的组成与功效
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各9克,大枣4枚,生姜3片组成 。水煎服 。本方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 。是主治中焦虚寒,浊阴上逆之证的首选方剂 。
临床应用以厥阴头痛,虚寒腹痛,口淡不渴,四肢欠温,呕吐涎沫,舌淡苔滑,脉细迟为其辨治之要点 。但对郁热胃痛,热性吞酸,肝阳上亢之头痛等,均应忌用 。
凡属中焦虚寒之慢性胃炎、恶阻、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幽门梗阻和神经性呕吐等病症,用治有效 。
(二)加减方法
①如胃脘冷痛兼见呕吐,加半夏、砂仁,以暖胃止呕 。②头痛重甚,加月芎、当归,以活血止痛 。③吞酸,加乌贼骨、煅瓦楞子止酸 。寒甚,加花椒、干姜,以温中 。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
晋·葛洪(晋代医学家)
治人食毕,噫醋及醋心方(摘自《肘后备急方·卷四·治卒胃反呕啘方》) 。金·李东垣(金代医学家)厥阴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摘自《兰室秘藏·卷中 。头痛门》) 。
明·吴崛(明代医学家)
吴茱萸加附子汤,治寒疝腰痛,牵引睾丸,屈而不伸,尺内脉来沉迟者(摘自《医方考·卷五》) 。
清 。汪昂(订庵)(清代医学家)
吴茱萸汤为厥阴本药 。故又治肝气上逆,呕涎头痛者加附子,名为吴茱萸汤加附子汤,治寒疝腰痛,牵引睾丸,尺脉沉迟(摘自《医方集解》) 。
李寿山(全国著名老中医、教授)
以吴茱萸汤(吴茱萸20克,党参15克,干姜8克,大枣5枚)加黄芪、炒白芍各20克,炙甘草10克,升麻8克,五味子5克 。主治寒滞肝脉型缩阳症(腰腹下垂,前阴上缩,时有上轻下重感,恶寒,动则气急,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饮食如常,舌淡红,苔白滑而腻,脉寸沉关尺细弦[摘自《新中医》1986;(2):51] 。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应用吴茱萸汤化裁如下:气虚加参术;胃痛甚加高良姜、香附;湿浊多加藿香、佩兰;吞酸加乌贼骨、瓦楞子;胀满加白蔻仁、佛手;呕逆加半夏、竹茹;头痛甚加藥本、川芎、白芷 。治疗厥阴头痛,获良效(摘自《伤寒论与临证》第641页) 。
赵明锐(名老中医)
由于中阳不足,胃腑虚寒.不能腐熟水谷,浊阴之气上冲,故出现呕吐,证见食欲不佳,消化迟滞,食后呕吐,喜热怕冷,手足厥逆,脉多沉迟或虚缓无力,舌色淡,苔薄,脉沉迟,治以吴茱萸汤 。
吴茱萸汤治肝胃寒邪挟浊阴之气上逆,扰于清阳之腑而致的头痛,痛的部位多在正额和巅顶,痛时烦躁,恶心、吐沫,手足厥逆,脉多迟而弱(摘自《经方发挥》第145页) 。
郭庆红(中医专家)
急性胃肠炎、胃溃疡、背癌等疾病过程中,出现食谷欲呕,吐利,厥逆,烦躁,干呕,吐涎,头痛,无热象,舌不红等症候,投以吴茱萸汤,呕吐即止,胃纳渐增,脾气健运而使运化调和,疗效颇称显著[摘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64;(10):24郑启仲(中医专家)
以吴茱萸汤治疗梅尼埃病,证见头晕目眩,旋转不定,如立舟中,耳如蝉鸣,呕吐清涎,畏寒肢冷,反复发作 。连服本方5剂,诸症悉除[摘自《中医杂志》1983;(9):431.
张俊杰(中医专家)
以吴茱萸汤治疗多例神经性呕吐,均获良效 。如加半夏助吴茱萸降逆,加茯苓健脾,往往能提高疗效[摘自《新中医》1978;(1)31] 。
赵文举(中医专家)
用吴茱萸汤,加肉桂、当归、川芎、半夏、藁本,或加全蝎、蜈蚣·服药2~12剂 。治疗12例厥阴头痛症,全部临床治愈[摘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6)331 。
初杰(中医专家)
对吴茱萸汤证治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古今医案246例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
①本方证以女性发病居多,年龄以31~45岁者为多;四季中以冬季发病最多 。
②本方证的诊断指征为:呕吐、头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润、脉沉、弦、迟、弱、缓 。
③本方证的病机是:肝胃虚寒,阴浊上逆.
