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中段祺瑞的皖系,是如何从巅峰走向没落的?

1926年3月18日,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爆发时,时任民国首领(总统)的段祺瑞正在自己的住所里下棋 。
当段祺瑞循着枪声赶到现场看到满地尸体时,他脑子里一片空白,也就直到此时,段祺瑞才知道自己再一次被人利用了 。
有人说,当天段祺瑞在死者面前长跪不起,懊丧不已 。还有人说,段祺瑞此后毕生吃素皆与这起惨案有关 。当这些终究是传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天的段祺瑞,其心里的痛苦程度绝不压于死难者家属 。
惨案发生后,鲁迅先生愤怒写下《记念刘和珍君》,以纪念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君等 。
北洋军阀中段祺瑞的皖系,是如何从巅峰走向没落的?
文章插图
这篇文章在今天中学课本上仍是重要考点,文中,鲁迅怒不可遏地写到: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文章被刊发后,全国舆论一边倒,很快在舆论压力下,实力已经敌不过张作霖等人的段祺瑞被迫下野 。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以段祺瑞为代表的皖系的彻底衰败 。
堂堂北洋政府大总统,竟然沦落到被赶下台的地步,不知段祺瑞当时作何感想 。
遥想十年前,段祺瑞初掌民国大权时,他是何等的风光啊!
1916年,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正式成为民国实际掌权者 。在此之前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一致反对 。由于袁世凯有恩于段祺瑞,故而段并没有明面上反他,而是联合其他北洋将领暗中抵制,此举使得袁世凯被孤立,最终被迫取消帝制 。
主席曾在某次大会上讨论段祺瑞时说他一生“有功有过,功过相抵 。”,从功过角度论的话,段祺瑞暗中逼迫袁世凯取消抵制,应该算他的大功一件 。
二造共和之功,虽不全在段祺瑞,却也使得他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
也因此,袁世凯死后,他也被选为负责人,成为北洋军阀的实际掌权人 。
但此时接过这个大盘子的段祺瑞发现: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除了袁世凯,没有一个人可以镇得住他们,包括他自己 。
换言之,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它就是一盘散沙 。虽说眼下还在一个盘子里装着,你散开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 。
北洋军阀中段祺瑞的皖系,是如何从巅峰走向没落的?
文章插图
在这种情况之下,段祺瑞极力主张武力统一中国 。为了武力统一中国,段祺瑞组建安福国会、破坏南北议和,对日借款强军 。尤其是对日借款这一项,使人诟病颇深,因为借了人家的钱,就得亲近不是?再加上后来的日军侵华,使得人们对于过去亲日的段祺瑞,没有好印象,这也算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过”吧 。
掌权期间,段祺瑞表现欠佳,根本原因在于:他是个好人,也是个好将领,却做不了领袖 。
做好人,有善良和一定智商就够了;做好将领,懂用兵和智谋就够了;但要做一个领袖(总统),却非得有雄才大略才可以 。而这雄才大略,恰是包括段祺瑞、张作霖在内的一众军阀所普遍欠缺的 。
于是乎,在他的带领下,北洋军阀从明争暗斗渐渐走向四分五裂,皖系军阀从巅峰状态慢慢开始走向没落消亡 。
任何时候,军权就是话语权,皖系衰败后,段祺瑞的话语权也在慢慢丧失,文开头的这场惨案发生时,段祺瑞实际已经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傀儡 。
北洋军阀中段祺瑞的皖系,是如何从巅峰走向没落的?
文章插图
此时的他,莫说阻止卫队开枪了,甚至连他的心腹爱将徐树铮,他都无力保护 。
某种意义上来讲:三一八惨案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段祺瑞镇不住张作霖和冯玉祥,最后替他们俩背了黑锅 。
那么,段祺瑞的皖系到底是如何走向衰败的呢?
原来,因为段祺瑞的绝对武统中国和强军思想,他先后得罪很多人,冯国璋也是在这种情况和他闹掰的 。
更为致命的是,段祺瑞作为北洋政府的总统,面对各路军阀,他并不能一碗水端平,而是厚此薄彼,使得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和他针锋相对 。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洋军阀产生了府院之争的内部矛盾,并且一天天加剧 。这个矛盾的结果就是爆发了著名的五日之战—直皖战争,皖系军阀一败涂地,他的那些皖系军阀也遭到通缉 。
自此,段祺瑞的皖系便走向了衰败 。如此一来,段祺瑞自然也在某种意义上被架空了 。后来发生的一切,便也就都在意料之中了 。
北洋军阀中段祺瑞的皖系,是如何从巅峰走向没落的?
文章插图
被迫退出政坛后,段祺瑞曾长期寓居天津租界,后来迁居上海 。
在主席评价的段祺瑞功过中,他的“功”显然还包括他下野后拒绝做汉奸的这一条 。
9.18事变后,日本人用尽各种办法想使段祺瑞重新上台成为代理人组织华北傀儡政权,段祺瑞拒绝后毅然远走上海 。三年后他病逝于上海的寓所,享年71岁 。
其他网友观点谢谢邀请!所谓北洋军阀中的皖系,不过是得名于其领袖——段祺瑞的籍贯而已 。在北洋军阀大团体的首领和北洋军创始人袁世凯去世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派别能够迅速掌握北京政府的大权,是有其相当的必然性,或者叫做合理性 。
在袁世凯手下诸位掌握军权的将领中,段祺瑞有着超出别人的能力及影响力,他是北洋军最早的统兵大员,并以严于律军而闻名全国,有大量的军中将领出自其门下,在袁世凯在世时,以隐然形成了以段祺瑞为中心的军内派别 。其次,段祺瑞在北洋诸将中较早进入政界的人物,在袁世凯政府中曾长期担任陆军总长,后又荣任政府总理,这不但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从政经验和政治人脉,也在政府、尤其是议会中赢得了相当的影响力 。其三,段祺瑞胸有大志,个人品种无懈可击,更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这使他在袁世凯称帝活动中没有附逆;在张勋复辟中,第一次公开予以讨伐,获得了“再造民国”的盛誉 。
从府院之争中逼走总统黎元洪、粉碎复辟的张勋辫子军,到玩弄冯国璋、徐世昌总统于掌股,悍然发动旨在统一中国的护法战争等等事件中,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几乎无往不利,且由于由皖系议员把持的国会的存在,使得几乎所有政治措施都是合乎法统国体的行为,这段岁月可谓皖系政府的巅峰 。
北洋军阀中段祺瑞的皖系,是如何从巅峰走向没落的?
