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石膏汤加减方有哪些?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竹叶灵;
甘草生姜燕粳米,暑烦热渴脉虚寻 。
(一)竹叶石膏汤的组成与功效
竹叶石膏汤由生石膏30克,淡竹叶、麦冬、粳米各15克,法半夏9克,人参5克,甘草3克组成 。水煎服 。
本方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效 。是主治暑热耗伤气津证的首选方剂 。
临床应用以热病后期,余热之邪未尽,气液两伤,证见身热多汗,烦渴喜饮,口干、气逆欲呕,疲乏无力,舌红少津,脉虚数为其辨治之要点 。但热病正盛邪实,大热未衰,气阴未伤者,不宜使用 。
凡发热气津已伤或胃热阴伤之中暑、夏季热、流脑后期、低热不退、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咯血、慢性胃炎、溃疡病、糖尿病、消渴病和小儿肺炎等病症,用治有效 。
(二)加减方法
①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于,加石斛、花粉以清热养阴 。②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加知母、天花粉等以加强清热生津的作用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唐 。孙思邈(唐代医学家)
竹叶汤,治发汗后表里虚烦不可攻者,但当与此方(摘自《千金方·卷九·发汗吐下后第九》) 。
宋·杨士瀛(宋代医学家)
伤寒差后呕者,有余热在胃脘,竹叶汤加生姜主之(摘自《活人书·卷十·问呕者》) 。
【竹叶石膏汤加减方有哪些?】竹叶石膏汤,治疗伏暑内外热炽,烦躁大渴(摘自《仁斋直指方》) 。
宋·庞安常(安时)(宋代医学家)
竹叶石膏汤治虚烦病,兼治中喝、呕吐而脉滑数者(摘自《伤寒总病论》) 。明·戴元礼(明代医学家)有热嗽诸药不效,竹叶石膏汤去竹叶人粳米,少加知母,多加五味、杏仁,此必审是伏热,在上焦心肺间,可用(摘自《证治要诀·卷六》) 。
清·徐大椿(灵胎)(清代医学家)
竹叶石膏汤亦治伤暑,发渴、脉虚(摘自《兰台轨范》) 。
清 。张璐(清代医学家)
差后虚烦不得眠,竹叶石膏汤(摘自《伤寒绪论》) 。
竹叶石膏汤加熟附片,名为既济汤,治上热下寒(摘自《张氏医通》) 。
清·王孟英(清代医学家)
竹叶石膏汤,治暑疟极妙(摘自《温热经纬·卷五》) 。
茹十眉(名老中医)
以竹叶石膏汤(生石膏粉30克,粳米20克,麦冬10克,竹叶、姜半夏各9克,生晒参6克或党参15克,甘草3克),加鲜荷叶梗各30克) 。主治中暑症 。在烈日下劳作或行走,自觉一阵胸闷头晕,突然昏倒,神志不清,手足逆冷,身热汗出,牙关微紧,脉洪大无力或滑数(摘自《袖珍中医处方》第3页) 。
孟仲法(上海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以白虎加人参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化裁后组成“消暑生津汤”(生石膏、鲜芦根各20克,粳米15克,鲜生地黄12克,知母、竹叶、甘草各5克,西洋参、石斛、黄芩各3克) 。具有益气清热,养阴生津之功效 。是主治小儿暑热症,又名夏季热的首选方剂 。与中医的“疰夏”、“消渴”、“暑温”等症类似的暑伤肺胃者,最为有效(摘自《名医名方录》第2辑第159页) 。
谢海洲(名老中医)
我用于气阴两伤之糖尿病初期,顽固性口腔溃疡,小儿肺炎、麻疹之恢复期有口渴、烦躁、睡不安等症,痤疮、特发性紫瘢 。偏头痛、胆道术后呕吐 。以上诸病均属气阴两伤,余热未清,用竹叶石膏汤取其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意 。也用于恶心、干咳,动则出虚汗、鼻出血、齿出血时 。此方也可认为是白虎汤的变方 。当热已退而津未复,即可改用此方 。
