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阴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
【出处】《灵枢·本输》:足小趾之端也.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释名】本穴正当足小趾外侧,去爪甲角旁约1分处,为足太阳经之末穴而交足少阴经,阳尽阴至故名.
【类属】本经井穴.
【穴性】正胎助产、泻热开窍、清利头目、舒筋活络.
主治】
1.妇产科病症胎位不正,滞产,胞衣不下.
2.泌尿系统病症尿潴留,前列腺炎
3头面五官病症头痛,目痛,鼻塞,鼽衄等.
4其他病症高热,神昏,项痛,足下热,汗不出,心烦,周身瘙痒等.
【配伍】配三阴交,主治胞衣不下,难产;配风池、攒竹治头痛,目痛.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古代应用】
《针灸甲乙经》:头重鼻衄及瘛疭,汗不出,烦心,足下热,不欲近衣,项痛,目翳,鼻及小便皆不利,至阴主之.
《肘后歌》:头面之疾针至阴.
《席弘赋》:脚膝肿时寻至阴.
《类经图翼》:主治风寒头痛鼻塞、目痛生翳.
《医宗金鉴》:妇人横产,子手先出.
【临床报道神奇作用与功效】
1.妇科病症
(1)胎位不正
①艾灸法:《中华妇产科杂志》1960年第3期报道: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576例.结果:1~5次纠正449例,成功率77.%《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年第3期报道: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1213例.结果:1~5次纠正932例,成功率76.8%《中国针灸》1981年第3期报道:艾柱灸至阴穴治胎位不正402例.每周1~2次,灸至起小水泡为佳.结果:1次纠正227例(56.5%),2~4次纠正114例(28.3%),无效61例(15.2%),总有效率84.8%,其中,横位疗效100%《针灸学报》1990年第3期报道:将西医手法和胸膝卧位纠正胎位失败者74例随机分为灸至阴组27例、灸足临泣组27例、灸非穴位点(腓骨小头直下3寸)组20例,每组每天均只灸1次,每次30分钟,连灸7天.结果:至阴穴纠正6例(22.2%),足临泣组纠正14例(51.9%),非穴位点纠正3例(15%)《新疆中医药》1994年第2期报道: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59例.孕妇正坐垂足,松解腰带,用艾条温灸至阴穴,距离1寸,以有温热感为度,不可灼伤皮肤.矫正率88.5%《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报道:艾条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200例.以艾条温和灸双侧至阴穴,若胎儿活动微弱,可改用雀啄灸至阴穴,使穴位处皮肤发红,但不至起泡.结果:显效160例,好转3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5.5%《四川中医》
1998年第7期报道:艾灸至阴穴结合胸膝卧位矫正臀位45例.孕妇临睡前排空小便,取坐位并放松腰带,用艾条灸双侧至阴穴,距离以局部无灼痛为宜,每次15分钟;灸后立即行胸膝卧位15分钟.每日1次5次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治愈41例(91.1%).《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第10期报道: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300例(臀位268例、横位32例),每穴以艾条悬灸30分钟,灸后配合胸膝卧位30分钟.每日2次.结果:3天内纠正13例(45.3%),6天内纠正98例(32.7%),15天内纠正47例(15.7%)无效19例(6.3%),成功率93.7%②针刺法:《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1期报道:针刺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130例.毫针浅刺2~3分,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结果:1~5次纠正124例,成功率95.4%.《陕西中医》1984年第期报道:针刺至阴、三阴交治疗胎位不正70例.常规针刺,动留针20分钟(每2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经2个疗程观察,纠正61例(87.1%),无效9例.
③电针法:《中国针灸》1983年第5期报道:电针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110例(孕30~34周,横位25例,臀位73例).在针刺的基础上接电针仪,疏密波轻刺激20分钟.结果:1次纠正60例(54.5%),2次纠正45例(40.9%),无效5例(均系32周以上,2例双胞胎),成功率95.4%.
④激光法:《中华理疗杂志》1983年第6期报道:激光照射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484例(孕28~40周,臀位448例,横位3例).双侧至阴穴同时照10分钟,波长6328A,输出功率3~5mW,穴距2~30cm每日1次.结果:1周内(一般4次)纠正347例,成功率71.7%.《中华妇产科杂志》1985年第6期报道:激光照射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716例(全部臀位).每日1次,7次1疗程.其中,334例观察1个疗程,纠正208例(62.3%);32例观察2~3个疗程,纠正324例(84.8%).并与不作任何处理的651例对照,自转493例,成功率75.7%激光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但1个疗程的激光治疗组远期疗效尚不稳定,有一定的复转率.
《中国针灸》1987年第5期报道:激光刺激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1000例(孕28~39周,臀位).每日1次.结果:3次纠正521例,4~9次纠正152例,总共纠正673例,成功率67.3%.《中国针灸》1994年增刊报道:氦、氖激光照射至阴穴矫治胎位不正106例.激光治疗仪直接照射双侧至阴10~12分钟,距离40~50cm左右.