文章插图
然历史总是表现出盛极而衰的现象,就是在连绵不绝的护法战争及此后的南北和谈中,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因对权力的追逐、利益的得失而空前激化,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国策,不但使广东护法军政府及南方军阀们胆寒,也使得北洋军内部其它派别的实力人物的不满情绪加剧,各派反皖政治势力就在段祺瑞眼皮底下联合起来,而其却几乎毫无察觉,当其操纵政府参与一战、以心腹徐树铮经营所谓边防军的时候,南北军阀们即下定决心、不惜一战也要推翻皖系政府了 。
吴佩孚带头在护法前线的擅自北撤,敲响了对段祺瑞政府的战争号角,出于维护北洋团结的一厢情愿,段祺瑞请求奉军首领张作霖予以调解,实不知张雨帅也是阴谋集团的一份子,其借调解为名,暗中却却将奉军遣入关内,形成了和曹、吴直军夹击奉军之势,而原段祺瑞心腹的张怀芝、张敬尧、吴光新等部,也多处于溃败或被包围状态,可以说直皖战争还没开始,皖系已是必败之势 。
虽然,直皖战争皖系政府垮台多年后,段祺瑞运用政治手段,在奉军、国民军联合驱逐直系北京政府后,出来收拾局面,当了临时执政,但那时的段祺瑞基本已无自己的军队,政治上也已经难有大的作为了 。
其他网友观点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许多派系,其中势力最大的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
这是实质上的三足鼎立 。
但在表象上,因为三造共和之功,加之是袁世凯指定的实际权力继承人,所以段祺瑞更像是站在最巅峰处的那一位 。
表象是一峰,实际是三峰 。当局者迷,这种格局态势对段祺瑞的心态及清醒认识产生了严重的误导,更决定了段祺瑞从巅峰走向没落会非常的迅猛 。
北洋军阀中段祺瑞的皖系,是如何从巅峰走向没落的?
文章插图
高处不胜寒,处在权力之巅时的段祺瑞并没有此番心境,相反他是唯我独尊,有些不可一世的 。
因为这种霸道的姿态,段祺瑞在外强中干时就犯了几个严重的错误 。
第一,无限任用众矢之的徐树铮 。
直系列举的徐树铮六大罪状:祸国殃民、卖国媚外、把持政柄、破坏统一、以下弑上、以奴欺主,虽然有夸大之嫌,但很大程度上也道出了某种事实 。
【北洋军阀中段祺瑞的皖系,是如何从巅峰走向没落的?】因徐树铮,段祺瑞无形中其实是让对手们走到了一起。
第二,为段祺瑞服务的安福系,其罪恶已为举国共见,这直接导致了段祺瑞失掉了民心 。
第三,段祺瑞盲目自信,对主要对手尤其是直系的吴佩孚未能提前做出有效的防范与限制,在军事上,这几乎等同于无视致命尖刀的存在 。
北洋军阀中段祺瑞的皖系,是如何从巅峰走向没落的?
文章插图
而要从直皖大战皖系大败的主客观因素上讲,段祺瑞从巅峰走向没落又可以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段祺瑞极力奉行的亲日外交和穷兵黩武的国内政策,事实上是遭到了当时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从民心向背来看,当时的全国舆论几乎都站在直系一边,当时的老百姓不仅都希望直系获胜,更对直系给予了很多事实上的支持 。
而对此,段祺瑞却试图以所谓的军事优势来对抗舆论民心,非常的刚愎自用 。
第二,在直皖大战酝酿以及双方诉诸武力的整个过程中,日本由于中国国内不断高涨的反日反皖浪潮以及英美等国的牵制,在皖系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被迫采取了中立立场,对段祺瑞而言,这几乎就是皖系崩盘前的釜底抽薪 。
第三,皖系军队虽然装备精良,但成军时间却很短,段祺瑞的学生兵是既缺乏训练,更没有真正经过任何阵仗,统兵将领也多是昏庸无能之辈,实属只会纸上谈兵毫无实战经验可言的绣花枕头 。而直系军队则训练有素、屡经战役,尤其是统兵大帅吴佩孚,素以能征善战而闻名,实属当时国内第一流的军事强人 。
两者相比,段祺瑞不仅矛不尖,盾也不坚 。
第四,在直皖大战正酣、胜负未分时,奉系张作霖突然出兵助直攻皖,这一刀捅下去,直军声威大振,而皖系则随即一蹶不振,直至步步后退,丢盔弃甲——
北洋军阀中段祺瑞的皖系,是如何从巅峰走向没落的?
文章插图
总而言之,巅峰时的段祺瑞就像庙堂上的一个牌位,一打就倒,而他自己反是沉醉其间,膨胀不已 。
再具体说,巅峰时段祺瑞几乎就是个刚愎自用的政客,而非审时度势的军事强人 。
而逐鹿之事,政客终将是看客,只有军事枭雄才是真正的主角,所以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着楼塌了 。

    推荐阅读