有些肿瘤病人化疗后,毒副反应较重,几乎不能再接受继续治疗 。通过服几剂竹叶石膏汤后,逐渐还可接受继续化疗 。以此推之,竹叶石膏汤是病后恢复期常用的方子(摘自《谢海洲临床经验辑要》第317页) 。
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临床应用:①虚热:大病解后、余热未清,元气未复,属气阴两虚者,加炒栀子、豆豉、芦根、白茅根等,清退余热,效果良好 。②骨蒸痨热:结核病属气阴两虚者,加百部、地骨皮、秦艽、银柴胡等,效良 。③中消(糖尿病)属胃热津亏者,去半夏,加知母、花粉、沙参和天冬等为宜 。④口腔疾患(含口腔溃疡、牙周炎、牙龈脓肿、鹅口疮、口臭)属阴虚胃火上炎者,加莲子心、升麻、知母、黄芩等为佳 。⑤急慢性咽炎、喉炎之属胃热津伤,邪客于咽者,加板蓝根、桔梗、牛蒡子,并去半夏为宜 。⑥失眠不寐之属胃阴不足、胃火扰心者,加炒山栀子、豆豉、生龙骨、生牡蛎等效佳(摘自《伤寒论与临证》第716页) 。
王怀义(名老中医)
支气管炎,无论急性慢性,凡见阴虚肺燥,都可用竹叶石膏汤加味治疗 。如属风燥咳嗽,咳痰呕逆者,用本方疗效甚佳 。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若久病郁热、灼伤胃阴、脘胀、干呕吐逆者,用本方加味多能取效 。
胃火上冲头脑,引起头痛,面红目赤,可重用石膏,并加白芷、川芎、菊花、桑叶 。
神经性呕吐,属阴虚气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石决明、柿蒂,甚者加全蝎、蜈蚣、地龙,解痉平逆 。
梅核气,心烦不安,网中如堵,吐咽不下,加海石、海藻、苏子、栀子(摘自《医方妙用》第114页) 。
刘渡舟(名老中医)
急慢性咽炎、喉炎证见咽喉肿痛,口千舌红,少苔无苔,属胃热津伤,邪客于咽者,以竹叶石膏汤去半夏,加板蓝根、桔梗、牛蒡子等有良效 。
失眠不寐之属胃阴不足,胃火扰心者,以本方加炒山栀子、豆豉、生龙骨、生牡蛎等效果佳良(摘自《伤寒论诠解》) 。
滕宣光(名老中医)
麻疹合并肺炎,以竹叶石膏汤为基本方 。咳重加黄芩、枇杷叶;午后发热重者加银柴胡、青蒿,咽痛加元参、赤芍,气虚自汗加黄芪、牡蛎[摘自《辽宁中医杂志》1980;(3):22] 。
张志民(浙江中医学院教授)
竹叶石膏汤证,乃属虚热里证 。临床症候为发热、多汗、虚鼠少气,气逆欲吐,心胸烦闷,口干喜饮,或喉干咳呛,便坚尿赤,唇红,舌红少苔或黄燥苔,脉细数无力 。
本方运用于肺热、胃热之咳喘或呃逆;暑热伤气;体虚受暑之吐泻;暑疟;热病后期津气两伤,余热未清各症 。如麻疹后期、流脑后期、肠伤寒、肺炎、小儿夏季热、急性胃肠炎和脑震荡等病,而具有上述病机者,均可加减治之,加减方法:治疗麻疹后胃热呃逆,加代赭石、紫石英,以增降逆之力 。治疗温病气液两伤,去半夏,加金银花、连翘 。治疗肺热咳喘,加桑白皮、白前、莱菔子 。治疗暑热吐泻,加川黄连、竹茹 。治疗脑震荡头痛,加菊花 。治疗胃气不振,加谷芽、白扁豆、茯苓 。治疗肺阴损耗.加阿胶、川贝母(摘自《伤寒论方运用法》浙江科技版,1985;147) 。
李成菊(中医专家)
运用竹叶石膏汤,治疗胃火上逆者,屡用屡效[摘自《中医杂志》1995;(10):676 。
党纪红(中医专家)
以竹叶石膏汤为主方 。加减治疗流行性出血热32例 。发热期去党参,重用石膏;有卫分症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口渴加天花粉、生地黄、石斛,以生津养阴;低血压期热伤其阴者,宜重用党参或人参加五味子,以益气固脱;若肌肤斑疹舌红绛、脉弦数者加丹皮、赤芍、水牛角,以养阴凉血生津;神昏谵语烦躁等逆传心包症,加清心开窍之品;多尿期气血两伤,肾气不固,统摄无权,制约失职,加淮山药、五味子、益智仁、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肾阳虚加肉桂、附片;恢复期邪退正虚,气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熟地黄;无论气虚和血虚都可选用玉竹、黄精、山药;又如丹皮、丹参等凉血、活血、化淤之品,早期应用对缩短病程、促使病情向痊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治疗结果:32例全部治愈[摘自《河南中医》1983;(3):38_6王明浩(中医专家)