每日1次,3次复查胎位1次.结果:转正81例(76.4%),无效25例.《激光杂志》2000年第5期报道:He-Ne激光照射至阴穴矫正胎位400例.采用He-ne激光治疗仪,输出功率10~15mV,使光纤法照射双侧至阴穴.每天1次,5次为1疗程.结果:经5次治疗胎位转正360例,转胎率90%
⑤针灸并用法:《针灸学报》1990年第3期报道:至阴穴针灸并用治疗胎位不正120例.结果:1~5次纠正114例,成功率95%《辽宁中医杂志》1990年第5期报道:至阴穴针灸并用治疗胎位不正729例.结果:1~4次纠正605例,成功率83%
⑥其他方法:《中国针灸》1995年第1期报道:王不留行子贴压至阴穴纠正胎位240例.将王不留行子用胶布贴压在至阴穴上,要求孕妇每日自行按压所贴穴位3次以上,每次2~3分钟,以腹部有胎动为佳,3~4日后复查.结果:接受复查的150例中纠正132例(88%),其中1次纠正103例(78%),2次纠正24例,3次纠正5例,3次未纠正者视为无效(18例).《浙江预防医学》1998年第1期报道:
艾灸加生姜外敷至阴穴纠正臀位120例.先用艾条灸双侧至阴穴15分钟,然后用捣碎的生姜外敷至阴穴,用塑料套包扎足小趾2小时.结果:1次治疗转为头位102例(85%),2次3例,无效15例,总成功率87.5%
(2)痛经:《河南中医》1983年第3期报道:灸至阴穴治疗宫寒痛经.于月经来潮前3天用艾条灸双侧至阴穴各15~2分钟每日1次,至月经干净为1个疗程.疗效满意.《四川中医》1994年第1期报道:艾灸至阴、气海穴治疗痛经32例.月经前2~3天开始治疗,在穴位上涂少许凡士林或生姜汁,然后取艾柱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疼痛发作时宜化脓灸),每次灸5~7壮每日1次,一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10例,显效1例,好转8例,无,.
效3例,有效率90.6%.《中国民间疗法》1996年第4期报道:针刺至阴治疗痛经50例.主穴:至阴;配穴:次髎、血海、三阴交,若伴经前乳房胀痛加太冲、肾俞.常规针刺,强刺激泻法,持续捻针2分钟左右,留针20~40分钟,疼痛甚者留针60分钟,其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结果:1次而愈42例,2~3次而愈6例,6次显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98%
(3)胎盘滞留:《上海针灸杂志》1988年第1期报道:浅刺至阴穴治疗胎盘滞留30例.常规浅刺,留针5~10分钟.结果:全部病例均在10分钟内娩出胎盘.
(4)难产:《河南中医》2002年第6期报道:针刺至阴穴催产35例.取穴:双侧至阴、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穴针刺0.1寸,昆仑1寸,合谷、三阴交11.5寸,补合谷、泻三阴交,至阴、昆仑平补平泻,留针40~60分钟,间歇行针2~3次.每日1次,3次为1疗程.结果:治愈26例,显效5例,无效4例2.痛症
(1)头痛:《中国针灸》1998年第12期报道:针刺至阴穴治疗头痛56例.取双侧至阴穴,毫针浅刺0.1寸,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捻转半分钟左右,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出针后任其出血或挤出血2~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结果:治愈36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有效率92.9%《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年第16期报道:针刺至阴穴治疗后头痛10例.取双侧至阴穴,常规针刺2~3mm,持续捻转行针15~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结果:1次治愈1例,2次治愈3例,5次治愈6例,全部有效.《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第5期报道:针刺至阴、少泽等穴治疗头痛112例.毫针浅刺0.1寸,留针15分钟,每隔3分钟捻转1次,以病人耐受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72例(64.3%),好转32例(28.6%),无效8例(7.1%),有效率92.9%(2)眉棱骨痛:《山东中医杂志》1999年第0期报道:针刺至阴穴治疗眉棱骨痛30例.取患侧至阴穴,常规针刺3mm左右,得气后病程长者行捻转补法,激发循经感传,病程短者用泻法.若1次无效时则取双侧穴.结果:治愈29例,无效1例.
(3)急性腰扭伤:《四川中医》1994年第7期报道:针刺至阴、睛明穴治疗急性腰扭伤20例.结果:1次治愈11例,2次治愈5例,3次治愈3例,1次好转1例(详见足太阳经交会穴睛明).
3.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1)前列腺病:《中国针灸》2000年第期报道:点刺至阴穴治疗前列腺增生20例.取穴:一侧至阴、内至阴(足小趾甲内侧后角去甲1分许),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20滴左右.每日1次,左右交替,10次为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5天.结果:显效18例,好转2例.