④临床应用,多原方不变,以党参代人参,多以3剂见效 。
⑤本方多用于呕吐、头痛、眩晕、高血压、青光眼、胃肠炎等多种伴有肝胃虚寒性反映的疾病,尤以巅预头痛、干呕和吐涎沫者最为常用[摘自《中医杂志》1991;(2):15~-16] 。
邓鹤艺(中医专家)
以吴茱萸汤治疗以于呕吐涎沫、头痛为主证的病人10例,均获痊愈[摘自《广东中医》1958;3(6):1]门王克林(中医专家)
以吴茱萸汤治愈数例典型的厥阴头痛 。认为本方治厥阴头痛有良效 。其关键在吴茱萸1味药[摘自《中医杂志》1995;36(2):160」.
刘景琪(中医专家)
以吴茱萸汤随证加减,治疗肝胃虚寒之神经衰弱症32例 。其症伴有干呕、吐涎沫,头痛,手足厥冷,胸满烦躁等 。一般服药3剂后见效 。治疗结果:痊愈28例,无效4例[摘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4):18] 。
姚德纯(中医专家)
以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虚寒性神经官能症100例 。平均治疗.21天 。治疗结果:痊愈51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89%[摘自《中医函授通讯》1986;(6):8161.
朱金林(中医专家)
以吴茱萸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共18例 。脘腹胀满加木香、佛手、陈皮;嘈杂吞酸暖气加旋覆花、川黄连;脾肾阳虚之久泻、五更泻加肉豆蔻、砂仁、补骨脂;食少纳呆加谷芽、代赭石 。治疗结果:18例全部有效[摘自《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6(6):342] 。
王凤云(中医专家)
以吴茱萸汤(吴茱萸6克,党参15克,大枣6枚,生姜15克)治疗闪辉性暗点38例 。治疗结果:痊愈34例,好转4例 。总有效率为100%[摘自《河南中医》1995;(2):77] 。
辜善腾(中医专家)
以吴茱萸汤(吴茱萸5克,党参15克,生姜、大枣各3克)加桂枝6克为主方,治疗梅尼埃综合征之属阴寒之气循肝经上冲者22例 。若恶寒,四肢不温加炮附子6克;呕多加法半夏8克;气虚加黄芪20克 。治疗结果:痊愈20例,好转2例[摘自《新中医》1990;(4):18] 。
日*山田宽幸(日本汉医学家)
以吴茱萸汤提取剂治疗腰穿后头痛(PSH) 25例 。对腰椎麻醉术后患者不辨证,投予吴茱萸汤提取物 。每日7.5克 。治疗结果: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摘自《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3):44] 。
日·矢数道明(日本汉医学家)
以吴茱萸汤浓缩成粉剂,常用于急慢性头痛,每日服2次,每次2克 。一般1周后好转,即使发作也很快消失 。
日 。吉益为则(东洞)(日本汉医学家)
吴茱萸汤治胸满,心下痞鞭,吐者(摘自《方极》) 。
本方治食谷欲呕者,方意以气逆为主证 。又治吐利,手足厥冷、烦躁者(摘自(方机》) 。
日·浅田惟常(宗伯)(日本汉医学家)
吴茱萸汤主下降浊饮,故治吐涎沫 。治头痛,治食谷欲呕,治烦躁吐逆,《肘后方》用治吐酸嘈杂,后世治哕逆 。凡危笃之证,审系浊饮上溢 。处此方时,其效不可举数 。
吴昆加乌头,用于疝,此症自阴囊上攻,有刺痛而作呕者,要以上迫为目的也 。
又,久腹痛,吐水谷者,此方加沉香,有效 。又,霍乱后之转筋,加木瓜,获大效(摘自《勿误药室方函口诀》) 。
日·大塚敬节(日本汉医学家)
平素胃弱(即胃肌肉紧张性减退、胃壁蠕动减弱),颜面缺乏血色,手足易冷,腹壁弛缓,胃内停水者,有时发作性剧烈头痛、呕吐,此时用本方往往有著效(摘自《中医诊疗要览》第61页) 。
本方主药吴茱萸,与生姜配伍能使血行旺盛 。更与人参、大枣配伍能抑制上冲,并有消散胃内停水之效 。故胃内停水、心下膨满、或脘腹觉寒冷、呕吐、头痛、脉象沉迟、手足厥冷和烦躁等为吴茱萸汤所主治 。此外,偏头痛、呃逆、呕吐、脚气冲心、子痫等病亦有时宜用此方 。又有时用于急性吐泻病、呕气不止等 。吴茱萸汤为难饮之剂,故在呕吐时可每回少量频频服之(摘自《汉方诊疗实际》) 。
日 。满川博美(日本汉医学家)
【吴茱萸汤加减方有哪些?】以吴茱萸汤提取剂,治疗剧烈丛集性头痛伴恶心呕吐者 。效果显著[摘自《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3):4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