以竹叶石膏汤治疗各种术后发热,均为术后使用多种抗菌经治无效而反复发热,长则发热3个月之久,用本方1~6剂 。全部患者40例,体温降至37℃[摘自《云南中医杂志》1985;(4):20] 。
王树山(中医专家)
以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小儿麻疹15例 。方中人参更太子参,以防过热;咳重加黄芩、枇杷叶、杏仁;午后发热加银柴胡、青蒿、丹皮、白微;咽喉痛加玄参、赤芍;气虚自汗加生地黄、牡蛎 。另用抗生素 。治疗结果:15例全部治愈[摘自《辽宁中医杂志》1980;(3):22] 。
杨金凤(中医专家)
以竹叶石膏汤加减(生石膏40克,竹叶15克,知母、栀子、升麻各12克),玄参10克,糯米20克)治疗牙痛 。水煎 。日服1剂 。治疗结果:效果非常满意[摘自《四川中医》1994;(10):527 。
陈家俊(中医专家)
以竹叶石膏汤(生石膏、太子参各30克,麦冬、淮山药(代粳米)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治疗结果,表明竹叶石膏汤治疗癌性发热52例具有良好的降热效果 。降热总有效率达81.5%,高于西药消炎退热[摘自《福建中医药)1985;(4):9] 。
赵心波(北京西苑医院教授)
以竹叶石膏汤加减(生石膏15克,麦冬、五味子、芦根、天花粉各10克,人参、淡竹叶各6克,生甘草3克) 。主治热耗气阴型小儿肺炎(证见发热汗出,呼吸气弱,咳嗽无力,痰不易出,口于唇燥,面青无泽,涕泪俱无,齿枯乏荣,皮肤干燥,舌干失泽,苔或黄或灰而乏津,脉细数无力) 。
如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体温不升,汗出不止,四肢厥冷,呼吸欲绝,倒气抽泣,舌不转动,此乃元气将脱 。如急用参附、生脉回阳救逆(摘自《赵心波儿科经验选编》) 。
日·尾台元逸(榕堂)(日本汉医学家)
竹叶石膏汤治伤寒余热不退,烦冤咳嗽,渴而心下痞硬,或呕或哕者,麻疹痘疮亦同 。
又曰:治骨蒸劳热,咳而上气·出血唾血,燥渴烦闷,不能眠者 。
又曰:治消渴,贪食不止,口舌干燥,身热不食,多梦寝汗,身体桔槁者(摘自《类聚方广义》) 。
日·浅田惟常(宗伯)(日本汉医学家)
竹叶石膏汤证,较麦门冬汤之热候甚,治烦闷少气,或吐渴咳嗽者 。
同为石膏剂,此方与竹皮大丸专治上焦;白虎汤专治中焦;麻杏石甘汤与越婢加半夏汤治肺 。惟大青龙汤专解表热 。
根据张路玉之经验,宜用于病后虚渴而小便赤者 。又治麻疹,有时此方始终贯用,可谓临证之体验也(摘自《勿误药室方函口诀》) 。
日 。稻叶克、和久田寅(日本汉医学家)
胸满气逆发为咳喘,虚里动悸、少气、欲吐、腹中软弱,或如有物附着于背,动气亢进,脉虚数,午后日西潮热,五心烦热,渴欲饮水,虚羸肉脱,肌肤枯燥者,此为竹叶石膏之证也(摘自《腹证奇览》) 。
日·矢数道明(日本汉医学家)
结核病,证见身有低热,形体消瘦,神倦乏力,咳嗽,脉细数无力,舌红少苔或薄而淡黄苔,属气阴两虚者,以竹叶石膏汤,加百部、地骨皮、秦艽和银柴胡等,效佳(摘自《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日 。大塚敬节(日本汉医学家)
本方即麦门冬汤去大枣加石膏、竹叶 。或白虎汤合理中汤,去知母,加麦门冬、石膏、竹叶 。故本方用于麦门冬汤之证热候不去 。或如麦门冬汤之证,口舌干燥,故在肺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等,余热不退,有咳嗽、口渴、多汗、身体枯燥等症时用之 。在肺结核、糖尿病等亦时有用之 。在咳嗽、呼吸困难者加杏仁用之(摘自《汉方诊疗实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