(2)尿潴留:《山西中医》1987年第4期报道:井穴点刺出血治疗产后尿潴留25例,全部有效(详见手少阴心经井穴少冲).《中国针灸》1995年第3期报道:
针刺至阴穴治疗尿潴留30例.用1寸毫针快速针刺提插捻转,强刺激,使针感从足趾外侧沿膀胱经向上感传.结果:1次治疗排尿26例(86.7%),2次治疗排尿4例,全部有效,一般针刺后约5~10分钟即可排尿.《中国针灸》1996年第9期报道:针刺至阴穴治疗痔疮术后尿潴留630例常规针刺,强刺激提插捻转,使针感从足小趾外侧向上传导,留针20分钟,如果针后仍不排尿,可在取针后20分钟针第2次.结果:针1次即排尿450例(714%),2次针后排尿180例(28.6%),全部有效.《中国民间疗法》1999年第12期报道针刺至阴穴治疗术后尿潴留48例.常规快速针刺,强刺激提插捻转,使针感从足小趾外侧沿足太阳膀胱经上传,留针20分钟,如果针1次仍不排尿者,可间隔2小时左右再做第2次针刺.结果:
针1次排尿者35例(73%),2次排尿者13例(27%),全部有效,一般针后10~15分钟即可排尿.
(3)性冷淡:《上海针灸杂志》1995年第4期报道:灸至阴为主治疗性淡漠症9例.用艾条悬灸双侧至阴穴20~30分钟,并可配合隔姜灸关元穴灸前患者排空小便,松开腰带,使下腹部自然松弛,并嘱患者于每日晨起前做胸膝卧位半小时.
隔日1次(若正值经期第12~14天者,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痊愈5例,好转3例,无效1例.
4.其他病症
(1)妊娠呕吐:《中国针灸》1997年第3期报道:灸至阴穴为主治疗妊娠呕吐取至阴穴,配合中脘、足三里、内关.先取双侧至阴穴施回旋灸与雀啄灸手法,交替灸15分钟.接着用1.5寸毫针直刺双侧内关穴0.5寸深,得气后施以泻法,行针10分钟留针.隔15分钟如法行针1次.然后再依次灸中脘、足三里穴,施平补平泻手法,每穴灸10分钟.最后再次灸至阴穴1次10分钟后起针收灸.如此每天1~2次,7次为1疗程.结果:13例全部治愈.
(2)肠套叠:《陕西中医》1989年第7期报道:针灸至阴穴配合按揉治疗肠套叠12例.主穴:至阴;配穴:伴呕吐加内关下脘腹痛明显加中脘、内庭;腹泻明显加足三里、阴陵泉.常规浅刺,并加艾灸,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包块处.
结果:1次治愈5例,2次治愈7例.
【现代研究】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年第4期报道:温针至阴穴转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临床观察:针刺双侧至阴穴或三阴交,用温针灸法,每次3壮,每天1次,连续5次为1疗程.实验观察:分别针刺妊娠家兔的至阴穴和三阴交,持续运针3~5分钟.结果表明:针刺过程中的子宫收缩及胎动程度与针刺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别,且与针刺手法的轻重也不无关系.在家兔实验中结果显示:妊娠家兔其血液中催产素含量明显高于未妊娠家兔组,表明针刺穴位对妊娠家兔有提高其体内催产素释放量作用之可能.
《现代医学影像学》1996年第4期报道:超声波刺激至阴穴矫正胎位150例临床与影像观察.采用江苏产多功能超声波治疗仪,微型声头,皮肤涂超声导电耦合剂,声头紧密与穴位接触,脉冲或移动法,取侧卧位,每穴6~8分钟,结果:多数至阴无感觉,少数有麻、刺痛感,约有半数治疗中或治疗后胎动增加.艾灸至阴穴,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子宫活动增加、胎儿活动加强,是转胎的机理.小剂量超声热作用非常有效,高频的机械针动作用直接刺激至阴穴,起到针刺作用,刺激神经系统和组织细胞的功能,产生非热效应影响到内分泌系统,使胎位得以矫正.
《湖南中医杂志》1997年第2期报道: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的作用原理研究.
【至阴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艾灸至阴穴可使交感-肾上腺脊髓系统的活动此时处于较低水平,艾灸过程中皮肤电多保持活路,表明此时与其有关的交感胆碱能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孕妇尿中孕二醇排出量无明显变化,血浆中游离皮质醇含量明显升高,尿中17-羟及17酮类固醇排出量明显增加,说明艾灸至阴穴可使肾上腺皮质活动加强.皮质醇可刺激胎盘产生雌激素,给予地塞米松可使胎盘和母体层前列腺素可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因此,艾灸至阴穴可能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通过雌激素-前列腺素的环节,提高子宫的紧张性及加强其活动,促进胎动获得矫正.
推荐阅读
- 14岁太胖怎么办?14岁太胖如何减肥?
-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有哪些?急性肾功能不全怎样治疗?
- 宝宝三岁前需要做哪些体检?婴幼儿体检的时间和项目
- 近视是怎么样形成的?孩子好好的为什么会近视?
- 临产的症状有哪些?孕妇临产应该注意什么?
- 烧开的水面上的浮渣是什么?热水上的浮渣可以喝吗?
- 怎样预防老花眼?老花眼要怎么预防?
- 生二胎对女人身体的影响?生二胎对女人身体有哪些影响?
- 男人应该怎么排毒?男人排毒的方法有哪些?
- 男人养肾的方法有哪些?男人怎么做才能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